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冬騎小偏方

冬騎小偏方

時間:2024-11-01 08:13:17

冬天又來了,長江北岸摩托車手的苦日子又開始了。

事實上,哪怕是鐵杆發燒級車迷,在寒冷的冬季裡也不想騎摩托車,所以就有了“封車”一說。但是,很多人卻是不能不騎,再冷也要騎,譬如沒有汽車或身處擁擠城區開汽車不方便的上班族。

不得不騎,不得不遭的罪,每一個冬天都是騎行者的煎熬。有沒有不遭罪的可能?或者,将寒冷帶來的傷害降到最低?當然有了!在經驗豐富的老車手眼裡,這都不是事!本期,我們就邀請了幾位已有二十餘年冬騎經曆的老車手,請他們從頭說起,為大家獻上幾個身體各部位的騎行禦寒小竅門。

這些由工薪階層總結的小偏方一點都不“高大上”,花費也相當低廉,在“高端”車迷眼裡或許不值一提。但是,對那些無力消費昂貴防護用品又必須在寒冬臘月裡騎行的普通車手來說,或許就是“偏方治大病”……

頭是人體的“最高統帥”,頭的重要性無需多言,對它的保護也是首當其沖的。各式各樣的頭盔在保證意外時車手頭部少受或不受損傷的同時,也在冬天裡起到了保暖的作用。我從1992年秋天開始騎摩托車,當年冬天就買了頭盔。其實那時還沒有那麼強的安全意識,買頭盔就是圖個風不打頭雨不打臉,要的是暖和。

但是,在随後的使用中,我發現頭盔是保暖,但用起來很麻煩。主要是“呼氣”的困擾。所謂“呼氣”,就是口鼻呼出的熱氣讓頭盔内部像浴室般霧氣騰騰,讓鏡片模糊擋住了視線。那時市面上的頭盔多是幾十元一頂的劣質貨,戴上去密不透風,我能做的就是讓鏡片微微上翹露點縫隙,用行駛中的冷風吹去内部的“呼氣”。但是,這樣做又大大影響了保暖。後來,有個鄰居建議我用洗衣服的肥皂輕輕塗在鏡片内壁上,再用紙巾徹底将其塗抹均勻,問題解決了。

現在的頭盔大多設計了通風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内部的霧氣,但在車手呼吸急促時還是會起霧。為此,我專門制作了除霧劑——将洗潔精和清水以1:10的比例混合,裝進小型噴壺中,每天出車前噴一下鏡片内壁,然後用軟布輕輕擦拭,一天都不會“呼氣”了。

脖子

在我剛接觸摩托車的90年代,冬天賣的全盔很多都在下面有拉鎖連接一個人造革的套子,正好護着脖子。現在看來,這是一個非常老土的設計,但它的禦寒效果的确非常棒。現在的頭盔上沒有了護脖(偶爾能遇到的也是那些質量低劣安全性能差的小廠雜牌貨),冬天騎車,衣領到下巴之間的縫隙灌風,時間長了連肩膀都疼。我的解決辦法是戴脖套—去戶外店裡買一隻厚實的抓絨脖套,騎車前先把脖套戴上(上部在鼻子下面,下部套住内衣的領子)再戴頭盔。有了脖套,脖子就不再怕涼風了。

如果你嫌戶外脖套不夠厚實,去商場服裝櫃台買隻彈力足的圍脖或是買來厚實帶彈力的面料,請縫紉師傅幫你量身定制一隻圍脖吧!我就是這樣做的,連料子加縫紉師傅的工錢,一共花了不到40元,從買料裁剪到完工隻用了個把小時,到現在已經用了三個冬天還是保暖效果出色,比戶外脖套更暖和舒适。

冬天騎行,再厚的手套都頂不住長時間騎行中的冷風,本人對此是深有體會。記得有一年春節(大年初七)騎我的嘉陵JH145去甯陵縣走親戚,單程一百二十多千米。當時戴着一付五指棉手套,出發前怕冷,又在裡面加了一付薄絨的。那天上午,還沒走到砀山縣城,手指頭就凍得麻木了,第二天回到家,一雙手都不聽使喚了……

現在,連電加熱手套都出來了,冬天騎車對手的傷害降低了很多。但是,不是每個摩友都有條件“電加熱”,許多人還在遭罪。當然,遭罪的人群中不再有我,因為我找到了不凍手的小竅門。這竅門是首先要搞清楚為什麼凍手—凍手的始作俑者還是風,在行車過程中,寒風不斷襲來,再厚的手套都會淪陷,區别隻是時間的長短。我的解決方法是為自己的“天劍王”裝上了一對護手。是的,摩配店裡都能買到的塑料護手,這對護手正處于把手的前方,将行駛中産生的涼風分向四周,不再直吹手套。事實證明:有了這對護手,我戴比原來薄一半的手套,行駛比原來多一半的裡程,手指頭都不會感覺太冷,上下班和短途出行感覺很好。塑料護手很便宜,安裝也很簡單,什麼車型都能裝上。可能有些車裝上去不太好看,但相比那凍手的苦頭,難看點也值得。

除了手,冬天騎車(尤其是跨騎車)最難受的就是腿了,彎曲後前伸的膝蓋首當其沖遭受寒風的侵襲,許多人因此得了關節炎。受跨騎摩托車結構所限,膝蓋前面不方便加風擋(加了效果也不好),常見的護膝在長時間騎行中效果就會變差,原因是帶粘貼頭的皮筋繃帶時間不長就會變松,護膝在騎行中滑脫至膝蓋以下部位甚至松脫。

怎麼辦呢?問題的解決方法還是護膝—根據自己的腿部形狀,買一對規格合适的越野車護具中最常見的硬質塑料護膝套上就成了。塑料護膝所起的作用與上面所說的護手一樣,能起到擋風的作用,有效降低寒風對膝蓋的侵襲,加上與腿部形狀吻合後不易松脫,效果真的非常好,在摔車時也能起到防護作用,降低或避免傷害。

另外,哪怕是大晴的天,我在冬天騎車(超過30km)也愛穿雨衣—大号的分體式雨衣套在上衣和褲子的外面,既擋風又防塵,感覺非常好。

冬天騎行,腳部最冷的部位是腳趾頭和腳面、腳踝。一般的鞋子(休閑鞋、皮鞋)鞋面很薄,根本無法阻擋寒冷。很多看上去很厚實的運動風格鞋子(登山鞋、徒步鞋)倒也很擋風,但穿帶、系扣的鞋面并不是鐵桶一塊,還是會進風的。

現在的各種側幫拉鍊式摩托車騎行靴無疑是保暖的佳品,但質量好的價格貴,價格便宜的又不耐穿、不防水,不太适合普通工薪階層。後來,我在去勞保用品店裡為單位買防護用品時的偶然發現,解決了凍腳的問題。當時,看到貨架上有一雙樣式很奇怪的高幫皮鞋,店主說是油田工人穿的工作靴,防水、防寒、防腐蝕,還很耐穿,每雙售價百元左右。

這雙油田工作靴我穿了兩個冬天了還很完好,再穿今冬也沒問題。這雙鞋子的防風效果非常出色,大雪天裡蹚泥水也不濕腳,真是舒服又保暖。怕以後買不到,我特意在網上搜了一下,發現很多勞保用品的網店都有賣的,還有很多種款式和材質的,價格比我這雙還便宜,我忍不住網購了兩個不同款式的放在家裡替換着穿。有了物美價廉的油田工作靴,冬天騎車再也不怕凍腳了。

偏方治大病

民間不乏偏方治大病的真實事例,藥不在貴,隻要對症了就是良藥。冬騎防寒也是如此——許多花費極低的小偏方,效果往往不輸于甚至勝過重金消費的大廠名牌部品。或許你錢多不在乎,可是摩托車手中還有很多居家過日子精打細算的普通工薪階層,他們需要這些能解決大問題的小偏方。

當然,以上所羅列的小經驗和小竅門不一定都好用或效果不能完全達到你的預期,但一個久經風霜的老車迷的親身體會,或多或少都會對你有用的,至少也是值得參考和嘗試的。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