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邁出第一步
多遠才算長途?本人的标準是—單程超過1500km、往返行程超過3000km。所以,雖然我很早就開始摩旅,真正的長途騎行在進入新千年之後才開始,之前那些千兒八百的隻能算是熱身了。
現在,我仍記得長途騎行之前的每一次短途熱身,感謝我摩旅路上的第一步。“頭三腳難踢”,這話形容摩旅也很恰當。我的第一次摩旅是徐州至連雲港,往返近500km的行程因摩托車的故障讓我幾近崩潰,回家沒幾天卻又琢磨起下一次去哪裡了。
第一次來回2000多公裡的中途,騎的是有生以來的第一輛國産新車,動力很一般但一路都沒讓我操心,即使是在過長達3km的沂河漫水橋時因排氣管灌滿水導緻熄火之後,拆下火花塞空踩一會啟動杆又恢複正常。
這也是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在出發之前,我沒跑過單程超過500km、在外停留超過2天的摩旅,兩眼一抹黑,騎上車就走了。這是一次終生難忘的摩旅—因缺乏行程規劃的經驗,4天裡有3天走夜路,最後一天的深夜在洪澤湖邊遇到了伸手不見五指的濃霧,數次遇險幾近崩潰……
這次失敗的旅行給了我很多啟示,最主要的一點是讓我明白了摩旅需要較詳細的行程計劃,不是說走就走那麼簡單。首先,你要計算出盡量準确的總行駛裡程,并根據裡程和自身駕駛習慣以及駕駛技術,為每天的旅行設定一個不需要走夜路的大概目的地。這一項非常重要,決定着行程是否順利—就像上面所說的那次摩旅,每次走夜路的原因都是傍晚該住下的時候前不着村後不着店,對前方的情況又不熟悉,隻能硬着頭皮往前趕。另外,除非你隻是純粹跑路,建議你根據途經地的風景人文特點,制定數個每天行程中的主要停留點,讓每天的旅行都張弛有度更有節奏感。在我開始摩旅的那個年代,制定上述簡單“路書”難度很大,現在已是網絡時代,網上的資料應有盡有,通過各種導航軟件,連實時路況都能掌握,讓行程規劃的制定變得容易多了。所以,請務必在出發前做一份盡量詳細的規劃,它會讓你的旅行更加省心惬意。
當你即将面對人生第一次摩旅時,心裡除了憧憬和激動,也會存在着擔憂和緊張。在做這期内容時,我跟幾個摩旅老人交流了初次摩旅之際的心态,基本上每個人在出發前都會産生安全方面的擔憂——道路方面、治安方面……可一旦邁出第一步之後,你會發現:隻要你是通過正規渠道取得合法駕照的摩托車手,就會在謹慎駕駛中安全在路上;在治安方面,隻要你能避免在人煙稀少地帶走夜路,不涉足容易滋生事端的娛樂場所,與人交往中保持友善,就沒必要擔心什麼。
準備不足與“過度”準備
第一次往返行程超過3000km的長途騎行為我留下了很多回憶,包括那一路上的磨難。在路上的磨難,大多源于上路之前準備得不到位。
我那次長途騎行,線路安排是從所在的徐州出發,抵達北京通州的京杭運河老碼頭之後,順運河流域南下至杭州拱宸橋,然後從杭州返回徐州。這場往返總裡程超過3000km的長途,計劃用時10天左右。在平原地區,10來天跑3000多不算多,但我忽略了初春多變的氣候。臨近出發的那幾天風和日麗,3月8日那個暖意融融的早上,包裡隻裝了一套換洗的内衣和襪子、鞋墊,來到街上又買了一身分體式雨衣,油門一擰就奔着北京方向去了……
第二天夜裡趕到京郊通州,住運河老碼頭附近的賓館裡。淩晨時突然被風聲驚醒了,天亮後剛出賓館大門,頭上的帽子就被大風吹跑了。就這樣,冷空氣裹挾着特大沙塵暴一氣追着我進入江蘇境内,灰頭土臉狼狽不堪。
很多經驗不足的摩旅者都會在春季出遊中犯下準備不足的毛病,尤其會在出發之前的豔陽高照之下喪失警惕,禦寒措施不到位。春天冷空氣多發氣候多變,行李中多帶一身備用的禦寒衣物是非常有必要的。
現在重點說說旅行中衣物的準備。新手最容易犯的兩個錯誤就是“不足”和“過度”,要麼帶少、要麼帶多。摩托車的承載能力非常有限,多餘的裝備會在旅行中變成累贅,雖然現在的快遞業很發達,多餘的東西可以快遞回家,但打包交付等工作已為旅行增加了麻煩和成本。根據本人的摩旅經曆,綜合幾名老車手的意見,我們為新手們列出了一個衣物裝備清單:除了穿在身上的車服等衣物之外,還需要帶貼身換洗内衣一套(含内褲),換洗襪子、鞋墊、手套各一付,輕便短幫徒步鞋一雙(每晚收車後換上,大号(比實際衣服大一号)分體式雨衣、雨靴一套。頭盔不需要備用的,建議戴方便喝水、抽煙和使用攝影器材的揭面全盔。在這裡強烈建議你買一雙洗碗用的大号軟質橡膠手套,初春、晚秋時節在雨中騎行時套在手上,防水又隔涼。可能有車友對前面分體雨衣和雨靴的建議不屑一顧,認為現在的騎行服和車靴有防水功能還顯得“專業”,沒必要帶那些“老土”的裝備。事實上,本人(包括此次受訪的車友)這些年來還沒發現能比雨衣和雨靴更防水的車服、騎行靴,連日陰雨中騎行,最靠譜的仍是最廉價的雨具。而且,在騎行服外套上寬松的分體式雨衣還有隔塵防髒的效果,一趟長途下來,車服仍能保持整潔。
随車物品的選擇很讓人糾結也更容易帶多了。我在2006年第一次去西藏時,藥品、救護工具、備胎、打氣筒、壓縮餅幹甚至電池帶了一堆,怕藏區不好加油,還帶了一隻10L容量的鐵質油桶……等到進了西藏境内,發現吃飯很方便、加油很方便,叮叮咚咚逃荒要飯般堆滿車後的東西都用不着了,每天裝上卸下非常頭疼……
現在進藏更簡單了,一路上密集分布的城鎮和大量修車店、接待站,甚至還有專業的救援組織,都會讓你的行程變得更簡單省心,要帶的東西就更少了。正巧本地有兩個車友即将出發西藏(川藏進、青藏出),在這裡把他們各人攜帶的物品清單列出來供你參考:上下身騎行服、高幫車靴(随身穿)和旅遊鞋,随車工具和補胎工具(含小型打氣筒)一套,分體式雨衣和高幫雨靴一套,保暖内衣和貼身内衣各一套,襪子和鞋墊各兩付,薄款騎行手套和保暖騎行手套各一付,充電寶一隻,感冒藥、創可貼、消毒水、醫用棉簽、醫用繃帶、抑制高反的紅景天膠囊,一頂揭面全盔和兩隻脖套(厚薄款各一隻),郵政銀行儲蓄卡一張,油門拉線和離合拉線各一付,照明、轉向燈泡若幹隻,機油若幹桶。其中那個愛好攝影的車友還帶了單反相機(18—105焦距鏡頭)一隻、相機充電器、移動硬盤一隻。兩人的車上都是三箱(兩隻邊箱一隻尾箱),以上物品正好裝滿了箱子。
與車有關的準備
除非你是為了摩旅新買一輛車,大多數車迷都是利用現有的車摩旅,需要做的準備工作隻是檢查車況進行保養。首先你要确保車子動力系統沒有任何故障,有任何問題都要及時處理,不能帶病上路。除非你精通維修技術且非常了解自己的車況,盡量不要騎年份太久的車走往返3000km之上的長途摩旅。
長途摩旅之前的檢查保養工作其實很簡單。首先,每個車手對自己的車況都有一定的了解,更清楚易損件的情況。一台正常使用和保養的發動機不會說壞就壞掉的,檢查的重點是輪胎、傳動鍊條、刹車片、火花塞、空濾和機濾等易損件,如果輪胎、火花塞和傳動鍊條使用時間太久,建議出發前換上新的。同時,根據出行裡程和機油更換裡程,決定是否在出發前更換機油和攜帶幾桶在路上更換的機油。在随車工具裡,千萬不能少了方便拆卸輪胎和調試傳動鍊條松緊度的套筒、扳手、開口鉗子。
在我2006年第一次進藏之前,除了找修車店的老友徹底檢查和排除隐患,我還在修理師傅的幫助下熟練掌握了更換照明燈泡、油門線、離合線、火花塞的技術,在此之前早就能自己更換機油、修補輪胎、調試傳動鍊條的松緊度。長途行駛的車手,若是掌握了維護保養的技能,旅途中會少了很多麻煩。尤其是在人煙稀少地區,你的傳動鍊條拉長了,油門線斷了,輪胎紮了,如果不會自己動手處理,麻煩就大了……
圈子裡常有人提及摩旅用車的排量,許多人持“越大越好”的觀念,認為小排量跑長途太累了,車和人都遭罪。多小是小?多大是大?如果一個經濟實力一般不可能為長途旅行專門購入大排量的車迷隻有一輛125mL小車,難道就不能享受摩旅的快樂了?在本人的摩旅經曆中,用過110mL至600mL排量的數款車型,其中那輛國産125mL跨騎小車的長途總裡程超過了4萬千米,還有一次是後座載人。
可以這麼說:在遵章駕駛的前提下,125mL排量的動力足夠應付國内除高速公路之外的所有路況,任何一款國内大廠生産的類似車型都能讓你以70km/h左右的速度長時間行駛,它們最明顯的缺陷就是加速時間長,在需要果斷超車時不夠幹脆;它們最大的優點是經濟性能和便利低價的維護保養,非常适合低收入者。在執行本文時,剛得知一個徐州老鄉騎着滿載(加工棉花糖的工具)的125mL小跨騎車邊賣棉花糖邊摩旅,已經跑了15萬千米……
總之,如果你手上隻有一輛125mL排量小車,隻要車況正常就隻管出去跑吧,照樣享受摩旅的快樂。大排量車的長途優勢主要體現在動力性能上,就像這次本人駕駛汽車走高速公路去皖南報道黃山寶馬會的往返路上都遇到了公升級以上排量的大車,我120km/h的速度,這些車一轉眼就超過我消失在前方。先不說是否違章,在國内有多少條允許摩托車盡情撒歡的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上的摩旅,除了飙車,還有什麼意思?
當然,本人并不贊同那句“隻有到不了的人,沒有到不了的車”。适中的排量會讓摩旅更加省心惬意,太弱的動力會增加車和人的負擔。我和我身邊的大多數摩旅愛好者都認為:不論經濟性能、操控性能還是動力性能,單缸250mL排量跨騎車都應該是最合适的全地形長途用車。所以,如果你手上正好是此類車,那就更不要猶豫了,出發吧……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