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2年1屆的北京國際車展又一次落幕時,讓人不禁感歎時光是如此匆匆。感歎之餘,回味車展所見所聞又别有一番滋味。
放眼當前全球各大A級車展,商用車和乘用車同時展出的場面恐怕除了北京和上海之外,其他地區并不多見。或許主辦方的初衷是:把乘用車和商用車放在一起展覽,可以展現汽車工業的整體形象;同時可以借乘用車超高的關注度帶動商用車的人氣。但至少在本屆北京車展,并沒有達到如此的預期。關注度不高并非是因為國内商用車的水平有多差,實在是因為在這樣一個不太适宜的平台上,商用車無法赢得它應有的尊重。
衆所周知,由于商用車的換代速度與乘用車無法相提并論,所以行業最具影響力的德國漢諾威商用車展才把舉辦周期定為2年1屆,即使如此,也不是每家參展企業每屆都會展出新品。而北京、上海2大車展間隔隻有1年,對于商用車企業來說,根本不可能在每次展會都有拿得出手的新品,由此造成的結果是,衆多知名企業缺席,展區看點寥寥。
觀衆在專業展會中同樣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北京車展專業觀衆日首日,商用車展區突然人氣極高,大量專業觀衆湧入到各個展台,圍着一些新車開始進行專業“測繪”。如此景象,讓很多參展商做出了緊閉車門的無奈之舉。在專業展會上同行之間進行技術交流本是展會内容的一部分,正常的産品觀摩也無可厚非,但如果交流和觀摩的目的不是為了取長補短、共同進步,而是作為抄襲和模仿的捷徑,顯然背離了展會舉辦的初衷。當看到舉着各種測量工具穿梭于各展位之間的那些專業觀衆,瞬間讓我聯想到參加德國漢諾威商用車展時發生的類似景象,當時,歐洲一家參展品牌的工作人員對此行為所流露出的警惕和鄙夷神情至今讓人難忘。
最後再來說說車展的媒體報道。随着傳播平台和報道手段的豐富,車展的報道形式也較以往豐富了不少。一直緻力于打造全媒體平台的商用汽車雜志對此也進行了積極的嘗試,車展期間我們利用商用汽車官方微信平台推出了“北京車展全景直播”系列報道,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的形式,對各大參展商進行逐一報道,讓沒有機會看展的讀者可以及時全面了解展會的情況。從傳播效果來看,達到了預期,但由于時間倉促,仍有許多不盡人意之處。好在我們還有雜志這一平面媒體,通過本期車展專題報道,希望可以彌補微信直播的一些不足。如果說微信直播是一道快餐,那麼雜志專題報道有點像“文火慢炖”的大餐,不同的口味,隻為滿足您對于專業信息的不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