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人工智能才是智能硬件的下一波浪潮對創業者而言

人工智能才是智能硬件的下一波浪潮對創業者而言

時間:2024-11-01 03:02:10

過去一兩年,智能硬件得到了飛速發展,其概念也随之火爆起來,市場上與智能相關的産品應有盡有—智能手環、智能鬧鐘、智能窗簾、智能枕頭等,但從用戶的實際體驗來看,大多數的智能設備不僅不智能,反而不如傳統設備好用。如今,智能硬件的市場依舊火爆,但行業的熱火似乎降了幾分,究竟大家怎麼了?

文/圖謝阗地

作者簡介

謝阗地雷鋒網聯合創始人、總經理、資深媒體人,曾就職于《互聯網周刊》、騰訊科技等媒體。2012年聯合創立雷鋒網,專注于智能硬件領域技術與産品方面的垂直報道。2016年,入選美國《福布斯》雜志首屆“30Under30Asia”(福布斯亞洲30歲以下最具潛力的30名傑出人士)榜單。

傷痕累累的智能硬件産業

6月8日,百度聯盟峰會在雲南大理召開,李彥宏發表了一篇《下一幕·人工智能》的主題演講。李彥宏的發言把互聯網的發展分為三幕: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智能互聯網。具體來說,從1994年開始的PC互聯網一直持續到了大約2012年,它改變了整個世界、改變了人們的生活,這算是互聯網的第一幕;第二幕則是從2012年開始,每個人都切實地感受到了移動互聯網的大潮對于我們生活的改變;而智能互聯網則是互聯網的第四幕。

其實這種表達我從2014年開始在很多場合的演講中都提到過。區别在于,我曾經說互聯網從PC時代到移動時代,下一個時代是智能硬件與物聯網的時代。正如李彥宏所說,移動互聯網在這兩年遇到了一些問題,事實上智能硬件行業在這幾年也遇到了一些問題。

在我看來,智能硬件行業遇到的問題首先是,生産成本在有限幾個環節下降幅度明顯,但原因并不是技術的提升或者市場的擴大,而主要原因是競争激烈削減利潤。其次,銷售成本居高不下。現在估計大家都知道了BOM定價的概念,但實際情況是必須留出BOM定價3~5倍的利潤空間給渠道,當然大家都在努力學習類似樂視那種渠道—自己造血反過來補貼生産的模式—這對技術團隊來說比開發産品難度更高。再次,核心技術組件的采購和生産成本走高。最後則是市場資源走向集中。拿衆籌來說,當衆籌走向集中資源而不是分散資源的模式時,衆籌本身的意義已經失去了。所有智能硬件産品都在争奪被集中在大平台的市場資源時,智能硬件的市場競争就變成大平台的競争,而在大平台競争中,智能硬件不是關鍵變量。

相信我所說的這些問題每個投身智能硬件行業的創業者們都感同身受,而大家的問題也是我過去半年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怎麼解決呢?

商業資源上的較量?

目前,智能硬件還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從廣義上來講,智能硬件已經從可穿戴設備延伸到了智能家居、智能玩具甚至智能汽車、機器人等領域,不過我這裡要說的是普遍意義上的智能硬件,比如智能手環、手表、戒指等可穿戴設備和常見的智能鬧鐘、智能床等設備。

目前來看,這些基于拼接已有技術組織新産品的智能硬件是一個充分競争,甚至過度競争的市場。據市場研究公司GFK和智東西在8月聯合發布的《GfK2016年可穿戴市場半年度分析報告》,可穿戴作為物聯網最先興起的品類,全球市場容量持續擴張,預計整體銷量将由2015年的0.84億台增長至1.14億台,漲幅為36%。智能硬件的市場太火爆了,所以到最後拼殺的并不是産品水平,而是大家的商業資源能力,誰的資源多,誰的資源便宜,誰就會勝出。

另外,經過幾年的發展,資本對智能硬件的态度也在逐漸轉冷。據OFweek智能家居網報道,從去年9月開始,國内智能硬件創業團隊A輪與B輪融資完成比不足11:1,不斷有中小團隊因“失血過多”退出市場,真正存活下來的企業不到10%。如同我剛剛所說,現在智能硬件領域拼殺的是商業資源能力,對于本身就着眼于資源的團隊來說,可能同樣的資源放在其他消費品上獲得的利潤會更高,而對于智能硬件行業而言,其在這方面沒有競争力。

所以在我看來,目前智能硬件創業的窗口已經結束了。一方面傳統消費電子和小家電會被劃入智能的品類;另一方面已經站穩的一些廠商随着管理水平上升和有效市場拓展,會有合理範圍的增長,但類似創業成功的“三年十倍”這樣的故事不會出現了,沒有本錢的創業者要進來也沒有機會了。

移動互聯網在這兩年遇到的一些問題,也正像智能硬件遇到的問題。

BOM定價在智能手機領域的透明化間接地使多數智能硬件的價格競争加劇,利潤空間變小。創業者和投資者都遭遇了什麼?

用九軒資本創始合夥人劉億舟的話來說,智能硬件的創業者大多遭遇了以下幾個坑:首先是硬件本身的技術及工藝難題。很多互聯網團隊進入硬件領域創業,缺乏硬件行業能力,對技術及工藝方面的難度缺乏有效的估計,導緻産品難産,出貨期一再跳票,特别是那些依靠衆籌的産品。同時,由于技術壁壘不高,導緻同質化競争嚴重。其次則是缺乏供應鍊整合方面的能力和資源。初期出貨量小缺乏規模效應導緻成本高居不下,同時由于供應鍊瓶頸,導緻出貨速度跟不上市場。

定價策略失誤導緻傳統渠道沒有足夠的利潤空間,因而缺乏推動力也是創業者面臨的一個“大坑”。在互聯網思維的裹挾下,很多硬件産品一味地拼價格,通過衆籌平台實現了種子用戶的積累,但定價較低導緻後期無法通過傳統渠道鋪開。

此外,沒有抓住普遍顯性剛需,未能實現規模量級的用戶積累也是創業者面臨的坑。很多硬件産品都是瞎想出來的“剛需”,很多硬件産品在内容生态和産業鍊生态不成熟的情況下,産品提供給用戶的價值寬度和價值厚度都是非常有限的,不能持續地“鈎住”既有用戶,必然也不能帶來持續的規模放量。在硬件工具屬性強的情況下,如何将用戶引導至第二場景(内容或者數據的應用),保持用戶的持續活躍,并反向發酵帶動硬件本身的放量,這也是智能硬件創業者們需要注意的問題。

相對于創業者面臨的坑,智能硬件領域的衆多投資者則出現了“羊群效應”。這裡有很多微妙的巧合,梳理線索需要太多篇幅,我直接說結論:風暴眼是小米。

2014年,移動互聯網的玩法基本清晰,App和手機設備本身沒有産生資本黑馬的窗口。彼時,華為消費者BG的翻身之作華為Mate7剛剛發布,距離市場發酵還有半年,而離樂視提出“生态化反”還有一年。而小米呢?小米手機仍在勢能高位,小米耳機和小米手環在2013年和2014年刷新了整個消費電子業的認知,“小米生态鍊”幾乎是整個科技圈的年度話題。

資本市場上,對于剛從阿裡上市套現出來的大筆熱錢來說,2014年沒有比小米或者小米的跟随者更好的投資标了。于是“羊群效應”出現了,多數投資者的心态都是:能投小米最好,投不了小米就投小米生态鍊,投不了小米生态鍊就投可能并入其生态鍊的其他智能硬件公司,再不濟也要投個跟随小米模式的創業公司。

這些投資标的公司并不是現成的,在“沒有公司,生造公司也要上”的資本預期下,2013年剛剛小成氣候的“創客群體”被推到了創業的風口浪尖。用不太嚴謹的說法來總結,或許2014年資本領域的預期是:這些聰明的創客們說不定能做出下一個小米來。

而到此時此刻,當小米手機遇到行業性的增長減速,再加上美元加息、GP(GeneralPartner)和LP(LimitedPartner)一起退守的時候,小米生态鍊卻在進一步向前發展,甚至成了“領頭羊”。這時,跟在後面的羊有些擡頭發現差距太大已經跟不上了;而有些還在盲目地低頭趕路覓食,不管差距的大小。

“智能”的時代剛剛開始

雖然過去兩年的“智能硬件”算不上是什麼“巨大的颠覆”,但這個颠覆一定會來。正如深圳市永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湃傑所說:“一個行業的興起是科技發展的方向所在,隻會向前,而不可能後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各方面的需要也會提高,智能硬件會讓我們的家庭生活更加簡單方便。”

從發展思維的角度來看,智能化永遠是個不停進展的趨勢,而關于走向智能這件事,現在全行業已經比過去幾年靠譜多了。最起碼,我們在關注過AlphaGo之後,不會以為給小電器加個App就是智能了。

2016年我們看到的是:技術拼接開發新産品的浪潮已經偃旗息鼓,大家也回歸到了“智能”的正途上,更加關注底層的感知、識别、算法等核心技術。而這些核心技術研發也不再是幾個互聯網公司的業務前端能搞定的,越來越多的科研機構、高校實驗室等開始在智能領域嶄露頭角;在這些專業的學者指導下,電子世界的人工智能與原子世界的自動化技術走向了一個非常好的結合趨勢。

所以,我認為智能硬件的上一波浪潮結束了,創業窗口也關閉了。而緊接的是,以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硬件下一波新浪潮開始了。的确,在智能硬件的上一波浪潮中,有很多優秀的産品獲得了很好的發展。不過我們同樣也有理由相信,在即将爆發的人工智能時代,符合商業常識和邏輯的人工智能産品和解決方案同樣也會脫穎而出。

為什麼人工智能是智能硬件的下一波浪潮?

與上一波“智能硬件”不一樣,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的門檻很高。當然,也不排除和智能硬件玩法一樣的創業公司早就盯上了“機器人”,把一些外觀特别的平闆電腦稱之為機器人。不過在我看來,這些類平闆電腦的機器人最終會陷入市場資源競争的泥潭中一蹶不振,而真正的機器人公司不會受到市場資源波動的影響,因為客觀的技術門檻以及人才門檻會使得這些真正的機器人公司始終處于定價權的尖端。

技術門檻與人才門檻難以企及,使得富集資源的平台必須與這些公司形成共生的生态。而不是以往智能硬件時代的“食物鍊模式”。至少在客觀狀态上,這樣的産業模式指向的是數個資深玩家的各具特色,而不是某個産業派系一家獨大。引用上文的羊群比喻,在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産業啟蒙的2016年,并沒有“領頭羊”的出現,而是若幹有潛力的地塊分布着不同種類的羊,吃着不同的草。

更重要的是,這不是一個熱錢想投就投得進的領域。因為技術成本和人才成本太高,要投機地把股份商品化,或者技術産品金融化,都是得不償失的,何況現在對資本機構來說是個頗不舒服的下行波段。

種種迹象表明,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将是智能硬件領域中相對健康的長期浪潮。這個領域可能很難在一兩年殺出一統天下的黑馬公司,但智能化的未來—李彥宏所說的“互聯網第三幕”,終于有可能看到黎明的曙光了。接下來,目前已經站穩的“智能硬件”們會繼續下去,但或許不會有超出常識的增長,也不會有新的創業機會。我相信小米手環的銷量還會繼續增長,但如果有創業者站出來揚言表示,要做一個手環超過華米科技,估計大家都不太可能會相信了吧?

很多智能單品其實并不智能,在使用上反而給用戶添堵。

除了人工智能和機器人,VR/AR也堪稱是下一個風口。

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将是智能硬件領域中相對健康的長期浪潮

近年來,小米生态鍊不僅成了科技圈的火熱話題,也成了資本的香饽饽。

火爆的市場和繁多的種類使得智能硬件成了各廠商在商業資源上的較量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