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騰訊的野心和張小龍的理想主義
從争得“第一張移動互聯船票”到“連接一切”平台戰略雛形勾畫,以及為“互聯網+”概念的提議,到今天小程序的發布,可以說騰訊借助微信逐步具備了當下可在整個移動互聯行業上遊問鼎巨頭寶座的實力,在這個層面的其他玩家還有谷歌、蘋果等。
還記得一年前的廣州微信公開課上,微信之父張小龍分享了微信内部的四大價值觀:1、一切以用戶價值為依歸;2、讓創造體現價值;3、讓用戶用完即走;4、讓商業化存在于無形之中。當時的形态叫“應用号”,至于為什麼現在成了“小程序”,其中還有很多因素需要考量。事實上,作為擁有8億多龐大月活用戶數的真正的國民級移動通訊軟件,微信在兌現其“連接一切”、“無所不能”的功能上,特别是在商業化行業應用推廣方面并非走得一路順暢。在明星産品的“捧”與“殺”之間,張小龍最終選擇了另辟蹊徑—用一種誰都難以預料的産品形态來連接微信-商家-用戶間的邏輯脈絡,這直接促成了“小程序”破繭而出。張小龍在2017微信公開課PRO版上确認了微信小程序四大特性,即無需安裝、觸手可及、用完即走、無需卸載。從微信官方的說明中可以看到,小程序是一種不需要下載安裝即可使用的應用,它實現了應用“觸手可及”的夢想,用戶掃一掃或者搜一下即可打開應用。也體現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戶不用關心是否安裝太多應用的問題。“應用将無處不在,随時可用,但又無需安裝卸載。”這段話是微信團隊對小程序最為精煉和本質的描述,有心者不難看出其間包藏了騰訊構建生态閉環的野心與張小龍理想主義的交集。
對于騰訊而言,小程序的功用像是能夠突破社交邊界的瑞士軍刀,它的使用場景異常豐富,用戶體驗“觸手可及”,但其産品構想并非從未出現,如同谷歌的Chrome。微信要想身處“平台中的平台”,實現突圍和反噬終端世界的統治,就必須繼續引領業界的重心朝着終端-操作系統-浏覽器-軟件應用的路線遷移,小程序就是這條路線末端的當前一環,至少騰訊是這樣認為的。而對産品經理人張小龍來說,他的價值是實現産品形态上的突破,雖不像林納斯·托瓦茲那般逆性,但多少肩負了身為開發者的理想主義情懷。當騰訊的組織價值與張小龍的理想主義再次磨合之後,小程序就成了最合乎這個時期的“異數”。
小程序并非想象中的萬能
小程序上線不久,關于業界各方争論的種種诟病,大多包含幾種:使用場景不多,并非包攬全部;第三方入口和流量被截斷,難以積累起用戶基數;形态功用過輕,無法取代更深更廣的重型應用。可以看出每種說法皆有道理且直指小程序當前的短闆。在此場面之下,小程序給開發者、用戶以及“被連接”的第三方的初始印象是,小程序并非想象中的那般萬能。
毋庸置疑的是,在小程序剛上線的一周内,無論看好亦或唱衰,其相關交流都強勢占領了我們的微信群、朋友圈、微博,僅标題中提到“小程序”的微信公衆号文章就超過3000篇之多。然而一周之後的關注熱度則急轉直下,許多第三方也表達了使用不達預期的觀點。比如在喜馬拉雅FM上的“吳曉波頻道”每期有百萬以上播放量,而小程序版的“吳曉波頻道”較此仍有很大差距,這也與小程序缺乏有效的推廣手段有關。另外關于羅振宇的一番撤退言辭—“我們決定不做了。我們知道小程序是什麼了。哈哈,但是不能說。”,好像在反饋一種觀點“這玩意兒貌似不适合提供内容服務”。
原生App應用(上)與微信小程序版(下)
1月9日,微信小程序一經上線便引發轟動,不過一周之後,部分小程序已經下線了。
安卓版的微信小程序中可以将小程序的快捷方式添加到桌面,因此有人将小程序與App的關系比喻為“屏幕上的戰争”。我們知道,小程序沒有廣義的入口,不能在朋友圈分享,隻能轉發給微信好友和群聊。打開方式上最直接的是掃描二維碼、微信公衆号關聯跳轉以及搜索(不支持模糊搜索)和曆史記錄。這意味着對于開發者和第三方而言,小程序隻能是作為連接線下的工具,對于線上流量的獲取則難有幫助,這種極端“苛刻”的傳播方式就給主打内容服務的産品埋下了隐憂。因此,“沒入口沒粉絲,白白給微信打工?”此類質疑聲的出現在所難免。
之前,微信團隊列舉了兩個小程序的場景化例子:一個是在公交站,掃一下站牌的二維碼就可以了解下一輛公交車的到站時間;一個是在汽車站,掃一下二維碼就可以購買車票而不需要排長隊。正是遵循這種思路,張小龍提出小程序并非依靠流量分發獲取用戶,而是隻有在用戶有需求後才會被用到,小程序在未來能被搜索到,但搜索能力将會被嚴格限制。
不過咨詢機構FellowPlus卻認為,互聯網企業不應該把小程序當作是獲取用戶、推廣産品的福利,而應該是探究如何深耕産品,讓産品成為用戶不可或缺的而不是可有可無的存在。“短期來看,我們高估了小程序的意義;但長期來看,我們低估了小程序的價值。”希望這句不知道出自誰口的預言在未來的某一天能夠被證實。
小程序與App之間的戰争
一年前,張小龍曾在微信公開課PRO中這樣介紹未來的“小程序”:當用戶關注了一個“應用号”之後,就相當于安裝了一款App。在“應用号”内,用戶就可以實現對App的一些基本訴求。例如,目前許多用戶會選在微信錢包中可以買機票、火車票,而不是去下載一個并不常用的買票軟件;未來在“應用号”中可以實現更多的功能,并和其他App一樣,這個公衆号平時不會向用戶主動發送内容,因此會避免打擾。
這段話當時被外界迅速解讀為微信閉環生态對App的宣戰。不論事實是否如此,我們回顧業界曆史可知,PC時代,微軟憑借操作系統和浏覽器的基數奠定了Web2.0之前的互聯網統治地位;之後谷歌以搜索引擎形态突破了這一局限;移動互聯時代蘋果iPhone手機的App模式則将業界競争核心向平台應用傾斜,而谷歌圍繞Chrome的一系列計劃亦證實了這個趨勢。
如今,在騰訊微信的思維裡,試圖将這個核心再次轉移,它的對手就是以蘋果AppStore為主構建的龐大原生App生态。
要想撼動蘋果AppStore的統治地位,必須考慮小程序對原生App具備多少可替代性。從本質上看小程序體現的是張小龍極力推崇的“用完就走”的産品觀念,即無需下載、安裝,直接點開即可使用,用戶使用完後也無須卸載,還節省了手機存儲空間。
衆所周知,微信月活數已突破8億,幾乎涵蓋國内所有移動互聯網用戶,其龐大的客戶資源對第三方具有天然的吸引力,所以小程序上線有利于激活大量的長尾應用。但目前的情況看,僅O2O和購物類應用可順利接入微信賬号體系,大量的閱讀類、媒體、内容類應用則難以實現順利打通。
這與微信原有的開放姿态,以及小程序的起步階段和對第三方營銷的限制不無關系。我們知道,服務号的推出引發對原生App的沖擊一說曾頗有熱議,盡管其在營銷價值、升級維護等方面另有優勢,但卻從未對原生App的風氣帶來大的改變。由此看來,今天的小程序不過是服務号的升級版,它仍緻力活躍在微信閉環生态之内,設想對跨平台開發、第三方自由塑形和營銷開放的App模式難有大的沖擊。
微信小程序會是騰訊大生态擴容的一手好牌嗎?
微信小程序的真正價值在于促發了弱場景下有價值且碎片化輕小型應用的發展換個角度來看,假設小程序的本意就是替代那些低頻剛需的輕應用(而且不是全部類型),像大型電商、手遊這類重應用,其場景深廣度、操作體驗明顯不如原生App。如果是這樣的話,微信小程序的真正價值又是什麼?有分析人士認為,小程序的價值趨向很可能是促發了弱場景下有價值且碎片化輕小型應用的發展。如果以此為判斷,與App産品形态的戰争很可能隻是一個玩笑。
對開發者群體有何影響?
有關數據顯示,蘋果AppStore上線8年來,其應用程序已經從最初的500多款左右上升至如今超過200萬款,應用的下載次數也達到了1300億次。另據了解,蘋果最新一季财報AppStore應用商店收入創下新高。蘋果宣稱,2016年各種應用在其App商店裡一共賺達200億美元之高,同比去年增長40%。根據分成比例,蘋果至少分得80億美元的收入。
可見蘋果AppStore的成功很大因素有賴其對第三方開發者的重視以及相對合理的利潤分配模式。被視為源頭活水的開發者群體,無論在PC時代、互聯網時代還是在移動互聯時代,無疑都是整個業界曆次革新、技術繁榮的奠基者。在巨頭眼裡,得開發者得天下似乎是萬古不變的通理,而當年微軟鮑爾默三聲疾呼“開發者”的經典一幕更是深入人心。
對于開發者個體而言,大到終端操作系統,小到軟件應用App,開發者環境的友好程度率先決定了前者的選擇取向。微信小程序從前端開發角度來看,它和Vue、React這類框架差不多,特點是容易上手,敏捷開發,這合乎微信團隊的一貫風格。但結合微信本身這個“超大”原生App來看,就有了不少獨特之處:首先是完善性,比如小程序在框架上提供了自己的視圖層描述語言WXML和WXSS,以及基于JavaScript的邏輯層框架,并在視圖層與邏輯層間提供了數據傳輸和事件系統,可以讓開發者可以方便的聚焦于數據與邏輯上。框架的核心是一個響應的數據綁定系統,整個系統分為兩塊視圖層(View)和邏輯層(AppService),層次非常清晰。有相對分立并能保持快速疊代的開發工具,完整而可靠。其次是平台封閉的好處,代碼上傳雲端需審核,程序更加優質,同時也能緩存數據,此外還提供豐富的微信API。遺憾的是不支持HTML和外部js導入,可能這是微信團隊出于規則的考量。
可以說,小程序的整個開發者環境印象是簡易、敏捷,對于開發者的友好基本不存在問題。但是,微信平台構築的這種生态閉環特性以及提供的全流程服務,一些開發者仍提出“把全套身家交給鵝廠自己毫無保留,你放心嗎?”諸如此類的質疑。另外就是通過代碼調用微信原生的API控件,然後在功能實現上受到諸多限制,這也是一些程序員感慨為什麼要舍棄原生App而去鑽微信“籠子”的疑惑。當然,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在浩如紅海的App市場競逐中,微信龐大的客戶資源無疑會令衆多開發者一再掂量。
寫在最後
綜上,我們清楚地了解到微信小程序是如何應運而生,它與原生App的對比優劣,以及可以簡單預測小程序在行業應用的短期熱度,不過中長期的趨勢我們仍然難以預見。有的人認為微信小程序倘若大獲成功将倒逼蘋果AppStore模式變革,反之,則陷入如之前HTML5般在泥潭中掙紮的亂象。或許多數人都希望未來觸發前者,帶來一些變革吧?不過究竟小程序的未來會怎麼樣,相信現在沒幾個人說得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接下來各個小程序間的紛争就要開始了,我們暫且拭目以待吧!
在很多人看來,谷歌Chrome浏覽器中的App就是另一種“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