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比特币等加密貨币發展的技術是區塊鍊,然而這種技術并沒有得到完全的信任。有的人可能隻是一時沖動才采用了區塊鍊。
非赢利性組織Lloyd'sRegister基金會的食品與可持續發展副總裁VincentDoueizel在今年的倫敦區塊鍊展會上指出:“每個人都在談論它們,但是沒有多少人付諸行動,而那些付諸行動的在許多方面也都不盡如人意。”
包括馬士基、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路易達孚和森特理克集團在内的數十家企業正在摸索着前進。幾乎沒有哪家企業成功完成了從試用到完全生産型區塊鍊的轉型,更不用說用區塊鍊取代關鍵任務流程了。
安永公司最近的一份報告稱,目前企業分布式賬本技術(DLT,另一個術語為區域鍊)已經碎片化,孤立開發的協議規範達到了幾十種之多。這些網絡中的大多數正在以測試為目的展開小規模部署,通常隻有少數參與者,并且運行在一個簡單的安全環境中,這個環境不會與企業關鍵任務系統進行交互。
那麼,如此“火熱”的區塊鍊技術為什麼還不能為企業做好準備,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區塊鍊目前的短闆
區塊鍊在多個方面都存在可擴展性問題。與現有系統相比,其交易速度非常緩慢。以太坊和比特币區塊鍊分别為每秒15和7次交易。而VISA網絡的交易速度約為每秒4萬-5萬次。IBM則宣稱其最新的大型機每天可以執行120億次加密交易,這相當于每秒超過10萬次交易。
除了處理速度慢之外,确認一個交易為合法交易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到目前為止,雖然确認交易已被接受大約需要20分鐘,但是整個延時會達數天之久。以太坊的速度會更快些,但是對于一些公司來說還是太慢了。
高能源成本是另一個絆腳石。盡管數據中心正不斷努力提高能源效率(在北歐地區使用自然冷卻設施已成為近期發展趨勢),但是區塊鍊仍需消耗大量能源,因此成本高昂。目前整個比特币網絡的日常能源成本約為20萬次交易需耗電1.8億度。以太坊每天耗電5000萬度可完成大約100萬次交易。對于試圖将成本和碳排放量降到最低的公司而言,這樣的低效率是不可接受的。
雖然開放式區塊鍊在不變性和透明度方面具有許多優勢,但是一款“加密貓”(crypto-kitties)遊戲就能拖慢整個以太坊平台的事實證明,區塊鍊尚未做好迎接黃金時期的準備,且向所有模型開放可能對于許多公司來說并不适用。
安全性也是一個挑戰。盡管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預測,到2025年區塊鍊的商業附加值将增長至1760億美元,到2030年将超過3.1萬億美元,但他們同時認為,智能合約,即區塊鍊上的程序執行規則,還沒有為商業世界做好準備,原因在于缺乏監管和測試。
雖然對去中心化的DAO投資基金的入侵可能是最臭名昭著的智能合約遭入侵案例,但是這并非唯一的案例。新加坡國立大學計算機學院的一項研究發現,目前在3.4萬多個以太坊智能合約(價值2億美元以太币)中存在大量可供黑客入侵的漏洞。
區塊鍊咨詢公司Stratis首席執行官ChrisTrew指出:“智能合約中有時沒有足夠的編碼。”他表示,對安全流程和審計缺乏相關經驗和疏于審查是我們為什麼看到了很多關于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被入侵的原因。目前已經出現了智能合約安全審計工具,但是與區塊鍊開發的大多數環節一樣,這些工具是新的,并且沒有很好地與傳統開發工具整合在一起。
缺乏安全性隻是區塊鍊面臨的衆多問題中的一部分。目前市場對區塊鍊人才需求旺盛導緻供不應求。新的開發工具和語言意味着許多需要從頭開始。那些擁有相關技能的人才都身價不菲,而那些具有豐富經驗的人可能從比特币價值大漲中獲得了可觀的收益,這也意味着他們可以挑選項目。
區塊鍊浏覽器大戰
對于認真考慮部署區塊鍊的企業來說,另一個問題是選擇哪種區塊鍊。目前有幾十種不同的網絡,每種網絡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功能。有的更側重于提升安全性,有的則關注交易速度、智能合約或側鍊的部署。
區塊鍊咨詢公司NewAlchemy的市場研究主管GalenMoore認為,目前的情況很像前幾年的網絡浏覽器、台式機或移動平台大戰,即多股重要力量與抱團取暖的實力較弱的參與者共同争奪市場份額(比特币和以太坊)。
“誰赢得了區塊鍊浏覽器大戰,誰就将成為能夠吸引大多數開發者的平台。而能夠吸引大多數開發者的區塊鍊和協議将赢得區塊鍊生态系統,”Moore說。
以太坊目前是市場的領導者,一部分原因在于它們是首個提供智能合約的區塊鍊,另一部分原因在于它們擁有一個優秀的領導與開發團隊。但是Moore和Trew都認為,如果有能夠滿足市場共同需求的新東西出現,無論是滿足了交易速度還是易開發性或是别的其他需求,那麼以太坊的地位都将會被動搖。
相互競争的區塊鍊平台包括Neo、Waves、Stella、EOS、Stratis和HederaHashgraph。一些有大量開發者和充足資金的平台正嘗試吸引更多公司加入他們的平台。
“每個平台都在吸引盡可能多的開發者加入他們,并試圖在他們的平台上開發出殺手級應用,”Moore說。“建設Netscape(即以太坊)現在可能已經被證明不是最好的主意。這就如同你花精力創建了一個Myspace應用,而沒有為即将到來的Facebook機遇做好準備一樣。”
另一個問題是區塊鍊本身的發展。比特币區塊鍊網絡的重複分叉表明,公有區塊鍊總是存在着潛在的複雜性和不穩定性,并可能會改變區塊鍊的操作特性。這些可能會給蓄意修改的人帶來便利,這也意味着進一步分叉一直是一個潛在問題。與此同時,在系統中進行修改需要整個社區達到共識,這意味着對主網絡進行修改也非常的緩慢。
Trew指出:“比特币網絡擁有能夠解決自身所有問題的提案,但是實際執行它們卻是一個問題。”
雖然以太坊由創始人VitalikButerin領導,并且采用了一種被Moore稱之為“仁慈的獨裁者模式”的領導模式,但是即便是像以太坊這樣相當穩定的平台也仍然存在問題。一個分叉是在DAO攻擊之後創建的,另一個分叉是由社區内的人員提議的。私有區塊鍊能夠減少這種不穩定性,但是也失去了一些優勢,如大規模的不變性。
區塊鍊初創公司開始成長
區塊鍊的功能也在不斷發展。雖然工作證明/算法證明可幫助推動在投票節點中達成共識,但是許多大大小小的公司還是在尋求消除對工作證明/算法證明的需求,并用拜占庭容錯(BFT)取而代之。BFT算法更接近投票系統,消除對工作證明的需求意味着能源成本更低,網絡性能更好。
除了更好的性能,區塊鍊還正變得更加靈活,這要歸功于側鍊。側鍊為附屬于主鍊的獨立鍊。與原始鍊并行運行時,這些側鍊有着不同的特點。例如,使用來自主鍊的數據運行程序,然後将結果訪問限定為一組規模較小的受信方。這樣可以提供更高的靈活性,同時保持核心鍊精幹和性能優異。
在不斷發展區塊鍊技術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初創企業還希望為這一領域帶來更高的成熟度和企業級體驗。這其中包括R3、Tymlez、Symbiont、Interbit、dApps等公司。這些初創企業面臨的一個主要挑戰是展現自己的合法性和持久性。2017年,提供ICO(首次代币發行,即利用加密貨币通過區塊鍊募集資金)的企業中有一半已經停止運營,這表明市場存在很大的波動性。
Trew以已經垮台了的Bitconnect為例指出了一些ICO問題。當我們參加舊金山展會時,Bitconnect隻是一家參展商。參加展會隻是向你表明他們可以參展,有能力支付參展的費用,能夠獲得一個漂亮的展位,但這些并不能為你提供保護。
Trew強調稱:“有了傳統的風投基金,你就有了很多措施來保護你作為投資者的利益,而這正是這個領域所沒有的。此外,我認為,我們确實需要引入監管,這樣才能真正把它們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這個領域正在不斷成熟當中,未來三年将非常重要。”
Stratis于2016年在倫敦成立,他們的目标鎖定為企業和金融服務市場。Trew之前的從業經驗主要是在咨詢企業,如今他希望為區塊鍊領域帶來類似水平的專業服務。他們的部分信心來自于易用性,因為Stratis平台是使用C#和.Net開發的,這不僅使得開發人員能夠使用VisualStudio等行業标準工具創建(适用于Stratis鍊或以太坊的)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程序,同時也解決了精通區塊鍊特定語言和工具(Solidity)的開發人員短缺問題。
“你實際上找不到任何具有Solidity兩年或三年以上使用經驗的開發人員,因為Solidity自身的出現還沒有超過這個時間,”他說。“但是,對于C#,你可以找到擁有20年使用經驗的開發人員,因為它們是企業和金融服務開發的主要語言之一,目前全球約有2000萬名開發人員通曉該語言。”
另一家希望将這一技術提升至企業級的區塊鍊初創企業是HederaHashgraph。這家總部在美國德州的企業于2016年成立,他們承諾其區塊鍊每秒交易次數超過25萬次(之前提到的以太坊和比特币網絡每秒交易次數分别為15次和7次)。
HederaHashgraph的創始人ManceHarmon稱:“有人說我們永遠不會需要每秒幾十萬次的交易速度,但是不要忘記比爾·蓋茨還曾說過沒有人會需要超過64MB的内存呢。”
“如果你提供了更快的速度,那麼市場總會找到使用它們的方法。絕對會出現每秒執行數百萬或數千萬次交易的市場。“
Hedera的私有區塊鍊産品是使用Java編寫的。對此,Harmon認為,這使得在他們的産品上進行開發變得更加容易。此外,Harmon還表示其管理委員會成員“不僅僅是一堆銀行”,而是來自不同行業的39家企業組織,以确保沒有一個實體對公共版本的區塊鍊擁有過多的控制權。
企業正帶頭推動區塊鍊走向成熟
雖然初創公司正在努力迎合各企業,但是還沒有一家初創公司能夠說他們自己已經成長為了企業級的公司。與此同時,許多知名的企業巨頭也正努力在這一領域中占據一席之地。
目前,埃森哲、德勤、Cognizant和Capgemini等大型咨詢公司均提供區塊鍊服務,VMware和Appian等公司也正在積極引入工具以更好地管理和整合區塊鍊。
SAP已經推出了自己的區塊鍊産品。與此同時,戴爾也正在尋求創建一個橫跨其不同部門(戴爾、戴爾EMC、VMware、RSA、PivotalSoftware、Virtustream和SecureWorks)的完整的“企業級區塊鍊堆棧”。其中,VMware的重點是共識算法多鍊管理,Pivotal主要緻力于改善智能合約開發,戴爾Boomi則在努力促進鍊上/鍊下的整合。
為幫助加速推廣,AWS、甲骨文、IBM、華為、微軟、百度、騰訊和Virtustream等主要雲提供商也都已經或即将推出“區塊鍊即服務”産品。Linux基金會的Hyperledger項目成為了許多這些“區塊鍊即服務”(BaaS)産品的基礎,并正在迅速成為私有區塊鍊的事實标準。
盡管純粹主義者認為任何私有區塊鍊都不是真正的區塊鍊,但是許多人都清楚企業需要的是能夠滿足其對擴展性和靈活性需求的解決方案。即使在獲得“許可”的情況下,這些解決方案也并不符合比特币創始人中本聰的最初構想。
Trew稱:“這些廠商都是全球頂尖的雲提供商,所以如果他們能夠簡化和加快公司部署區塊鍊的進程,那麼這絕對是一件好事。微軟擁有非常龐大的客戶群,如果他們開始向其客戶群銷售區塊鍊,那麼這真的是太好了。”
原文網址
https://wwwputerworld/article/3276656/blockchain/blockchain-technologiesface-a-maturity-proble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