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伊帥
2016年7月2日,一向令股民看不太懂的漢能,放了一個大招。發布了4款以太陽能為核心動力的電動汽車,宣布正式進軍汽車産業。
漢能從造車那天起就廣遭質疑。一方面因為人們從未見過由太陽能提供動力的汽車,多少有些懷疑其商業化量産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則是去年5月漢能股價突遭腰斬,千億市值蒸發,動搖了不少人的信心。雖然看上去漢能已經熬過了股價暴跌後的艱難時光,但對于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李河君來說,他的任務還很艱巨。
加快推進移動能源戰略是漢能的當務之急。按照漢能的規劃,未來漢能将以開放的态度與汽車全産業鍊展開合作,并采用自主生産、合作生産、委托生産等模式進行全太陽能動力汽車的商業化量産。具體定價将在商業化量産後根據市場定位、用戶價值、競争環境、商業合作與運營模式,以及材料成本等各方面因素綜合考量才能成形。在實現量産後,漢能全太陽能動力汽車的車型将有各自不同的用戶群體,并進行相應的優化調整,漢能希望有不同的産品、市場和品牌定位,來滿足不同層次的用戶需求。
為了達到商業化量産目标,漢能給自己定的時間表是三年。
一直從事薄膜光伏研發制造的漢能,可以說是汽車領域的“門外漢”。雖然去年7月發改委出台《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允許非汽車制造企業生産純電動乘用車,但具體的投資建設項目仍需要審批。
到目前為止,獲得項目核準的隻有北汽新能源和長江汽車。這兩家企業雖然也是新建車企,但從公司曆史淵源來看,并不算是“門外漢”,而公認的“門外漢”樂視的造車項目許可,目前還在等待中。對此,漢能方面表示,正在着手為上報發改委審批做相關準備工作,漢能将按照國家政策的要求,規劃通過兩年左右的努力,獲得國家新能源汽車生産資質。
事實上,并不是隻有漢能對造太陽能汽車有興趣,近日特斯拉與豐田汽車也不約而同地盯上了太陽能充電這塊“蛋糕”。在兩家公司看來,太陽能充電闆可以很好地解決新能源汽車蓄能的問題,并成為石化能源的良好替代品。
目前,特斯拉公司以及豐田公司都在為布局相關産業鍊而積極努力,尤其是前者。馬斯克最近收購了solarcity,在太陽能領域布局。馬斯克對收購的解釋是:打造“世界上唯一的垂直一體化能源公司,為用戶提供端到端的清潔能源産品,加速世界交通行業向使用完全可持續燃料轉型”。不過與漢能不同的是,太陽能汽車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發電條件和續航裡程。
馬斯克的重點在建太陽能充電站上,他對造太陽能汽車并沒有太大興趣。
事實上,雖然太陽能汽車有可能是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但現階段仍有不少問題需要解決。一位長期關注太陽能汽車的業内人士向《汽車周刊》表示,
“如果你是太陽能汽車用戶,想要用太陽能發電,就不能停在車庫裡或樹蔭下,即使在三伏天也要停到太陽底下,這是一種怎樣的用戶體驗?如果你不開車去曬太陽,那麼它和普通電動車沒什麼兩樣,進一步來說,開過電動車的人都知道續航裡程和駕駛習慣、車重密切相關。以700公斤重的SolarL車型為例,為了實現輕量化,這輛車隻有7kWh的電池組,如果要追求高續航,就要安裝更大容量的電池組,車重上升,續航勢必下降,此時太陽能裝置所帶來的收益更小。”
其次,漢能發布的四款車,本質上依然是概念車,從設計、安全性和成本來考慮的話,要走向量産很困難。車頂部的31.6%轉化率的砷化镓太陽能電池的存在,就注定了它的售價、後期維修成本會居高不下。另外,31.6%超高轉化率的砷化镓太陽能電池有沒有量産條件,也是一個問題。
該業内人士認為,目前來看,以太陽能為主要賣點的車,離人們的實際生活還很遠,起碼不适合近幾年的汽車消費市場。“我們并不懷疑漢能的太陽能技術,隻是懷疑太陽能+汽車的靠譜程度。”該業内人士說。
事實上,即便漢能能夠解決太陽能汽車生産資質與技術等一系列問題,整車生産制造所需的人力與資本投入也是李河君無法回避的難題。漢能太陽能汽車CEO高衛民之前曾表示:“根據我多年的行業經驗,全太陽能動力汽車最終量産之前,可能需要幾百億人民币左右的投入。”
而根據漢能薄膜之前發布的2015年财報顯示,該公司去年營業收入28.15億港元,同比下降70.73%;淨虧損122.34億港元,同比盈轉虧,虧損額是前四年盈利總和的近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