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左祖右社兩公園

左祖右社兩公園

時間:2024-10-31 11:33:28

1太廟。

2太廟後朱棣親植柏。明清北京中軸線上的建築,天安門到端門、到午門兩翼,各有一組建築群,它們緊貼中軸線,左右對稱布局,左為太廟,右為社稷壇,習稱左祖右社。左祖右社這一規制始出于《周禮》,意思就是皇宮的左側應為祭祀祖先的場所,右側為祭祀天下社稷的地方。這是因為左是東方,也就是皇宮的東側,五行屬木,主生化,預示着人丁興旺;西則是西方,屬金,象征着王朝的興盛。元代的左祖右社都不在皇城以内,太廟在現在朝陽門内大街新聞出版大廈的位置,而社稷壇則在白塔寺北面。明代覺得元的滅亡是對于祖先和社稷太疏遠了,所以把這兩個非常重要的祭祀場所都安置在了皇城之内,重要性超出了天、地、日、月、山川壇等祭祀場所。如今這兩個對于封建王朝最重要的祭祀地,已經走下了神壇成為百姓們休閑娛樂的樂園。

古為祭祖地今為文化宮

勞動人民文化宮南門就在天安門東側,面向東長安街。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的“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十個金色大字就懸挂在門楣之上,門口每日人流如織,進去的人卻不多,大家一般隻是匆匆路過,心中的目标都是它西側的天安門。而我小時候為了看兩小時兩角錢的便宜電影倒是經常來去裡面逛一逛。

小時的我不知道觀賞文化,隻是為了看那粗糙的進口警匪片。我印象最深的是那裡有很多或是挂着紅牌或是挂着綠牌的古樹,有松樹,有柏樹,長得千奇百怪,一看就是有不少年頭了。長大之後才知道那裡不是有樹的電影院,而是明清時期皇家祭祀祖先的地方。中國的文化中紀念先人的地方一般都用蒼松、翠柏進行裝飾,以示松柏長青,香火綿長。太廟作為國内現存最大的皇家宗祠當然也不例外。那裡的松柏樹很多都是明永樂年間與太廟的建築一起被安置在這裡的,也有很多是清朝以後加種的。古樹按保護等級分類,分為一級與二級,一級為紅牌古樹,樹齡300年以上;二級古樹挂綠牌,綠牌古樹樹齡100-300年。因此勞動人民文化宮進門時的安檢很嚴格,一點火源也不可以入内。3太廟内未經彩繪的仿柱。

4中華編鐘特寫。

5中華編鐘全景。

6勞動人民文化宮西門花壇。在太廟中最為著名的要算是明成祖朱棣親手種下的兩棵柏樹了。這兩棵樹一棵在琉璃門的西側。相傳,太廟原有的土壤是不适宜種植松柏的,經多次種植都未得活,自朱棣親手種下此樹之後,後面種植的松柏才順利地存活下來,那棵樹也是太廟中的第一棵樹,大家把它稱作“神柏”,明清兩代每逢祭祀,就連皇帝路過樹下都要下轎以顯尊重。另一棵則在太廟的北側,由于瀕臨筒子河,所以顯得更加的繁盛,粗壯的樹幹要有三四名成年人方可環抱過來。在琉璃門的東側還有一片紅牌子的古樹,那就是太子林,相傳是明代曆任太子們種下的,不規則的古樹之間形成了一條頗有曲線美的道路,人行于其中,太陽忽隐忽現,松柏的清香撲鼻,猶如來到了古代。小時候夏天裡最喜歡和小夥伴在這裡捉迷藏,樹的粗細正好可以隐住一個人,而且樹林裡還格外的涼爽。

太子林後的琉璃門是太廟建築群的南大門,它的規制很高,不光門檐為代表皇權的黃色琉璃瓦裝飾,門的下部還有漢白玉制作的須彌座,看起來十分氣派。過了琉璃門、玉帶河、金水橋,還有前面一座寬大的門和兩側的小門,你會發現自己好像到了一個縮小版的太和門廣場。繼續往前從中央的戟門進入,你又會恍然眼前就是太和殿,一樣的三層基座,一樣的重檐庑殿大頂,還有那一樣精美的丹陛石。那就是與太和殿一樣莊嚴的太廟,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先祖的地方。太廟的大殿現在還是可以進入參觀的,步入大殿之内,一種肅穆之感油然而生。高高的大殿讓裡面的每一點聲音都變得十分空靈,兩人合抱的桐油大柱迸發着原始的光芒。太廟大殿與其他大家常見的朱漆彩繪所點綴的大殿十分的不同,所有内飾都沒有油漆過的痕迹,非常素雅,即使是梁枋上的一點畫紋也都是僅僅用青色線繪出來的。這種簡約的裝飾一點沒有影響大殿的高貴之感,反而更好地烘托出了祭祀所需要的氛圍。明清兩朝太廟中多擺放寶座、供桌,以及相應的若幹禮器。現在太廟中安置的則是中華和鐘。中華和鐘是為了迎接新千年的到來,以2400年前的曾侯乙編鐘為原型進行設計的。鐘分三層共108個,上層34個,代表我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台灣、香港、澳門;中層56個甬鐘代表我國56個民族;下層18個镈鐘,中間16個代表中華民族的16個曆史時期,兩側兩個象征當今世界的主旋律“和平”與“發展”。中華和鐘音域寬廣,既可和多種民族樂器配合,又可接軌大型管弦樂隊,是世界上最大的舞台演奏雙音編鐘,已被列入吉尼斯世界之最。徜徉在高大的殿宇古樸的編鐘之中,你會發現時間好像變慢了,心也靜下來了,仿佛自己已回到了古代。

走出大殿,耀眼的太陽又把我從曆史拉回到了現實。太廟廣場上一對對拍婚紗照的情侶陶醉其中,他們正在攝影師的安排下擺拍着各自心儀的造型,更有甚者還用風扇吹動着新娘的長紗,呈現出飄逸之美。鮮紅與潔白的歐式婚紗,與朱紅、明黃的古典建築之間形成了一次時空的握手。這種中西文化的交融形成了廣場上的一道風景。1五色土及北側中山堂。

2保衛和平坊。

3愉園。

太廟前廣場也是北京市内最大的廣場之一,曾多次舉辦過大型國際活動及演出。1998年太廟版的《圖蘭朵》是京城中第一次舉行的實景演出,張藝謀導演也就此開創了中國實景演出的先河。2015年12月31日北京新年倒計時活動,又把這裡變成了世界新年倒計時活動不可缺失的一環。但大家可能還不知道,太廟廣場還為新中國十大建築的建設起到過不可小觑的作用。萬人大禮堂是人民大會堂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國家性質的很多大會都要在此召開,由于座椅為弧形碼放,這使每個座椅的位置都是獨一無二的,怎樣可以在大禮堂竣工之前合理安排好每把座椅的位置成為了建設者面臨的一大難題。這時與萬人大禮堂面積相仿的太廟前廣場出現在建設者的頭腦之中,他們先把所有的座椅在這裡進行預擺,之後繪制下圖紙,再按圖紙在大禮堂内逐一碼放,事實證明,這個做法天衣無縫,這也算是封建社會古老建築為社會主義新時代做出的一份貢獻吧。

現在的勞動人民文化宮依然在為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建設發揮着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從南側正門進入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五彩缤紛的大花壇和花壇之後醒目的光榮榜。40位北京各界的勞動模範的大照片,展現着北京勞動者們的風采。作為北京市總工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勞動人民文化宮已經成為全市職工的文化樂園,各類職工活動經常在這裡舉行,現在已經風生水起的北京書市就是從這裡開始的。還有北京最早的燈會都可以說是勞動人民文化宮的首創。随着北京市的發展,我想,以後勞動人民文化宮一定會為北京做出更大的貢獻。

江山社稷百姓樂園

中山公園可能是全國同名最多的公園了,打開百度百科搜索“中山公園”你會看到37個義項,這也隻是我國中山公園中較為知名的一些。這一大堆中山公園是民國之後建的也罷,是改建的也罷,都是為了紀念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而命名的。北京的中山公園因在1925年曾停放過孫先生的靈柩,顯得更加的名正言順。現在公園中依然矗立着孫先生的青銅立像,立像之下基座上有鄧小平于1986年11月親筆題寫的“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永垂不朽”。4唐花塢南側水榭。

5唐花塢前曲橋。

在孫中山先生銅像與公園正門之間就是著名的和平坊,“保衛和平”4個金字是為了紀念在京召開的亞洲及太平洋地區和平會議,由國學大家郭沫若先生于1952年題寫,北京的和平裡也是因這個大會而得名的。此坊是國内最大玉石牌坊之一,相傳由儲存在崇文門外現體育場路北側的4塊巨型大玉所制。

中山公園原為明清兩朝的社稷壇所在地,是明清皇帝祭祀土地神及五谷神的地方。中國曆史以來就是農業大國,對于土地與五谷的敬畏根深蒂固,從社稷壇的位置就可得見,它是北京離金銮殿最近的一座祭壇。如今在中山公園中遊客們還可以一窺當年祭壇的尊容,隻是它已經失去了原有神聖莊嚴的意義,老百姓們親切地把它稱之為五色土。五色土的得名源于它的外觀。五色土的華夏傳統文化内涵豐富:代表五方(東南西北中)、五行(金木水火土)、華夏五帝(青帝伏羲、赤帝神農、黃帝軒轅、白帝少昊、黑帝颛顼)等。五樣顔色的土都來自于我們偉大的祖國。東方的青色之土來自于我國東南部廣大的水稻種植地,那裡的土地中含鐵量大,鐵經過氧化産生氧化亞鐵,使土色微青;南方紅色的土壤就是我國南方大面積的紅壤,土壤中的鋁與氧化鐵含量偏高;白色土壤位于我國的西部,那裡多鹽堿地,土色發白;黑土地不用說就是我國富饒的東北大糧倉的土,土中腐殖質過多呈黑色;而中間的黃土是來自地處我國中央的黃土高原上的。而在中間的黃色土地中間有一個小小的四面三棱錐,看上去就像一個小号金字塔。小時候五色土還可以随便進入時,經常踩在上面測試自己的平衡能力。長大後才知道原來就塊石頭叫“江山石”,象征着國家的社稷,回想一下小時候曾經把國家都踩在腳下的經曆,心裡又是竊喜又是内疚。

社稷壇的拜殿位于壇北側,當年曾停放過孫中山先生的靈柩。1928年,當時的北京市政府決定把這裡改名為中山堂。新中國成立以來,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革命先行者,隻要中山堂沒有大的維修工程,每年孫先生的誕辰日3月12日和孫先生的逝世日11月12日首都各界人士都要在此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

由于中山公園就坐落于天安門的西側,來京的遊客都把它當作首都北京最重要的旅遊景區之一,當然無論軟件還是硬件中山公園的重要性都是實至名歸的。但在20世紀90年代之前那裡隻不過是東西城老百姓日常遊玩之處。而且由于中山公園裡的其他機構太多,即便是5分錢一張的門票很多人也不會去買,隻是跟檢票人員說一下,如,我去婚姻登記處,我去音樂廳看節目,我去來今雨軒吃飯等,便可順利放行。在沒有大型遊樂設施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山公園可以說是整個北京城孩子們的樂園,大滑梯要排大隊,碰碰車要排大隊,就算是蕩一個有護闆的秋千也一樣的要排隊,還有簡陋得很的轉亭,你剛上去轉兩圈就有人拉停上去,但這也不影響孩子們的心情,大家玩呀,笑呀。現在的兒童樂園依舊保持着哈哈鏡和碰碰車兩個傳統項目,但由于現如今其他公園的娛樂設施都已在飛速的發展中更新換代,可選擇性強了,那裡已經很少出現排大隊的現象。

《讓我們蕩起雙槳》是喬羽先生的名曲,唱響了幾代人的心,這首歌最早出現在電影《祖國的花朵》之中,歌聲響起的一幕,是少先隊員們在河中高興地劃槳、歡唱的畫面,拍攝的地點就是在中山公園北邊的筒子河(故宮的護城河)之中。這片水域不大的封閉式管理的河流曾是無數北京孩子學會劃船的地方,曾記得當時我和小夥伴一起去,劃了一下午把手都磨出了水泡,回家後家長十分心疼,但我還是沉浸在心花怒放之中。現在去中山公園劃船再也不用擔心磨手的問題了,電瓶船讓遊客在泛舟筒子河時不用消費一點體力,任您可心兒地陶醉在紅牆與碧水之間。

唐花塢的南側有一座水塘,那裡一樣是當年孩子們的樂園,但這個樂園說起來就有點違規了。那時中午下學大家就跑就百貨大樓一起湊3毛錢買一卷魚線,2毛錢買一盒魚鈎,等下午一放學就花5分錢一人買一張票去那個樂園裡違法釣魚。釣魚時一般是有人在釣,有人在把風,管理員一來就跑。釣到魚後把魚放入書包之中,溜出公園去。其實,我們也沒有想到為家裡添一道菜,就是為了好玩和享受被管理人員追趕的刺激。現在像我們當年這樣的調皮孩子不多了。水塘的北面現在開設了中山公園園史展,除周一閉館外,每天上午9時到下午16時對遊客免費開放,進入園史展院内之後,遊客可以逆時針逐一展室進行參觀。從1914年中山公園建園,一直到2014年中山公園百年園慶之間的發展,在文字、圖片及視頻的呈現下,讓遊客一目了然。

水塘北側的唐花塢,是北京早年的溫室,面積也僅有幾百平方米,由幾個相連的屋子組成,在當時來說已經是很大了。裡面都是當時的“奇花異草”,雖然那時候還得要兩毛錢的園中票,但大家還是争先恐後地前往參觀。現在唐花塢的門票已漲到5元一張了,面積也沒有擴大,隻是布置更加的别緻,依然可以吸引遊人流連其中。其實整個中山公園就是一個大花園,特别是南門與唐花塢周邊,每年的郁金香展也在這個區域内進行,展後異彩紛呈的郁金香又會被姹紫嫣紅的月季所取代,公園中總是可以保持三季有花、四季長青的氛圍。

唐花塢的西側有一個藍色琉璃瓦頂的八角亭,那就是蘭亭八柱亭,是仿制圓明園中的蘭亭而建造的。亭中8根柱子上分别為曆朝書法大家柳公權、虞世南、楚遂良、董其昌、馮承素及乾隆帝臨摹的《蘭亭集序》,現在為了保護那些珍貴的書法作品,8根柱子已經被玻璃罩保護起來了。在公園的東門附近還有一個西式的“蘭亭”,那就是格言亭。是一座西式圓形亭子,亭子同樣有8根柱子,柱子上刻的是孔子、孟子、嶽飛、朱熹、王陽明等我國曆代名人說過的格言,但很可惜的是1955年由于當時的種種原因,格言亭上的字迹已被全部磨光了。這兩個亭子書刻的内容不同,建築形式不同,方位不同,在公園之中遙相呼應,氣息相通。1園内月季郁郁蔥蔥。

2長廊。

3遊船碼頭。

4塘花塢内花壇。

5遊船碼頭正門。

6音樂堂。

7筒子河遙望午門五鳳樓。中山公園音樂堂是我印象中北京早年最先進的音樂廳了,它有兩層觀衆看台。舞台很大,舞台的前面還有樂池,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台上表演舞蹈時音樂聲是從哪裡發出來的地方。那裡還可以看電影,舉行文藝晚會。每次來到這裡走在通道之中、大廳之内都會有一種讓人氣宇軒昂的感覺。

在音樂堂的北面還有一個小時候覺得非常神奇的地方,那就是愉園。愉園的金魚非常之多,數量與品種都在北京領先。這倒一點不讓人覺得神奇,神奇的是愉園中養金魚的地方,一部分是在魚缸之中,而另一部分卻在牆裡。愉園遊廊依北牆而建,遠看牆上或扇形、或菱形、或花形的洞窗格外别緻,近觀才知那是牆内一個個形态各異的魚缸,每個魚缸中的金魚也品種各異,為了便于遊客辨識,每個魚缸的上方都有金魚品種的名稱,看看金魚,再看看那恰如其分的名稱,你會感歎中華民族十幾個世紀以來在培育觀賞魚方面的壯舉。

過去中山公園還有一個重要的職能部門那就是婚姻登記處。青年男女如果準備結婚就到各自的單位開據介紹信,之後帶上自家的戶口本就可以到這裡登記了,每對兒前來的新人還都會為登記處帶來喜糖。紅色的裝飾物、滿服務台的喜糖、永遠微笑着的民政人員,讓來到這裡的新人們感覺到家一樣的溫暖。現在婚姻登記處早已搬出中山公園了,但這份喜氣還充盈着整座公園,每到周末,大齡青年或同他們的父母都會在公園内進行自發的聚會,大家都想借助這份喜氣成就一份美好的姻緣,老人為兒女找對象的地方叫相親角,相親角之前曾是英語角,它也在折射着時代的變遷。

很多像我一樣的北京的孩子們都把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劃船,第一次坐碰碰車,第一次溫室看花,第一次釣魚,第一次少先隊活動……給了中山公園,這個他們心中的樂園。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