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郵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确定的世界遺産城市。它地處長江三角洲,是蘇北重要門戶。高郵有7000多年文明史和2240多年建城史,為帝堯故裡、堯文化發祥地,是江淮文明、郵文化重要區域。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3年在此築高台,置郵亭,故名高郵,别稱秦郵。“華夏一郵邑,神州無同類。”高郵是中國兩千多個縣市中唯一以郵命名的城市。最近,我帶着無比的崇敬和好奇,走進這千年古驿。
“吾鄉如覆盂,地據揚楚脊”
高郵地處經濟發達的長江三角洲沿江經濟帶,是名副其實的“襟帶蘇皖、控引下河”的交通樞紐。如今這裡仍然留存59處的名勝古迹文化遺址。
高郵有水無山,是典型的蘇北裡下河水網風貌。城區地勢最高處可能就是老城東北方的文遊台,環水之丘,高不過十餘米,曾在丘上築台建廟,蘇轼與秦觀等人在此的一次論文同遊,讓後人淡漠了廟台,記住了文台。秦觀在此讀書,最終成了詞壇一顆不落的星,他清雅婉約的詞句也源于故鄉泊帆古驿的饋贈,他回饋故鄉的是永恒的光輝。古盂城湮沒留有餘采,全賴這顆巨星為之增色。
在浩瀚的高郵湖東部沿岸有一條水道,它從高郵湖北端向南經高郵市區西緣直通南面的邵伯湖南端,這條幾十公裡、規整得幾乎呈直線的河道顯然非天然,它是始自東周春秋時期的邗溝、曆經隋朝大運河和元代京杭大運河的偉大工程中的一段。高郵是這段運河中途唯一較大的城市,它的位置決定了自古以來這座城市“郵驿”的特征。宋代高郵詞人秦觀有詩:“吾鄉如覆盂,地據揚楚脊。環以萬頃湖,粘天四無壁。”詩中描繪了家鄉城堡的外觀、地理位置、環境和登高望遠看到的景象:四野平闊,天際不是地平線就是水平線。這首詩将高郵的覆盂形象定格,後來的人約定俗成把秦觀生活過的那座小城稱為“盂城”,成為高郵頗具特色的别稱。
來到高郵,自然想看看盂城,但是高郵自古形成的盂城特色,千年後已在不斷擴大的新城中逐漸消失,成了曆史記載。但仍保留原有地貌、古舊之風,還能與曆史銜接的地方就是運河邊的老城區了。用非專業的眼光看,古城牆已無迹可尋,但老城區周邊有一條3米多寬的水溝,高郵人稱“護城河”,有“城河路”的道路标牌證明不虛。這麼窄的護城河,可謂盂城特色。依照對古城的理解,把護城河所圍的區域視為古盂城,這樣大概認定,圈定遊覽範圍。2老城風貌。
3老街。
4長廊。
我沿城河探訪,河邊各式樣的民居相鄰,有臨河的河房,有臨河的院落。看居民蹲在家門口臨河的石階上用河水洗滌的情景,宛如江南水鄉。元代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中有關于高郵的記述:“城市很大,很繁華……”,顯然元代的高郵城已遠遠超出宋代的盂城範圍了。與運河走向相同且相距不遠的老城區中心大街叫中山路,府前街從中段相交把它分為南北兩段,南段中山路的街區還保留老城風貌,老城的南門在其南端,高郵人把府前街之南的中山路又稱為南門老街。整個街區的建築比運河大堤矮了不少,已近中午,未散盡的霧霾加重了老街的陳舊感。臨街的人字頂民居、店鋪鱗次栉比,淳樸的街面後,隐藏着一些老舊的兩層大宅,内部結構顯露了曾經的富有。橫向的巷子裡,青磚老宅相對,謦欬相聞,其間挂牌的明清宅院并無刻意裝修,本色示人,依然有人居住,是一座座讓人可親可近的原生态活體。與别處那些挂着紅燈籠、了無生機,僅供參觀的展屋相比,前者是活着的、從過去到現在,後者是死去的,看到的隻是曆史遺迹。相比之下,更喜歡素顔的老街,真實而生機勃勃。1日晷。
2皇華廳。
3秦亭明驿。
4駐節堂。
漫步盂城驿盂城驿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間,距今已有七八百年曆史。從老街出南門向南就進入了古色古香的南門大街。整修後的南門大街與北端的南門老街相比,多了些整齊的矜持,少了些生活的随意。街道旁多為明清式樣的古舊商貿店鋪,屋脊兩端的飾物是躍魚,展示了高郵古建築與衆不同的河湖文化特色,寓意如魚得水、興旺發達,順風躍順水遊、和順吉祥。南門大街南端向東有一條館驿巷。巷口立有“皇華”牌坊,其後原有的皇華廳為古代高郵官員接待水路過往官員的場所,清帝乾隆由運河南巡至高郵,上岸乘馬巡視,曾駐跸于此嗎?昔日的車水馬龍已留在記憶中了,世事輪回,繁華大街變成古樸、靜谧的小巷。館驿巷内,占地一萬六千多平方米,由門廳、正廳、送禮房、禮賓軒、驿烝宅、馬神廟、秦郵火館等組成。保存最好的是後廳駐節堂。
盂城驿離巷口不遠,驿站的鼓樓(又叫魁星閣)是四面二層的亭樓,底層單檐、樓頂雙檐形成了飛檐翹角的三重檐,優美張揚,高聳出周邊一頭,是驿站的标志性建築。魁星閣是按古代畫樣建造的。盂城驿北起城河路、南至琵琶路,西從西後街、中山路,東至盂城路,沿城河轉了一圈,大緻厘清,用手機地圖軟件估測了距離,東西、南北各為800米左右,我所認為的古盂城:方形,不到0.7平方公裡,果真如此,真是袖珍若“盂”。
在古代,兵卒在鼓樓上值守瞭望,見驿馬奔來就擊鼓,通知驿卒準備好換乘的驿馬,信差抵達立即換馬,馬不停蹄接力,以保證加急文書、軍情火速傳遞。盂城驿上世紀90年代被部分重建,如此規模宏大、結構完整的古式驿站在當代中國已然罕見。如今驿站已轉變為中國唯一的郵驿博物館,讓今天的人能對驿站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古代的驿不僅僅是跑馬送信、傳送公文軍情的中轉站,它還是一個集郵政、庫房、馬房及鼓樓于一體,加上公館、客棧等構成完備的館驿體系,具有接轉物資,迎餞過往住宿使臣,轉押囚犯等諸多功能。
曆史上的盂城驿規模很大,據記載,驿站鼎盛時期有廳房100多間,驿馬65匹,驿船18條,馬夫、水夫200多人。眼下的盂城驿僅修複了一期工程,是目前全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驿站,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驿站内設有郵驿史展覽室,展示了我國數千年的郵驿文明史。古代驿站的主要功能有兩個,一個是郵傳的功能,相當于我們現在的郵電局的職能,驿站是郵電的起源。另一個是接待的功能,相當于我們今天的政府招待所,負責接待過往的官吏和外國使節。史料記載,馬可·波羅曾到過盂城驿。盂城驿緊鄰京杭大運河,所以,盂城驿還兼有漕運之功能,擔負着南北糧食和食鹽輸送的任務。
盂城驿瀕臨運河,郵路有陸路和水路,有驿馬驿車,還有驿船,是水陸兼有的“水馬驿站”。館驿巷西面盡頭是運河大堤,與南門大街也在此交會,堤邊高台上默默肅立着秦郵亭,宣示“秦置高台,設郵亭”的悠久曆史和高郵城名字的由來。拾級而上運河大堤,撲面而來的是運河繁忙的景象,行船往來不斷,挂接了十幾條的拖船如各色遊龍般氣勢浩蕩,運河充滿活力。高郵這段古老的運河,助力“中國大運河”入選了世界文化遺産名錄。
回顧堤内,高聳的鼓樓伸展着飛檐翹角,鶴立于堤下一片低矮灰瓦頂的老屋,與東面遠方高挑的淨土寺塔隔老城上空遙相對應。遠眺運河中間的鎮國寺,那片黃紅灰相間的佛國建築群猶如仙境,有霧霾時又似海市蜃樓。鎮國寺的非凡之處在于它是京杭大運河上唯一的島上廟宇。運河西堤有普渡橋與之相連,東岸須乘渡船過去,或從遠方的運河橋繞行。寺内矗立一座始于唐代的七級灰磚方塔,被譽為南方大雁塔,它一立千年,指引過往行船,護佑一方百姓。去寺裡敬香的善男信女很多,青煙缭繞着他們的祈願。遠遠看去,這個鎮國寺要比揚州的大明寺還要好看。5古盂城驿。文遊台之遊
高郵文遊台是古秦郵八景之一,現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它始建于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原為東嶽廟(即泰山廟),因蘇轼過高郵與本地鄉賢秦觀(秦少遊)、孫覺、王鞏會集于此,飲酒論文而得名。從此,這座本來依附東嶽大帝神韻的廟台便獨領風騷,曆朝曆代名人雅士紛紛登台,一瞻風采,并留下千古不朽的詩文。
來到古文遊台牌坊前,向北看去,文遊台建在一座小土山上,四周蒼松翠柏挺拔秀麗,文遊台掩映其中。走進文遊台風景區,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秦少遊的全身雕塑,他的雕塑神态逼真。他似沉思,仿佛在吟詩作對,向遠方眺望,仿佛在向人們述說文遊台過去的文人雅事。
我沿着石徑小路向東,來到了汪曾祺紀念館,紀念館裡陳列着汪曾祺的生平事迹,看了紀念館,使我了解了汪曾祺一生寫下了許多作品。著名作家葉辛、王蒙、賈平凹都在這裡留下了對汪曾祺老先生贊美的詞句。緊靠着汪曾祺紀念館的是名人園。名人園裡陳列着曆代在高郵留下足迹以及出生在高郵的名人,有著名的文學家秦少遊,有音訓大師王念孫、王引之,有愛國将領文天祥、嶽飛……站在名人園裡,我浮想聯翩,仿佛走進了他們生活的時代,和他們促膝談心,吟詩作畫,領悟了他們非凡的才氣和堅貞不屈的骨氣。
接着,我們沿着回廊向西,穿過草坪來到秦少遊讀書台。讀書台院牆外是一片小竹林,這些竹子青翠欲滴,竹影風聲,環境幽雅,真是讀書的好去處。一陣微風吹過,竹葉發出了“沙沙”的聲音,仿佛傳來了秦少遊那朗朗的讀書聲……遊玩了汪曾祺紀念館、名人園、秦少遊讀書台、四賢祠,最後,出盍簪堂再拾級而上,就到了文遊台景區的主體樓——文遊台。台為重檐歇山的兩層樓廳,上下層面闊均為5間。下層東西兩壁嵌有蘇轼、秦觀的墨迹《秦郵碑帖》上下兩卷,刻石12塊。正面是當代著名畫家範曾所繪的“四賢聚會”瓷壁畫。站在文遊台前,從上往下看,文遊台四周小河環繞,放眼遠眺,高郵城盡收眼底,一片繁榮興旺的景象。此情此景讓人心曠神怡,賞心悅目。
幾天來,我在飄逸的雨絲中,饒有興緻地流連于高郵旖旎迷人的自然風光,那古盂城驿、魁星閣、文遊台、淨土寺塔、高郵湖……這一切都緊緊吸引着我的視線,古老的廟宇、飛檐的樓閣、蜿蜒的石闆小徑、陡長的石級、滾滾的湖泊、茂盛的蘆葦、遊飛的野鴨,它們似乎在向人們委婉地傾訴着,一次次驚心動魄的瞬間,一個個優美經典的傳奇。
TIPS
交通:從南京駕車或坐車前往揚州市高郵市的路線176公裡,大約1小時55分鐘,交通十分便利。揚州本身無機場,旅客可借道南京祿口機場。
住宿:高郵鎮上住宿很方便,從三星級的賓館到一般的賓館都有,标準間的價格從80-300元不等。可選擇高郵鎮上幾家,住宿條件舒适。
美食:香酥麻鴨和鹹鴨蛋。高郵鴨是我國三大名鴨之一,高郵全鴨宴上的一道名菜香酥麻鴨,常會以“壓軸戲”的角色出現在淮楊地區的宴席上。高郵鴨子生的蛋比普通鴨蛋要大。将鴨蛋腌制,煮熟後的鹹鴨蛋,顔色紅而油多,其中雙黃蛋是高郵的特産。秦郵董糖是高郵的傳統名特産品,已有三百多年曆史。董糖用糯米粉、芝麻、白糖、麥芽等原料手工精制而成,色澤呈深麥黃色,厚薄均勻,入口酥軟,味美香甜。界首茶幹高郵界首陳西樓的五香茶幹,久負盛譽,為清代貢品。“陳西樓”牌五香茶幹最為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