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山哨所及貓兒洞防禦性工事。
田蓬口岸中越第456号界碑。
獅子山主峰戰鬥遺址。
文山位于雲南東南腹沿,東與廣西接壤,南與越南接壤。說起文山,大家都知道著名的老山蘭,在瘋炒的年代,最貴的能換套别墅。
以前文山隻有一個天保口岸,在國務院批準的《國家“十二五”口岸發展規劃》中,雲南省入選的三個公路口岸有兩個就在文山,即田蓬和都龍口岸。在地圖上摸清了田蓬的位置,準備在清明節驅車前往。參加過自衛反擊戰的朋友知道後極力勸阻我:清明節期間有大雨,而且全國各地的老兵都會蜂擁而至麻粟坡。他的勸阻反倒激起了我出行的欲望,如果能拍到張象樣的老兵照片,不就是我此行的目的麼?
田蓬的口岸到底建成沒有?麻粟坡會不會人滿為患?大雨中邊關秘道會不會泥濘?小車會不會滑進雷區?帶着一顆忐忑的心,我踏上了征程。
田蓬曾經的戰場
經過500公裡的跋涉,我來到了雲南最東面的邊關田蓬小鎮,這裡沿邊境XW03縣道東行20公裡便進入廣西。一到小鎮,我便迫切地詢問口岸在哪,小鎮的人們甚是熱情,統一的指向讓我懸着的一顆心落了下來。
未及尋找住宿,駕車直奔口岸。好在小鎮不大,不遠處的山坡上矗立着嶄新的海關邊檢大樓,該口岸兩年前才建成,由于臨近晚上,口岸冷冷清清,大霧一陣陣地順着口岸拂過小鎮,邊檢的護欄上坐着一位村民無聊地打發着時光,我們問他是否可以跨過去看界碑,他說現在邊檢工作人員都下班了,你們愛咋咋地。于是我們跨過護欄來到第456号界碑,一群孩子和幾條狗在四周互相嘻戲追逐打鬧着,放眼望去,越南境内大霧迷漫,隻有幾棵高大而鬼魅的樹時隐時現着。原以為這群孩子是鎮子裡的,開口一問,孩子們都指着越南的方向說他們是越南村子裡的,我很吃驚地問他們怎麼會說中文,孩子們笑答我說,家裡的電視都是中國的頻道。怪不得他們的普通話說得還挺标準呢。
回到鎮子,經營烤魚的鄧老闆向我介紹了小鎮及口岸的情況。鎮裡有漢、苗、壯、瑤等5個民族,而對面為越南河江省苗旺縣的上蓬口岸。鄧老闆曾在廣東打工,也曾組織過一些越南小工到中國來打工,他還說有不少越南女希望嫁到中國。
翌日一早,我與同伴們尋找田蓬小鎮的制高點獅子山。來到坡腳,山坡四周立着警示牌,寫着雷區嚴禁入内的字樣,沒想到這裡竟是戰争年代的主峰,這真讓我大喜過望,不過我們隻敢沿山道而上,不敢越雷池一步,生怕一不小心踩着地雷炸飛了腿。
獅子山主峰海拔1680米,周邊群山環繞,一目了然。原以為越南的海關也就村舍兩座茅屋三間,沒想在主峰上看到的上蓬口岸規模并不小,甚至還有七八輛車等着入關進行邊貿呢。
獅子山上戰壕密布着,山頂建有營房、彈藥庫和觀察哨,既有明堡,還有暗堡,更多的是貓耳洞。崖石上有楊得志和張愛萍的親筆題刻,看來這裡曾是一個比較重要的交戰主峰。回到鎮上,左詢右問,鎮裡的人竟沒有一個人能回答得出來當年的戰事情況,不免讓我有些失望。
離開田蓬,我們沿着邊境向麻粟坡進發,邊境的道路時好時壞,GPS甚至将我們導進一個大型煤礦裡,好在是越野四驅,硬從煤堆爛泥潭裡爬了出來。彜族白倮支系獨特的多柱形攔杆式純木建築。
趕擺的少數民族邊民。
八裡河地雷村。
城寨村全是純木建築
重新修正路标,途中來到董幹鎮的城寨村,這是一個彜族白倮支系的原始村寨,有點類似于翁丁佤寨,不同的是,由于城寨村地處偏僻,并沒有被旅遊和商業染指,城寨村是我在國内旅行中見到的極少未被商業開發的省級曆史文化村寨。
來到村中,村子裡各類林木密布,古樹參天,寂靜無聲的村子偶有村民趕着牛群從村中經過,頭牛脖子上的鈴铛清脆悅耳,越發襯托出村莊的安靜。村中的泉水池旁,幾位村婦在漂染着衣服,我問了下這種原始手工做成的白倮服飾,一套要兩三千元,價格不菲。
城寨村裡有兩寶,一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銅鼓舞,另一個是整個村寨全都是純木的多柱形杆欄式建築,木屋不用一根鐵釘,此建築樓上住人,樓下養畜,風格接近傣家竹樓,與彜族的建築風格完全不同,為雲南少數民族地區獨有。
八裡河村并沒有河
别過城寨村,來到麻粟坡,公路邊卡部隊荷槍實彈,得知我來祭拜英烈時立馬放行。我們來到麻粟坡烈士陵園,向英烈們緻敬并三鞠躬。
烈士陵園旁有個天生橋洞,疇陽河水在這裡鑽入山體,從另一側鑽出洞來,在石崖下形成一個綠綠的深潭,要不是變天天冷了,真想跳下去爽一把。
清明的雨如約而至。去天保口岸的路有兩條,一條是沿南溫河谷直達口岸,另一條是盤山路,這條路山腰上有條瀑布,隻是春節小雨瀑布幹了。此路直通八裡河,那裡是世界上最密集的雷區,于是我們沿山路盤山而上。
來到八裡河村,這裡與我預想的完全不一樣。八裡河并沒有河,是藏在山凹裡的一個小村莊。八裡河村之所以出名,是自衛反擊戰後,越軍回到邊境線上用5年占據了中越邊界的騎線(中越邊界以山峰為界),在山頂上不停放冷槍騷擾中國邊民。1984年,一位八裡河的村民在地裡插秧,被山頂的越南狙擊手擊傷,這一槍徹底改變了中越邊境的态勢。邊防部隊上報軍委,發起了收複八裡河東山和老山戰役,在後5年的拉鋸戰中,中國軍隊占據了邊界的主要高地,将越軍趕到騎線以下。
在前後十年的拉鋸戰中,八裡河村四周布雷30萬顆,成為世界上密度最大的地雷村,這裡的地雷有蘇式、美式、越式、中式的鐵殼雷、木殼雷、膠殼雷,且品種千奇百怪,如壓發雷、連環雷、絆發雷、松發雷、子母雷、挑雷、拌雷、鋼筆雷,坦克雷、定向雷等。戰士及村民被炸得多了,還給這些五花八門的地雷起了不少有趣的名字,什麼“文明雷”“人道雷”“淋雨雷”“兩條腿”“大團結”“小棺材”“夫妻愛”“姑娘的吻”等等。
來到八裡河村口,石碑後的村民小羅正在收拾準備重建的房子,據他介紹說全村60多戶200号人有一半被炸,他家裡就有兩人挨炸,奶奶和爸爸兩人的腳掌都被炸飛了。進入和平時期後,掃雷隊及村民自發排雷,到現在依舊沒将全部地雷排完。聽他說後,我後脊梁骨嗖嗖發涼,雨中的山路泥濘濕滑,遂放棄了登頂主峰參觀陣地的打算。老山原始雨林,對面為越南大青山。
老山主峰。
東山軍事禁區。
麻粟坡烈士陵園。
地雷村八裡河村口。
扣林山戰場原址。
天保通往越南的陸路通道沿着陡坡下山來到天保口岸。天保為國家一級口岸,這裡雖不繁華,但卻是雲南通往越南首都河内取道最直、裡程最短的重要陸路通道。1984年7月,不服輸的越軍組織王牌師6個團闖關,中方被迫發起7·12防禦戰,最終以越方損失3千餘人的慘敗而告終。
如今的天保口岸已是一派祥和,四周是越南美食街、口岸免稅店、中越友誼商場、越南烏木家具精品店、邊民互市市場等,來到邊境,越南妹做的越南小卷粉是必須要吃的,隻是與雲南段接壤的越南是山區,比廣西段接壤的越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做的口感甚至是服務态度差了一截。
吃完小卷粉,我們冒雨來到老山主峰。清明節幾乎所有來的軍人和遊客都是奔老山主峰來的,所以即便是下着雨,也有不少來人。讓我記憶深刻的是,老山主峰上寫着“理解萬歲”四個大字。
老山主峰海拔1422.2米,雖然沒有田蓬的獅子山高,但地勢卻更加險要,雨中的老山主峰濃雲密布、叢林密布、戰壕密布、地雷密布,真要打起來,子彈從哪裡射過來的都不知道,怪不得當年有那麼多的孤膽英雄。雙方互相穿插以死相搏,運氣夠好沒被地雷炸死和暗處冷槍射死的話,我認為躲在悶熱潮濕的貓耳洞裡聞着四周發出的臭味能挺過來的戰士都是英雄。
巧的是我們在老山主峰碰上了在獅子山保衛戰的戰鬥英雄老韓和他的戰友,在一場戰事中,他們一個排的戰鬥群隻活下來三個人。除了遊客争相與老韓合影外,我向這位胸前挂滿了軍功章的老戰士緻以軍禮。八寶山水。
世外桃源壩美。
都龍錫都
離開老山,我們前往文山最後一個邊關都龍。沿着邊境公路一路西行,沿途經過猛峒鄉扣林山,路邊隻豎着塊“扣林山戰場原址”的石碑,戰争的痕迹早已不複存在。
邊關的道路偶有風景。在接近拉郎村。暴雨過後的洪流沿山澗而下,而旁邊山崖下形成的積雨潭卻幽深碧綠,崖頂的雨簾在雨潭上形成一排滴珠,一老農趕着幾頭老牛悠悠而過,仿佛世外般的桃源。跳下車來搶了幾個鏡頭,繼續前行來到村前,隻見一棵一米粗的大樹被突來的狂風腰斬,大樹倒伏橫斷在公路上。
下車和幾位村民商量着如何處理路障。大家分頭行動起來,隻是一屋前站着幾位小夥一動不動在旁邊看熱鬧,我十分不解,吆喝着他們幹活,但他們卻沒有反應。旁邊一位村婦對我笑道,他們是越南小工,聽不懂我說的話。村婦說她也是越南人,早些年嫁過來的,村裡不少壯丁都去廣東打工了,家裡的農活沒人幹,便叫山對面的越南小工來做農活。
我向村婦要了把柴刀,和村民們鋸的鋸,砍的砍,一個多小時後終于把大樹拖向路邊,然後駕車穿過泥濘的爛泥公路來到都龍铟礦。
都龍過去作為中越邊境戰争期間的戰區之一,距離越南直線距離不過8公裡,這裡居住着漢、壯、苗、彜、傣、瑤、布依等11個民族,現已探明的礦産有錫、銅、鋅等礦産資源30餘種,被稱為“中國第三錫都”。最稀罕的是,都龍稀有金屬铟的儲量達3779噸,目前全球的铟70%在中國,中國則60%在雲南,雲南70%在都龍,因此說都龍是全國及全球第一大铟資源地,是文山馬關縣的邊境礦業重鎮。
參觀完铟礦,礦區的朋友陪我們來到都龍口岸。去口岸的路完全就是個鄉縣道,道路又窄又急又彎,而且十分隐秘,要不是當地朋友帶路,我們幾乎很難找到口岸,這樣的道路适合做口岸麼?我有些費解。
來到口岸,新建的國門高高地聳立着,由于口岸還未正式開放,兩國的邊民和為數不多的遊客可以在兩邊竄來竄去,越南箐口國門旁的山坡上有一幢年久失修但挺漂亮的法式小洋樓,我剛想靠過去拍照,突然從房裡竄出個越南軍人來瞪着眼警告我離開,我和同伴急忙調頭退了回去。
在坡上豎着2001年立的198号界碑,界碑的旁邊有一堵斷壁的城門洞,門洞上刻着“大中華民國”的字樣,這是我在邊境口岸唯一見到的曆史遺迹了,原來這一段史稱“茅坪國門”,早在1942年國民政府下令派出軍隊駐守在都龍一帶,那時的都龍據說比現在還繁華,1954年3月,中越雙方确定為口岸并正式開通,成為當時馬關縣用海鹽、煤油的主要入境通道。1960年12月關閉,1963年底複通,1974年,由于中越關系緊張,都龍口岸被迫關閉。一直到1991年中越關系正常化後,2006年中國将都龍重新定位于國家級口岸,并在前幾年雙方開始了口岸重建工作,新建的口岸在去年春正式通過驗收。都龍國門。
越南箐口口岸旁的中越友誼宣傳壁畫。
都龍梯田村寨。TIPS
文山邊境口岸共計三個,從東往西依次是田蓬、天保及都龍口岸,田蓬及都龍為新建口岸,邊貿暫不成熟,幾乎沒有遊客,天保為較成熟口岸。
文山邊境公路基本都是柏油路,僅天保靠近都龍铟礦有13公裡的土路,且都龍露天開礦礦區道路灰塵四起,道路變化無常,需避免走岔道。
在橫穿邊境公路時,别忘了拐向城寨彜族原始村落,這是雲南為數不多的保持原生态的未開發村落。
文山邊境三口岸全程自駕需三天時間,1200公裡。如果季節對位,沿途有青杮子賣,這是國内唯一可食的青杮子,口感又脆又甜。
在邊境的老山等主峰戰場原址參觀時,注意别走出步道,堅決杜絕在密林處到此一遊,否則極有可能觸雷。文山邊關旅行其他主要沿途風景:普者黑、八寶、峰岩洞、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