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有16個地州,其中8個與外國接壤。遊畢騰沖,我們翻過高黎貢山,沿S230省道北上前往我們最後一個目的地——怒江邊關片馬。
S230省道進入怒江州稱為S228,這條與怒江一直伴行的省道直通貢山,之後進入西藏的丙察察線。沿途的風景美不勝收,我們匆匆的腳步不得不一次次地停留下來。登埂澡堂會
離開保山境,我們進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過了邊防關卡,直撲怒江的首府泸水(原稱六庫),來到不遠處的登埂,便是有名的怒江澡堂會。每到春節期間,也就到了傈僳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闊時節,一年一度辛勤勞作後的傈僳族人這時都會翻山越嶺拖兒帶女縛雞趕羊卷着鋪蓋來到這裡進行天浴。他們帶着幹糧,在江邊溫泉四周邊搭起帳篷,一住就是半個月。以前的傈僳族人在大山裡散居着,幾乎沒有什麼相互溝通交流的渠道,而這澡堂會便是傈僳族人一年一度盛大的社交場所,有上刀山下火海、射箭、拔河等傳統競賽項目,優勝的小夥子還有機會得到姑娘的青睐。
這是我第四次來到澡堂會了,登埂溫泉沿着江邊有多處泉眼,富含多種礦物質的熱泉流進碧綠幽冷的江水中,傈僳族女孩婀娜的身姿在泉霧中時隐時現。遺憾的是因遊客的逐年增多,現在在白天已經很難見到傈僳人男女老少在一起赤身祼浴了,唯一依舊神奇的還是那幾棵老榕樹。那些老榕樹根下的溫泉水溫高達攝氏七八十度,老榕樹卻始終枝繁葉茂,這老榕樹是耐高溫的麼?我有些百思不得其解。
片馬孤獨的小鎮
怒江左側為高黎貢山,翻過山去便是緬甸,山上的片馬距六庫約100千米山路。片馬在清朝曾被英國強占并劃入緬甸版圖,直到解放後才重回祖國懷抱,那裡也是二戰駝峰航線飛虎隊遇難最多的地方,至今還有不少飛機殘骸仍散落在森林裡。每次來怒江都想去片馬,不過冬春時節要翻越風雪垭口,可能會遭遇不測,當地的朋友說垭口氣候變化無常,經常是車輛剛進去,後面一場大雪便突襲而來,人和車會被封在裡面好幾天。這次選擇“五一”期間出行,就是為了圓十年未成的夢。
終于拐進了進片馬的山道。曾經有一次有強闖,那時不僅是天氣原因,道路也爛得出奇,到處都是尖石坑,走了3千米便不得不退回來。如今通往片馬的S316省道被修複一新,成為一條超級邊境森林景觀大道。雖然通往片馬的山路彎彎,但嶄新的道路被原始森林覆蓋着,兩旁的樹枝相互延伸穿插,讓我們的邊關之旅顯得更加神秘,就仿佛穿越在時空的隧道裡。
春天的高黎貢山盛開着朵朵的杜鵑,紅的、白的、黃的、粉的,山花如此爛漫。神奇的是,很多杜鵑花不是長在土裡,而是寄生在數十米高的老松樹上,那些老松樹或偉岸或挺拔,即便是被風吹雷劈斷了枝臂。那百年蒼勁的老枝上竟然長出了杜鵑,花在松葉中妖娆着,分外驕傲,這老松杜鵑還真是頭一次見,邊關秘境之旅不虛此行。
爬上風雪垭口,這裡的海拔3140米,與山下怒江870米的海拔相比,俨然一個夏季一個冬季,我們把備用衣服全都裹在身上。原本天高雲淡、風和日麗的高黎貢山突然被雲霧所籠罩,這風雪垭口果然名不虛傳,垭口東山嶺綠意蔥蔥一目了然,垭口西則大霧彌漫不知身在何處。垭口除豎了一個石碑,還有一個當年日軍打到怒江時修建的碉堡。
翻過貢山。片馬是山那邊一個孤獨的小鎮,也是山那邊一塊獨一無二的風水寶地,整個怒江區域,怒江州與緬甸的國境線都劃在貢山的山脊線上,隻有獨龍江和片馬翻過了貢山。獨龍江有獨龍族紋面女,片馬有什麼呢?這讓我心底升起了無窮的探索欲望。
來到片馬,再一次經過關卡的盤查。我們顧不上吃飯,先後參觀了怒江駝峰航線紀念碑和片馬抗英紀念館。原來抗戰時期,世界援中抗日的物資均由史迪威公路進入,日軍占領緬甸後,史迪威公路作為唯一通向外界的道路被阻斷,駝峰航線取代了史迪威公路,而飛虎隊大量的飛機都在片馬一帶的貢山失事。
駝峰航線是世界戰争空運史上持續時間最長、條件最艱苦、付出代價最大的一次悲壯的空運,它是一條中華民族最危急關頭的生命通道。在這條近乎自殺式的航程中,中美飛行員不僅要與高海拔的惡劣氣候做抗争,還要随時邊開飛機邊用手槍與日軍戰機機關炮對射,在這條航線上,美軍共損失飛機一千五百架以上,犧牲飛行員近三千人,損失率超過80%。
駝峰航線紀念碑和片馬抗英紀念館幾乎就挨在一起。片馬的獨特之處,一方面是美國人在反法西斯中國戰場上做出的巨大貢獻,一方面又是中國當地民衆抗擊英國殖民者侵略的地方。1900年和1910年,英國殖民者先後兩次出兵侵占了片馬,當地傈僳族及景頗族民衆用弩弓頑強地與英軍做鬥争。直到1960年,片馬才重回祖國的懷抱。
來到片馬邊關,我興奮地将車頭調轉在國門前。我停下車正準備為小車留影,邊關武警立即上來警告,正常邊關是不能拍關内設施及武警人員的,但還第一次碰上不能拍國門。
押下身份證後,我們從旅遊參觀通道來到兩個國門間的界碑旁。中國的國門依然威嚴莊重,而緬甸國門依舊保持神秘和原始的色彩。如今的緬甸總是政局不穩,就在我們走後半個月不到,靠近我邊境的緬甸特區又發生了内戰,戰火一直燒到國門邊,部分難民湧進我國。
我們站在界碑旁向緬甸瞭望着,而邊關武警死盯着我們,生怕我們再靠近緬甸一步。片馬邊關是一個讓我們緊張的邊關,不過好在界碑旁可以随意地拍攝兩邊的國門,避免了我到此未用相機拍到國門的遺憾。
怒江被稱為神秘的東方大峽谷,那裡是人神共居的地方,怒江除了傈僳族,還有怒族、獨龍族、藏族等多個世居的少數民族。當年的西方傳教士跟随殖民的步伐,一方面進行傳教甚至救世,一方面進行文化甚至是武裝侵略。他們在藏區遭受挫折後,将目标轉向了雲南的傈僳族及彜區并成功進行了傳教,因此在怒江一帶,這裡是多民族和多信仰地區。有的一家人由四五個民族構成,一到周末,姐夫去拜佛,妹夫去教堂做禮拜,一到晚上,大家又其樂融融地圍着一張桌子吃飯,人神共居的怒江構成了中國大地上最獨特的一道風景。
在片馬的駝峰航線紀念碑,雕刻着中文、傈僳族文和景頗族文,這傈僳族和景頗族以前隻有語言并無文字,西方傳教士用拉丁文甚至是英文字母反字的方式發明了傈僳族文和景頗族文字。在怒江沿線封閉的大山裡,常有牆上用中文、英文及傈僳族三種文字标注的毛坯的土廁,讓我感到驚奇不已。
然而,偏遠的怒江山區,中、英及少數民族文字組合給我帶來的驚喜遠沒有在教堂裡聽到四聲部的傈僳族“神曲”來得更強烈。在傈僳族的樂譜中,一首歌有兩個音區、四個聲部。當人們用不同聲部發出悅耳的聲音時,我真的不明白他們是如何唱出來的。特别是在這與世隔絕的大山裡,男人、女人、老人、小孩,識字和不識字的,抱着孩子背着籮筐的他們走入教堂,他們向上帝祈禱,他們用高、中、低發出超出專業且夢幻般的天籁之音,我實在是難解、迷惘、吃驚和激動,難道這裡真的是人神共居的地方麼?
老農用剛幹過農活的糙手翻閱傈僳族文樂譜,選擇并跟唱适合自己嗓音的聲部。
金滿村曆史文化名村
重新回到怒江邊(就要離開怒江了,怒江是我們邊關秘境之旅的最後一站),聽說離魯掌鎮不遠的洛本卓鄉金滿村是一個省級曆史文化名村,于是我們臨時加戲拐到了洛本卓鄉。
來到洛本卓,我們才知道這裡是一個白族鄉,金滿村雖然離洛本卓隻有6千米路,但那山路又窄又陡,坡度達到30℃,雖然部分鋪上了水泥路,但依舊開得我一身汗。來到金滿村。這村看不出什麼特别之處,這裡的村舍雖然是幹欄式的千腳木屋,但零零散散的已不成規模和體系。能被評為省級曆史文化名村,肯定是有原因吧。我帶着疑問攔下了一位村民,這位74歲的老人名叫細者幹,外界稱他們是白族分支勒墨族,可他們自稱是邊巴族,隻是他們族群的人數太少了,國家在統計和甄别少數民族時,便把他們歸類到白族去了。在與村民的溝通中,語言交流甚為困難。村裡一位年輕的姑娘玉香花,穿上了他們的民族服裝讓我拍照。從他們的服飾上看,與白族的民族服裝完全是兩種風格。
金滿村山高路窄坡陡,這樣的環境根本存不住水,是怒江州典型的貧困村之一,政府在兩年前啟動了巴尼旅遊小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将金滿村陸陸續續從山上搬遷到怒江邊,并在6月份全部搬遷完畢,而這樣的村寨在怒江不是少數。我們沿途一路走來,可以看出,一個個古老神秘的村寨在逐步消失,取代的是一個又一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TIPS
4天自駕旅行線路推薦(全程1900KM):
D1:昆明-450KM-泸水(騰沖-200KM-泸水)-15KM-登埂野溫泉。
D2:登埂野溫泉-20KM-魯掌鎮-40KM-片馬垭口-27KM-片馬口岸-87KM-登埂-60KM-洛本卓-6KM-金滿村-80KM-泸水。
D3:泸水-450KM-昆明(或從洛本卓鄉繼續北行進行怒江東方大峽谷之旅甚至是進藏的丙察察之旅)。
目前為止,怒江是中國唯一一條未被開發處于原始野生狀态的大江。
怒江一線民風純樸熱情好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