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沿通天河上溯,探秘江源深處

沿通天河上溯,探秘江源深處

時間:2024-10-31 09:53:50

1三江源紀念碑挺拔雄偉。

三江源雄奇遼闊的精神家園

10:30,越野車駛離玉樹,沿共玉高速向東31千米的三江源自然保護區駛去。

翠綠的巴塘河一路相送,直到東流在坎果下2千米處彙入通天河,與通天河交彙後即為金沙江起點。因前幾日下雨,此時的通天河攜帶着沖刷下來的泥沙,渾濁發黃,以緻兩河相彙處形成戲劇般的一半綠、一半黃的水面景觀,“泾渭分明”。雨季過後通天河的水是翠綠色的。

15分鐘後,抵達通天河大橋旁的“三江源”。一排高茂的楊樹灑下一地綠蔭。進入鐵栅圍起的院門,是一方開闊的場地。左首一尊青石碑刻,上書紅漆大字“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簡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地處青藏高原腹地,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發源地,被譽為‘中華水塔’……保護區平均海拔4200米,面積1523萬平方公裡,有18處核心區,涵蓋三江源濕地、野生動物、森林灌叢。是我國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保護區。”人類文明依河而生,河流與人類文明息息相關,是人類文明的源泉和發祥地。從這個角度講,三江源不僅是地理水文意義上的三江源頭,更是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所在。

向右走過一排宣傳欄,灼烈的陽光下,赫見遠處山丘上崛起一柱挺拔雄偉的花崗岩石雕,背襯着連綿青山藍天白雲。石雕造型像雙臂貼舉,雙手掌心相對而捧,寓意“傾情呵護三江源”。碑體正面刻有原國家主席江澤民題寫的“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八個殷紅大字。台階兩旁的草坡下,從左到右分置着象征瀾滄江、長江、黃河紅字石雕。據知,紀念碑基體高6621米,象征長江正源地格拉丹冬雪峰海拔6621米;基座面積316平方米,象征着三江源保護區31.6萬平方千米;基座高4.2米,象征三江源區平均海拔4200米。

由此理解,生态是玉樹乃至整個青海最大的價值和潛力所在,保護生态,就是保護文明。在大自然中感味環境和文化,是玉樹旅遊的鮮明特征。

回首作别時,紀念碑下綠油油的水蔥叢裡,藍紫色的翠雀花與乳白色的岩茴香正盈盈綻放。

2江源深處拉布寺。

3傳統牦牛毛氈房搭建在群山花海間。叩訪江源深處的拉布寺

沿通天河上溯,走817縣道。縣道在通天河畔的高山峽谷間穿行,景色十分壯觀。隻是路況較原始,時而砂石,時而是殘舊的水泥路,偶爾還遇到前幾日下雨留下的水坑。左側貼着河岸,右側挨着山體,幾頭小黃牛見有車來,乖巧地緊貼石壁凹處躲避。略開闊處則鑲嵌塊塊農田,綠色的青稞正在秀穗,土豆花白白紫紫,予人柔懷。漸漸地,路旁植物開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出現了小灌木叢,玫紫粉白的花簇開在石壁縫隙,頗有幾分對比強烈的荒豔感。

左側兩山之間出現了開闊的水面,這裡是極富傳奇的渡口白塔,在此先按下不表。對岸崖壁上掠過一處藏族古村落。臨近,山腳下開始漸漸開闊,漸次出現了村舍,高大的楊樹,成畦的青稞,有紫粉的花叢組成田埂,一派蔥茏閑适的田園風光。4氈房美麗的女主人卓瑪。

5山頂上的郭吾古堡。

6高原之愛。

7氈房門口的倩影。

從三江源行駛90千米山路,來到位于拉布鄉拉司通村的拉布寺。

拉布寺是玉樹地區的格魯派大寺之一,早期,這裡是一座薩迦派小寺。明永樂年間,宗喀巴弟子代瑪堪欽元登巴1419年奉師命來此建寺,改建原有薩迦派小寺,新建經堂1座,僧舍6間,聚僧10人,形成拉布寺。寺院初建,即受到宗喀巴和明王朝的支持。據傳,宗喀巴曾賜贈自己的頭發、衣飾等作為泥塑佛像的裝藏物,并賜度母像1尊。寺院後改宗格魯派。清道光年間,該寺活佛吉熱多傑入京觐見清朝皇帝,得到豐厚賜贈。清同治三年(1864年),清朝敕賜小金匾一塊。此後10年,拉布寺進入全盛時期。

拉布寺“視樹為玉”的傳說,說的是拉布寺活佛嘉央·洛松尖措的故事。20世紀初,嘉央·洛松尖措活佛因佛事來到西甯,看到西甯路邊栽種的白楊樹,于是他用布施來的錢,買了2000棵樹苗。每棵樹苗都裹着牛毛氈,根部還用泥土包着,雇了500頭牦牛馱運,曆時3個多月,長途跋涉帶回拉布寺,2000棵樹苗僅存活了60棵。或許是嘉央·洛松尖措活佛的誠意打動了上蒼,這60棵樹苗在拉布鄉紮下了根,繁衍至今,甚至延伸到整個玉樹地區。這或許正是玉樹之名的傳奇緣起吧!

拉布寺6年前新建的經堂巍峨輝煌,真正是江源深處的錦繡廟宇。

車子繼續往草原深處開,藍天白雲下,青山懷抱裡,草甸花開成海。一彎清澈的溪流,彩色經幡裝飾的小橋,席地圍坐的紅衣少年僧人,用牦牛繩紮圍在草地上的黑色牦牛毛傳統氈房。氈房女主人、美麗的卓瑪擺上了古早的藏式美食美酒。草原的微風吹拂着溪流野花,也輕輕地吹拂在遠方客人的心頭,那樣清爽,那樣忘我,那樣純粹。

1

2

31-3拉布寺大經堂内景。

4郭吾村石牆上的牦牛糞。渡口白塔的秘密

回程走對岸的山路。車子開出20幾分鐘,在一個叫作郭吾的藏族古村落停下。午後陽光猛烈,遠處山頂上,數層石塊壘砌、整齊森嚴的古堡,堡頂懸挂着五彩經幡。山下扁石牆面,密密麻麻貼滿了棕黑色的圓牛糞餅。房舍簡樸,有的是土坯泥牆,有的是傳統藏式砌石工藝壘砌的石牆。院裡堆着曬幹的樹枝垛,幾條電線在院落間架起。街巷随地勢上坡,從不高的石牆望去,兩旁房院處阒寂無人,讓人十分納罕。

正對着山頂古堡處有一高置起在方石牆上的灰黑石塊,上面用藏、漢、英三種語言标注的“郭吾古堡”陰刻綠字。古堡在高高的山頂,行程的原因,惜乎不能爬上去細細觀賞了解。

走過一個院落,房子石牆石門石窗,隻是窗子塗上了黑漆,上方有绛紅雪白方塊相間,傳達獨特的藏式氣息。院落不大,中間水泥甬道曬着成片的散牛糞,甬道兩邊雜草叢生,西面石牆下停着一個蓋着苫布的小農用機車。兩旁石牆牆根下,長着一簇簇齊腰高的荨麻草,一不小心會揦手。微小藍紫的細葉美女櫻在草叢裡探頭探腦。

繼續前行25分鐘,遠遠地,看到河邊伸向波心的小島上,有一座耀眼的白塔。走過一片紮着細鐵絲圍栅的花草園,左邊是從兩岸青山之間滾滾湧下的開闊河面。一座石砌的三門四柱牌樓正中,是一通用藏文書寫的玄色石碑,應該是相關的介紹吧。白塔左側,有一方寫有“白塔及古渡”的石碑。

白塔近觀秀美而宏偉,整個白塔面積為2800平方米,高45米。塔尖寶瓶金光燦爛,塔周圍着一圈五彩布簾,簾下一圈金色的轉經筒。塔周擺滿了彩色經刻。白塔的前方,是通天河寬漫的灣流,灣流中央區,浮現出一道流線型三角狀碎石洲渚。傳說文成公主當年就是在這裡渡過通天河,前往拉薩的。如今,千年的風煙散去,古渡岸邊山清水秀,白塔亭亭青春依然。

另一個神秘之處就是,約公元810年,蓮花生大師親臨康區降伏邪魔,在長江回灣三角地帶發現天降伏魔塔一尊,該塔逐年自然生長,頗為神奇。為保護自生寶塔,他在塔上加蓋了白塔,興建了這座著名的鎮魔塔。關于白塔,據說,衛藏地區的藏人看到千裡朝聖的康巴藏人時常會好意勸說,三步一扣到千裡之遙的拉薩拜谒覺悟本尊佛像,不如虔誠頂禮近在咫尺的康區自生佛塔。可見,渡口白塔在整個藏區的重要地位。

我也入鄉随俗地圍着白塔轉了三圈,然後順着階梯,下到河岸的藥水泉。藥水泉在河岸高崖的稍下方,看上去是崖面挖開的一個可容數人的屋洞,泉水從深處滴落,積入塑桶,供信衆品飲洗沐。洞外挂滿了花花綠綠的珠串和潔白的哈達。旁邊的木牌匾上書寫着“尕白塔聖水”及介紹:“尕白塔聖水被稱為空行成就水,是蓮花生大師從尕白塔地底空行壇中掘出的伏藏水,也是諸菩薩加持而恩賜于衆生的甘露水”,右上方還特别注明:“秋英多傑仁波切道歌中雲:尕白塔的聖水,猶如甘露,能洗淨罪障;亦像妙藥,能遣出惡魔。”

傳說這泓潔淨甘泉,飲之可以祛病延年,沐之可以禳福消災。果然,品嘗幾口,泉水甘甜;捧起濯面,神清氣爽。

5通天河古渡口。

6白塔周圍嘛呢石。

7秀麗神秘的白塔。TIPS

交通:往返200千米左右,路況較險,推薦選擇專業自駕車。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