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樹藏語意為“遺址”,将音、意相連,則是“在故土上盛開的美玉之樹”。這片江河密布、千峰簇擁的雪域,傳說是格薩爾王建立嶺國的地方。這裡不僅是地理水文上黃河、長江、瀾滄江的源頭,更是雄奇遼闊的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獨特的生态環境,使其成為世界上高海拔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國家自然保護區可可西裡、隆寶灘覆蓋自治州全境。而作為唐蕃古道最耀眼和傳奇的一站,玉樹沉厚悠遠的人文遺迹,無處不在的金頂寺廟,濃郁純粹的康巴風情,引人無限神往。
重疊在唐蕃古道
京城街道旁的古槐枝頭,在悶蒸如桑拿的盛夏裡,爆滿了密匝匝綠瑩瑩的槐花。綠蝶似的槐花不時撒落在柏油路和人行道上,形成小碎花布般的一匹秀色。
北京西站候車室,趕乘Z151次北京西直達西甯新空調特快列車的乘客已經排起了擠擠挨挨的長龍,短袖T恤的前胸後背隐隐泛出了剛剛趕路時的汗迹。Z151車次從北京西到西甯總共有12站,總裡程為2092千米,經過石家莊、西安、寶雞、天水、甘谷、隴西、定西、蘭州、海石灣、平安驿,抵達西甯,海拔也從50米漸漸攀升到2264米。而後從西甯到玉樹,沿千年唐蕃古道,翻越高山草原、高寒草甸,越過海拔4824米的巴顔喀拉山,融入浩瀚動人的高原深處。
1高原生靈白唇鹿。
火車晚點半個小時,第二天下午2:45抵達西甯。一出站,明亮的陽光和湛藍的天空便傳達出西北特有的爽朗感覺,20幾攝氏度的氣溫在陰涼裡很是舒爽惬意。登上不遠處早已等候的“京玉号”旅行考察團1号車,車子穿過西甯市區,沿西湟公路轉214國道,流線般地向150千米外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駛去。
2巴顔喀拉山,海拔4824米。
從西甯到共和
西行33千米時路過一個叫紮麻隆的村莊。傳說這裡有座女娲抟土造人、煉石補天累倒後幻化成一隻美麗鳳凰降落的聖山,即是九天玄女的誕生地、今天紮麻隆鳳凰山。這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神話中的昆侖山是萬祖之山,古人更稱其為中華“龍脈之祖”。在昆侖神話中,盤古大帝與太元玉女結合,在青海天峻關角石室生下西王母和玄龍大帝,後來西王母和玄龍生下太陽神炎帝。女娲天神轉化的九天玄女,與玄龍大帝生下了黃帝元神身。紮麻隆可謂是華夏族的發源地,據說漢代時這裡有一座九天玄女廟,後來被焚毀。
車子經湟源縣折向南行,沿214國道,與多年前的唐蕃古道重疊。
青藏高原自古關山阻隔,唐蕃古道是唐代以來中原内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爾、印度等國的必經之路。它起自陝西西安(即長安),途經甘肅、青海,至西藏拉薩(即邏些),全長3000餘千米。整個古道橫貫中國西部,跨越舉世聞名的世界屋脊,連通我國西南的友好鄰邦,故亦有絲綢南路之稱。公元641年,文成公主遠嫁吐蕃王松贊幹布走的就是這條大道,她将大量中原文化,包括手工制藝和天文曆算等知識帶入西藏,帶來了漢藏文化的大交融、大繁榮。
車窗漸漸開啟了寬銀幕大片。近處連綿起伏的青山,山頂飄浮着雪白的雲朵。小片小片的油菜花在山腳飛來一抹豔黃,令人眼前一亮。随着雲朵的增多,遠處山巒柔緩起伏的線條,被青海長雲投下深深淺淺的暗影。明處的黃綠,暗處的深綠,甚至更暗處的黛藍,層層疊疊,與那些低垂的雲幕構成水墨巨畫般的影像,襯着藍天背景,震撼而迷人。
路旁草原上出現稀稀拉拉的簡易建築,乳黃色的牆體,房頂鑲一圈绛紅色的磚飾,透出幾許藏式風味。車子接連經過著名的日月山和倒淌河,車窗外一掠而過的河水寬淺渾黃,可能因為曾下雨的緣故。17:30分,穿過一宇绛紅底金色漢藏文字“海南”二字的牌樓,車子進入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境内。休整,住宿,明天繼續行程。
向晚的香巴拉廣場(住宿附近)人頭攢動,歌舞聲喧,攤位密集,頗具市井樂趣。這邊廂,小面包車掀開後蓋,擺出一溜兒爆米花球、膨化米果;那邊廂,小拖車索性放下遮擋,沙瓤大西瓜剛剛切開,色質誘人;成盤成盤的鮮摘向日葵、黃澄澄的鮮玉米,以及各種内地常見的時鮮瓜果,當地特有的炒蠶豆、炒豌豆、老酸奶、厚馕餅,還有一挂挂賣衣衫裙褲的,林林總總,熙攘熱鬧而具風俗感。
3山岩上的秃鹫。
4唐蕃古道示意圖。
5藏族阿媽。
6草原上雲影嬉逐。共玉公路,窗外鋪開萬頃畫卷
第二天一早,離開共和,沿共玉高速,向玉樹進發。
這條路正好與千年唐蕃古道重疊。
昔日靠牦牛運輸,由西甯到玉樹運3噸貨物需要150頭牦牛、行程50天,而且要用羊皮筏子渡通天河,曾被當代驢友們稱為“一條在地圖上消失的進藏線”的唐蕃古道,去年8月1日,作為首條穿越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的高速公路、通往玉樹地區的“生命線”公路通道,共和至玉樹高速公路通車運營。這條“中國最美高速公路”,與214國道及京藏高速平行并進,時而分開,局部重合。
遠處是緩緩起伏的黛色山巒,山巒與道路之間是一馬平川的廣袤草原。間或的簡陋房舍,黃琉璃瓦攢尖頂的寺廟,鮮豔的五色經幡,及不時沖入視野的彩河般的金黃油菜田和棋盤狀的青稞麥田。車子進入寬廣無邊的塔拉草原。塔拉的漢譯是“高原上的平原”。過去趕着牦牛騾馬去拉薩的歲月,塔拉草原被稱為“死亡地帶”,因為沒有水,塔拉草原成為無數穿越客的夢魇。據說清康熙末年以前,這裡曾是蒙古族的地盤。因為它太平坦、太遼闊了,有人甚至發揮想象,調侃這裡是“外星人航空器起飛的地方”。以每小時70千米的速度,穿越塔拉草原需要一小時。
陽光從左側後打來,一半是逆光,一半是順光,構成了兩岸各自精彩的風景。或黃白相間、或黑白相間、或純然黑色的牦牛,成群地在不遠處吃草閑耍。高高的披堿草竄出深紫的穗苗,在路邊随風輕擺。天是青的,草是青的,連遠山都是青黛色的。青海,真是青的。
黑臉羊、牦牛漸漸多了,白色尖頂或藍色平頂的蒙古包三三兩兩嵌在山腳草地,貼着地皮的藍紫色美女櫻、乳黃色的馬先蒿成片交雜綻放,伴着一條灰藍色宛轉奔流的淺河。路過溫泉鎮,這裡曾是部隊運輸的轉運站。遙遠的東北方向橫亘着阿尼瑪卿山。玲珑的野花令7月的草原如少年般遼闊純真。沿途玫紫色的密花香薷、粉豔的圓穗蓼、娟俏的紫菀、郁紫色的黃耆、藕紫的龍膽草、成叢的葵花大薊和苜蓿,紛紛伴着飄擺仰揠的黑麥草随風顫動。藍、白、紅、綠、黃色的經幡自上至下飄成錐狀旗堆,護佑着風雨中的塔拉草原。
過了河卡山,盤山路彎道愈來愈多,到鄂拉山垭口開始上升到4000多米,接下來幾十千米凍土層地帶路面起伏,車子開始連續颠簸。
從興海縣境進入瑪多縣,灰藍色的遠雲橫亘在黛青色的山下,越積越厚,低低地壓向大地,草原和遠山紛紛暗了下來,溫度也明顯下降。在車上吃了簡單的午飯後,雨點敲起了車窗。深藍色的星宿海在窗外浩瀚鋪展,黃河源頭的三條河流紮曲、約古宗列曲和卡日曲就流入星宿海。
1沿途草原上清淺透明的辮狀河流。2
3
4
52-5盛夏的草原,鮮花争豔,分别是幽藍的微孔草,謙微的絹毛匍匐委陵菜,藍紫色的龍膽草,淺黃色的斑唇馬先蒿。
冷雨中翻越巴顔喀拉山
疾風伴着冷雨時斷時續,車窗斜斜流淌着數條雨簾。随着海拔的升高,雨霧的彌漫,視線隻看到十幾米。窗外的氈狀草甸是高寒地區特有的草原景觀,厚達10厘米的草皮層,緻密結實成氈狀,草皮下方,便是礫石磊磊的山底。高海拔加上連續的颠簸,胃開始有點不舒服。忽然,前方路面在陰郁的光線下,反射出一片片的雪白光影,恍然之間以為下雪了。正在翻越巴顔喀拉山,外面的氣溫直線下降,接近零攝氏度。風打着呼哨,在窗外低聲咆哮。可惜,第一次與神往中的巴顔喀拉山擦身而過,天氣的原因無法駐足近瞻。
巴顔喀拉山是青海高原上5條著名的西北-東南向高山之一,唐古拉山、可可西裡山、巴顔喀拉山、阿尼瑪卿山、祁連山自南向北散列。巴顔喀拉山居中,蒙古語的意思是“富饒青色的山”,藏語叫“職權瑪尼木占木松”,即“祖山”的意思。它是昆侖山脈南支,西接可可西裡山,東連岷山和邛崃山,是長江與黃河源流區的分水嶺。巴顔喀拉山海拔接近5000米,最高峰果洛山海拔5369米,我們在中學地理課本裡背過的,回想起當時,小小的心靈對它是多麼的仰望而神往啊!6藏區的綿羊。
7巴顔喀拉山山腳廢棄的石碑。
8白牦牛,黑牦牛。
9牧人和他的牦牛群。好在回程時,巴顔喀拉山向我們展現了它的盛世容顔。豔陽高照,白雲慷慨,渾圓粗犷的山體印在藍天上巍然沉厚,甚至令人感到幾分母性的豐腴慈愛。山腳草甸上經幡絢豔修長,随風飄徐,“巴顔喀拉山海拔4824m”藍底白字的巨幅标牌高懸在柏油路的上方。路邊的小平房裡有賣紙質隆達的店鋪。隆達又稱“風馬旗”,風馬旗圖案中的中心多為一匹奔跑的馬,馬身上馱有寶瓶或吉祥鞍座、八卦圓輪等。風馬旗的四角還繪有宇宙四獸,象征宇宙的結構。藏族人認為,在靈氣聚集之處(神山或聖湖)置挂或抛撒隆達,有利于願望向上蒼傳達和實現。迎着風,我們将手中五彩的隆達高揚到空中,口中喊着“加拉羅!”(即“修成正果的勝利”之意),大夥各種拍照,騰跳,撒隆達,開心極了。
TIPS
交通:從西甯到玉樹,約800千米,214國道、京藏公路、共玉高速分開并行,局部重合,凍土路段稍有颠簸。沿途風景遼闊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