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千古糯禾

千古糯禾

時間:2024-10-31 02:08:04

撰文圖片曠惠民編輯武俠

在貴州黔東南、廣西三江縣、湖南靖州縣等地的山區,一直沿襲着古老的糯稻種植。這種流傳千百年的種植方式,已經深深融入到當地人的日常生活、社會交往、生命血脈和精神世界,吃新節、牯髒節、蘆笙節,主食是糯米飯;親朋好友聚會,相互饋贈的禮物是糯禾種子;孩子滿月酒,賀禮是成擔的糯禾;建新房上梁,需懸挂幾把金燦燦的糯禾,祈求人興家旺;古老的“驅邪祛病”的巫術,常用的祭品還是糯禾……我從2005年起深入相關的三省六縣拍攝,在城市化進程中記錄下逐漸消失的中國傳統農業文明與生活。

2014年10月,黔東南從江縣月亮山,人們在梯田裡采折糯禾。黔東南地區山巒延綿,溝壑縱橫,森林茂盛,屬中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14℃18℃,常年雨水充沛、雲霧缭繞,優良的生态環境非常适合糯禾生長,現存有大量具有耐寒、耐陰、耐爛、耐濕、抗旱等特性的糯禾品種。

黔東南的少數民族沿襲着古老的農耕生活方式,春季開始犁田翻土,初夏播種育秧,秋末采摘糯谷,冬季蓄水養田。四季的勞作,滿足了人們生活的需求,保護了自然生态環境,孕育出豐富的物種,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生活習俗。

每年春末初夏,貴州省月亮山區的人們在高山梯田裡蓄水、耕地、播種、育秧,秧苗長高後又飼放魚、鴨,可替代人力薅秧,其糞便又是天然有機肥料,能促進稻谷的生長。到了秋末,人們在梯田裡放水、折禾、捕撈田魚。豐收之際,開心的主婦打算為家人做一頓田鯉大餐。

從江縣丙妹鎮望江坡梯田邊,被當地人擊落的老鷹與新收割的糯禾。如今,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各種災害頻繁發生且束手無策。古老糯禾品種的多樣性和無污染種植,在糧食生産安全、人類生命健康、生态環境保護、生物物種資源可持續利用等方面的優勢,引起國際環保組織和有關專家學者的高度重視。2011年6月,“稻、魚、鴨”共生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為全球重要的農業文化遺産。

2015年正月,與從江縣相鄰的廣西三江縣富祿鄉岑旁村舉行隆重的“踩塘節”,家家戶戶都背着自己健康可愛的“糯娃”。人們舞獅子、吹蘆笙、鳴放鞭炮,敲鑼打鼓繞着寨中的水庫環遊三圈,盡情展示豐收的喜悅和對新年的美好祝願。

2013年夏季,糯禾秧苗生長茂盛。農曆六月的卯、辰、巳這三天,是從江縣岜沙苗寨的“秋千節”(吃新節),姑娘們把去年收割的糯禾稈放在清澈的小溪中浸泡一夜,再用木槌敲打軟化後,扭搓成粗大的草繩,系在古樹上,用來懸挂秋千。

2013年農曆六月中旬,貴州黎平縣黃崗村的侗族人正在過古老的“喊天節”。糥禾不僅解決溫飽,還與民族節日、婚姻生育、農耕建築、社交祭祀等重要活動緊密相連。正值夏季,油綠的糯禾開始成片揚花抽穗,法師吳廣新帶領族人進行“喊天求雨”的祭祀,禮畢,人們聚在一起喝糯米酒,唱侗歌,祈願風調雨順。

苗族虔誠崇拜水牛,這是古老農耕文化的縮影。如今,現代化的“鐵牛”已經取而代之,耕牛退出了農業生産的主要舞台。

從江縣岜沙村王家寨,老人們互敬糯米酒。秋收過後,人們會把糯米制作成多彩的糍粑,釀制成甘甜的米酒,作為饋贈親朋好友或是婚嫁吉慶的賀禮。

“新米節”期間,從江縣加榜鄉的村民們走村串寨,入戶“讨要”新米飯,祈求吉祥如意。傍晚,公路邊常能看到醉倒的男人和歡笑的婆娘們。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