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DamianChrobak自2004年開始遊走于美國、英國、德國、波蘭、新西蘭等國家的超級大都市,堅持用黑白影像記錄街頭故事。與多數人的感受不同,大都市對他來說,不是被現代科技所累、疲于奔命,而是相反,充滿了豐富的層次,可以有最多樣性的觀察,讓拍攝靈感受到極大的激發。“街頭攝影需要攝影師具備極其敏感的心靈和社會洞察力。我按下快門的瞬間,看起來似乎都是不被人注意的、無關緊要的時刻,但恰恰是司空見慣的生活裡,隐藏着一些關于人生的永恒真相。”秀場。2012年,倫敦SOHO區。
路過SOHO區時邂逅的裝置藝術,荒誕而又有時光感。在大都市總會有這樣的角落,能忽然為我打開一扇門,讓我穿越到不同時空。美元,美元。2016年,紐約康尼島。
當時朋友手中僅剩的美元,在大都市裡,它既是萬惡根源,又帶來無可抵禦的誘惑。手提箱。2014年,倫敦托特納姆考特路。
街上匆忙而過的行人總是令我深深着迷。他們的行為舉止、衣着、随身攜帶的物件,能讓我一窺他們在龐大都市裡細碎的日常生活。
商務人士。2011年,倫敦。
意氣風發的商務精英是每個大都市的标配,他們步履匆忙,衣角飛揚,嘴角蹦出的各種關鍵詞與雄心壯志,是維持着大都市高速運轉的不竭動力。
報刊亭老闆。2016年,紐約曼哈頓島。
這位報刊亭老闆幾乎被充斥着各種信息的印刷品以及日用百貨所淹沒,但看到我舉起的相機,他依舊饒有興緻地透過小窗向我打招呼。拍完照片很是感慨,很多時候,生活就會像這樣淹沒你,要學會透口氣,保持好心情。
抱狗的男人。2014年,倫敦科文特花園。
倫敦不是一個非常熱情的城市,在街頭經常能夠邂逅這樣面容冷漠的男人,但他懷中被細心包裹起來的熟睡小狗告訴我,他其實還有不易被察覺的另一面。
裁縫。2015年,倫敦布裡克巷。
布裡克巷是倫敦時尚潮人的根據地,孕育着各類前衛藝術家的靈感。這位衣冠楚楚、做派守舊的裁縫吸引了我的注意,他為這裡增添了一絲荒誕與倔強的氣質。
文身。2013年,倫敦SOHO區。
在SOHO區閑逛,靠窗的這隻手吸引了我的注意,這個抱定不婚主義的男人手上,皮膚滄桑,文身上寫着的“天使”一下子打動了我内心最柔軟的地方。不知哪個女人曾是他的天使,而這天使如今又身在何處……
咖啡館。2009年,倫敦霍爾本。
霧氣氤氲的咖啡館玻璃上,情人們的身影若隐若現。我停下腳步,拍攝下這一幕,我知道那裡正在上演着迷人的故事。我喜歡用不一樣的方式去講述大都市裡的愛恨情仇。
開車的男人。2013年,倫敦。
在等待紅綠燈的間隙,我看到駕駛座上的這個男人正托着腮神遊天際。都市的節奏是如此的繁忙,也許獨屬于他的時間也就是這片刻而已。
地鐵。2010年,倫敦。
地鐵上的人們大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從他們的舉止與攜帶的物品可以看出,時尚與前沿資訊永遠是大都市人追逐的目标。
窗邊。2016年,紐約曼哈頓島。
燈火通明的辦公樓有着千篇一律的窗口。那個斜靠窗台抽煙的白領男人打破了略帶沉悶的節奏,也許他隻是偶然出來小憩。我喜愛這種不放棄追逐自由和個性的瞬間,和這個國家國旗的象征意義一樣。
電話亭。2010年,倫敦沃德街。
紅色電話亭是倫敦的經典象征之一,成為英式情懷的一部分,被衆多遊客追捧。但對當地上了年紀的人來說,它仍屬于日常生活的環節。如今越來越少有人使用電話亭,為了留住這些紅色電話亭,聽說當地電信公司還推出了電話亭的“領養計劃”。
梯子上的人。2008年,倫敦老街。
這個男人正用報紙糊住破舊不堪的牆壁。令人感歎的是,在電子信息極端發展的今天,報紙業迅速衰敗,再想找到這麼多報紙來糊牆,恐怕已經不容易了。
眼睛。2013年,倫敦托特納姆考特路。
我曾經專門拍攝過一組專題,叫“看着你的眼睛”。現代都市裡,為了捕捉人們的注意力,很多地方都使用了眼球的設計元素,就如同這輛被公交車“盯住”的自行車,别有一番意趣。
海報。2009年,倫敦老街。
西裝革履的上班族走過一張青春四溢的廣告海報。我很喜歡都市裡這種無處不在的反差感,提醒着我們,生活還有多少種可能性有待我們去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