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表白在攝影圈非常普遍,感覺這樣一說,自己就站在了某個思想的高度,可以藐視衆生。這種意識形态的出現,或許緣自攝影在誕生之初,就與科技密不可分的關聯。而這份與生俱來的科技基因,又成為當時藝術界将攝影拒之門外的一個理由。忽略弱化避而不談技術技法,成為數代攝影人争取藝術認可的一種方式。偏偏事難遂人願,攝影發展的生動性與豐富性,相機的發展往往功不可沒,技術屬性似乎已成為攝影藝術化道路上難以擺脫的一個魔咒,讓攝影人産生自卑感,無法坦然接納自己。
于是在攝影圈便出現一種悖論現象。一類人不遺餘力地推介各種層出不窮、更新極快、種類豐富的攝影器材,但大多是止于官方數據、說法雷同的誇誇其談,缺少獨到的體驗與深入的研究,難以觸動親身一試的欲望與熱情。另一類人則認為談相機聊技法沒檔次、逼格低。在其他藝術門類裡,我們很少看到對自己使用的工具表現出如此兩極分化的立場。
年前的一個飯局讓我看到了事情的另一面。一位經銷商手裡有一台徕卡相機,因上面有一道劃痕,降了價都沒人要。誰料想,當這台相機輾轉他處,卻以高出原定價的可觀數字出手!答案讓人絕望,竟是因為一位完全不懂相機的買家拉了一後背廂的現金。
我突然感受到一種恐慌。金錢有時真會阻礙我們與事物的交流,形成認知的斷層。在斷層深處還會有如這位買家般暴露出世界的惡趣。我理解了“相機不值一提”中所夾帶的自身高潔的品味保護,可是也有些用力過猛,甚至會演變成一面虛僞的盾牌,用來掩飾自己的不感興趣、不求甚解。不感興趣并無過錯,但倘若如此輕而易舉地否定自己并不了解的事物未免有些妄自尊大。
當然,我們也可以簡單詢問幾句,便從他人那裡快速獲得答案。但這種輕而易舉的偷懶行為會成為一種慣性作用于我們拍攝的每個環節。從一台相機到一個附件,從一個APP到一個軟件,問題會不斷湧現且繞不過去,我們必須再次面對。别被看似高端的數字所左右,别被貌似的權威所影響,他們最多隻是你的參考。讓自己成為一個好學生,切身研究學習體驗過,那些知識、技巧和領悟會長進你的身體裡,結結實實,一望而知。說不定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發掘出自己的天賦,很快擅長于此,成為他人的老師。在日益成為定數的日常生活中,給自己增加一些不确定吧。
攝影有道,攝影亦有法,道是拍攝者的意趣,法是拍攝通行的規則,是拍攝者表達自己意趣的一種方式。相機順不順手,随不随心,很大程度取決于它切實符合自己以及我們對它的熟悉度,這也是拍出好作品的一個關鍵要素。選擇購買相機,是一個學習與豐富自己的機會,更是一個打磨心念的過程。了解相機各項設置背後隐秘的知識,可以清理轉化重塑我們自己的拍攝需求。人的一大特點,不就是花很多複雜的心思,隻為把事情變得簡單,讓自己舒服高興嘛。
看完這期的專題,我決定做出一些改變,向自己請教,去買一台相機。
二零一七年二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