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國際影視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晔看來,評獎是一個電影節最最重要的闆塊,也代表了一個電影節的精神氣質。“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把這兩個獎做好,邀請的評委要高規格,參賽作品要高質量,整個評獎過程要公平公正,最後的結果一定要讓大家心服口服。”
新設國際短片單元
本屆“金爵獎”國際影片評選由主競賽單元、紀錄片單元、動畫片單元和國際短片單元四部分組成,與往年相比,國際短片單元頗為值得關注。
王晔表示,國際短片單元嚴格來說并不算是新增的,往屆電影節中就有這一單元,當時放在手機電影節當中,被稱為“微電影”或“手機短片”。今年該單元的地位進一步提升,直接放在“金爵獎”下面做成一個獨立的單元。
看似不經意的調整實際上反映了業界對“短片”這一電影形态認識的變化。王晔介紹說,以往不管是“微電影”還是“手機短片”的叫法都不準确,國際上并沒有“微電影”這種說法,短片也并不是專門給手機定制的。正如早期的手機電影節演變為如今的互聯網系列活動,介質一直在變,而内容并不會因介質的變化而改變,好的内容永遠是有需求的,是有市場的。因此,設立國際短片單元就是為了給短片正名,将原來比較零散的、易變的獎項正規化。
國際短片單元的設立受到了國内外電影界的熱烈響應。“征片消息發出後,全球報名的片子達到3000多部,很多國外大型短片網站、國内影視教育院校紛紛來找我們對接,業内一些大導演也特别關注,可以說今年我們做對了!”王晔興奮地表示。
在王晔看來,短片單元之所以受到如此廣泛的關注,是因為這是新人展示自己的很好的舞台,通過短片作品可以看出一個新人的潛質如何。在以往上海國際電影節的獎項設置中,隻有“電影項目創投”是發掘項目和新人的環節,而“金爵獎”和“亞新獎”針對的都是已經有電影作品的電影人,即使是“亞新獎”,它也要求提供片長不低于70分鐘的長片作品。相比之下,短片要求片長不超過40分鐘,對于電影新人來說它的門檻就要低得多。
設立于2004年的“亞洲新人獎”緻力于發掘與扶持亞洲電影的新生力量,打造亞洲電影推新平台。自2015年起“亞洲新人獎”全面升級,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演員、最佳男演員、最佳編劇和最佳攝影六個獎項均設設五個提名,共計30個入圍名額。誕生于2007年,電影項目創投則是亞洲地區的電影項目融資平台,每年挑選30個項目為其提供直接面對投資人、制作方以及發行方的機會,是優秀作品的孵化器。
今年的“亞新獎”入圍作品中有幾部作品曾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上入圍過創投單元,甚至獲獎。王晔表示,“看到這些作品創作完成後重新回歸上海國際電影節,報送并登上‘亞新獎’‘金爵獎’的舞台,我們覺得自己做對了。同樣,我們也非常希望短片單元的設立,可以為有電影才華的年輕人提供更好的平台,創造更多的機會。從短片到創投,再從創投到‘亞新’,最後從‘亞新’到‘金爵’。”王晔笑稱,“也許我們太過理想化了,但真心想好好為這個行業做點事情。”
天才型導演主持評選
本屆擔任金爵獎評委會主席的是羅馬尼亞籍導演克裡斯蒂安·蒙吉,擔任金爵獎主競賽單元評委的有中國導演曹保平、中國編劇李樯、美國和馬其頓籍導演米爾科·曼徹夫斯基、日本導演薩布、美國制片人加裡·邁克爾·沃爾特斯和中國演員許晴。
現年49歲的克裡斯蒂安·蒙吉曾是一名教師和新聞記者。2002年他的電影處女作《幸福在西方》在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首映;他的第二部電影作品《四月三周兩天》斬獲2007年戛納電影節金棕榈最佳影片獎,被衆多國際影評人協會評選為2007年最佳影片;2012年他編劇執導的電影《山之外》囊括戛納電影節最佳劇本和最佳女主角兩項大獎;2016年他憑借《畢業會考》再次入圍戛納電影節,并獲得最佳導演獎。
王晔是遴選金爵、亞新兩大獎項評委的主要負責人。談及選擇評委的标準,她表示首先是作品要受到業内廣泛認可,強調藝術性以及對世界觀的表達,此外還要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至于至關重要的評委會主席的人選,王晔表示,從2015年的俄羅斯導演安德烈·薩金塞夫,到去年的南斯拉夫導演庫斯圖裡卡,再到今年的克裡斯蒂安·蒙吉,上海國際電影節延續了相同的考量:一是他們的作品很厲害,有獨具風格的世界觀表達;二是他們都是天才型的導演,幾乎每一部作品都斬獲國際重量級獎項;三是他們都很年輕,處于人生最黃金的創作期,不僅已有的作品值得學習,更有太多的作品值得期待。
回顧邀請評委的過程,王晔表示,随着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影響力慢慢地提升,也借足了中國電影蓬勃發展的東風,邀請評委的工作相對以往順利很多,“我們發出邀請郵件時也不再像之前那麼惴惴不安了,甚至今年有的評委主動聯系我希望擔任評委。”
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第一批入圍金爵獎主競賽單元的8部影片已經揭曉。在華語片方面,已經篩選敲定了兩部影片:一部是由許鞍華執導,博納影業集團出品的《明月幾時有》,這部講述香港抗日史上著名的“東江縱隊”故事的影片定于7月1日公映,也被選作本屆電影節的開幕影片;另外一部是蔡尚君執導,黃渤、小沈陽、小宋佳等主演的《冰之下》。此外還有一部影片尚在甄選當中。王晔表示,今年的作品相比往年,不僅強調藝術性,在觀衆接受度和觀賞性方面也有提升。
“亞新獎”方面,本屆電影節報名參賽影片達到280部,題材上主要關注老百姓的生活,更加體現出電影的人文關懷。“亞新獎”評委會由中國知名導演王小帥擔任主席,中國台灣演員張孝全、中國攝影師董勁松、馬來西亞女導演陳翠梅、美國制片人MichaelJ.Werner在列。上海電視節電影部副總監王曉表示,“前年我們增加了最佳攝影獎項,這也是第一次有攝影師來做評委。”
相比于前兩年“亞新獎”還有一個明顯的變化——更願意把機會給到那些從來沒有被關注過的導演,希望通過這個平台挖掘一些真正的新人。“比方說最佳影片、最佳導演這兩個大獎,我們會盡量去選擇世界首映或者國際首映的影片。”王曉表示。
今年“亞新獎”參賽作品一個突出的特點是世界首映和國際首映影片明顯增多。“一方面說明新導演的創作力更強了,另一方面也證明‘亞新獎’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在提升,更多的新銳導演願意把自己剛剛完成的作品送到上海電影節上。”王晔說。
此外,本屆“亞新獎”還将在6月22日舉行提名酒會,6月23日在海上文化中心舉行盛大頒獎典禮。
(黃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