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也談分線發行和服務費

也談分線發行和服務費

時間:2024-10-30 08:27:31

畫裡話外

韓小淩

電影制片人、發行人,曾任太合影業總經理,現任北京電影學院現代創意媒體學院客座教授。

如果分線制發行得以推行,大概藝術院線成熟的速度會加快。對于面臨好萊塢沖擊的中國電影而言,這在文化傳承層面也非常有價值。

分線發行、服務費,是近來電影業發行圈熱議的兩個關鍵詞。對此,筆者想談談自己的看法。

第一,所謂“分線發行”,是指不同的院線上映不同電影。譬如,A院線排ABCD四部片子,B院線排EFGH四部片子,它們還可以同時都排映IJK三部大片。中國電影的發行放映行業自1993年起引進大片,該舉措對于行業的最大推進意義在于引入了票房分賬制度——讓電影價值鍊上每個環節的利益在每一張電影票上都得以體現。雖然分賬比例經曆過幾輪調整(也許以後還要調整),但這種做法從制度上體現了市場經濟的特征之一——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更有利于市場的真實供需關系傳導至電影生産者。

然而,這種模式也存在一定問題,即在影片數量增加後,由于檔期因素,可能導緻有些影片沒法得到适當的排片空間。回首自2002年院線制改革以來的電影市場發展曆程,雖然故事片數量曾連續幾年出現過增長,但到2012年的745部之後卻徘徊不前。究其原因,可能與影院排片的檔期有限有關。

通常來說,每周周末是新片上映的首選日期。一年52周,加上一些小長假檔期,一年可作為“起片日”的檔期不超過60個。如今,一個檔期上10部新片已較常見,這帶來一些新片排片率低的問題。

假設分院線排片得以施行,首先,一個檔期上映的新片數量有可能增加。雖然某些影片可能隻覆蓋到一半院線的所轄影院,但從影院營銷的精力來看,集中做好6部影片顯然比烏泱泱顧及10部要有效很多。其次,電影的制片方如果可以選擇和一些院線合作,這就意味着院線的合作誠意、運營能力、管理水準都将面臨被甄選的挑戰,一定程度将逼迫10多年來靠投資拉動、粗放增長的放映行業回歸到“練好内功”的管理要求。這包括對保證合格的放映質量、及時準确的結算、所轄區域的營銷能力等的培養。上述對傳統影院運營管理素質的要求,在過去這些年被忽視了;過去影院評比的基本項目,如陣地宣傳、放映技術大比武、電影活動的策劃和群衆影評的撰寫等也漸行漸遠。這些看似特别“計劃經濟”的行為,确乎是影院服務品質的核心内容,也是培育觀衆對影院忠誠度的根本。

現在,一二線城市影院數量已趨近飽和,如果分線制發行得以推行,大概藝術院線成熟的速度會加快。對于面臨好萊塢沖擊的中國電影而言,這在文化傳承層面也非常有價值。

第二,關于電商服務費是否應該計入票房統計的話題,行業内有過各種聲音。從經濟學的價值鍊邏輯分析,在任何産品的生産銷售過程裡,因這一産品或服務所獲得的收入,都應計算到該産品的銷售額裡。既然電商服務費是由觀衆觀看某部電影而支付的,計入票房收入顯然符合經濟學邏輯。

有人質疑影院和電影票搭售的可樂、爆米花是否也應與電商服務費一樣,計入票房?筆者認為這屬于“結構票價”的一種,因為看電影的人可以不買套餐、不喝可樂,但現在通過電商銷售的電影票占比之高、情況之普遍,已經不是觀衆可以選擇不支付或不購買的了,幾乎成為“強制性”支出。

關于電商票務,筆者認為,投資上億元拍電影、投資幾千萬元建影院……那些真正為電影品質和放映品質付出勞動的電影人,不應被“錦上添花”式的銷售渠道所操控,也不應被傾軋利益。平行對比國外的網上購票平台,并未交由第三方運營,網上購票也比線下更貴,這也許能為國内提供某些有益參考。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