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歡瑞世紀出品的曆史劇《天下長安》即将與觀衆見面。該劇改編自編劇、作家董哲的《唐·玄武門》,由鄧細斌擔任制片人,連奕名執導,張涵予、秦俊傑、李雪健等主演,講述隋末唐初,在群雄争鬥、門閥混戰中崛起的李唐王朝一步步走向貞觀盛世的曆史進程。
全新诠釋初唐盛世編劇董哲曾操刀《智取威虎山》《龍門飛甲》等劇本,《天下長安》改編自他2006年撰寫的小說《唐·玄武門》。董哲告訴《綜藝報》,他本人是個忠實的“唐粉”、曆史發燒友,“當時熒屏上跟唐朝有關的影視作品集中湧現,但我從粉絲角度去看肯定有很多不滿意的地方,所以想自己嘗試下曆史題材,将我心中的唐朝展示給更多人看。”小說《唐·玄武門》完成3年後就有了影視化的計劃,但等到劇本改編全部完成,再到正式開拍,卻用了七八年的時間,這期間主要是對劇本進行反複打磨和調整,“開始就想做‘玄武門’這一段,但後來發現隻做這一段的話,什麼事都說不清楚,所以把整個結構打開、放大,并擴充了體量,确立了主軸與核心矛盾。”劇中,曆史著名的“谏臣”魏征與帝王李世民的關系成為亮點,這也區别于此前的同題材電視劇。作為制片人,鄧細斌雖然一直專注古裝題材,但作品多是《古劍奇譚》《誅仙青雲志》這樣的仙俠玄幻劇,《天下長安》也是他操盤的首部曆史劇。鄧細斌接觸《天下長安》劇本時,董哲已經創作了兩年多的時間,“我拍戲這麼多年,難得看到厚重感這麼強,内容這麼紮實的劇本。一個好的劇本,一定是經過不斷打磨才能出來,《天下長安》描述的不是某個人,也不是某件事,而是一個時代的風骨與風貌。”在鄧細斌看來,該劇展現的是唐朝的鼎盛時期,這段曆史也是觀衆比較熟悉的部分,但《天下長安》與以往“隋唐”題材不同的是,該劇并沒有選擇突出“演義”的部分,而是更多地取材于曆史記載。因此在導演的選擇上,鄧細斌在接觸了許多導演之後,最終選擇了很懂曆史的連奕名,“他不僅熟知曆史,而且是演員出身,無論是在戲上面還是在曆史細節把控上,都可以做得非常好。”用開放思維還原曆史鄧細斌認為,曆史劇扮演着傳遞曆史知識和曆史精神的重要角色,因此在創作過程中要尊重曆史,不能篡改史實、張冠李戴,更不能架空曆史、随意穿越,“現在很多曆史劇都是架空、宮鬥,拍來拍去觀衆的胃口都變了。”這次拍攝《天下長安》,創作團隊本着“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原則,希望透過曆史觀照現實,“我們希望年輕人能夠通過我們的劇正視曆史。一個國家是由若幹個家庭組成的,這部劇不隻是說李家的故事,更折射出整個天下——‘家和萬事興’的道理放在今天的家庭關系、社會職場都有借鑒意義。”在劇本創作過程中,董哲帶領創作團隊做了大量的曆史考據工作,大到曆史事件的描述,小到一個稱謂的設計,都盡量做到嚴謹。董哲認為,雖然藝術作品有普及曆史知識的效果,卻不等同于教科書,也無法做到絕對真實,“曆史存在于史籍當中,但史籍并不等于全部的曆史。所謂真實、完整地還原曆史,其實本身就是個僞命題。因為史籍本身帶有信息、帶有判斷,我們需要的是史籍裡面的信息,至于史籍裡面的判斷,那是前人的判斷,其實也未必準确。”在董哲看來,對待曆史要嚴肅,但一定不能刻闆,因此要用一種相對開放、多元的思維去研究曆史,解讀人物,“劇中的角色都談不上颠覆,但是又和觀衆的印象不太一樣。比如說李雪健老師飾演的唐高祖李淵,還有張涵予飾演的魏征,都有别于以往熒屏上的形象,但他們又是符合人物設定的。”董哲的創作理念是,大家的視角不同,觀點也就不同,但他堅持要做的就是要把唐朝的那種開放、包容和自信,以及很正能量的東西表達出來。對話制片人鄧細斌:任何題材都要傳達正确價值觀
《綜藝報》:聽說這部戲是你從業以來遇到的難度最大的一部戲?鄧細斌:對,因為拍曆史劇,我們不想做太多特效的東西,好多都是實拍。這部戲的戰争場面特别多,拍攝的時候經常幾百人、上百匹馬一起拍攝。我們有一個組專門拍動作戲,光是打戲他們就拍了100多天。其中,淺水原大戰、玄武門之戰、潼關之戰、虎牢關大戰是場面比較大的4場戲,群衆演員最少時有200多人,最高時能達到上千人。基本上每天都會有人受傷,有被馬踩的,有從馬上摔下來的,突發情況和不可控的因素太多。《綜藝報》:這部劇采用了同期聲,這對演員的台詞功底以及演技要求很高,劇中演員選擇的标準是怎樣的?鄧細斌:曆史劇對演員的要求很高,《天下長安》僅演員挑選就曆時半年。這部劇選擇演員的第一要素是演技和台詞功底必須過硬,能夠符合同期聲的拍攝要求;第二是必須會騎馬,能夠親自上陣拍攝。導演帶着張涵予、秦俊傑等主演在北京練習了半個月馬術,随後在橫店又練了半個月。包括其他配角和跟組演員我們都要求他們會騎馬。《綜藝報》:如何請到李雪健和張涵予“兩代宋江”同台演出?鄧細斌:張涵予已經很多年沒拍電視劇了,就是因為沒有碰到滿意的劇本。因為現在很多電視劇開拍前根本沒有劇本,或者劇本不完善,隻有故事大綱。他一口氣看完了我們的劇本,說這麼多年很少看到這麼好的劇本,也特别喜歡魏征這個角色。李雪健老師是一位對自己要求特别高的藝術家,是我們劇組的核心和榜樣。在橫店那麼炎熱的天氣下,他所有的戲都堅持自己親自出演。《綜藝報》:你之前的作品以仙俠古裝玄幻居多,你如何看待近年古裝玄幻題材收視口碑遇冷的情況?鄧細斌:我覺得不管什麼樣的戲,都要講好故事,都要引導年輕人樹立正确的價值觀和曆史觀。但是現在很多創作者的創作方向都嚴重偏離了這一點,不管故事有沒有講好,更多的是考慮演員的流量、顔值,而忽略了演技,我覺得這也是仙俠玄幻劇走下坡路的一個根本原因。今年年底我可能會繼續做一部仙俠劇,希望能夠改變觀衆對仙俠劇的看法。我覺得用心把故事寫好,找合适的演員,好好地制作,還是能做出好作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