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周立偉新聞是時代變遷的.."/>
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接地氣”是城市台電視新聞的真功夫

“接地氣”是城市台電視新聞的真功夫

時間:2024-10-30 04:37:08


    口周立偉

新聞是時代變遷的記錄,是社會生活的反映,是群衆實踐的寫照。新聞報道必須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衆,才能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近年來,作為城市台的電視新聞工作者,在貫徹“三貼近”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着經濟社會的發展、新媒體的方興未艾、受衆需求的深刻變化,城市台電視新聞可以在報道的廣度和深度上大做文章。本文以潮州台的《潮州新聞》和《民生直播室》兩個新聞欄目為例,試析城市台電視新聞該如何在“接地氣”上下功夫。

一、新聞報道“接地氣”的基本特性

“接地氣”,簡單理解就是腳踏實地,泥土味濃烈。著名戰地攝影師羅伯特·卡帕曾經說過,“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離炮火不夠近。”這句名言,指的就是新聞報道能否“接地氣”的問題。

電視新聞“接地氣”的特性是:堅持新聞的真實性,深入了解基層生活的多樣性。新聞工作者,應該把深入基層調查了解作為一項日常的功課做實做好,以親身經曆,真實了解基層群衆的訴求,将所見所聞所感,通過文字、鏡頭反映客觀事實,傳遞正能量,使新聞職業和新聞報道與人民群衆同呼吸、共命運。

全國新聞戰線深入開展“走轉改”活動以來,城市台充分發揮與基層群衆“零距離”的優勢,努力使新聞報道接地氣、聚人氣。

2012年國慶期間,央視《走基層·百姓心聲》欄目推出了假日特别調查“你幸福嗎”。2014年春節期間,又推出了“‘家風’是什麼”特别報道,在全國各地産生了強烈的影響。潮州台不甘落後,在2014年春節期間,《潮州新聞》欄目策劃了“‘家風’是什麼”系列報道,以生動的例子,感人的事迹,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解讀。“‘家風’是什麼”成了社會上熱議的話題。

下面是潮州台記者在街頭巷尾或尋常人家所進行的海采活動,這則新聞讓基層群衆一起細說自己的“家風”。

【同期聲】潮州市退休教育工作者盧璧鋒:(不知道您最近有沒有關注“家風”的問題?)有,最近我們開展了“傳中舍家風,倡文明家庭”活動。你看,“不因果報勤修德,豈為功名始讀書”。修德,就是要為民惠民,用現在的話就是做好事。做人要做老實人,辦老實事。

【同期聲】廣東省“十大優秀書香之家”戶主黃少平:家風,其實就是家庭的風氣跟氛圍,這也是一種傳承。小孩在讀書之前就是先受家庭的教育,所以家庭祖輩或者是大人的言行都能夠影響孩子的成長。

【同期聲】小學生:做人要誠實守信。

【同期聲】學生:(從小父母怎麼教育你?)誠實守信,努力用功讀書。

【同期聲】市民:我們都是倡導勤儉節約的。

【同期聲】市民:我們家裡的家風就是誠信待人。

【同期聲】市民:從小父親就很嚴厲,母親又很寬容,我從小就形成一種性格,就是對自己要求很嚴格,對朋友或身邊的人,有一顆寬容的心。

記者通過“接地氣”的采訪,發現了普通百姓生活中的樸素想法以及平凡之中的閃光點,使“‘家風’是什麼”系列報道的泥土味兒更為濃烈。其實,城市台置身于基層,采編人員生活工作都在基層,體察感受百姓的冷暖最直接,采訪起來沒有隔閡,更為便捷。“接地氣”的新聞報道,能夠催人奮進,傳遞社會正能量。

二、新聞報道“接地氣”,必須始終堅持“三貼近”原則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中央八項規定的出台到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的召開,從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到“互聯網+”的推廣應用,這些都為電視新聞報道朝更有廣度和深度的方向邁進指明了方向,而說到底,新聞報道“接地氣”,必須始終堅持“三貼近”原則。

2015年10月3日,《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公布。《意見》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深入生活、紮根人民,面向基層、服務群衆。筆者認為,《意見》對做好新聞宣傳工作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新聞人要成為新聞宣傳工作的行家裡手,最直接的體現就是新聞報道“接地氣”,而“三貼近”是“接地氣”的最有效辦法。

長期以來,電視新聞老套固化的報道程式備受诟病。時政新聞很重要,但“接地氣”不足;民生新聞則專注于家長裡短,成了雞毛蒜皮的大雜燴。其實,電視新聞隻要重視“接地氣”,報道就會出彩。

如何“接地氣”,策劃是關鍵。城市台新聞中心每天面對接觸到的題材和線索都會本着“三貼近”的原則進行篩選,通過細緻研判,梳理思路脈絡,确定報道方向,形成報道集群,在報道的廣度和深度上勤耕耘,提高媒體的影響力。

2007年以來,潮州台新聞中心堅持編前會議制度,對重大新聞題材、熱點題材的采訪報道進行策劃。

每天的編前會議,新聞中心領導、《潮州新聞》和《民生直播室》欄目監制、值班編輯都會圍繞當前的宣傳重點或當天的采訪任務,進行逐條研判,通過集思廣益,梳理出切實可行的采訪思路,落實記者執行。

2010年4月中旬,由韓江流域管理局牽頭,汕頭、潮州兩市政府,以及兩市的水務、公安、海事等部門将聯合開展打擊違法采砂專項行動。編前會議根據掌握到的資料,結合平時群衆的報料線索,梳理了多方面的采訪報道思路,落實記者進行采訪。2010年4月15日,廣東正式進入汛期,當天,聯合執法行動全面鋪開,記者進行全程采訪。當晚,執法行動的動态消息推出後,緊接着是早前策劃的四篇報道—“韓江流域盜采河砂違法行為透視”、“盜采河砂造成河床下陷”、“沿江鄉村發生地質災害”、“堤岸割腳崩塌危及防洪安全”組成版塊推出。

堅持“三貼近”原則,積極采取措施改進采編作風,強烈的創新意識,促使采編人員抛棄傳統固有的思維模式,提高了新聞報道的親和力和感染力。

一年一度的地方“兩會”傳遞了經濟、社會、民生等多方面的信息。2015年,潮州台搭建了“兩會訪談間”議政平台,讓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圍繞地方的中心工作進行議政。新聞中心選定了多個與民生密切相關的話題,如“潮州打造‘海絲文化重鎮潮人精神家園’,百姓能得到什麼好處?”、“城鄉環境衛生整治與創建旅遊綜合改革示範市的過程中,群衆該在哪些方面配合和發力?”,讓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平民化的視角進行通俗化的解讀。由于話題緊扣百姓身邊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轉換了角度,提出的觀點與看法大都說到了群衆的心坎上,令人信服,收到了較好的宣傳效果。一向被認為嚴肅的“兩會”通過“接地氣”的報道,變得輕松活潑起來。

改進報道方式,把“官話”轉化成群衆喜聞樂見的語言,用生動鮮活的例子,言之有物、有理、有情,就能讓受衆入腦入心。以“實”貼近群衆,以“實”溫暖民心,新聞報道的“接地氣”永遠在路上。

三、新聞報道“接地氣”必須自覺摒棄浮誇、空洞的文風

從群衆中來,到群衆中去,是我們黨的群衆路線。新聞報道的“接地氣”,同樣必須“從群衆中來”到“到群衆中去”,自覺摒棄浮誇、空洞的文風。堅持“三貼近”原則,是做好新聞報道最基本的要求,筆者認為,采訪作風是否紮實,采編人員沉住氣,靜下心尤為重要。隻有細心傾聽基層群衆的呼聲與訴求,觸摸群衆跳動的脈搏,體會群衆生活的本質,采寫出來的新聞才能“接地氣”。

當下,新媒體迅猛發展,催生了碎片化的閱讀方式。雖然這種方式日趨流行,但會助長人們惰性依賴的習慣,這種弊端的存在,不利于新聞采編工作的紮實開展。如果把求證新聞事件的真僞交付給搜索功能來完成,過分依賴于網絡,勢必會影響采編人員的理性思考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勢必會出現諸如假大空,甚至編造新聞等嚴重違背新聞真實性本質的亂象。作為新聞工作者,隻有腳踏實地,深入到田間地頭、市井坊間與群衆交朋友,俯下身傾聽民情民意,心貼心感受人間冷暖,自覺摒棄浮誇空洞的采訪作風,讓“接地氣”的新聞報道有靈氣,向社會傳遞感動和溫暖。

2012年2月中旬,春節剛過,潮州台《民生直播室》欄目就接到了群衆的報料,稱饒平縣錢東鎮仙洲村大面積種植的大蒜滞銷田頭,面臨爛掉的風險,蒜農十分無奈。欄目組獲悉後,派出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于2012年2月17日推出了動态消息報道,迅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随後,欄目組進行了跟蹤采訪報道。不少市民紛紛前往市區的蔔蜂蓮花廣場,踴躍購買大蒜。首批兩千多公斤的大蒜在短短的一個半小時内便全部賣光。從2012年2月17日至19日,《民生直播室》倡議發起的“買愛心蒜,解農民憂”活動得到了廣大市民的踴躍參與,至19日下午5點,這次幫助蒜農的公益活動共賣出大蒜一萬多公斤。

田間地頭當舞台,光着腳闆跑新聞。急蒜農之所急,潮州台記者和欄目主持人加入到這次公益行動之中,體現了媒體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目的隻有一個,就是盡快幫助蒜農解除燃眉之急。正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買愛心蒜,解農民憂”的媒體公益活動,現場感強、故事性強,見證了市民愛心,是對改進文風的一種推動,更是一次成功的從群衆中來到群衆中去的新聞實踐。

《人民日報》前總編輯範敬宜說過:“感染是新聞作品生命力之所在。”新聞報道要讓充滿真情實感和鮮活生動的文風代替浮誇、空洞的文風。在新媒體倒迫傳統的電視媒體改革新聞報道模式的形勢下,采編人員要以積極的心态接受新媒體,擁抱新媒體,用好新媒體。“三貼近”與“接地氣”是一脈相承的,新聞報道“接地氣”才能有底氣,才能打動人心。“接地氣”永遠在路上。

(作者單位:潮州市廣播電視台/責編:馬莉莎)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