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郭文靜信仰,是一個人的世界觀.."/>
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媒體在建設社會信仰體系中的作用

媒體在建設社會信仰體系中的作用

時間:2024-10-30 03:43:23


    口郭文靜

信仰,是一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集中體現,是人們對世界、對國家、對人生的頂端觀察和終極思考,是人的思想體系的支柱,是人的整個意識形态的核心。有信仰的人,會對某種主張、主義極度相信和尊敬,并把它奉為自己的行為準則。

黨的十八大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24個字來概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它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相結合,為建設中國社會信仰體系指明了方向。在建立和完善社會信仰體系的進程中,媒體有着獨特的作用。

一、媒體具有輿論導向作用

信息時代的人們,早已習慣通過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網絡手機等新老媒體獲取資訊、表達意願,各種各樣的媒體,其實就是一個信息言論集散地,是傳播社會意識形态、把握輿論導向的重要載體。媒體發揮輿論導向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媒體可以通過“信息流”制造輿論氛圍。有人調侃說“我情願活在《新聞聯播》的世界裡”,其實就是對《新聞聯播》所制造的輿論氛圍的一個注腳。媒體傳播既可以鋪天蓋地,也可以潤物無聲。比如重大活動和事件,其重要性就可以從媒體傳播的頻次、篇幅、廣度、力度上有所體現。

2.媒體可以通過發表評論引導受衆意見。随着通信技術的發展和傳媒業的不斷壯大,如今已經是一個信息無孔不入的時代,而且發布渠道、發布主體複雜多樣。這種情況下,媒體的評論更成了發揮正确輿論導向的利器。

3.媒體可以通過和受衆互動有效疏導社會情緒。如何回應受衆的知情訴求,如何引導社會情緒的良性發展,是對媒體傳播智慧的考驗,尤其是在重大公共事件面前。輿論面前,堵不如疏,善于利用媒體進行良性引導,已逐漸成為政府職能部門的共識。2015年,秦皇島電視台和市政府辦公廳、市政府糾風辦聯合推出3場電視問政直播節目,把政府部門職能單位的“一把手”們集中請進演播廳,接受市民的問政,并對他們的表現進行現場打分,所有環節毫無保留、毫不避諱地通過電視即時展現,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随着新媒體的迅猛發展,近幾年,政務微博也越來越受關注,已成為網絡問政的重要平台。

二、媒體具有價值傳輸功能

價值傳輸需要平台、載體和技巧,而媒體恰好具備這些優勢。遍布全國的無線電波和電視網絡,無所不至的互聯網觸角,人手一個或多個的手機媒介,日新月異的素材采集傳輸技術,數以百萬計的擁有專業傳播技能的傳媒工作者,以及代代積累下來的媒體傳播經驗,這些都是保證價值傳輸的重要因素。例如9·3大閱兵,從領導人會見到方陣受閱,都全程直播,更不用說閱兵之前的背景資料和情感鋪墊,閱兵之後的效果分析和未來展望,相信國人的曆史感、榮譽感、責任感都會随着媒體的報道被激發出來;具有曆史意義的“習馬會”,引起全球媒體的廣泛關注,握手的時長、揮手的方向都成了關注的焦點,而其中傳遞出來的兩岸和平統一的決心和信心,更是不言而喻;藏族老人次仁曲珍,數十年如一日天天在家升降國旗,這則诠釋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的典型事例,曾被改編成電影《國旗阿媽》在全國公映,被寫成報告文學《國旗阿瑪拉》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還被秦皇島電視台攝制成專題片《國旗阿媽啦》并在央視十套播出,樸素的感情和堅定的信仰,就這樣在各種媒介中傳播、發揚。

三、媒體人具有信仰擔當

盡管媒體人也受經濟大潮的裹挾,有經營創收的壓力,但在媒體人身上,依然有着人文知識分子的信仰情結。那些青史留名的媒體人,除了追求真相、才華橫溢、筆耕不辍等共同點之外,最本質的相通之處,就在于以一種價值守望者的姿态挺立時代潮頭。記者節和護士節、教師節,一并成為我國僅有的3個行業性節日,而這3個職業是與生命、靈魂和社會發展息息相關的,也可以說,具備一定的信仰,是從事這些行業的必備條件。

建設社會信仰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媒體應從以下3個方面持續發力。

首先是對“政治信仰”的引導。政治信仰是特定政治形态的心理基礎,這種心理基礎是政治穩定和發展的基本要求。具備“政治信仰”,不僅是對黨員幹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對每個公民參與國家進程、參與公共事務的有效推動。

所以,“政治信仰”這個看似很大的詞,其實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而媒體對政治信仰的引導,十分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采取恰當的方式,讓這個“大詞”真正走進每個人的心裡,并推動相關環境的成熟與完善。而最能體現媒體引導政治信仰的,莫過于時政新聞,它在培養政治情感、深化政治認知、堅定政治态度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以更加親民的方式傳播國家大政方針,是媒體有效引導政治信仰的關鍵。

其次是對“道德信仰”的引導。早在半個多世紀之前,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學者梁漱溟先生就提出,由于中國人的家庭倫理生活能夠給人以情志方面的安慰勖勉,因而具有教化的作用。這種作用在西方社會是由宗教承擔的,而在中國是由道德承擔的。這就是著名的“以道德代宗教”說。可見,道德之于中國社會,有着特殊的作用。中央電視台從2002年開始舉辦的大型評選活動“感動中國”,就是媒體引導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的成功典範。

再次是對“宗教信仰”的引導。據統計,目前中國有各種宗教信徒一億多人,盡管和13億的人口基數比起來數量有限,但宗教的力量絕對不可小觑,對宗教信仰的引導一直是黨和國家的一項重要工作。2015年8月,習近平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出:“要堅持不懈開展馬克思主義祖國觀、民族觀、宗教觀、文化觀等宣傳教育活動,凝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共識。”可以說,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是媒體引導“宗教信仰”的準則。

綜上所述,媒體在建設社會信仰體系中,不僅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同時也是培育、引導信仰建立的重要渠道。

(作者單位:秦皇島市廣播電視台/責編:劉原)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