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劉榮生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歐美小說被改編成為影視劇。小說《紙牌屋》于1989年面世,次年被英國BBC改編為電視劇,2013年Netflix又将其改編為美劇,兩次改編都非常成功,備受觀衆好評。本文将從美劇《紙牌屋》系列出發,探讨歐美小說的影視劇改編情況,分析小說改編成影視劇的動因,并由此讨論其中的得失。
一、歐美小說的影視劇改編簡況
小說與影視劇之間既有相當大的差異性,又有某些共通性。從差異性來看,二者一為文字藝術,一為綜合藝術;從共通性來說,二者同為叙事性藝術。影視劇的劇本與小說之間的共通性更為明顯,隻是在具體表現手法上有所不同。小說可以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寫,在人物思想層面上進行探讨,故事情節有時候隻是小說展開的一個背景,作者寫作的重心在于表達自己的某種思想與情感。尤其是在現代派與後現代派的小說創作中,人物與情節有時候甚至被簡化為符号,人物隻是承載某種思維的工具。在意識流小說中,作者會花大量筆墨在人物的心理描寫上,情節跳躍、破碎,作者的叙述角度一直在變換,稍不留神,讀者便會迷失在這破碎的叙述中。
然而,小說最大的魅力與其不可替代性依靠的便是它的故事性,對于非專業的讀者來說,閱讀一本小說,更多的是想要閱讀一個故事,感受小說的叙事魅力。現代派小說的文學成就毋庸置疑,但對普通讀者影響最大的、最暢銷的小說,大概仍屬于專注于叙事的。影視劇同樣如此,一部好的影視劇,其重點在于講好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讓觀衆喜歡,能吸引觀衆花時間看下去。小說與影視劇在故事上的共通性将這兩種不同的藝術形式緊密聯系在了一起。此外,影視劇的劇本同樣是由文字寫成的,劇本與小說的共通性就更大了。然而這兩者之間仍存在差異,比如劇本應當突出的是人物的語言與動作,小說則有可能更突出人物的心理描寫。劇本為影視劇服務,無法通過人物表現出來的部分在劇本中會被相應省略。對叙事的重視,為小說改編成影視劇奠定了基礎。
《紙牌屋》系列并非是美劇中由小說改編而來的特例,事實上,由小說改編成美劇已成為一個重要趨勢。如比較有名的美劇中,《權力的遊戲》改編自馬丁的小說《冰與火之歌》,《真愛如血》改編自查琳·哈裡斯的小說《南方吸血鬼》系列,《穹頂之下》改編自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說。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知名小說提高了美劇的收視率,成功的美劇又促進了小說的銷量,二者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