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劉芳
一部成功的電視劇之所以獲得熱播、赢得高收視率,最重要的原因是它平衡了受衆心理需求的契合點,在電視劇與觀衆之間建立了雙向溝通、默契的關系。電視劇《門第》講述了一段錯綜複雜的婚姻生活,何春生與羅小貝兩個攜帶不同家庭文化的人組成婚姻,開始了一場以相互滲透家庭文化為背景的戰争,劇中包含了很多文化傳播元素。筆者認為,從傳媒受衆心理這一角度為切入點對其獲得熱播的價值取向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一、契合受衆認知心理的話題取向
受衆對于與自己認知心理相近的信息,往往有一種不自覺維護的傾向。《門第》借助出身高貴的羅小貝和平民何春生之間的戀愛故事,再一次揭開了對“門當戶對”這一傳統話題的讨論,并賦予它新的内涵和意義。在何春生的真誠求愛下,羅小貝不顧全家反對決定嫁給何春生。在經曆了馬小龍自殺、哥哥羅勝利緻殘等一系列變故後,小貝和春生重新審視對方,發現真愛難以割舍,終于沖破現實的和心裡的“門第”緊密地結合在了一起。
題材的選擇與建立,要符合受衆認知心理,利用受衆感興趣的事件,經過多方位的拼疊,将素材巧妙結合,使其在同一領域内集中反映同一個主題,因此文化背景也是選題的關鍵。當今社會,由于貧富差距使社會呈現多元化,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加速,人們的價值取向也日益多元化、公開化。電視劇《門第》對這一傳統話題的價值取向和思考,為透視現代人的愛情觀、婚姻觀、價值觀提供了參考。《門第》題材的選取上恰巧突破了同類題材的叙事模式,用符合受衆審美的人物内涵和劇情特質,古今結合,舊題新作,探讨了當今社會人們對婚姻、家庭倫理的價值取向,能夠喚起受衆對真摯愛情的向往,從話題取向上契合了受衆的認知心理。
二、滿足受衆補償心理的情感取向
補償心理是人們在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時的一種心理補償。《門第》的主題表現是對“真、善、美”的追求,對純美愛情的理想寄托,所選的演員都是面容姣好的俊男靓女,從現代審美取向來看,符合現代受衆的審美情感,像飾演羅小貝的于明加,外貌并不是特别漂亮,但是給人一種富有内涵的氣質美。該劇在演員選擇上的成功使作為普通人的受衆得到了心理補償。另外,劇中那超脫世俗的純美愛情故事,也滿足了觀衆對現實生活中極少存在的完美人物、純美愛情的幻想。
美好愛情中帶來的現代缺憾美恰恰能滿足受衆的補償心理。《門第》中以主人公何春生和羅小貝的愛情故事為主線,以羅勝利和柳如意的婚姻故事為副線,在愛情與尊嚴的沖突交織中,愛情由“門第”等級帶來的阻隔和障礙,是破壞美好愛情的重要因素,導緻兩家的恩怨糾葛。
一是主人公的愛情承載着現實的社會問題。中國人的傳統擇偶方式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對子女的婚姻擁有決定權。羅小貝出生才三天,父親就把她許給了還沒出生的何春生。經過她的不斷抗争,父親雖然不再堅持,卻因此引發了心髒病,醫治無效死亡,留給小貝永久的傷痛。何春生、羅小貝雖然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但是愛情背後的負荷太重,不但有兩家的臉面和父輩的承諾,還有社會倫理以及傳統的門第和諧的觀念,恰巧是這種舊式婚姻模式的再現,成為受衆對現代婚姻邏輯的思維悖論,主人公在傳統婚姻和現代文明情感所表現出來的矛盾沖突,也是當今現實社會問題的映射。二是以性愛為基礎的松散的西方愛情觀。羅勝利不滿意自己的婚姻,不願回家,和金子厮守在一起,是酒吧公認的“露水夫妻”。他們都清楚對方的情況,也知道不會有結果,彼此也不需要承擔責任和義務。由此可以看到,西方一些人“隻求曾經擁有、不求天長地久”的松散的兩性關系理念,随着社會的開放滲透進來,這種體現西方文化的情感取向在部分現代年輕人身上也有所體現。本劇無論是從角色定位還是情感凸顯,都能找到現代人的一些情感因子,滿足了受衆對現代情感的補償心理。
三、迎合受衆移情心理的倫理觀念取向
移情簡單來說就是情感轉移。我們通過媒介來分享他人的喜怒哀樂,進而産生心理愉悅,這種心理愉悅通常是宣洩或寬慰。雖然受衆在劇中欣賞的是通過媒介間接看到的替代性人物,但是,受衆仍然能夠從中分享到歡樂與悲傷,這不僅豐富了受衆的内心世界,也可以幫助受衆從容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近年來,我國反映家庭倫理題材的電視劇不斷增多,風格也更趨多樣化,但無論其風格和表現手法如何變換,題材都是在探讨現代社會人們對于婚姻和家庭綱常倫理方面的解析,《門第》也不例外,“作為傳統的婚嫁觀念,‘門當戶對’曾一度被視為‘愛情自由’的對立面。”①在這樣一個“門第”觀念沖擊着現代倫理秩序的電視劇中,受衆所接收的核心依然是夫妻和家庭情感的轉移。
《門第》體現了現代婚姻家庭的倫理觀念。何平去世三年後,部隊大院拆遷,何平的妻子湯麗華帶着兩個孩子搬進了大雜院,兩家從此産生了距離。當兩個孩子上高三的時候,羅一成全家搬進了“将軍樓”,而何家仍居住在當地最貧困的大雜院裡,靠湯麗華在街邊擺攤賣包子維持艱辛的生活。兩家在社會地位、經濟地位上的差距更大了。門當戶對的傳統觀念從兩家人對待羅小貝和春生的婚姻态度中表現得淋漓盡緻,羅勝利的堅決反對、保姆餘媽的憤憤不平、何媽媽的忐忑不安,都說明門第觀念在他們心中早已根深蒂固。從劇情變化的視角分析,何春生和羅小貝的婚姻裡摻雜着太多的複雜元素。由于所受的教育、經曆和家庭環境的不同,導緻何春生表現出多疑、敏感和自卑,而羅小貝婚後忽視了春生的心理變化和自卑心理,導緻婚姻出現問題,這說明門第觀念是橫亘在夫妻之間的隐形殺手,另外,夫妻之間又缺乏坦誠的溝通和交流,也是婚姻破裂的原因。從受衆的移情心理來看,這些家庭倫理觀念在現代社會中依然存在,依然是一些人經營家庭的重心。
四、符合受衆認同心理的儒家文化取向
随着社會的發展,媒介傳播環境的變化,媒介傳播手段的多樣性,影視作品成為文化傳播的主力軍,影視作品的激烈競争也使創作者要在文化定位上下功夫,試圖找準定位的焦點,以期更好地發展和傳播,得以擁有穩定的受衆群。受衆對文化的認同心理是一個文化曆史傳承的表現,是對傳統文化同源性的肯定,這種同質同源的傳統文化,在固定受衆群的精神層面蘊含着一種隐性的傳播因子,這種文化因子的接近性,減小了影視作品在文化傳播過程中的阻力,從而實現了受衆文化心理上的接近性。《門第》的熱播,其深層次的文化因素來自儒家思想的影響,還與我國受衆的習慣性思維有關,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對現代社會具有深遠的影響。
儒家思想在《門第》中的表現主要有幾點:一是忠、信的體現。羅小貝出生後,為給小貝母親催奶,何平和羅一成一起去冰面上鑿洞捉魚,羅一成不慎掉入冰窟窿,何平為救他而犧牲。羅一成深感自責、難過,何平去世後,羅一成盡力照顧着湯麗華母子并堅守着他和何平的約定,堅守承諾。當羅小貝不願意嫁給春生時,他非常痛心,後因心髒病再次發作而離世。從他的言行可以看出,他對兄弟情深意重,與人交往忠誠可信,言行一緻。二是儒家思想中仁愛的體現。孔子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标準和道德境界。何媽媽生下何春生後,不忍心看着羅小貝挨餓,把她抱到自己家裡喂奶,因奶水不夠兩個孩子吃,就讓春生喝米湯補充營養,充分表現出她的無私、仁愛、關心他人勝過自己的樸素情懷。丁小曼因病住進了醫院,羅小貝被春生的行為所感動,決定為小丁捐腎,丁小曼治好病後,帶着對春生、小貝的感激和祝福加入了志願者的行列,在偏遠山村辦了一家幼兒園,快樂地生活着。劇中愛心相互傳遞,人間充滿溫暖和關懷。從這些主要人物的表現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儒家仁愛思想像春雨滋潤着人們的心田,給生活譜出和諧的音符。三是根深蒂固傳統孝心的反映。孔子認為孝悌是仁的基礎,孝不僅限于對父母的贍養,更有對父母和長輩的尊重。劇中馬小龍是一個悲劇式人物,是行孝的代表。他苦苦追求羅小貝三年,由于母親的反對,他們沒有走到一起,這源于他對母親的孝心,馬小龍從小沒見過父親,是母親一人把他帶大,他不能隻顧及自己的幸福而讓母親難過,所以他甯願自己忍受痛苦,最後抑郁自殺。劇中其他年輕人也都不乏孝敬老人的品質,羅勝利雖然叛逆,但對父親是非常敬畏的,他聽從父母的意見,如約和柳如意結婚并和她維持着婚姻關系;如果能換回父親的性命,小貝也情願放棄和馬小龍的愛情;還有春生和秋生以及秋生媳婦對母親和長輩都是非常尊重和孝順的。
《門第》不僅是一部反映婚姻生活的電視劇,也是一部反映中西文化,特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電視劇。觀衆在分享主人公喜怒哀樂的同時,也從中汲取了營養,學會了批判性地繼承中國傳統文化。因此,我國的電視劇制作不僅要把握電視觀衆的心理需求,還要選取合适的題材傳播現代文明,在劇中展示其特有的魅力和風采,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注釋:
①孫寶靈:《門第》現實主義的顯示境遇,《名作欣賞》,2013年第9期。
(作者單位:周口師範學院教育科學學院/責編:丁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