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自媒體正逐漸發揮着它的長尾效應,對電視媒體等傳統媒體産生了巨大的威懾力。
究竟何為自媒體?比較公認的是由謝因·波曼與克裡斯·威理斯兩人聯合提出的“WeMedia”概念,即自媒體是普通公衆通過數字科技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提供并分享他們的真實看法、自身新聞的途徑。從這樣的表述中,我們可以看出自媒體是普通公衆自己可以完成的,每個人都可以是記者、作家、播報員。
自媒體具有以下特點:第一,平民化,每個“草根”可以表達自己的觀點,甚至可以作為新聞的親身經曆者傳遞事發現場的實況;第二,門檻低、易操作,發布新聞不需要經過記者、攝像、編導、主播等環節,也不需要重重審核,這也使得通過自媒體發布新聞更加高效及時;第三,互動性強,信息發布者還可以在消息評論中與信息接收者進行對話,從他們的反饋中獲取更多信息;第四,内容細化,因為通過自媒體發布信息的便捷性,發布者不需要像傳統媒體那樣抓住觀衆的共同需求而忽略少數人。
由于自媒體呈現出不同于傳統媒體的特點,以及人們對自媒體的需求增加,使得自媒體呈“燎原之勢”蔓延開來。
一、自媒體時代給電視新聞帶來的影響
因為内容的碎片化,自媒體發布新聞的速度是傳統新聞報道難以比拟的,這顯而易見會對電視新聞産生影響。如果電視新聞墨守成規,忽視自媒體帶來的影響,則很可能會被自媒體打敗,逐漸走向消亡。反之,若電視新聞能合理利用自媒體提供的素材,對其進行深入調查,打擊自媒體的弱點,反而能幫助電視新聞樹立一個充滿公信力的形象。
例如在2016年3月份,網絡某平台上一段時長17秒的視頻被大量觀看和轉發,這段視頻中一位大媽坐在地上,手扶着旁邊一位小女孩的玩具車,并以“大媽碰瓷玩具車”這樣充滿噱頭的标題吸引眼球。網民紛紛評論,稱“大媽碰瓷碰出新高度”等,一時間大媽成為輿論焦點,被網民嘲諷。事後,某電視台記者對此進行調查,證明老人并非碰瓷,并且在事故後,小女孩家人将受傷大媽送去醫院檢查。之後,央視也對此次事件進行報道,采訪了雙方當事人家屬,證實老人确實是因為玩具車摔倒而導緻桡骨中上段粉碎性骨折。
如果在這個新聞中沒有傳統電視媒體的介入,聽任事件在自媒體中自然演變,很可能産生難以預估的結果。事件中的那位大媽從受害者無辜變成過錯方,從視頻中形成片面結論的民衆如果以後遇到這位老人,是不是會對她指指點點、橫加指責呢?這樣有失公允的新聞傳播,恰恰說明了自媒體時代下的電視新聞存在的必要性。
自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在時效性、數量上比不上自媒體,在新聞時段守在電視機前看新聞的越來越少,通過網絡平台了解天下事的越來越多,但電視新聞也逐漸在調整,有的從自媒體中選取比較熱門的話題進行報道,有的選取更年輕靓麗的主播,有的增加了互動環節。這些變化正說明電視新聞也在借鑒自媒體的優點,并且結合自己的優勢,在媒體競争激烈的時代尋找一條“生路”。
二、自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的傳播策略
電視新聞的傳播策略是根據受衆對象的需要來确定報道題材的内容,探索受衆所能接受的表現方法,既強調選題内容,又講究表現方式。所以筆者認為,為應對自媒體給電視新聞帶來的沖擊,電視新聞可以針對自媒體的真實性難以确定、信息碎片化、傳播的信息質量良莠不齊等局限性,從題材内容、表現方法等方面來制定傳播策略,發揮電視新聞的優勢。
1.優化選題内容
好的選題是電視新聞報道成功的關鍵。電視新聞在選題時要注重尊重新聞規律,少做一些“假大空”的報道,多做一些内容真實、貼近生活的新聞。以2016年普利策新聞獎為例,獲得公共服務獎的新聞是“血淚海鮮”。美聯社4位女記者通過調查揭露了東南亞海洋水産品捕撈行業奴役虐待非法移民幾十年的罪惡行徑。記者們在準确調查事實真相後及時聯系印尼海事警察實施救援,在成功解救了2000多名奴隸後才将新聞進行報道,并讓多國政府開始考慮立法。獲得地方報道獎的新聞也是關于某地方學校董事會做出錯誤決定,一手釀造差生工廠,給社區帶來悲劇的報道。這些新聞報道都在折射着非常現實的人權、教育等問題,通過深度調查揭露醜聞。這是記者們在運用自己手中的武器,利用輿論力量幫助社會進步。
此外,電視新聞也要有能力将自媒體提供的海量信息進行梳理整合,找出其中的亮點作為報道題材,為觀衆提供更真實、更全面、更有深度的内容,從而也凸顯電視新聞更具公信力的優勢。
2.生動的傳播方式
(1)強化現場直播,适當運用聲畫技巧
電視新聞的表現力主要來自于畫面的感染力,但它的傳統優勢正在被科技的發展所弱化,現在如果有重大突發事件,任何人拿出具有攝像功能的手機拍攝一段視頻,發布在網絡媒體上,都是聲畫并茂的一則新聞。因此,電視需要在自媒體的沖擊下強化直播,同時采用一些聲畫技巧加強電視畫面的感染力。
首先,電視直播是相對客觀的新聞生産方式,能将信息衰減控制在最小化水平。利用攝像機的聲畫記錄功能和視頻、音頻傳輸手段,電視新聞直播可以全方位地将現場情況展現給觀衆,使觀衆緊跟新聞事件的發展,與事件人物同喜同悲,也最大限度地滿足了他們的知情欲望。例如2012年,全中國觀衆目睹了倫敦奧運會上孫楊在遊泳項目奪冠的全過程,這種參與感是單憑文字或者幾張圖片所無法實現的。
其次,适當運用對比性畫面、沖突性畫面、興奮點或者簡化的畫面,人物特寫、構圖等技巧,可以渲染電視畫面,加上恰當的配樂,強化視聽雙渠道效果,加強新聞報道的深度。
(2)采用故事化的叙事方式
所有形式的信息傳播都可以當做叙述來理解。叙述的好壞可以通過連貫性與真實性進行評價,連貫性是通過叙事的組織和結構來衡量的,真實性則是由叙述“良好理由的邏輯性”衡量。
電視新聞傳播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依靠嚴密的邏輯對報道内容作出全面的展示和深度的探究,并借助生動的畫面效果加深觀衆的印象。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可以采取故事化手法,細緻地展現事件的情節和細節,突現事件中隐含的能夠讓人産生興奮感、富有戲劇性的故事。
通過講故事的方法,可以以人物為中心将事件展開,并在觀看過程中讓觀衆産生同理心,抓住能激發起觀衆情緒的興奮點,引起觀衆的興趣,拉近新聞與觀衆之間的距離。
3.以融媒體模式加強互動
如今的傳媒格局是紙媒、電子媒體和網絡媒體共存的,電視媒體想要生存,必然需要與新媒體融合,追求廣播、網絡、電視的三位一體。根據《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5)》,微傳播正成為主流傳播,微信活躍用戶全年淨增4700萬;微信用戶超過6億,平均每個用戶每天閱讀5.86篇文章。各種自媒體發展迅速,微信公衆号已經達到580萬個,排名前500的微信公共賬号每條信息的閱讀量超過1萬。
所以,電視媒體要緊跟發展大勢,順應媒體融合的潮流,通過開通微博、微信公衆号,推行新聞客戶端APP等方式打開新的傳播陣地,這樣做不僅可以擴大電視新聞的傳播範圍,也能反過來讓電視新聞媒體在自媒體中挖掘新聞素材,吸收網民評論。
新聞來源于網絡已經是很普遍的現象,但一則新聞的社會影響力還是取決于傳統媒體的關注度。電視媒體要發揮專業人才的作用,在對事件本身全面詳細報道之外,還可以加上電視評論員的觀點,提升報道的張力。同時,新聞欄目也可以設置一些與觀衆互動的環節、線下活動,讓觀衆有地方發出自己的聲音。電視新聞還可以發起某個觀衆感興趣的話題讨論,引領話題潮流,并将讨論内容制作成專題節目在電視媒體中播放。
三、結語
以個人傳播為主的自媒體時代給了普通大衆更多的話語權,能夠随時随地發布身邊的新鮮事。這樣信息爆炸的時代對作為信息傳播中堅力量的電視新聞媒體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一方面,電視新聞搶到獨家新聞的機會越來越少,新聞變得越來越不“新鮮”;另一方面,龐雜無章的信息使得民衆在信息選擇時更加無措,難辨真假,信息選擇成本提高。
在這樣的形勢下,電視新聞的變革之路似乎有了方向。在題材内容上,電視新聞可以選取一些社會熱點、難點、疑點問題深入調查,或者對自媒體提供的信息整理加工,提供觀衆更感興趣的内容。在表現方法上,電視新聞可以強化現場直播,适當運用對比、沖突畫面,配樂等聲畫技巧,加強新聞的感染力,并适當采取講故事的叙述方式,激發觀衆好奇心,增強觀衆黏度。同時,電視新聞也要認清媒體格局,緊跟發展大勢,抓住媒體融合的潮流,多渠道傳播,加強與觀衆的互動。
在媒體市場競争如此激烈的時代,電視新聞唯有認清自身優勢劣勢,積極應對自媒體時代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全力以赴尋求變革,并堅持傳播真相的信念不動搖,才能在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作者單位:贛南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責編: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