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小别離》:讓“真實”成為電視劇的 核心生命力

《小别離》:讓“真實”成為電視劇的 核心生命力

時間:2024-10-30 11:52:05

2016年的暑期檔,都市家庭情感劇《小别離》赢得了觀衆的好評,被網友給予了“國産良心電視劇”的美譽。《小别離》圍繞中學生出國展開,講述了三個家庭面對孩子升學、留學、青春期的不同選擇。該劇于2016年8月在北京衛視、浙江衛視首播後,迅速在網絡媒體上引起熱議,網友紛紛表示,這部電視劇仿佛讓他們看到了自己真實的生活,“真實”成為了《小别離》的關鍵詞。因為真實而更加生動,也因為真實而更加深刻。方圓和童文潔為了是否要将女兒朵朵送出國讀書而争論不休,甚至讓整個家庭走向了瀕臨崩潰的邊緣;吳佳妮為了能送“神童”女兒金琴琴出國深造不惜和丈夫金志明大動幹戈,最終導緻離婚;張小宇和繼母蒂娜勢如水火,讓父親張亮忠左右為難⋯⋯《小别離》深入地探讨了三個家庭中的家長如何處理親子關系和對青春期的孩子的心理培養,真實地還原了孩子的學生時代與家庭中“雞毛蒜皮”的情感線索。它聚焦于“教育”這一全民焦點,反映了三個不同階層人群在社會中的無奈與掙紮。

一、不同階層的價值觀中呈現出的“集體焦慮感”劇中一共呈現了三組家庭,分别代表着社會中的三個階級。張小宇家是典型的“暴發戶”,他在姥姥姥爺的溺愛中長大,因為生母去世、父親又娶了一個年輕的繼母,使得他的性格變得叛逆乖戾,成績差到連國内一般的高中都考不上,出國是他的家庭無奈的選擇,也是其父親對于教育責任的變相逃避。方朵朵家是典型的中産家庭,母親董文潔是職場精英,對待孩子更是萬分嚴厲,孩子的分數下降0.5分她都會非常緊張,父親方圓則是家庭中的調合劑,朵朵因為學習的壓力身心俱疲,學業更是屢遭挫折。琴琴家是最常見的工薪家庭,媽媽是社區醫院的大夫,對孩子有着極高的期盼,爸爸是出租車司機,有着“知足常樂”的人生态度,夫妻二人的價值觀存在着巨大的分歧,琴琴是個“學霸”,家中卻因尴尬的經濟條件而矛盾重重。這三個家庭分别代表着社會上的三個階層,但無論哪個階層,對下一代的教育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焦慮,這種“集體焦慮感”是時代整體的躁動在每個家庭上的影射。

來自工薪家庭的琴琴刻苦努力、成績優秀,但其母親擔心的是“文憑”抵不過“背景”,“隻有出了國,才能更優秀”,“出國”等于“鍍金”,是改變下一代“階級身份”的唯一途徑,因此哪怕抵押房産她也要将孩子送出國。而來自中産階級的董文潔内心也有着強烈的不安全感,她害怕孩子一旦在分數的競争中落敗,就無法維持其中産家庭的地位,“考不上重點大學這輩子就全毀了”是她反複強調的話,“隻要你好好讀書,你用功努力,你就能進

年級前一百,能進前一百,就能進重點高中,隻要進了重點高中,穩穩地你就上重點大學呀!”劇中的台詞讓觀衆倍感熟悉,這仿佛就是我們從小聽到大來自父母的期盼。董文潔撕了朵朵寫的小說,朵朵憤怒地說出:“我就是分數的機器”。對于這個中産家庭來說,“教育”已經與“分數”畫上了等号。而真正的教育應該是什麼樣子呢?它還包括自由、創造、想象⋯⋯是對價值觀的合理建立、對思維的訓練、對處事方式的指導。董文潔這個家庭所帶給觀衆的壓抑感與束縛感,促使我們對下一代的教育方式進行反思,進而思考“教育到底是為了什麼”。小宇家不用擔憂背景、金錢、機會,他的父親渴望的是外界的認可,讓孩子能夠有“資本”守住龐大的家業。孩子們的抱怨是對這種“集體焦慮感”的反抗,也促使觀衆進行反思,成功的教育是引導孩子自主樹立人生的目标,而不是為了完成父母的期望去學習,從某種程度上說,它是對下一輩“獨立人格”的塑造。二、愛與别離:對父母子女關系的重新诠釋

世間所有的愛都指向團聚,唯有父母的愛指向别離。該劇的名字“小别離”中暗含深意:“人的一生,從生到死,就是一次跟世界的别離,可是為了讓你在死之前,沒那麼害怕,它前面還有幾次小别離。人到中年,兒女長大了,你得跟他别離。父母老了,垂死、衰老,你得要跟他别離。你自己也老了,身體也沒以前好了,你跟你以前的青春也要别離。總之就跟你以前熟悉的、習慣的、适應的、喜歡的生活統統别離一次,這就叫小别離。”①别離是一種期許以及一種願望的傳承,蘊含着一個家庭的期待與辛酸。據統計,2015年中國出國留學總人數已經突破了52萬,而其中低齡留學生的比例占到一半以上。越來越多的父母選擇讓孩子出國讀書,這意味着父母與孩子之間将要遠隔山水,面臨着無可奈何的别離,就像劇中的三個家庭一樣。《小别離》突出了這一趨向性的社會現實,并對新時代中父母與子女的關系做出了重新的诠釋。用“别離”來代表“愛”,用“放手”來代替“關懷”,更加注重子女個體的發展與成長,注重随着子女的成長與家庭逐漸的疏遠與再度回歸。從某種意義上說,《小别離》将中國傳統文化中父母子女之間緊密聯系的紐帶關系打開了一條裂縫,鼓勵父母們“放手”,正視即将到來或是已經到來的“小别離”。父母可以給予孩子愛與關懷,卻無法控制孩子的思想;父母可以保護孩子的身體,卻終究無法蔭蔽他們的靈魂。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終将也必須掌控自己人生的方向。《小别離》不僅僅是對教育理念的拷問,也是一次對父母子女之愛的重新诠釋。正如龍應台所說,父母和子女的距離也許便是一段小路,一個站在原地,一個遠走他鄉的目送。而當父母真正明白那個背影的含義,才能真正地祝福孩子開始自己的新生活,安心地對自己說:“不必追”。《小别離》用性格不同的人物、複雜的矛盾沖突、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向觀衆诠釋的不過是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在平凡中更見深刻。

三、“真實”是電視劇的核心生命力

《小别離》是一部讓觀衆能夠真切地體會到“感同身受”這四個字的電視劇,它無疑是成功的。無論是從宏觀上社會中明顯的階層分化,還是微觀上每個家庭中的困惑與選擇,我們就像是在看自己的故事,每個家庭都能從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如果說誇張與渲染是電視劇的吸引力與競争力,那麼真實無疑是電視劇的核心生命力。隻有真實,才能在平凡中體現深刻。當朵朵不堪壓力地說出“我就是分數的機器”時,董文潔的眼神被海清诠釋得入木三分,其中包含着傷心、困惑、不解等多種情緒的交織。當朵朵走入出境的安檢通道時,方圓與董文潔的眼神,讓觀衆感慨到“和我當初出國留學時媽媽看我的眼神一模一樣”,其中包含着父母對子女的不舍、期盼與濃濃的愛。這些真實細節的刻畫與诠釋,有賴于黃磊、海清等演員精彩的表演,更依托于導演與編劇對于生活細緻入微的觀察,這便是該劇鮮活旺盛的核心生命力所在。

《小别離》中的人物是平庸的,普通得就像我們身邊的甲乙丙,平凡、善良,他們有的會算計但并不害人,有的知足常樂卻故步自封,他們甚至有點庸俗,但并不讨厭。他們讓我們看到,也許真正決定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是崇高的理想,而是瑣碎的欲望,或者說是自己想要到達的遠方與實際能力之間的差距與抗衡。通過這部電視劇,我們看到的是一些普通人在中國式教育下所經曆的人情冷暖、所品嘗的酸甜苦辣。擇校、家教、陪讀、出國留學⋯⋯這些再普通不過的字眼就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能夠從他們的境遇裡體會到現實的冷漠,感受到人在瑣碎的欲望中的無奈與痛楚。從這個角度來說,《小别離》能夠吸引到大量的觀衆,靠的不是懸念,不是跌宕起伏的情節,它隻是在一種幾乎與生活平行的叙事中描述了與人們日常相關的一切。

“小别離”,這三個字中蘊含着許多複雜的情感,“别離”本質酸楚,在前面加一“小”字,似乎就擁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有些期許,有些甜蜜,有些無奈,還有些溫馨。《小别離》就是這樣一部平凡的家庭生活劇,平凡中更見生活。

課題來源:陝西省教育廳,課題名稱:媒介融合背景下陝西形象重構與媒體提升戰略研究,課題編号:16JK2157

注釋:①《小别離》中台詞。(作者單位:西安外事學院/責編:胡斌毅)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