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劇首次将目光聚焦于基層司法部門和法務工作者的日常工作。作品從多方面藝術地呈現了中國基層老百姓的生活狀态、基層法律部門的實際運行以及基層法務工作者開展工作的實踐等“中國式經驗”,被稱為國内首部“草根法治劇”。
一、藝術呈現中國基層司法的社會基礎
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既包括物質基礎的現代化,也包括精神文化領域的現代化。自黨和政府提出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以來,這一目标被不斷細化。其中,最明顯的體現就是既注重依法治國的頂層設計,更注重實施法律的民間社會基礎建設。因為隻有深耕于中國社會的法律法規順利貫徹執行,才能規範個人和組織的行為,使社會良性運轉,使中國真正實現法治文明。正是在這一方針政策影響下,中國在立法、執法過程中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加強法制社會的基礎建設,即強化普通群衆的法律文化基礎、增強對法律的認識和尊重程度等。
電視劇《小鎮大法官》将更多的鏡頭給了青山市荷塘這個小鎮上的各色人物和他們的生活境況。電視劇從百姓的真實想法和對法律的訴求與期待出發,而不是刻闆死守現代法律程序,讓觀衆看到法律的柔性而不是強硬,看到法律的人性而非不近人情,這也從另一個角度堅定了群衆對法律的信心。該劇第一集就上演了高大寬出獄後找義弟(同時也是判他入獄的荷塘法庭庭長)王德忠“報仇”的鬧劇。高大寬把自己入獄的原因歸咎于王德忠及其代表的法庭,而不是從自身違法犯法的角度認識問題,這其實從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國基層群衆中部分法盲的真實法律意識。此外,高大寬恨的不光是作為法官的王德忠,更恨作為自己親戚的王德忠;因為按照中國熟人社會的行為邏輯,王德忠在親戚高大寬犯法後,應該偏袒他,公器私用幫助他逃脫法律的制裁。這些在實際執法過程中常見的中國式處境,幾乎每一位司法工作者都曾遇到過。電視劇通過“小鎮”的法治建設生态環境,透視了中國大社會的法制建設民間基礎,以此收到以小見大的藝術效果。
二、客觀呈現基層司法部門的運行現狀
在現代化進程中,城市的發展遠遠領先于鄉村。正如在政治現代化的進程中,城市在組織化、科層化和法制化方面率先取得了突破,成為鄉村追趕和模仿的對象。在鄉村法制化方面,由于人才稀缺以及機構設置方面的限制,鄉村基層社會一直不能完全實現城市中的“依法行事”,而是大多優先選擇“私了”。這一現實問題在電視劇《小鎮大法官》中表現得尤其明顯。近年來,自“三農問題”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以來,反映農村、農民和農業的文藝作品日益增多,“三農”逐漸通過各種方式進入大衆視野。各個電視台的司法欄目也對基層司法建設有所關注,通過這些節目使普通大衆了解法律法規,是普法的重要渠道。但電視劇這一更容易被大衆接受的藝術形式卻對基層司法關注較少,因此行業劇在基層司法建設的推動上将大有作為。
《小鎮大法官》作為司法行業劇,一改傳統影視劇緊盯城市律師、法院的做法,将鏡頭直指鄉村法官和法務工作,給行業劇帶來新鮮血液。荷塘鎮法庭作為一個基礎司法的全景式場景,讓全國觀衆首次走進鄉村的法制生活中,看到現代法治文明和傳統鄉村糾紛并存的現實,看到基層司法部門的有待完善與人才困境。在第三集中,法庭的年輕法官姜浩嚴格按照司法程序,給高大寬的離婚訴訟立了案,而作為鄉村一分子的法官王德忠卻盤算着如何勸義弟高大寬不要離婚,由此緻使新老法官雙方首次出現矛盾。小小的荷塘法庭新老法官在同一案件上卻有兩種不同的态度和對策,這其實代表了中國的司法現實,即如何處理好法與情的關系,使法律更好地服務于百姓。電視劇通過激烈的沖突将這一現實暴露出來,給觀衆留下了深刻印象。第十集中,郝大媽的贍養案懸而未決,郝發财找王德忠大鬧。而此時高大寬也來找王德忠吵鬧,亂哄哄的場面讓肖麗雲看到父親作為庭長的不易。電視劇通過這些場景讓觀衆認識到基層法庭面臨的實際困難,看到基層司法工作者的艱辛與不易,而這才是基層司法的真實生态。
三、用輕喜劇形式表達司法工作者的中國式智慧
在一般的文藝叙事中,法庭作為法律發揮功用的場域,集合了法官、律師、原告與被告、旁聽者,刑事案件或民事糾紛多是被嚴肅地呈現,觀衆通過這些鏡頭或文本,看到了法律的威嚴和司法過程的複雜。涉及法律的文藝作品,大多采用嚴肅的表現手法,觀衆感受到的多是緊張嚴肅和法律的冷面孔,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法律的積極效應。而現實中,法律不光是一門科學,更是一種哲學和智慧。法律的存在是為了保障我們的生活更美好,法律題材文藝作品隻有傳遞了這一觀念,才能不斷滿足觀衆的期待。
《小鎮大法官》不僅是一部關注基層司法的電視劇,同時也是一部司法主題的輕喜劇。在幽默和笑聲中,以王德忠為核心的法官們把群衆的各種糾紛處理好,讓雙方握手言和。該劇打破了觀衆收看司法題材電視劇時的沉重感,也讓這一現實題材更加深入人心。劇中講述了王德忠這樣的基層法官在處理鄉民糾紛上的“十八般武藝”,讓觀衆看到基層法官早已熟谙跟鄉裡鄉親們打成一片的方式方法,用巧妙而又讓人哭笑不得的方式取得鄉親鄰裡的理解與信任,這正是一種中國式智慧的體現。劇中王德忠的話“把法庭開到離老百姓很近的地方,把矛盾解決在當地,把糾紛扼殺在搖籃裡”,深刻道出了司法工作的本職。這種來源于中國傳統文化和基層實踐經驗的智慧與現代法律相輔相成,讓基層民衆感受到法律的溫度,看到法律的人性和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司法本質。
四、通過現實案例傳遞“依法治國”理念
當前,我國已步入依法治國階段,法律從各個層面保障着國家、社會的正常運行。因此,法律題材影視作品也主要圍繞法律在實際運行中發揮的作用進行叙事。按照文藝創作規律,現實題材的影視作品應結合社會現實進行創作,把故事叙述得盡可能貼近現實、貼近生活,如此方可打動觀衆。近年來的法律題材影視劇,盡管看起來是現實主義風格,但劇中案件大多依靠“套模式”來虛構,因此這些涉及法律的劇情總與現實中的法律事件有着較大差距,觀衆看不到法律現實的複雜性,難以産生共鳴。在這種情況下,法律題材影視劇不僅無法吸引觀衆,更不能有效傳遞“依法治國”的理念。
作為一部接地氣的法治題材電視劇,《小鎮大法官》在演繹基層法庭法官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同時,借助荷塘法庭的訴訟、調解、庭審等具體程序,讓觀衆真正感受到“依法治國”的理念。《小鎮大法官》不走老路,不講大都市、大法庭發生的驚心動魄大案件,而是聚焦在小鄉鎮、小法庭辦理的“雞毛蒜皮”小案件上,這在近年的同類題材影視劇中是較為少見的。劇中涉及的真假離婚、老人贍養、環境污染等案件,都是觀衆在現實生活中直接或間接遇到過的,這些雖不是大案要案,卻關乎千家萬戶的幸福安康。考慮到當前社會在依法治國進程中常見的“法與情”糾葛,劇中加大了這一内容的戲份。在表現王德忠充分尊重鄉土熟人社會的情感邏輯的同時,也展現了他依法辦事的法務人員形象。劇中,他做了三件事:第一是親手把義弟高大寬送進了牢房;第二是把非法集資的杜鵬送進了監獄;第三是協助公安機關與走私犯罪團夥鬥智鬥勇。透過王德忠這一藝術形象,我們可以看到法務工作者秉公執法、執政為民的真實工作狀況;也為在新一輪司法改革的時代背景下,司法工作者如何處理好執法辦案過程中法與情的關系提供了積極的借鑒。
(作者單位:南昌理工學院政法學院/責編:談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