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版主韓力本刊記者李楠版面設計孫玉倩
如果用一個詞形容韓力,那就是——溫暖,這是韓力聽到最多的聽衆給她的界定,這也和12年前她初出茅廬時給自己聲音的定位不謀而合。近日,溫暖的韓力帶着她的新書《我等的人在多遠的未來》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這本首印25000冊便一次賣光的暖冬之作,無疑讓她成為并不景氣的圖書市場的一匹黑馬。不同于很多點到為止、虛無缥缈的散文,韓力在書中向我們呈現的是關于她的一個個真實的故事,這些故事并非心靈雞湯、并非勵志的成功學,而是韓力從畢業到現在實實在在的成長曆程。約韓力采訪,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她一直很忙。近日好不容易抓到百忙中挪出空的她聊聊書了,不過采訪前夕筆者卻沒看到書,因為這本正在預售的書實在緊俏,千呼萬喚也等不來。無奈,沒有書,筆者也隻能帶着韓力“名牌欄目主持人”“憂傷夜晚的甜美主播”“感性又知性”的标簽來赴約了。“寫這本書的時候我真的有很多感恩的情懷。我一路走來,沒有辜負很多機會,沒有辜負那些看好我的人。我應該是很用心用力地做了一切我能做的事情。”——韓力坦率真誠盡情盡性見到韓力,她先從門邊探個頭,送給我個俏皮的笑臉,随後腳步匆匆地把我領進一間小錄音室。坐定,仍覺得有點“趕”:“你聽過我的節目麼?”明快的聲音中略有一點喑啞。一副女強人的架勢好麼?這與她頭戴灰色毛線帽、衣服上站着一隻米老鼠的形象實在有些颠覆。音樂周刊:很抱歉沒有看到你的書就要跟你聊聊它了。不過也不能全怪我,聽說很多你的粉絲在網上等預售的書已經等很久了。韓力:聽衆多就很任性嘛~有很多人不願意買預售的書,就是因為交了錢還要等,憑什麼呢?我能想到我會有很多聽衆,但沒有想到前期會發力這麼猛。音樂周刊:聽說你的書首發就3萬,這是什麼概念?韓力:預售是這幾年圖書促銷的一種方式,主要是通過前期的預售讓各地的經銷商了解作者和人氣,并視情況訂貨。我和中信簽的首發量是3萬,這3萬的概念是:可能我第一次印3000,如果有人買我就再印,再有人買我再印3000。但這本書實際情況是:首印兩萬五,一次性賣光。音樂周刊:發力簡直太猛了。中信和你簽首發的時候會不會擔心賣不掉?韓力:我們在首發3萬這件事上一直在争執,他們認為3萬太多,我就堅持一定要3萬。我希望出版社承擔一些風險,這樣會與我更好地合作做這本書。音樂周刊:出這本書對你來說應該是意義非凡的一件事。韓力:從簽合同、寫作到排版,然後到印刷廠,最後到我手中,我很高興我做了很多我人生中第一次的事情。這本書就像我跟職場的一個婚禮,被邀請參加的親朋好友都是我娘家人,包括我的聽衆和每一個看我書的人。音樂周刊:怎麼會動意出書?是不是受到同行出書的影響?韓力:出書是我一直埋在心中的火苗,隻不過一直沒有到燃點。這本書之所以能誕生要感謝我的領導。領導跟我說:其實你出這本書不僅僅是為了你自己,更多是為了給喜歡你的聽衆和朋友們一個交代,一個12年廣播生涯的交代。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于是我就出發了。音樂周刊:你是自己找出版社開始談的麼?韓力:我在網上發了一個“我想出書”的微博,希望有意願的出版社跟我聊。沒想到,一時間我收到了十餘家出版社的私信。我就私心想着如果有一家出版社能第一時間在我朋友中找到我手機号并與我聯系,我就和他談。音樂周刊:你選擇出版社的方式好感性啊,可不可以比較理性地選擇?韓力:因為我覺得這樣的出版社是有誠意的。當然,我也會考慮首發、版稅、方案設計及後續宣傳。我做完這本書可以做圖書經紀了,因為我是親力親為了每一個細節,這個過程就像家居裝修一樣。我相信“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音樂周刊:書名為什麼叫《我等的人在多遠的未來》?韓力:這名字是我今年4月在寫書的過程中突然想到的。那天我正邊寫邊聽歌,播放器播完孫燕姿的新專輯《尚好的青春》後開始循環播放她的其他歌曲,包括那首在點歌節目中被播頻率非常高的《遇見》。這首2003年問世的歌經久不衰地被點播,其實我已經不可能在家裡專門聽它了,而且按理說我在聽它的時候已經麻木了。可就在那天,那個霧霾天,我剛好在寫一篇和情感有關的文章,突然間“聽見冬天的離開……”那一刻,我竟然有了第一次聽它的感覺,直到出現那句“我等的人在多遠的未來”……當時我第一反應:天啊,這不就是我書的名字麼?音樂周刊:很多作者都是在整本書寫完之後再絞盡腦汁想名字,很少有像你這樣不期而遇一個最合适自己的名字。韓力:我是一個廣播主持人,我知道很多同行會帶着聽衆和主持人的感覺去取名字,都有很強的職業感在裡面。其實,出版社有時是會避諱這一點的,它希望書不僅僅吸引聽衆,還能引發社會更多人的共鳴。獨特自在随心随意隻在網絡上看到過韓力新書的封面,我聽她越聊越起勁,心裡暗自着急:哎呀你就不能馬上、立刻、麻利兒地送我一本嗎?終于,韓力好像想起什麼,嘴裡叨咕着:啊~我這裡正好有一本,拿來給你看看!正要高興,她又補了一句:這本不能送你哦,這是我唯有的一本了!拿到手的書是厚厚的小開本,沒有書簽沒有腰封,書名是燙金的,封面照片與網上看到的顔色一模一樣。翻開看,紙張摩挲起來很有質感,顔色不是明晃晃的白。内頁是圖文并茂的,滿滿的文字加上設計感十足的圖片。每一章後固定的小闆塊“朋友圈曝光”記錄了韓力手機上的隻言片語,家人、朋友的書信和韓力的筆迹也躍然紙上,像一個個令人想要馬上吞掉的豆腐塊。我想:這樣一本書也算是把文藝小清新做到極緻了吧。韓力開始翻看書,談設計時像小孩子一樣愉悅,她興緻勃勃地帶我看她手機拍的遊走世界各地的照片,照片中沒什麼大片,甚至有她部分也少,大多是諸如香港咖啡店的小點心,大阪的螃蟹,夏天自制的薄荷葉檸檬水,放在沙灘上的鞋子……音樂周刊:匆匆翻過,感覺你在頁面設計上下了很大的功夫。韓力:我這裡很多細微的設計可能别人都感覺不到。比如在自序上面的這張照片是我在上海最高處用手機拍的,而這本書尾聲的圖片是我在北京看到的高處。這寓意是:我,一直在夜空裡。音樂周刊:我覺得這個設計特别棒。那麼衆多設計元素你最滿意的是什麼?韓力:這本書迄今為止讓我最最滿意、讓我覺得是神來之筆的就是封面,包括封面照和名字。我聽到幾乎所有的人都會很贊我的封面,很多人會說:你的封面照是十分的。音樂周刊:封面給我的感覺是暖暖的,希望滿滿的。你拿着氣球的樣子像是一個守望幸福的小女生。韓力:氣球帶有一種童真、希望和等待的感覺。我在國外看到過一個香水廣告,裡面一個女孩拿着氣球的背影,很有意境。音樂周刊:封面設計的最初版本就是現在這樣麼?韓力:我最初希望封面的感覺像那種倫敦霧蒙蒙中一個紅色的郵筒,就是“在城市裡穿梭”的感覺。于是我第一版的設計是在電台門口,我穿着紅色的衣服站在車水馬龍的長安街寬闊的馬路路口,像一個等待的焦點,背後都是霧蒙蒙的。音樂周刊:這個創意不錯啊。韓力:不過在照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北京的路太寬,北京的樓特點并不足。第一版pass掉後,正好我有個去西班牙的公差,不過拍後回來發現了一個最大的問題,由于西班牙的陽光太足,我沒有辦法不戴墨鏡。音樂周刊:看來封面的誕生還是很費了一番波折的。那我們看到的最終書的封面又是在哪兒拍的呢?韓力:十一放假的一天,我去朋友家吃飯,朋友家在最頂層26層,有個露台。這個朋友我2003年認識,他們家我也去過無數次了,但極少上露台。那天也巧,朋友非拉我上露台,一上去我就呆住了,心想:這露天的景緻怎麼會這麼好呢?!當時我就約了攝影師,想重新拍封面照。拍照那天攝影師一共給我照了1000張照片,我一張張地挑,挑出了現在書的封面。音樂周刊:又是像書名一樣不期而遇。另外,翻看書的時候我發現你在書的前面專門預留了簽名頁,右下角還印着“年月日”,這也是你的設計麼?韓力:我希望這個書的一切都是完整的,所以我想要一個簽名頁。你知道這個簽名頁設計師設計了5版我都不滿意,其實我就想要一個桃心和一個“To”就夠了!但設計師很固執,認為空着就好,因為他覺得不是所有的讀者和聽衆都要我的簽名。最後我退一步,要求上面一定要加”年月日”三個字,否則誰能知道這頁是幹嘛的?我必須加,一定要加。音樂周刊:我看過的書沒有人這樣做,挺與衆不同的。韓力:對,這樣才有設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