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黃河源地區自駕行 從三大聖湖到兩大神山

黃河源地區自駕行 從三大聖湖到兩大神山

時間:2024-10-30 02:54:58

在藏文明史上和藏民日常生活中,尕多覺沃山和阿尼瑪卿山具有舉足輕重的宗教意義,而對于無數的旅行者來說,這些帶有神話色彩的純淨之地也始終讓人心馳神往。

本文作者一行從青海湖出發,沿着黃河之源,從聖湖前往神山,一路邂逅霞雲飛渡的湖光山色、款款信步的野驢黃羊、虔誠善良的轉山藏民,當然,還有大自然在不經意間慷慨賜予的意外之喜……

文雲山之遠圖朔月戰士雲山之遠

據說,藏民們會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和幾乎全部積蓄都用來朝山拜湖。他們信奉萬物有靈,崇敬自然偉力,通過轉山拜湖來表達對神靈的敬畏,并深信此舉可以獲得巨大福報。

西藏阿裡的岡仁波齊、雲南德欽的梅裡雪山、青海果洛的阿尼瑪卿和玉樹的尕多覺沃,并稱為“藏傳佛教四大神山”。這些神山猶如信衆心中的“麥加”,前往那裡去朝拜、轉山,是他們一生虔誠的信仰。而對于旅行者,這些神山千古流傳的神話傳說,超凡脫俗的奇秀景色,同樣令人心馳神往。

2012年,我有幸邂逅了梅裡雪山的“日照金山”;2013年,我完成了岡仁波齊的轉山,此後便對剩下的兩座神山念念不忘,一直琢磨着前往朝拜。終于,在2014年金秋時節,我們一行10人穿越了黃河源頭地區的三大湖泊,攀登了兩座神山,完成了從湖泊到神山的朝聖圓夢之旅。

1青海湖→冬給措那湖→花石峽鎮

此時來冬措的遊人還很少,所以這裡保留着大自然的原始風貌。時值晚秋,斜陽照着遠山秋草,天遼地闊,畫卷如斯。

冬給措那湖,亦稱“黑海”,位于青海省瑪多縣花石峽鎮西北方,與鄂陵湖、紮陵湖并稱為“黃河源頭三大湖泊”。與另外兩湖不同,由于舊時交通不便,冬給措那湖并不出名,頗有“養在深閨人未識”的意味。

9月29日一早,我們從青海湖出發,驅車前往冬給措那湖。經過一天的颠簸,下午6點,我們在距花石峽鎮約10公裡的三岔路口看到了路牌:“阿尼瑪卿往左,冬給措那湖往右”,夢想近在咫尺,我的心砰砰狂跳,早前的疲倦一掃而光。

右行,未至湖邊,冬措草原就慷慨地賜予了我們第一個巨大的驚喜。

這裡保留着大自然的原始風貌:青藏高原的碧空,遠天的流雲,阿尼瑪卿山脈的雪山群,金光閃閃的草原,成群結隊或四處散落的野驢、黃羊。時值晚秋,斜陽照着遠山秋草,天遼地闊,畫卷如斯。

下午6點40分,我們到達冬給措那湖畔的高地。從停車的位置,隻能看到冬措的一部分湖面,但眼前湖山壯麗,讓人沉醉不已。然而,就在這華美的風景中,卻發生了一個驚心動魄的插曲。

原來,一輛在湖岸看風景的自駕車陷入了濕地,車上的人想盡辦法也未能脫險。後來他們找到一輛農用車幫忙,卻不料農用車也陷了進去,折騰良久,農用車才脫困離去。就在他們絕望之際,卻發現了我們的隊伍到來,便遊說司機老張開車去幫忙。老張一時心熱,加上對草地的濕軟度估計不足,結果也把自己的車子陷了進去。

我們本來在興緻勃勃地欣賞湖光山色、拍照,發覺老張陷車時,已不可逆轉。我們努力施救,嘗試了所有可能有效的方法,結果都徒勞。

天黑以後,氣溫急劇下降,大夥又冷又餓,車子還是沒挪動半步。更嚴重的是,冬措的海拔高達4117米,我們剛上到如此高海拔的地方,就因為拉車而用力過猛,使得我的頭疼痛不已,我擔心會誘發高反——而我是隊伍中最适應高原的人,我的反應尚且如此,其他隊員就可想而知。

我做了最壞的打算:如果當晚确實解救不了,就隻能用小梁開的那輛車,分兩批把隊員送回鎮上安頓,司機留在車上,等第二天天亮再找車來救援。

幸運的是,就在當天晚上,原本無望的我們意外地獲得了外面施工隊拖車的救援,靠着拖車和近百米拉繩,陷入泥潭的車終于脫困,此時已近晚上9點。我們懸着的心才徹底放下,在沉沉夜色裡,車子像快樂的小鳥朝花石峽鎮飛奔而去。

路上,天空下起密集的冰雹夾雪花。在鎮上,我們找到了唯一的客棧住下。外面夜色如墨,屋裡爐火熊熊,圍着溫暖的火爐,我們向親朋好友發信息,通報平安。

由于高海拔和救車時體力消耗太大,這一夜幾乎所有人都遭遇了輕度高反和失眠。然而在這夾着雪花的夜裡,我卻為我們這支隊伍感到驕傲:面臨突發意外,沒有一個隊員抱怨、指責,大家都平心靜氣地接受事實,并努力解決問題。

2花石峽鎮→鄂陵湖→多卡寺→牛頭碑→黃河三曲→多卡寺

遠處雪山如屏,矮如台階,黃河之水于天際奔流而來,經此處的阡陌河灘曲折迂回,再在天地山河之間浩蕩東去。

9月30日淩晨四、五點,窗外星空明亮,我實在睡不着,便決定再去冬給措那湖拍日出。這一決定得到了隊友們的一緻附和,随即一行人再次驅車回到冬給措那湖畔。

日出時分,老張那一車的人,逗留在草原上拍攝野生動物。我們這一車的人,回到冬措湖邊拍日出。冬措與前一天傍晚的張揚、華美不同,早晨的湖面和周圍的濕地極度甯靜,在朝晖下顯得光彩奕奕。

沐浴着朝陽,我們離開冬措,趕往黃河源标志性景點“兩湖一碑”:鄂陵湖、紮陵湖、牛頭碑。

鄂陵湖,古稱“柏海”,意為“藍色長湖”,據說是當年松贊幹布迎娶文成公主的地方。秋天的鄂陵湖遊客極少,空曠高遠,野生動物比夏天多,我們甚至看到了幾百隻鸬鹚在湖面拍水飛掠的壯觀景象。

在鄂陵湖西邊的多卡寺,我們找到一家新開的客棧,安頓下來後,大家就迫不及待地前往牛頭碑。牛頭碑位于措日尕則山的頂峰,海拔4610米。碑體總重5.1噸,純銅鑄造,由已故十世班禅大師和胡耀邦分别為碑題寫了“黃河源頭”字樣的藏漢文。

随後,我們下到湖邊,沿着路牌開車前往紮陵湖。然而開到路的盡頭,也未見紮陵湖。此處再無任何指示牌,亦無人煙,手機也沒信号,無處求問,隻能折返。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次無功而返,我們意外遇到了此行中的第二個驚喜——黃河三曲。

黃河的主要源頭卡日曲與約古宗列曲,在星宿海彙合,一起流入紮陵湖,再由紮陵湖流出,一路流往20公裡外的鄂陵湖。我們當時偶遇的河道,正好在兩湖之間,而黃河在這裡又接納了來自南邊的多曲,因而形成了三曲交彙。

遠處雪山如屏,矮如台階,黃河之水于天際奔流而來,經此處的阡陌河灘曲折迂回後,再在天地山河之間浩蕩東去。黃河三曲,絕不是普通遊客能找到的地方,而我們也是在返程時偶遇一橋,過橋驚見河曲縱橫,才有幸目睹了黃河三曲的壯偉。

在等日落的時候,曾經當過廚師的小梁幫我們做了鮮美的牛肉湯,地道的美食加上壯麗風光,我們吃得暢懷無比。而就在此時,一隻碩大的野狗被肉香誘惑而來,一直圍着我們轉個不停,吓得夥伴們都不敢離開大部隊。

傍晚時分,夕陽西沉,天際霞雲飛渡,河灘金光點點,曲水橫流,暮色迷醉。一直到暮垂四野,我們才戀戀不舍地告别了三曲,返回多卡寺,早早安睡。夜深時,窗外分明狂風呼嘯,然而在黎明前卻奇迹般地一派寂靜。

3多卡寺→紮陵湖→麻多鄉→曲麻萊縣城

三個多小時之後,我們才遇見第一個村莊紮加村,傳說格薩爾王就是在這裡賽馬奪魁、稱王登基的。

前一晚,小梁把前往紮陵湖的正确路徑打聽清楚了,因此在鄂陵湖觀看完日出後,我們僅用40分鐘就到了紮陵湖。紮陵湖,古稱“查靈海”,意為“白色長湖”。秋季的紮陵湖天氣晴朗,湖水呈現出不同層次的藍色,讓人一見傾心。

接下來,我們就向着黃河正源卡日曲和約古宗列曲的發源地麻多鄉進發。麻多鄉在巴顔喀拉山以北,地處偏遠,從紮陵湖出發三個多小時後,我們才遇見第一個村莊——紮加村,傳說格薩爾王就是在這裡賽馬奪魁、稱王登基。而在到達紮加村之前的三個多小時裡,我們隻看到一兩戶牧民,沒遇見一輛車,卻看到了數量衆多的野驢、黃羊、野兔、狐狸,我們還在一個濕地拍到了好幾隻優雅的黑頸鶴。

下午兩點半,跨過約古宗列曲,我們終于抵達麻多鄉。麻多鄉屋舍簡陋,野狗成群,隻有一家小飯店,供應的食物也僅有面條。在這裡,我們遇見了鄉小學老師卓瑪。卓瑪告訴我們,麻多鄉條件艱苦,冬季極限氣溫能達零下三四十攝氏度,一下大雪就封山,孩子們無法回家,通常要等上幾天,待雪融化得薄一點,家人才能來接。隊友們飯也沒顧上吃,就随卓瑪去學校看望孩子們,孩子們見到我們都很興奮。

從麻多鄉趕往曲麻萊縣城的途中,我們橫穿了巴顔喀拉山,經過了黃河的另一個源頭卡日曲——黃河一路東逝水,而這是它真正的故鄉。

這一路景象開闊,山河壯麗,四野廣袤而人煙稀少。有次去問路,一個牧羊的姑娘看到我們竟然落荒而逃,後來她爸爸出來給我們指了路,還熱情地邀請我們去他家坐坐。

值得一提的是,巴顔喀拉山還是黃河水系和長江水系的分水嶺。翻過一個高高的垭口,我們就從黃河水系進入了長江水系。而這次我們要去朝拜的尕多覺沃神山,就被稱為“長江流域衆多神山之王”,而現在它已經近在眼前。

經過一天颠簸,其間車還爆了胎,晚上九點多,我們終于抵達了曲麻萊縣城。

4曲麻萊縣城→賽康寺→尕多覺沃神山→石渠→玉樹

天氣極好,山峰巍巍指向天際,就像山巒上開出無數朵蓮花,而且,它們離我如此之近,仿佛一伸手,就能觸摸到它的聖潔。

尕多覺沃神山,位于青海玉樹的稱多縣,由主峰及幾十座環繞的群峰組成。尕朵覺沃意為“白聖客”,是上康區主神,同時還是傳說中的英雄格薩爾王的祭魂山。

四大神山中,尕多覺沃是最不知名也最神秘的一座。除了虔誠的信徒外,極少有遊客來訪。要飽覽尕多覺沃群峰,隻有徒步轉山才能實現。但由于連日的體力消耗和計劃的時間所剩不多,我們隻得放棄轉山,将車子開到賽康寺,再徒步一小時到垭口,在那裡觀賞尕多覺沃主峰及部分群峰。

沿賽康寺左邊的河道上行十幾分鐘,我們就在山腳碰到了一家淳樸、熱情的藏民。他們告訴我們不用爬到垭口,隻需往山坡上爬一會兒就能看到主峰。在我們的請求下,他們答應陪我們爬山,直到看到主峰為止。

不久,尕多覺沃群峰就依次在我們眼前排開,天氣極好,白雲朵朵,山峰巍巍指向天際。它們談不上多麼雄偉、高大,卻無聲地透着莊嚴,就像山巒上開出無數朵蓮花,而且,它們離我如此之近,仿佛一伸手,就能觸摸到它們的聖潔。

為神山的魅力所折服,我們幾個人希望能“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便盡力攀向高處。但即便如此,主峰也隻露出了一小塊峰尖。山坡越來越陡,我們終究沒能爬到垭口。

就在我們氣喘籲籲地攀爬的時候,另外幾個體弱一點的隊友,已經跟随剛才指路的藏民下山,跑到他家喝酥油茶去了。我們下山後,竟然還樂不思蜀,不想離開。

下午3點,我們離開賽康寺,穿過富饒美麗的巴顔喀拉山草原,前往四川海拔最高的縣石渠。翻過安巴拉山口,我們就進入了四川地界。石渠境内正在修路,路況很糟,直到晚上9點,我們才灰頭土臉地到達石渠色須寺鎮,倉促入住。

鑒于路況太差,無法按原計劃推進,我們臨時調整行程,決定參觀完巴格瑪尼牆和色須寺後就去玉樹。

巴格瑪尼牆全長1.6公裡,是目前藏區最長的瑪尼牆,由信徒們在石上刻上經文,再一塊塊地壘上去後逐漸形成。陽光下的瑪尼牆,甯靜聖潔,我們沿着瑪尼牆轉了一圈,靜默地祈禱。色須寺,為格魯派(黃教)寺院,由一百多座寺廟組成,是甘孜州最大的寺廟群。因為國慶放假,許多大殿沒有開放,沒機會瞻仰宗喀巴大師的牙舍利塔和鍍金強巴佛,令人不勝遺憾。

驅車到了玉樹,城市的感覺撲面而來。玉樹老城在2009年大地震中成了廢墟,現在整個城市都是新建的。回歸城市,深刻體會到現代生活的好處:洗澡、上網、喝酒、吃火鍋……

5玉樹→知亥代垭口→阿尼瑪卿神山

當聖潔的雪山一寸一寸披上金色,當萬丈光芒照在臉上,所有的辛苦都得到回饋。财神爺阿尼瑪卿,對遠道而來的朋友,向來是慷慨的。

在一晚的休頓後,我們離開玉樹,直接奔向我們此行的另一個目的地——阿尼瑪卿神山。

阿尼瑪卿神山,海拔6282米,位于青海省果洛州。“阿尼瑪卿”在藏文中意為“活佛座前的最高侍者”,其中“瑪卿”意為“黃河源頭最大的山”。阿尼瑪卿在藏族傳統文化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藏民稱阿尼瑪卿為“博卡瓦間貢”,即開天辟地九大造化神之一,同時阿尼瑪卿還是藏民心中的财神。

在崎岖的山路上,出現了許多轉山的藏民,人數之多出乎我們的意料。阿尼瑪卿轉山一圈,一般要六七天,沿途條件十分艱苦。當時,天空飄着零星雪花,天氣陰冷,山路濕滑,卻都阻擋不了藏民們信仰的力量。

傍晚6點40分,我們到達知亥代垭口。垭口海拔5225米,是阿尼瑪卿轉山路線的最高點,經幡陣氣勢宏大。在垭口,隊伍出現了分歧。小梁和老張認為今晚應住在知亥代垭口,說這裡是看阿尼瑪卿的最佳位置。而我的意思是往前趕到雪山鄉,根據攻略,靠近雪山鄉的哈龍冰川,有看阿尼瑪卿主峰的絕佳角度。

在我的堅持下,我們最終發車前往雪山鄉。過了垭口,就是連續的急轉彎下坡,道路上有積雪薄冰,車行不易。行駛了二三十分鐘,我的心裡越來越不踏實——這樣的路況易出危險,若晚上再下一場大雪,境況會更糟。此時天色已晚,和小梁商量後,當即調頭往回走。一路上,我們挨個帳篷詢問住宿,直到回到知亥代垭口,才找到一家還有鋪位的帳篷客棧。

10月5日淩晨,天寒地凍,朔風冷硬,我們踩過積雪亂石,在山坡上守候阿尼瑪卿的日出。當聖潔的雪山一寸一寸披上金色,當萬丈光芒照在臉上,所有的辛苦都得到了回饋。财神爺阿尼瑪卿,對遠道而來的朋友,自然是慷慨的。

在我們眼前,另一處奇觀是維格勒當雄冰川,它有個十分形象的綽号,叫做“千頂帳篷”——遠觀如層層疊疊的帳篷。阿尼瑪卿的冰川群,占黃河上遊冰川總量的八九成,而當雄冰川則是其中最壯觀的。

明朗的陽光下,蒼穹蔚藍、深邃,雪山潔白、巍峨,我們穿越千山萬水而來,獲得心靈的甯靜。在漫天飄舞的風馬旗中,我心懷感恩,我們一路奔波,所有的艱辛都得到了慰藉,所有的歡樂都得到了祝福。

(左右頁圖)由于交通不便,冬措還保留着原始的大自然風光,成群出沒的野生動物,草原、湖泊、雪山相映成趣,置身其間,總讓人為之一振。

黃河源頭的湖泊,水質清純、湖面湛藍,曲水縱橫間向東流去,當陽光經過雲層的折射灑下絢爛的光芒時,這些靜谧的湖泊又變得風姿綽約,婀娜妩媚。

(左右頁圖)尕多覺沃神山是被青海玉樹人視為守護神的名山,主峰雄偉險峻,群峰蜿蜒環繞,也因此造就了無數美麗的傳說。

在這片雪域高原上,神山、寺廟、佛塔、經幡、無處不在的“六字真言”和瑪尼堆,都帶有濃郁的藏傳佛教特征,散發着神秘而吸引人的魅力。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