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國家都期望将矽谷的成功複制到本國,迄今為止,德國将柏林打造成為矽谷的努力還算有些成效,而俄羅斯的嘗試不幸地失敗了,法國也一樣。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在這方面的努力也收效甚微,馬來西亞就是一個例證,但作為小國的新加坡做的還不錯。
中國也在進行此類嘗試,尤其是北京,海澱區的管理者們正在清華大學周邊建設一個類似矽谷的地區,他們試圖将“斯坦福大學催生出衆多高新科技公司”這個模式複制過來,在此過程中,清華大學被視為海澱的斯坦福。這種嘗試是否行得通呢?或者說,這種嘗試是否會和其他大多數國家經曆的一樣,結果會以失敗告終?
中國有很多聰明的頭腦,有一些了不起的企業家,有一些生産出偉大産品的偉大公司,同時,富有創新精神的公司和産品也在不斷湧現。那麼,中國高技術産業的發展是否能達到矽谷的高度呢?顯然這是一個很大的題目,涉及到文化、社會、經濟等各方面的因素,要全面分析的話幾天幾夜都說不完。在此,本文僅以北京為例,來談談複制矽谷的成功應當具備的幾個要素。
讓“快閃公司”大行其道
如今美國有一種被稱為“快閃店”(Pop-upStore)的營銷新業态。這種商店不追求永續經營,但它也不是那種馬路邊的貨攤。它是真正的商店,但短則一個月,長則一年半載就關門大吉了。正是由于出現得快,消失得也快,這種店才得到“快閃店”這麼個雅号。
快閃店有很多經營優勢,比如你可以用它來檢驗産品的市場,而不必為此一次繳納10年的店租,也不需要長期雇傭店員。如果店内商品隻是在一年中的某一段時間内特别有市場的話,你的快閃店就可以選擇隻在那段時間營業,其他時間你可以把錢存起來。如果這種店鋪的經營業績不佳,随即就可以選擇歇業,由此也不至于賠太多錢。
在美國開公司非常容易,實際上你在一天之内就能辦妥開一家公司所需的全部手續,包括各種許可證、納稅識别号碼等。這意味着在美國很容易開辦一家“快閃公司”,在矽谷這類關注科技創新的地方尤其如此。
如果你有一個新創意或是新産品,可以開一家快閃公司來驗證其市場前景。如果不可行,可以很快地關掉公司以保本。如果創意本身可行,但需要和新的合夥人一道開辦新的公司才能更有效地實現它的話,那再開一家新的快閃公司就是了。
在有些國家,需要花很長時間才能辦齊開一家新公司的手續,政策法規也不允許開辦快閃公司,這導緻其創新水平相當低下。法國、德國以及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都存在這個問題。對于這些國家來說,如果想擁有一個翻版的矽谷,就必須在法律層面為快閃公司提供生存的土壤。
照此推想,下面這個想法就順利成章了:北京何不制定允許快閃公司存在的法規呢,哪怕僅僅在海澱區試點也好。一旦如此,就會有大批企業家湧入北京創辦高科技公司。他們中的很多人會失敗,但有一些會成功。還有很多人擁有振奮人心的創意,它們也将吸引其他企業家和發明者齊聚北京。這些都将使北京變得更像矽谷!
為國外創業者移民提供便利
在新創公司這件事上,有一個美國人不願提及的小秘密,那就是很多極富創新力的美國公司的CEO都是外國人。這個公司名單很長,其中包括eBay、谷歌、雅虎和特斯拉等著名企業。實際上,40%的美國公司CEO的出生地不是美國,大部分成功的矽谷企業也都是外國人創辦的,令人浮想聯翩的是,這些外國人中有很多來自中國。
移民通常具備高度的主動性和靈活性,否則他們也不會選擇移民。要知道,移居到其它國家并非易事,除了人生地不熟之外,你還不了解當地的文化,甚至不懂當地人的語言。這就是為什麼隻有足夠自信和強大的人才能成功移民。美國對移民有很高的容納度,這意味着它能吸引到很多精神強大且富有創新精神的外國人,而這些人很可能成為成功公司的創始人。
像很多亞歐國家一樣,中國不是移民國家。我知道有很多有天賦的外國人想到中國開辦公司并長期居留,但這實在是太難了,這些可能成為成功創業者的人都被中國嚴苛的移民法律擋在了門外。如果北京或任何其他的中國城市想成為下一個矽谷,就必須讓相關的移民需求能更容易地實現,而且這并不意味着需要大幅降低移民門檻。
進一步說,為什麼北京不能給那些想在中國開辦公司的外國人(哪怕他們隻有很少的資本甚至根本沒有)臨時的移民身份呢,這個身份的有效期跟他們運營公司的時間長度一樣就可以。這将吸引到很多想在北京開公司的外國人,他們中的很多人中會有很棒的新創意。在美國就是這樣,通常最佳創意的擁有者都是外國人。
加強知識産權保護
這算是一個老生常談了,但仍有必要重申。一個有着非常棒的創意的人,如果他不能确定自己的專利在付諸實施的過程中能得到法律保護,如果他認為自己的創意被某家大公司抄襲了,想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權益的時候卻得不到公正對待,又怎麼可能放心地開公司呢?
在矽谷,很多新創公司都來源于新的創意,這些創意通常都有專利權。這些新創公司知道,即便某家大公司甚至是權有勢的集團企業偷了它們的創意,它們也能通過法律程序保護自己的權益。其結果就是,在美國,幾乎沒有公司會去偷盜他人的創意。當然,灰色地帶也是客觀存在的,但這畢竟不是主流。
從美國的經驗出發,北京何不設立一個專門保護創業公司知識産權的政府部門呢?北京可以告訴所有的創業者,如果他們在北京開辦公司,北京市的政府部門将全力保護其知識産權。
當然,衆多創業公司起初會對政府的這種表态采取觀望态度。一個有效的解決辦法是,這個創業公司知識産權的保護機構在成立伊始就先抓個典型,懲處一家在北京注冊的偷竊創業者創意的公司。想找這樣的典型肯定不難,一旦政府做出這樣的姿态,其它創業公司就會相信政府在知識産權保護方面的誠意,其它的新創公司也會選擇搬到北京來開展業務。
打造一個專門服務于高科技的股市
人們本來對深交所的創業闆給予了厚望,但如今看來這個期望顯然有些不現實。總地來看,深交所和上交所差不多,都是那種專門為成熟而刻闆的大企業提供股票交易服務的老舊場所。如果我是一個早期階段的創業者,是不會讓自己的公司去那兒上市的,我會優先考慮香港的GEM市場,而更好的選擇當然是納斯達克或者倫敦股票交易所。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不要指望年輕的高科技企業創業者會讓自己的企業留在國内股市,他們要麼去了國外(大多數法國企業家也是這麼做的,他們選擇去倫敦上市),要麼幹脆就不開公司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北京何不設立一個自己的高科技類股票交易市場呢?這個市場可以考慮建在北大、清華附近,也可以以納斯達克或香港GEM分市場的形式存在。這個市場不接納已在上交所或深交所上市的企業,因為它們那種刻闆的企業文化會扼殺這個新市場的活力。
一旦北京建立這樣的股票市場,立刻會有成千上萬家新創企業到北京來注冊,因為它們将有機會在這個高科技類股市上市。如果同時還允許外國的企業創始人移民北京的話,北京還會享受到疊加效應帶來的好處。
理性看待創業失敗和初創企業破産
在美國,很多企業家的第一次,甚至是第二次、第三次創業經曆都是以失敗告終的,他們通常還會不止一次遭遇破産。但在美國,這些人往往會赢得人們的欽佩和尊敬,因為這種失敗恰恰表明他們有勇氣和決心去改變現狀。這種失敗不會讓創業者受到非議,它反而會在事實上成為一種榮譽。在這種情況下,創業者會樂于嘗試那些通常人們覺得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他們知道即使自己失敗了,也還有繼續嘗試的機會,而不至于就此聲名狼藉。實際上,這樣的失敗往往會提升他們的聲望。
這種對創業失敗者的支持态度也體現在美國的破産法裡。美國的相關法律允許公司在破産後繼續保持運轉,創業者知道,即便自己和股東們的權益随着公司破産付諸東流,但大家的工作和公司的産品都能保住,這就意味着創業者還有機會東山再起。
而在大多數國家,尤其是歐洲國家,人們對創業失敗者的态度可沒有這麼寬容。在這些國家,一旦經營公司失敗或者破産,相關法律通常不會允許你再開辦新的公司,甚至不允許你成為其它公司的董事會成員。創業者顯然不想在這樣的國家創辦公司,因為你将面對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你很有因為一次失敗就被徹底毀掉。這也是歐洲非常缺乏新生的高科技公司的原因。
中國對待風險和破産的态度與歐洲國家很相像。由此,大多數中國的年輕創業者也不想開辦公司,因為失敗的風險太大了,一旦失敗就會毀掉他們的一生。因此,如果你想讓那些在矽谷獲得成功的創意同樣在中國生根發芽的話,就必須改變對待風險的态度并獎勵那些承受着巨大風險的人。也就是說,必須修改那些涉及企業破産的相關法律,隻有這樣,創業者才會有迎難而上的動力。
那麼,北京市政府何不出台一部隻針對初創期企業的破産法呢?這樣一來,來自中國各地的創業者都将湧入北京開辦公司,世界各地的創業者也會因此将各種新創意引入北京。這些行為還将帶動中國其他的年輕創業者嘗試創業。這将催生出一個強大而年輕的、富有創新精神的公司群體,這些公司會做出許多令人振奮的嘗試,并不斷吸引來自中國各地的新鮮血液加入其中。
不斷創新融資渠道
中國當然有創業投資家,而我說的融資創新與此無關。至于股票市場,尤其是高科技類初創企業股票市場,算是融資創新的一種,但與我想說的意思也還是有些距離。
我想說的是,創業者很需要天使投資人的支持。天使投資人是那種甘冒風險投資于初創企業的私人投資者。這個群體誕生的基礎,同樣有賴于全社會對風險和失敗的高寬容度,否則就不會有人願意這樣冒險,創業者也就找不到任何天使投資人。
我想舉的一個例子是Kickstarter,這個衆籌平台允許初創企業公開募集小額資金。這是替代專業投資者(例如創業投資家和正規股票市場)的有益方式。
像SecondMarket和SharesPost這類非上市公司股權交易平台也是很好的融資渠道。這些平台讓私營企業(通常是新興高科技企業)無需公開上市即可買賣自己的股份。這将激發創業者創辦公司的意願,即便他們從未考慮過公開上市也同樣如此。
換句話說,需要營造一個容許創新的足夠開放的環境,以便能找到創新的融資渠道,而不是一味依賴股票市場、職業投資者、創投機構等傳統的專業渠道。矽谷已經在這樣做,但其它國家少有這樣做的。在這個領域,歐洲國家已被美國落下很遠,中國就更不用說了。
那麼,北京市政府何不在北京地區促成一個專門服務于創業者的私募股權交易新市場呢?我敢肯定這将吸引成千上萬的來自中國以及世界各地的創業者。
當北京做到以上這些之後,打造出一個新的矽谷就完全不成問題了。(作者系佩斯領導力研究院創始人兼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