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的“走出去”之路,是伴随着改革開放進程,與“引進來”一脈相承的。
随着高鐵外交、“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快速推進,高鐵、核電、工程機械等高端優勢産能正加速“出海”,各行各業都在全球市場布局,尋找機會,中國企業“走出去”正在進入“新常态”。全方位、多領域進行國際投資與合作,通過“走出去”構築中國生産網絡和全球供應鍊,依靠創新、依靠品牌、依靠技術附加值來赢得市場成為中國企業海外戰略的不二之選。
中國企業的“走出去”之路,是伴随着改革開放進程,與“引進來”一脈相承的。20世紀80年代後,跨國投資迅猛發展,逐漸成為經濟全球化的主導力量,深刻影響着世界經濟的格局。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在堅持積極有效利用外資方針的同時,對外投資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漸跻身世界對外投資大國行列。對外投資的領域也逐步拓寬,從能源資源、簡單加工組裝向基礎設施、高端制造、農業開發、商貿物流、研發設計等領域擴展。投資主體日益多元,民營企業、股份制企業成為對外投資的生力軍。中國對外投資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國内企業商品、服務、技術出口,緩解了能源資源瓶頸制約,提升了國内産業技術水平,造就了一批初具國際競争力、影響力的跨國公司。與此同時,中國的對外投資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增加了就業和稅收,受到了所在國政府和民衆的普遍歡迎。
不過,我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并非一帆風順,留下了不少教訓,企業無論實力還是經驗,與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相比都有較大的差距,也面臨着諸多問題。從國際上看,政治風險、歧視性貿易壁壘在某種程度上影響着我國企業走出去;文化差異與沖突也往往會讓企業在具體經營中困難重重。對于企業本身來說,創新能力不足,國際競争力不強,“走出去”也往往難以成功。要解決“走出去”中遇到的問題,首先要加強對外投資立法,構建企業走出去的法律安全體系,維護企業“走出去”的正當權益。其次要推動完善金融領域的政策措施,加大企業“走出去”建設金融服務的支持力度。第三是進一步完善政府推動,積極搭建橋梁,為企業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更為重要的是企業本身,要把企業管理做到最好。企業應根據東道國的風險與成本狀況、國内外市場的供求狀況、産業發展狀況、企業自身的國際競争力狀況等綜合因素,選擇各種适合自己的“走出去”模式。
新常态将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有志氣、有作為的中國企業家一定會牢牢抓住時代賦予的機遇,揚帆破浪,在企業國際化經營中大顯身手,為中國經濟的騰飛譜寫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