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需要回答一個問題:民營企業家在國家經濟決策中扮演什麼角色

需要回答一個問題:民營企業家在國家經濟決策中扮演什麼角色

時間:2024-10-29 08:47:23

是“大基建”還是“大減稅”?宏觀政策似乎又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

8月10日,有兩條新聞同時出現。據當日的《經濟參考報》報道,交通部正在研究補短闆政策措施,數萬億項目待發。呼之欲出的“大基建”項目目前尚未有明确的官方版本,但揚帆起航就在眼前。

也是在這一天,國務院召開“降成本減負擔專項督查座談會”,江蘇的遠東控股集團創始人蔣錫培做了發言。他認為,“當前經濟、金融、市場最大的問題是信心問題,最大的成本是制度成本,政府必須下決心減輕企業的稅費負擔。”

這兩條新聞分别産生了各自的效應:當日深滬兩市震蕩上行,滬指盤中重回2850點,市場做多氛圍持續回升,基建闆塊成為上漲主力軍。而與此同時,“蔣錫培建議”刷爆民企朋友圈。

在我印象中,蔣錫培的這一套減稅建議并非第一次提出。2016年之後,他多次在各個場合鼓吹減稅,我親耳聽到,起碼兩次。

他的方案很具體:降低增值稅率。将目前的三檔增值稅16%、10%和6%改為兩檔10%和5%。小規模企業,即營收在500萬元及以下的,免征增值稅;營收在500萬-2000萬元的,減半征收增值稅;将利息納入增值稅抵扣。按照現行“營改增”政策規定,企業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的貸款融資産生的利息等融資費用相關的進項稅不能抵扣,若将融資費用也納入抵扣鍊條,将切實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降低企業所得稅。目前中國企業所得稅法定稅率為25%,高新技術企業為15%。在全球減稅浪潮背景下,建議将企業所得稅法定稅率降至20%,高新技術企業降至10%;建議取消所有經濟合同印花稅;減輕個人所得稅負。進一步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由目前3500元/月至少提升至7000元/月。降低個人所得稅最高邊際稅率,提高最低邊際稅率,減少稅檔;降低社保費率。建議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公積金企業承擔比例分别降至為15%、5%和5%。

如果你去民營企業家中做調研,支持“蔣錫培建議”的應該超過九成。在學界,對“蔣錫培建議”的看法并沒有那麼一緻。反對的意見主要有兩條:

其一,政府減稅是有“時間窗口”的,最佳時機是在經濟增長期和稅收充沛期,政府的騰挪空間較大。當下之時,景氣低迷,增長乏力,政府減稅恐成無米之炊。

其二,基建投資立竿見影,發文、印鈔、開放債務平台,三闆斧下去幹淨利落。減稅卻在短期難有激活成效,因此,急病無法用慢藥。

對這兩個擔憂不以為然的學者,也有兩條看法:減稅表面上看使得政府稅收減少,但是可以刺激企業加大投資和促進國民消費,從而擴大稅基,長期而言,反倒能起到增加稅收收入的作用。

從2004年至今,中國經濟每次陷入危機,基本都靠巨額投資拉動,看上去屢試不爽,但是,卻一次次拖宕了落後産能的淘汰,造成了貨币的泡沫化。更要命的是,每次的“白馬騎士”都是政府和國有企業,市場和民企成邊緣化角色。

這樣的争論一點也不陌生,因為已經吵了很多年。10年前的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拖累全球,中國在下半年推出了4萬億計劃,那也是一個真金白銀的大基建工程。

張五常教授在當時的一篇專欄中寫道:“不反對政府推出4萬億,但又認為私營的工業發展是中國的經濟命脈,怎可以自圓其說?絕對是難題,為之我想了多天了。”想破腦袋之後,張教授給出的建議是,與其刺激内需,不如刺激内供,通過簡化稅制和推動政策的公平化,鼓勵民營企業的投資和轉型積極性。

吳敬琏教授同樣不太贊同外延式投資的拯救方案,而是寄希望于體制及要素改革。2008年,對于信貸松動的呼聲,他警告說:“從發票子到物價漲,有一個時間的滞後期,按西方的說法起碼是8個月,發票子的時候,高興得不得了,說是空前繁榮,等到物價漲的時候怎麼辦?”

是“大基建”還是“大減稅”?而或,在基建補短闆的同時,下決心實施減稅計劃?

蔣錫培高中畢業後當過鐘表匠,27歲時在宜興的一個偏遠鄉鎮創辦塑料廠,目前是電線電纜行業的全國老大。作為“蘇南模式”的幸存者,在将近三十年的創業史上,蔣錫培經曆過産權改制、内需滑坡、外貿的黃金十年、産業轉型乃至家族傳承等,無數次的中國式挑戰。他是千萬民企中的一員,既是本輪改革的參與者,也是最大的得益者,中國經濟改革成功了,他有資格寫一本很驕傲的回憶錄。像蔣錫培這樣的企業家,應該在一個國家的經濟決策中扮演怎樣的角色,這是每一個商業國家都需要回答的問題。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