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使用着制造污染的機器,一邊定期給大山裡的孩子捐款;一邊在生産過程中浪費能源,一邊在公益活動中推廣環保知識。這是矛盾,也是并不陌生的社會現實。
文/本刊記者和斌斌
從1950年代在西方興起,到2006年前後開始被中國企業重視,再到一些優秀企業開始探索創新,企業社會責任(CSR)走過了一段不算漫長的路。
盡管已經取得了驚人的發展,但現實仍然尴尬:一邊是社會責任研究機構年年開大會讨論CSR,一邊卻是大衆對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知之甚少;一邊是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已經開始将綠色經營的觀念融入血液,從生态建設與維護的角度重構産業鍊,踐行可持續發展,一邊卻是國内大部分企業還停留在“社會責任=公益”的認識上,在重複做着植樹扶貧、贊助希望小學這類模式化的形象工程。
與此同時,如同移動互聯網對小縣城小山村的改變,包括企業在社會責任方面的履行與創新在内,也在積極擁抱“互聯網+”:微信微博上開賬号,微課堂上微分享,甚至嘗試結合各種App。然而,這就夠了嗎?
CSR創新,要改變思維模式
企業社會責任在中國發展至今,最缺乏的就是創新的模式與思維,不能在公益行動之外創造更多的附加價值。一邊使用着制造污染的機器,一邊定期給大山裡的孩子捐款;一邊在生産過程中浪費能源,一邊在公益活動中推廣環保知識。這是矛盾,也是并不陌生的社會現實。
社會責任創新,一定要從CSR戰略談起,從企業的供應鍊談起,從原料、源頭到産品到達消費者手中,企業供應鍊涉及的所有環節,都可以創造企業的附加價值并産生競争優勢。
所以,企業做公益,目的應不止于合乎社會的和法律的規則,更要思考企業如何把運營戰略與公益有機整合在一起,再加上創新的模式,一方面為企業做可持續的風險防範,一方面創造市場價值。
“互聯網+”可以被理解為技術,也可以被理解為企業管理思維的創新。從推動社會責任落實的角度看,互聯網能夠更廣泛、更有效、更及時地推動社會責任從企業向全社會擴展。
如今在國際上,西班牙、英國、阿姆斯特丹、荷蘭等國家,廣泛利用互聯網的手段進行環境污染監測活動,這對中國企業非常有借鑒價值:完全可以結合自身所處領域和地區,借助基于互聯網的開源的創新平台,探索智能硬件産品的開發,用于國内空氣、河流、土壤的安全檢測,進一步探索如何改善環境。
整合社會資源,解決CSR難題
企業如何在運營的資源中去整合社會大衆重視的社會問題,而且要用創新的模式來解決?
很多在中國設有分支機構的外資企業,通常無需政府号召,就會自主自動地對接合适的公益組織和基金會。如全球知名的網絡解決方案供應商思科,其社會責任的履行方式之一,是籌辦思科網絡技術學院。思科在全球170多個國家,與9000多家的技術學院合作,承擔上百萬學生交流的工作,并以此帶動網絡安全技術培訓的工作。截至目前,思科已經幫助了100多萬名學生獲得新的工作,而且大多數學生反饋的滿意度很高。
再如通用電氣公司(GE)的健康創想戰略(Healthymagination),是充滿夢想與愛的社會責任計劃的一部分,于2009年開始了第一個六年計劃,着手醫療設施平價化的研究。該戰略希望通過健康醫療器材平價化、便攜化的創新模式,降低醫療器材的制造、運營、消費成本,讓更多的金字塔底層的貧窮人群負擔得起醫療健康的消費,從而拯救更多生命,也讓中低端消費人群享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他們最終将幾萬美元一台的心電圖儀器造價降至500美元,醫生使用一次的成本僅相當于買一瓶瓶裝水,這極大程度上為窮人創造了健康機會。還有,針對早産兒保育的問題,GE與醫療産品機構合作做平價保溫袋的研發,做出了一款200美元的保溫袋,其效果可媲美于數十倍價值的醫療器材,讓許多貧困地區的早産兒遠離死亡。僅僅是這樣一種創新模式,GE不光成功解決了一大批金字塔底層人口的醫療健康問題,而且也給公司的淨收益帶來了全面增長。
在金融領域,IFC(國際金融公司)推出了“包容性企業”計劃,幫助企業轉變思維,用其供應鍊資源,結合面向貧窮地區的小額信貸組織,通過對供應鍊的整合去促進公益機構組織幫助貧窮家庭。IFC通過網絡等途徑大量征集這方面的案例,以及各國政府的相關政策,希望能博采衆長,去激勵各國推行相關政策,以帶動更多企業結合社會創新戰略,對自身業務作出改變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