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人們的消費是實現“願望清單”,“擁有”便有了成就感;而今後,人們是通過消費來拓展生活領域和視野,追求通過新體驗來獲得自我的蛻變和成長。
文/本刊記者莊文靜
新一年,你的願望清單上又增加了什麼選項?
中國人有列清單的習慣,在購物時更發揮得淋漓盡緻。據傳很多國人去日本旅遊必買的四大件是:電飯煲、保溫瓶、馬桶蓋和陶瓷刀。中國消費者的購物狂熱,遠不止于此。
2015年12月7日,博報堂生活綜研(上海)與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聯合發布“生活者動察2015”年度研究成果,該研究課題正是:中國消費行為新景象。通過洞察中國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所展現的一系列消費行為,分析國人特有的深層心理需求和今後的消費意識走向,博報堂将這種新型消費行為命名為“出格消費”。
“出格消費”體現在哪些消費行為和心理變化上?作為企業,應該在這種消費行為新景象上作出什麼應對呢?
消費全球化、數字化成趨勢
現在,年輕消費者沒有過海淘經曆的人,恐怕已經很少了。消費全球化、消費數字化已成為當今的明顯特點。各類海外商品消費量劇增,加之擁有海外經曆的人也在急速增加,使得“海淘”、“海外購”快速興起。
“将世界買回家”,已經不僅是跨境電商的廣告語,而且是讓國人真正享受可以在世界各地随心所欲購物樂趣的現實。在“全球買”的清單中,除了司空見慣的高檔消費品和奢侈品以外,各種日用品、零食、藥品、生活小家電等商品也非常普遍。跨境電商這個“信息源”,不斷刷新國人的購買經曆。同時,“人際關系”也成為了購買渠道,比如朋友圈代購就是重要的購買途徑之一。
随着2010年以來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迅猛成長,網購正在全球範圍内不斷滲透。2014年網絡零售總額更是達到了262394億元,一舉躍居全球首位。且中國網購總額在社會零售總額中的占比已達到12%,而日本僅為5%,美國為7%。
而基于電子商務的數字消費也在迅速興起。如今,中國人手機裡的App軟件,恐怕自己都記不清有多少個。根據阿裡巴巴發布的相關數據顯示,使用電子錢包支付已經随處可見,約有2.7億用戶;《2015年出行O2O移動應用行業報告》中顯示,有約2.4億人安裝了打車軟件;而來自易觀智庫的數據顯示,電子書的用戶量已高達6億人。
面對這樣的消費趨勢,企業是不是有了更多商機和創新的機會呢?答案是肯定的。
追求商品背後的“樂趣”
購物已經不再隻是為了商品本身,人們愈發追求購買過程中的樂趣,甚至“邂逅意外的商品或服務”,這本身就是一大趣事。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變成一種對生活品位的追求,是在逃離現有生活領域的、不斷去探索可以融入自身生活的東西的過程,而這是消費者極其享受的。
博報堂在本次調研中,走訪了許多專業人士,他們對于國人的消費特點提出了幾個有代表性的看法:
第一,中國“斷舍離”風潮不會來。人們對于“物”的追求很執着,會在能力範圍内想擁有更多東西。追求“越多越好”的人占到55%。而日本和美國分别隻有33%和47%。
第二,人們開始越來越重視“美感”。無論是閱讀雜志、觀看節目、還是在餐廳用餐,都更加追求商品本身以外的文化品位和氛圍。
第三,中國的潮流跟風者特别多。人們對于“流行”特别敏感,常會因為某樣東西正在流行而去購買,這種購買行為達到55%,而這在日本和美國的占比分别是14%和28%。
第四,“造物精神”開始被人們所關注。也就是說,人們越來越重視産品的制造環節,希望了解這個産品創意、曆史背景,通過技術的曆史和文化,取得心靈上的共鳴。
“出格消費”帶來什麼影響?
如何提升生活品質?買車、買房、旅遊等,人們這類消費行為的重點,不僅局限于怎麼用、怎麼享受,而“擁有”本身的愉悅感和成就感更加明顯。博報堂将這種“達成心向往之的理想生活”的消費稱之為“打勾消費”,人們會不斷在自己的“理想清單”上逐一打勾。
而随着消費對象、消費方式的急速多元化,人們的價值觀也更加多元化,社會的容許度也越來越寬。于是,“大衆理想清單”不再是束縛,如今更多人開始跳出“框框”,自由地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和消費方式。而這種現狀,也正是博報堂2015年調研得出的形象總結——“出格消費”。
博報堂認為,現在人們正在從“打勾消費”逐漸向“出格消費”過渡,也就是從“大衆理想清單”中跳出來,通過消費來拓展自己的生活領域和視野,充分享受自由的消費行為。
這一消費行為的變化,對于市場營銷又有何影響呢?
首先,消費過程中的着力點在變。過去“打勾消費”時代,人們的着眼點在于“擁有”,比如房子、車子等實物。以購車為例,多數人在意自己要具有“有車一族”或是“豪車車主”等帶有社會認同感的價值。而“出格消費”時代,消費者更重視“如何利用或享受所有物”,因此重點在于購買前的“發現”和購買後的“體驗”。
其次,消費對象的選擇标準在變。過去,買車完全是選擇“符合自己身份地位的”,适合現在的我,便得到滿足;而今往後,人們的選擇标準更寬泛,甚至單純按照自己的喜歡作選擇,追求能超越現在的我。比如現在不少老年人選擇年輕人喜歡的運動版車型,那是他們年輕時的夢想,會觸動他們的心。可見,從選擇“适合型”産品到“觸發型”産品,是消費需求的一個跨越。
再者,消費者的預期心理收益在變。從“打勾”到“出格”,消費者所追求的心理價值從“成就感”變成了“成長感”,更加關注在消費某個産品或服務時,能否給自己帶來“自我蛻變”和“自我成長”。
下一站,激活“出格消費”
那麼,企業如何在市場營銷方面應對消費者的這種新需求?
首先,激活“發現”和“體驗”。
1.企業要更加強調“整體感觀”的環境設計。通過營造足以刺激五官、富有臨場感的環境,為人們提供可以切實感受商品新鮮魅力的機會。比如:某洋酒廠商在酒杯上裝入傳感器,當酒杯在晃動時,與之聯動的揚聲器就會感知到,并流淌出優美的音樂。同時,運用最新技術提供真實的體驗環境。比如:在家裡通過技術手段,就能體驗到在沙灘上喝酒的感覺。
2.協助“創意速成”的支援工作。在用戶需要費時費力地使用商品或實踐創意行為時,提供适應的支援,使其能夠輕松上陣。比如照相機,可以通過連網,達到根據天氣情況自動設定攝影模式。
其次,解構“既定”。
1.觸發消費者的“自我蛻變”。如果消費不再僅僅是追求理想清單,那麼企業就要想方設法提供人與商品“意外組合”的設計,讓他們可以無限模拟自己與商品的搭配組合方案。比如:某化妝品廠商開發一種可以在照片上添加化妝效果的應用軟件,使用戶體驗意想不到的效果,從而可能對商品産生興趣并購買。再比如:在日本某百貨商店,就提供面向男性顧客的專業連網服務,由專業形象設計師全程陪同顧客進行服裝搭配和導購。購物同時,可以獲得專業導購推薦,打破自我設定的審美定式。
2.重設“主從關系”。讓消費者可以自主創造自己想要的産品,不再是企業給什麼就消費什麼。比如:某些汽車廠商利用電子商務平台,進行高檔汽車的私人訂制服務。其實,許多傳統制造産業、服裝業等,已經可以通過互聯網提出産品需求,進行私人定制生産。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提供用戶創意和資金的衆籌方案,企業作為投資方參與推動方案的實行。
再者,推進“客戶成長管理”。
1.提倡“寓教于樂”。如今,能使購物行為“娛樂求知兩不誤”,或者能幫助人直觀感知自我成長的設計,一定大受歡迎。比如:護膚品公司常會推出護膚方面的小貼士。如果在活動設計上玩點兒小花樣,讓消費者可以像測評英語水平一樣,了解自己護膚知識的水準,是不是更有趣呢?甚至,對于高分顧客可以給予某些産品的優惠,是不是既能激起人們的求知欲,同時還刺激購買欲呢?
2.兼顧“客戶學習程度”的CRM(客戶關系管理)體系。通常,很多企業的CRM部門,會根據購買周期、頻率和消費金額等,對顧客進行分類管理。今後,或許可以将“客戶的學習程度”也作為分類基準之一。因為,這類消費者是動态且具培養空間的用戶,可以在其感興趣的内容上開展相應的營銷活動。
當消費者的行為和心态在發生變化時,我們沒有辦法墨守陳規,隻有敏銳地捕捉他們的消費行為動态,才有可能在下一站成功。
責任編輯: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