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市場基本上看不到消費者用手.."/>
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移動支付為何在美國舉步維艱?

移動支付為何在美國舉步維艱?

時間:2024-10-29 06:54:45


    在美國市場基本上看不到消費者用手機支付,為什麼在中國火爆的移動支付在美國卻遇冷?

文/PengfeiLi

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交易總規模達9.31萬億元,而同期美國的移動支付市場交易額僅為87億美元(約522億人民币)。

是美國技術創新不發達、有消費慣性還是擔心在使用過程中受騙上當?要知道美國的金融、法律和技術體系的完善程度要高于中國,但為什麼在中國火爆的移動支付在美國卻遇冷?

信用卡消費在美國是主流

在中國,移動支付不僅日益成為網購的主流支付方式,也在傳統銷售領域不斷攻城略地。但在美國,移動支付可謂舉步維艱。

據《紐約時報》報道,美國2015年手機支付的交易額在傳統零售消費的占比僅為0.2%。在美國的各大連鎖超市,基本上看不到消費者用手機進行支付,吃飯、看電影消費者也都是刷卡,甚至在手機打車的新興移動互聯網領域,用戶的手機也是直接和信用卡綁定,在交易之後并沒有一個确認支付的環節,也沒有借助任何第三方支付工具(雖然有部分用戶通過Paypal支付)。

雖然谷歌錢包和蘋果支付都曾高調地宣布進入消費支付領域,但目前的使用情況表明其市場前景不容樂觀。美國消費者還是堅持用信用卡刷卡消費,嘗試手機支付的可以說是鳳毛麟角。移動支付作為一個金融技術創新在美國市場的擱淺,一方面說明了其傳統金融行業的強大,另一方面也說明了互聯網在美國的技術支撐角色而非市場颠覆角色。

消費者堅持用信用卡刷卡消費有諸多理由。在以金融業為核心産業的美國,消費者早已養成了對信用卡的依賴。除了幾大銀行的信用卡以外,美國的各大連鎖商店和品牌公司都有自己的信用卡。

美國品牌的金融化甚至是品牌企業的最大利潤來源。據分析,美國最賺錢的信用卡是Comenity和Synchrony銀行管理發行的100多家品牌企業的信用卡,而電器巨頭GE的信用卡每年向消費者收的利率高達17.59%。美國的消費者很多并不知情他們每年向各大信用卡支付的高額利息,他們在享受透支消費的同時,也成為美國金融化的最終買單者。然而,并沒有多少人批評美國金融機構對消費者的“剝削”,因為負債和透支消費已然成為美國的生活方式。

美國人為什麼青睐信用卡?

美國消費者對信用卡忠誠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銀行對信用卡提供的可靠和“誘人”服務。美國信用卡的發行和補辦都是免費的,并且很多信用卡在發行的初始期都有現金獎勵政策。為了讓消費者養成刷卡和分期支付的習慣,很多信用卡會在初始期(3-15個月不等)提供分期支付零利率政策。同時,信用卡消費的每筆交易都有返現或積分獎勵,在美國的活期存款利率近乎為零的背景下,信用卡公司1%-5%的返現政策讓消費者産生了“掙錢”的幻覺。這種幻覺式的獎勵可以說導緻了美國人“被金融化”和“被負債”。

另外,隻要信用卡用戶在30天内舉報異常消費并提供相關證據,消費者對信用卡被盜刷是免責的。同時,信用卡發行方會凍結已有信用卡并免費發放新卡。這種免責措施幾乎完全消除了消費者對信用卡被盜所帶來的損失的焦慮。在實際運營中,美國的銀行由于“太有錢”甚至對小額被盜事件不屑一顧。銀行會單方面取消可疑交易,并給信用卡用戶免費發放新卡。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很多信用卡有保險和索賠功能,當用某些信用卡預定機票出現飛機延誤時,信用卡發行方甚至會報銷飛機延誤期間的住宿、餐飲及交通費。這些“誘人”的服務可以說是美國金融化的副産品。

移動互聯“兼容”傳統金融

美國消費者對自己的信用卡被盜刷的免責也許會讓很多中國消費者嫉妒。比如:美國幾乎不會出現因為手機丢失或手機号碼被盜用而導緻賬戶裡的錢被轉賬的風險。

由于中國在金融技術發展的初期要落後于美國,中國的網上銀行在2000年之後的産生和發展一直和手機挂鈎以保證其安全,并且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同步發展。美國從1980年開始就發展網上銀行,到1998年時大多數的銀行都已經支持網上賬戶和交易了,其安全性并不需要用戶的手機信息或驗證碼(而是通過社會保險号和家庭地址)來支撐。随着智能手機的出現,網上銀行直接進入App的時代,更是跳過了對手機号碼的依賴。

縱然谷歌錢包和蘋果支付宣稱自己比傳統的刷卡支付更安全,但目前美國還沒有出現有人盜用蘋果支付的情況(因其單機指紋技術)。雖然有黑客通過盜取蘋果支付的信用卡信息從而進行盜刷的情況,但這仍屬于傳統信用卡盜竊,信用卡發行方還是會為被盜的消費者免責。

在傳統信用卡被盜的損失可以完全被傳統信用卡運營的利潤覆蓋的時候,信用卡發行方和消費者在安全層面并沒有選擇移動支付的理由。美國一家信用卡機構的報告顯示,蘋果和大通銀行之間有一個秘密協議,大通願意将每筆信用卡交易的商家手續費的一部分分給蘋果,其原因并非是因為蘋果支付降低了信用卡被盜的風險,而是蘋果成功地給大通灌輸了這樣一個觀點——即蘋果支付會加大消費者的消費欲望和消費行為。

從這個意義上看,中國經常提的“移動和互聯網技術颠覆傳統行業”在美國的版本是“移動和互聯網技術支持傳統行業”。蘋果支付勸服大通的理由也不是可以挑戰傳統銀行業,而是可以讓大通的持卡者進行更多的消費。

而現在的情況是,蘋果支付并沒有加大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據媒體調查,在所有使用過蘋果支付的人群中,隻有15%的人每月會用一次以上蘋果支付。移動支付的前景到底如何?

移動支付在未來美國是否會成為主流現在還不好說。在當下,傳統零售商在推廣移動支付上并沒有任何激勵措施。

如果使用移動支付可以給消費者帶來折扣或者免去零售商需要支付給銀行的手續費的話,移動支付在美國或許可以獲得更好的推廣。但用戶占有率已經很高的IT巨頭蘋果和谷歌顯然沒有在移動支付領域貼錢買用戶的欲望,金融領域作為美國最核心的支柱産業也不是互聯網巨頭輕易就可以撼動的。

更重要的是,與其等待着被移動和互聯網公司“撼動”,美國的金融巨頭們自身都走在互聯網創新的行列。大通銀行在收購互聯網金融的新創公司的同時,也在積極地開發自己的移動支付工具。大通銀行打算在今年推出大通支付(ChasePay)。這個由美國第一大銀行推出的移動支付工具也許才是可以真正改變美國人支付習慣的産品,因為作為同時是信用卡用戶和商家收支賬戶的“管理員”,大通銀行有更大的自由來調整向商家收取的交易手續費和向消費者提供的獎勵。

當銀行将自己的錢從左手放到右手的時候,通過移動支付加大消費者的消費欲望和消費行為的想法也許才會真正實現。

(本文作者系紐約城市大學紐約城市技術學院社會科學系講師)

特約編輯:周穎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