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一直以來都是互聯網企業最主流的經營邏輯,甚至被奉為唯一的成功模式。
在《免費:商業的未來》這本書中,作者克裡斯·安德森認為,如果說在上世紀,“免費”隻是一種強有力的推銷手段,那麼在21世紀它已經成為一種全新的經濟模式。按照克裡斯·安德森的說法,這種新型的免費商業模式是一種建立在以電腦字節為基礎上的經濟學,如果某樣東西成了軟件,那麼它的成本和價格也會不可避免地趨于零。
而實際上,趨于零但永遠也不會是零。“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句話依然沒有過時,而免費的本質其實就是将用戶和客戶當成不同的群體,為用戶服務向客戶收費。在中國和世界上不少國家,收看電視節目從來都是免費的,一些報紙也是免費的,廣告客戶為觀衆和讀者買單。互聯網隻不過是進一步放大了這種經營模式罷了。
知識付費緣何興起?
中國互聯網界,尤其是以“知識”或者“認知”為賣點的公司,現在似乎正在集體圖謀推翻“免費論”,直接将用戶當客戶,向他們收費。從知乎推出“值乎”到果殼推出“分答”,從羅振宇的“得到App”到“喜馬拉雅FM”的收費内容,而且在實踐中,不少付費内容已經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在“得到”平台上,李笑來、李翔、吳伯凡等人的專欄已經獲得了上千萬的收入。吳伯凡和我談起在得到上的專欄,羅振宇支付的一大筆預付款讓他心中十分忐忑,生怕賣不出那麼多的錢來,沒想到隻用兩三個月就達到了預定目标,讓他松了一口氣。
在整個互聯網行業,免費仍然是主流,那麼付費内容的大行其道會不會僅僅基于少部分人一種“嘗鮮”的昙花一現呢?答案是“否”。
互聯網付費内容的興起,最直接的原因是支付方式的改變,其次是版權環境的改善。付費内容為什麼在最近的一年來突然興起?難道是中國用戶突然之間改變了多年形成的免費習慣,或是哪個商業奇才突然發現了這塊處女地?顯然不是。
以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支付為主流的移動支付的廣泛使用,才是促使付費内容興起最根本的商業環境。短短一兩年時間,中國偏遠城市的菜攤上都開始掃二維碼支付了。當這種完全不同于過去綁定信用卡的支付方式星火燎原之後,互聯網上能夠無障礙支付的人群成百倍增長。支付人群的突然擴大,接下來就是人們對自己生意有信心的最常見理由:近14億人口的統一市場,隻要有極少比例的人願意花錢,隻要有很多人願意花極少的錢,這生意想不賺錢都不太可能。
短視頻迎來付費的紅利期
接下來的問題是,哪個領域會是付費内容領域最大的機遇呢?我認為是基于手機端的服務性短視頻内容。
現在的付費知識内容都是基于文字或音頻的。基于視頻的内容制作成本更高,所以現在還少有公司進入。文字、音頻、視頻的進入門檻就像是農戶養雞、養豬和養牛的區别。一個農戶家裡面養幾隻雞很容易,因為你隻要弄幾個雞蛋孵出來就可以養,而不用專門的勞動力。再高一點就是養豬,養豬需要買很多飼料,需要有專門的人來管理。最複雜的是養牛,投入高、風險大、技術水平要求高。所以,視頻需要一個發展的過程,而目前資本的聚集已經形成。
而對于廣大被“數字鴻溝”擋在外面的廣大社會群體來說,視頻是他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最便捷渠道,同時很多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通過視頻能夠得到最簡便和輕松的答案。在智能手機和手機支付功能已經普及到最偏遠農村的小學文化程度群體的今天,通過付費短視頻了解信息和學習技能将成為“剛需”。例如:一位新晉母親如何照顧她的孩子?一位第一次買房的年輕人如何獲得裝修的知識?一對夫婦如何面對他們得了抑郁症的孩子?一位剛養了狗的主人如何訓練狗定時定點的大小便?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通過百度和知乎很難得到系統權威的答案,而專業制作的短視頻會成為很好的載體。
電視節目目前依然是人們獲得視頻内容的最主要方式,但由于中國的電視節目一直是免費收看,導緻的一個結果就是像“金龍魚”、“伊利”這樣的快速消費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電視台做什麼節目,他們才是電視台真正的衣食父母。所以電視台在有限的播出時間内,所有的節目都不會向垂直領域延伸,都會尋求大衆的最大公約數,這導緻幾乎所有電視台都将新聞和娛樂作為最主要的制作内容,隻有中央電視台出于公共服務的需求有比較完備的視頻種類。在這種強大的慣性下,互聯網視頻網站也在“免費”的環境下走上這條道路。
對于手機端來說,更适合短視頻内容的傳播。現在的短視頻鮮見由機構制作的服務類内容,而公衆對此有着極大的剛性需求。從需求、技術、人才、資本各個角度來看,2017年将是服務類短視頻的爆發期。
責任編輯:朱麗
圖東方IC從需求、技術、人才、資本各個角度來看,2017年将是服務類短視頻的爆發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