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快遞業的管理窘境

快遞業的管理窘境

時間:2024-10-29 03:01:33

一個企業能否在産業紅利期過後,依然不被淘汰出局和持續發展,拼的隻能是管理内功說起快遞,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樣,又愛又恨。“愛”體現在因為快遞的存在,大大提升了我們生活的便利性;“恨”在這些快遞人員太沒規矩,在大街上蠻橫騎行,不遵守交通法規,到小區裡亂騎亂放,還将很多門禁強行拉壞,影響了公衆的正常生活。

在吐槽的過程中,我也在思考,也在回憶原來的快遞是什麼樣的?沒有快遞時的生活如何?還記得聯邦快遞的廣告語——使命必達,那麼貼切!而那時的快遞感覺是高大上的服務,取件送件人員的着裝統一、幹淨、整潔,服務用語規範,那才是體驗真正的VIP服務。

如今,快遞已充斥了大街小巷、寫字樓、生活區,幾乎無所不在,但給人便利的同時更多感覺是無奈……其實深挖問題很簡單,這與企業的管理密不可分。

沒有标準,就沒有管理

筆者常說,沒有标準就沒有管理。現在看來,這句話越來越貼近實際。縱觀快遞行業尤其是快遞員工,他們的工作是否有明确的行為标準,一定是可以梳理出來的。當然,這些行為标準首先是根據業務流程予以梳理,比如分單—與客戶聯系—配送(當然,配送過程中還有很多細節,比如車輛如何停放、如何駕車行進、如何與客戶溝通等),在這每一個環節中,都有很多細節的步驟,這些步驟應該如何完成,應該有明确的标準,而當這些标準足夠清晰的時候,才能夠真正做到有序的管理,讓客戶感受到優良的服務。

一個企業,尤其是服務型企業,做的好壞可以從工作的流程與标準是否一緻的角度評判。

績效導向影響員工行為

通常來說,需要員工有什麼樣的行為,就用什麼樣的考核方式,考核是導向。比如,現在快遞行業大多數都是計件制,即快遞員配送的物品越多,績效越高,因此,快遞員更強調送的快,于是他們自己想出了很多的招數,比如:家裡沒人把東西放門口或消防栓裡;敲門後告訴客戶快遞在門口,馬上按電梯下樓以節省時間;要求客戶到站點去取貨等。

這些行為筆者不能評判其對錯,但這些現象的存在,其背後映射出的是管理問題、考核問題。企業太注重效率,卻不注重品質,似乎快遞的核心就在一個“快”字。于是,所有的管理都圍繞這個字在進行。因此,員工的行為亦如此,難道這是我們所要的服務嗎?

舉個例子,有一次,一個快遞小哥騎摩托車逆行撞上了我朋友的汽車,報警後,快遞小哥一直強調自己沒有錢,而警察也批評我的朋友說不要和快遞員争論,他們的工作性質就是這樣。我聽後很驚訝,難道把他們當作弱勢群體了?大街上逆行的快遞車比比皆是,之所以如此,核心就是疏于管理。但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真的出了交通事故,責任又有誰能承擔?

誰說培訓無用?

很多人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家裡舊了、髒了、漏水了、掉牆皮了,想修修補補,但一看滿屋子的東西,再加上回想裝修時的髒亂差及裝修工人素質的低下,頓時打消了這個念頭。筆者也是如此,糾結了多年。

碰巧,筆者最近接觸到了立邦刷新服務,其服務流程及專業度吸引了我,但我還是心有疑慮的,因為身邊的人沒有人用過立邦刷新服務,好在我的一個學生是立邦大學的負責人,我立馬向他詢問情況,他非常興奮地讓我一定要體驗,而且信心滿滿,同時要求我幫着尋找一些問題,以便優化服務。因為立邦大學做了一套SOP和課程,培養了大批的裝修産業工人,這些人必須持證上崗。

從預算清單到服務标準的确認,從材料清單到裝修流程的确認,從承諾書到工人進場,從建微信群到每天進度通報……可以明顯地看出立邦的統一化、标準化,尤其是客戶最關注的成品保護,他們做得非常到位,就連冰箱都可以包成開口或閉口的模式(是否使用開門)。

同樣的裝修工人,而且這些裝修工人雖然拿到了立邦的認證,卻不是立邦的正式員工,但行為方式完全按照立邦的标準在執行,整個過程中立邦的工作人員都在不斷地檢查、溝通和驗收。

這就是培訓的價值!如果一項工作有标準,能衡量,則可以通過管理和培訓來解決,誰說培訓無用,培訓真的可以改善績效。快遞企業難道不更應該加強員工的培訓嗎?

再次理解“OutsideIn”

很多年以前,我聽了人力資源大師戴維·尤裡奇講人力資源的一個新方向,即OutsideIn(從外到内),當時似懂非懂,現在突然明白這個詞的含義,即人力資源在組織中招聘的人和培養的人是什麼人呢?很簡單,是客戶喜歡的人。客戶喜歡什麼,我們就做什麼樣的标準,這樣客戶怎麼可能不忠誠呢?

再以立邦刷新為例,他們抓住了客戶在老房裝修過程中的痛點,即成品保護—家庭安全—材料環保—安全衛生等,因此,他們的培訓及企業流程,完全按照客戶的想法在做,而不是自己的想象,因此,客戶轉介紹率達到90%以上。

再看看現在的快遞企業,從未從客戶的體驗角度考慮如何設計工作流程、培訓及考核标準,而是從企業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在設計,所以才造成了目前愛恨交加的結果。比如:筆者最近遇到一件事,朋友要給我寄一份冷鮮肉,現在天熱,害怕出現腐爛等問題,當快遞給我打電話時,我不在家,對方說5點前送到,于是我緊趕慢趕在5點前到了家,但到了6點多快遞還沒來,于是我打電話詢問,快遞說一會兒就來,結果7點多才送到,冰袋全化了,我的感覺是鮮肉已經不再新鮮了。需要員工有什麼樣的行為,就用什麼樣的考核方式,考核是導向。而快遞的核心問題,就是疏于管理而另一個朋友同樣收到了鮮肉,因為快遞員得知客戶不在家後,立馬冷藏貨物,等晚上再送到後,冰袋還好,肉也直挺。于是我想:同樣是送快遞,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

其實,核心就是要麼沒有明确客戶導向,要麼培訓不到位。這個行業很奇葩,沒有售後回訪,而僅僅靠顧客的投訴,因此,我敢說這個行業太不成熟,肯定要慢慢洗牌。

企業需要社會責任感

很多企業都說要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什麼是社會責任感呢?很多企業隻有一個目标,就是逐利,無原則地鑽空子。而忽視管理的重要性。

如前文所述,很多快遞企業的考核導向就是“快”字,由此導緻了快遞員拼命地送件、取件,和時間賽跑。但是也造成了一個現象:很多快遞配送點被設在了住宅小區裡,快遞員每天騎着車子在小區裡橫沖直撞,而亂停亂放嚴重影響了小區環境及居住體驗。

試問,這樣的企業是否有真正的社會責任感?社會責任感不是體現在給災區捐款,而是你做的任何一件事是否關注了公衆的利益。這才最能體現企業的價值觀和社會使命。

我們通過快遞行業透視一種社會現象,同時也在深度思考企業中人力資源管理的話題,無所謂對錯,隻希望共勉并提升。我相信,誰對于客戶體驗醒悟得早,誰就是這個行業最大的赢家。

責任編輯:莊文靜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