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内評價:小米成功上市,其在港交所将創下今年全球最大規模IPO的耀眼記錄。而資本給予小米将達1000億美元的估值,也有可能将創始人雷軍推上中國“新首富”位置。
2017年,小米實現了1146億元的營收和122億元的利潤,其收入同比增長67.5%。對于成立隻有八年的小米,這個成長速度在整個互聯網行業都是罕見的。
從商業模式、盈利能力、市場競争等層面看,小米還飽受非議,但是作為一家雷軍定義的“以手機、智能硬件和loT平台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它在中國互聯網界卻是獨樹一幟的。作為創始人的雷軍說:“八年來的每一天裡,‘和用戶交朋友,做用戶心中最酷的公司’的願景都在驅動我們努力創新,不斷追求極緻的産品和效率,成就了一個不斷締造成長奇迹的小米”。
幾年前,雷軍有一句廣為流行的口頭禅:“站在風口,豬也能飛起來。”随着小米的上市,它真的能展翅高飛嗎?
“八年抗戰”,不容易!
2010年4月的一天,在北京中關村銀谷大廈,雷軍和他的十幾個“戰友”,每人喝了一碗小米粥後,“為發燒而生”的小米公司成立了。
“成立小米時,我和我的合夥人們隻有一個簡單的想法:做一款讓我們自己喜歡、覺得夠酷的智能手機。”雷軍說。
恰巧,在小米的8個聯合創始人中,6人是工程師,2人是設計師,他們都是消費電子設備的重度“發燒友”。這樣的創始團隊組合,用雷軍的話說,讓小米從一開始就醉心于“探究前人從未嘗試的技術與産品”,每一處細節都反複雕琢,立志拿出的每一款産品都遠超用戶預期。
在洞悉紛繁變化的商業世界後,雷軍有一個簡單的邏輯:“價格厚道”才能感動用戶的心。
2011年8月16日,小米第一次開新品發布會,其發布的第一代手機,以旗艦級的配置和性能,以及僅相當于當年市場上主流手機一半的價格(1999元)優勢,立刻引爆市場,着實讓人一聲驚呼。
小米的商業邏輯,就是跳出傳統的制造模式,把每一份精力都專心投入到如何做好産品上,通過互聯網銷售來降低成本,從而讓用戶付出的每一分錢都十分“超值”。雷軍甚至引用同仁堂“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理念,來證明小米在産品上的專注和投入。
而為此,小米付出的代價是“堅持硬件綜合淨利率不超過5%,超出部分都回饋用戶”。
“優秀的公司賺的是利潤,卓越的公司赢的是人心。”雷軍說。
主攻中低端手機,擁有超高性價比,赢得大量“死忠粉”矢志不渝地追随,為小米的前期發展赢得了先發優勢。
然而,八年摸索過程中,小米并非一路坦途。在2014年年底,小米登上了國産手機品牌出貨量第一的寶座後,2015年卻遭遇業績下滑,未完成當年銷售目标。一方面,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增速放緩;另一方面,華為、“OV”等一衆國産手機品牌與小米激烈厮殺,幾乎形成圍剿之勢。
而從小米自身産品來看,低端機遭遇競争對手圍攻,高端機又未能打開局面,緻使其一路下滑至行業第五。業界唱衰其發展後勁不足。
雷軍也急了!2016年5月,他在小米内部宣布自己将親手接管手機研發和供應鍊管理團隊。“手機技術方向迫切需要我們做大量前瞻性研究,進一步提升小米的技術實力”。此言意在:曆來以重營銷、輕技術的小米,必須在供應鍊環節上攻堅,彌補自身短闆。
同時,小米線下缺失的劣勢,也随着雷軍的重振旗鼓開始布局線下,大量開設小米之家,進行線上線下出擊的組合拳。
“知恥而後勇,知不足而奮進”。曆經2016年的蜇伏,2017年的發力,小米完成“創新+質量+交付”的三大補課任務,如今重新殺回行業前列。
小米的招股書顯示,目前小米已經成為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機品牌商,而且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消費級LoT物聯網平台,擁有1.9億的MIUI月活躍用戶。
小米“浴火重生”,雷軍坦言這是“主動減速、積極補課”的結果。事實上,這是一家能夠長期穩定發展的公司所必需的一項修煉。
2006年,時任北京金山數字娛樂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兼CEO的雷軍,在中關村的勤奮是出名的圖東方IC雷軍創造的“不平凡”
八年時間,雷軍讓小米創造了一個中國互聯網界衆人皆知的神話。創造這樣的“不平凡”,雷軍不是頭一次。
早年武漢大學畢業後,雷軍來到北京闖蕩。1991年年底,他在中關村與求伯君結識,并加盟金山軟件。兩年之後,雷軍出任北京金山總經理。雷軍在金山公司一幹就是16年,直到2007年年底,他辭去CEO職務。
那時,求伯君立志讓金山成為一家可以挑戰微軟的民族軟件企業,但是事與願違,金山從辦公軟件到詞霸、毒霸,再到向遊戲和網絡的幾經轉型中,起起落落,都不盡人意。為了報答求伯君的“知遇之恩”,雷軍帶領金山進行業務轉型,并數次沖刺IPO,吃了不少苦頭。
當時的雷軍,勤奮程度是在中關村出了名的:經常晚上12點下班,第二天早上9點就出現在公司,就連擠電梯時也忙着用手機處理事務。“不讓自己落後”,早已經深深地刻在他的骨子裡。
直到2007年,這場曠日持久的上市戰役才圓滿結束:第五次沖刺IPO,金山終于上市。而這一條令雷軍一度疲憊至極的上市之路,也是曆時八年。
對于雷軍而言,同為八年的兩段IPO之路,走得都相當艱難。
雷軍的武大校友曾經評價他:聰明、勤奮、樸實,有情懷。這些既是優點也是“負擔”,使他在每一段的創業征程上都付出了巨大的艱辛和努力。
創辦小米時,雷軍剛過40歲。他說,小米是他積累20年的商業經驗之後的最後一次創業,“畢其功于一役”。顯然他做好了二度八年抗戰的準備。
作為行業公認的超級勞模,雷軍可不是一般的勤奮!一次做客《楊瀾訪談錄》時,雷軍曾自嘲:“馬雲也沒我勤奮啊,人家好像每天都在雲遊四方,我們每天都要忙7×24小時。”對于雷軍,做出小米這樣一家公司,這是不負他自己,也不負一個商業變革的時代。
曾經,為“發燒友而生”的小米一度讓人覺得是在賣情懷,但其八年的奮鬥曆程告訴我們:心懷夢想要有,同時也得腳踏實地地幹,才能征服所謂的“星辰大海”(雷軍語)。
反觀一路“蒙眼狂奔”的樂視,卻最終迷失在了賣情懷而并沒有紮紮實實做企業的誤區中。同樣是中國互聯網領域的明星企業,小米的未來更值得期待。
小米變大米,路還很長
雷軍說過,“小米有勇氣、有決心推動一場深刻的商業效率革命。”
因為曾經,“一件成本15美元的襯衣在中國的商店裡要賣到150美元,定倍率有驚人的10倍。而一雙鞋要加5-10倍,一條領帶加20多倍”,一度讓他難以理解:“為什麼生産和流通的效率長期不能提高?”2018年,雷軍介紹新産品,雷軍誓言,小米模式在全球都适用圖東方IC“為什麼商業運轉中間環節的巨大耗損要讓用戶買單?”
“為什麼所有‘costdown’的努力都隻在那10%的生産成本裡摳索,而從不向無謂耗損的那90%運營、交易成本開刀?”
于是,在2011年初小米舉辦第一次年會時,雷軍向全公司的人發誓:小米一定要做出性能、體驗都最好的智能手機。
他認為:“效率的提升來自于運營成本——尤其是交付産品給用戶時的交易成本的極大降低。”為此,小米開創新商業模式的初衷,就是讓商品既好又便宜,這也是造就用戶信任的基礎。
而用戶催生的粉絲經濟,也帶動了小米不尋常的營銷路線。一度引發很多傳統制造業争相學習。
某種程度來看,小米這八年來緻力于“用戶中心”的消費體驗變革,不僅改變了手機行業,也颠覆了傳統的制造模式。
小米在完成智能手機作為超級入口的系統搭建之後,最近幾年圍繞手機業務構建起的手機配件、智能硬件、生活消費産品三層産品矩陣的生态體系也正在形成。資料顯示,小米已經投資了90多家生态鍊企業,滲透到了上百個行業,并且這個勢頭未來會更大。
在雷軍的商業邏輯裡,小米不再是一家單純的硬件公司。作為互聯網平台,建立開放的生态體系,對于一個公司在未來發展的機遇會更多,邊界也更廣闊。
雷軍在近日的公開信上,書寫着小米八年抗戰的累累戰果:
從手機工藝、屏幕和芯片等技術的前沿探索,到數年赢得的200多項全球設計大獎;從“鐵人三項”(硬件+新零售+互聯網)商業模式,到通過“生态鍊”公司集群;從“用戶參與的互聯網開發模式”,到小米線上線下一體的高效新零售創新精神,在小米蓬勃發展并滲透到每個角落,推動我們不斷加快探索的步伐。
言之諄諄之下,小米業務要想“遍地開花”,顯然一家小米遠遠不夠。
而雷軍誓言要讓小米證明:“小米模式”在全球都具有可快速複制的普适性。随着小米的上市,這個宏大願景會更快實現嗎?
雷軍說:“厚道的人運氣不會太差。”
曾經滿身光環的小米,在高速成長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帶有瑕疵,但是當我們親眼見證它作為中國少有的互聯網公司以獨特的生存之道,滿滿的正能量一路向前奔跑時,應該多給一些掌聲!
責任編輯: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