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互聯網美發的三道坎

互聯網美發的三道坎

時間:2024-10-28 09:56:12

如此多的美業O2O項目倒閉或慘淡經營,與前期太過于依賴燒錢或者通過廣告拉取流量,而忽略了商業化運營和良性運轉有關。

6000億

2016年中國上門美業O2O用戶規模約為0.29億。全國共有美容美發企業31.69萬家,市場規模達6000億美元。

這是一個被“互聯網+”兼容的時代,美發業同樣被誘惑着。黃教主帶着投資進軍“互聯網+美發”領域了,大學生衆籌百萬開發風上預約理發平台了,全國355個城市的3萬多家品牌店入駐中國美業O2O第一平台“秀發型”了……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上門美業O2O用戶規模約為0.29億。而《2015中國美容美發行業發展報告》顯示,全國共有美容美發企業31.69萬家,市場規模達6000億美元。如此懸殊的缺口面前,互聯網美業是前途光明還是出師不利?此時下結論為時尚早。

黃曉明進軍“互聯網+美發”

2016年12月,影視明星黃曉明投資ManSalon,進軍“互聯網+美發”領域。據稱“僑治發型”(ManSalon)在全國有近40家直營連鎖門店,擁有15000家合作美發門店。70%客源來自互聯網渠道。“僑治發型”針對消費者端已實現互聯網化:消費者線上預約、下單點評、即時連線發型師進行在線視頻咨詢發型設計,并決定是否選擇後續預約和下單,視頻咨詢可直接構建消費者與發型師網上設計場景。有評價認為,如此一套基于互聯網的完整消費模式,有效提升了消費者對發型師的選擇效率。

早在一年多前,一群在校大學生比黃教主更早進軍互聯網美發業。2015年10月,一家名為“發學院”的理發店在華南農業大學正式營業。來自暨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和華南師範大學等4所高校的19名在校大學生,衆籌到100多萬元資金,打造了“發學院”創業項目,一口氣開了3家理發店。“我們的目标是改變高校及周邊的傳統理發體驗,建設最受高校學生喜愛的美發中心,打造中國高校第一個互聯網理發體驗平台,進而成為引領高校潮流的風向标”,這是“發學院”創始人之一呂永青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在全國各地,很多美發品牌店同樣也在思考着“互聯網+美發”的融合轉型。“秀發型”是中國較早專注于美發線上成交線下體驗的應用平台,消費者隻要用手機上“秀發型”,即可實現找發型、找品牌、找發型師、找優惠,業界稱其為中國美業O2O第一平台、專業美發團購應用平台。據“秀發型”公開數據顯示,全國355個城市的3萬多家品牌店已入駐該平台,上線門店達6萬家,入駐發型師超20萬人。同時,其客戶下載曝光量超過2000萬,活躍用戶量達80%--85%。

對于傳統美發行業轉型互聯網,知名互聯網大佬、愛國者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總裁馮軍持力挺态度。馮軍認為,傳統美發行業轉型互聯網有天然優勢,一是美發業跟消費用戶的接觸時間多,溝通多,一位美發消費者進店美發的時間平均在50分鐘以上;二是這些閑置時間利用好以後,可以帶來更多商機。此外,上到互聯網平台後,行業誠信度會自然被迫提高,有利于行業發展。

截至2016年4月初,僅投融界平台上“互聯網+美發”項目數量就已達1126個,累計融資需求金額高達976429萬元。

回歸線下理念在服務中幻滅

上門美甲、上門理發、上門Spa成了互聯網創業的熱詞。傳統美業加上“上門”二字後,就天然罩上了O2O的光環。然而,現實真如理想中那般美好嗎?

“昨天花28元去南瓜車理了次頭發,算是真真切切體驗了一把互聯網+美發的‘新模式’。11月22日南瓜車又融了數千萬元的A+輪,看起來是要大幹一場的陣勢,不過,互聯網+美發這事真能成?先說點好的,第一讓我嘗了把鮮,和互聯網生活總算又近了一步。第二,沒有了……”

“無語了~團購的最貴的總監剪發,讓我燙頭發我之前經常做頭發,給我的參考圖片一看就是卷出來的,而且我趕時間就沒燙,老師挺負責,剪完又幫我卷了一下造型,當時就挺顯老氣的,想着回來洗了能好點,畢竟也有一個适應過程,結果洗了吹完一點層次都沒有!剪了一個多小時老師挺辛苦的,就打薄了?發尾特别淩亂,塗了發油就更明顯沒有層次。而且我團購的是最貴的總監,為什麼介紹裡的老師不一樣?因為有打折活動所以效果減半了?長發剪成了這個樣子,紮也不好紮的,吹完頭發都已經弄了3個多小時了,明天不知道怎麼出門上班!!太失望了!!!”

“特别差!剪的質量不如我在小巷中老師傅剪的!”

“來上海兩年多,剪得最爛的一次,不如路邊随便找一家15塊錢的店。”

“你們這一系列的行為讓我失望至極,不知好評率是否含有虛假成份,還請大家擦亮眼睛。”……

不得不承認,這些問題不僅僅是南瓜車造型的問題,而是整個互聯網美發行業平台都面臨的誠信問題。

三道坎之服務坎

傳統美發行業一直存在的服務問題,在互聯網美發這一新鮮事物中能否避免?答案是否定的。相反,傳統美發行業能夠面對面溝通能避免的問題,在互聯網美發落地過程中,可能會更加凸顯。

南瓜車造型是号稱“互聯網美發第一家”的O2O美發平台,線上下單,線下體驗,通過提供線上預約工具和線下場地來直接連接用戶和美發師。其始創團隊大多來自阿裡巴巴、大衆點評、騰訊的資深互聯網人,2015年1月成立公司。然而,通過查看網絡用戶評價發現,其互聯網美發之路似乎并不被認可。

“差差差!!!1.團券後到店加錢2.浪費過多莫名等待時間,且沒有進行護理3.燙發後效果從20變成40歲4.不規範的操作手續。”2016年8月31日,網友“今天天氣非常非常非常好”在體驗了南瓜車造型的服務後,做出了如此評價。

針對上述4點評價,該網友還做了詳細的解釋:“①首先我團好了238的燙發套餐包含洗剪吹+燙+護理,到店後,理發師聲稱我發質較軟不适合238的藥水讓我升級,隻能加錢了,變成了380,價格也是可以接受的範圍。②再者,令我不滿意的是,光燙前的準備,一個軟化頭發的過程就花了一個小時,而且并未采用任何加熱措施,僅僅在室溫下等待,明明隻需花15分鐘能解決的事情卻愣是花了這麼久,好不容易結束了燙發已花了,3個多小時,然後我繼而發現明明升級了的套餐卻根本沒包含原先238裡面的護理?不知道你們是故意的還是忘記了,就這樣的假裝不知道?③然後,更重要的是燙完的效果竟然從20歲便成了40歲的即視感,簡直比我媽還老!!!最後,付款時要求下載app,當拒絕下載之後就讓我使用支付寶直接打款給理發師本人,此操作顯得如此不規範,甚至讓我不禁懷疑根本沒有升級這一說法,而是光加收了錢而已。”

按理說,提前預約為用戶節省時間是南瓜車服務模式賣點之一,不過上述用戶在體驗後暴露出了問題——到店找不到美發師。因為是提前預約制,美發師基本都是用戶比對過履曆、長相、作品、月接單量等等後才選出來的,雖然不知“換理發師”發生的概率有多大,但這對用戶的服務體驗來說,殺傷力卻是比較大的。

就服務内容與服務價格來講,大多用戶具有價格敏感屬性,高價格之下如果沒有突出的服務相匹配,用戶的接受度很難保證。在南瓜車造型及其他一些互聯網美發平台上,每個美發師都是獨立的“個體戶”,提供的染劑質量或許可以由平台統一提供和把控,但染燙的水平就很難标準化了,即便統一服務項目、統一價格,大部分用戶的辨别能力也有限,同樣的錢買不同的服務,很難避免用戶的落差感。

由此可見,互聯發美發理念雖好,但在與線下服務銜接的過程中,其服務短闆也赤裸裸地顯現出來。正如一位網友所言:“現在的O2O很多都是有線上資源沒有線下資源,兩邊的O是斷開的,O2O就是2不起來。”

三道坎之投資坎

有人說,2015年是傳統企業倒閉潮,2016年是“互聯網+”企業倒閉潮。追趕O2O潮流的互聯網美發企業,自然也躲不過這個大浪淘沙的過程。

近日,記者發現了一個現象:打開手機應用搜索,雖然能搜到的美甲、美發、美容等應用多達上千款,但是其中大部分已經停止了更新,有的甚至已經打不開。難不成真如外界猜測所言,互聯網美發在經曆了短暫的繁榮過後,投資荒已開始顯現?

河狸家,号被國内規模最大的美業O2O平台,也是唯一一家全美業平台。2016年2月,河狸家獲得5000萬美元融資,估值達到3億美元,但公司創始人雕爺的股份減持到50%以下。據接近河狸家的業内人士透露,此舉是為了準備更多資金應對平台燒錢。

數據顯示,2014-2015年期間,公布融資千萬級以上的與互聯網美業概念相關的多達24家。但是,這種局面并沒有維持多久,隻要貼一個上門美甲、美發的概念,就能融到幾百甚至數千萬的日子已經過去。

高榕資本項目審核組負責人告訴記者,早前很多美業O2O在風投活躍期拿到了天使輪的融資,可是這些創業者大多忽視了美業O2O的根本其實還是在于服務,這就導緻同質化嚴重。随着資本寒冬的到來以及第一輪投資效果的不理想,投資人自然不願意繼續投入。

于是,美業O2O便出現了今日的現狀:與美業相關的互聯網公司開始迅速分化,部分公司迅速做大,甚至開始并購同類或關聯公司,而部分沒有任何行業資源純粹靠燒錢維系生存的公司,迅速進入“死亡名單”。而且,這份名單還在不斷增加。

被媒體曝光的互聯網美發企業“死亡名單”

三道坎之盈利模式坎

投資斷了,那麼互聯網美發企業靠自身的盈利模式,能否生存下去呢?

以南瓜車造型為例,其最初走的是“融資、開店,再融錢、再開店”的循環模式,曾打算把自營店開到6000家以上。南瓜車收取入駐美發師每月每人3000元的費用,以及從入駐美發師身上少量“榨取”産品提供及營銷費用。南瓜車全平台有200多位美發師,每個月大概能給南瓜車貢獻70萬左右營收,單店平均不超過5萬元,這一收入恐怕連房租都不夠。當然,為了擴大營收來源,南瓜車也在不斷招募更多美發師入駐。

但這一模式幾乎是個死胡同,因為吸引大批美發師其實和單店關系并不大,單個店面就那麼大,理發台就那麼些,每個店20個人就飽和了,隻能一個店接一個店地開,陷入燒錢再燒錢的無底洞怪圈之中。所以不難理解,為什麼南瓜車從2015年初建立以來,目前隻有21家店。不過,南瓜車的業績應該算好的,據創始人盧鑫表示,南瓜車驗證了大規模的單店盈利模式,目前21家店均處于盈利狀态。

調查顯示,大多數互聯網美業公司采用的都是前期高額補貼,包括對技師和用戶,同時導流量和業務給技師。以美麗元為例,設置高分成,傳統門店發型師提成30%,加入美麗元的發型師前幾個月按100%提成,在此之後,提成不低于70%。但是,這種模式在沒有營收的前提很難維持,一旦停止,将會引發技師的流失。2015年底的技師與58到家的糾紛,就與此有關。

成功投出了餓了麼、滴滴等超級公司的金沙江創投朱嘯虎,對現今互聯網美業的生存模式做了直截了當的判斷:“以前投資的那些美業互聯網公司模式都存在問題——做不大,沒粘性,不盈利。”

“互聯網美業存在本質問題,切入屌絲用戶、上門服務和燒錢打高頻的互聯網‘三闆斧’,不太行得通。如今,互聯網美業進入了下半場,資本寒冬讓大家更現實,有持續盈利能力、創造用戶價值、産生用戶粘性,才是生存之本。”另一位在O2O領域投資回報能排前三機構的投資總監如是說。

美團大衆點評早前公布的數據稱,每年有超過17萬家美業商戶因經營不善面臨倒閉。如此多的美業O2O項目倒閉或慘淡經營,與前期太過于依賴燒錢或者通過廣告拉取流量,而忽略了商業化運營和良性運轉有關。正如“分衆傳媒”創始人江南春所說:“流量廣告是偉哥模式,吃了立馬見效,壞處就是你明天還得吃。而且流量的成本還在持續上漲。品牌認知性廣告是六味地黃丸,雖然要吃一個療程,但是治标更治本。”

此外,從用戶角度而言,是不是一定要給美發這事冠上互聯網的帽子并不重要,重要的其實無非還是理發要方便、理發要好、理得要舒坦、價格不反感等這些服務體驗層面的東西。美發是低頻的,也是具有強烈區域屬性的,這個是沒辦法颠覆的基本面。有觀點認為,“互聯網+美發”與其非要在手藝人身上折騰,倒不如好好想想怎麼整合各地零散而衆多的美發品牌,在一定區域内盡量做到标準化的基礎上多提供些個性化服務。

歸根到底一句話,無論是傳統美業還是互聯網美業,其本質最終都要回歸到商業的本質——能賺錢,有用戶價值。

3億

2016年2月,河狸家獲得5000萬美元融資,估值達到3億美元,但公司創始人雕爺的股份減持到50%以下。

70%

“僑治發型”(ManSalon)在全國有近40家直營連鎖門店,擁有15000家合作美發門店,70%客源來自互聯網渠道。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