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智能互聯時代的企業變革

智能互聯時代的企業變革

時間:2024-10-28 09:25:25

如果說電子商務相當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坦克的話,下一步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結合,所有的智能互聯的沖擊相當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核武器。

馬駿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在智能互聯時代,企業有四個趨勢需要關注:第一個是産品從硬件為主轉變為軟硬并重;第二個趨勢是企業與用戶的關系從一次性交易轉變為長期服務;第三個趨勢就是大數據成為企業核心資産;第四企業之間的競争演變為産業生态圈的競争。

我記得在上世紀90年代,我有一位做投資的朋友他跟我講他的投資思路,他說中國會将美國、日本過去發展道路再走一遍,所以他現在重點尋找中國的GE、索尼,他這個投資思路頭幾年效果非常好,後來就不行。為什麼不行?我們知道因為産業發展的軌道變了,現在我們看得到索尼已經不太行了,GE也是在尋求轉型。2016年諾基亞公司被微軟兼并的時候,它的前CEO非常感慨的說我們沒有做錯什麼,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我們輸了。他是沿着他原來的軌道盡量往前沖,可是産業化的軌道變了。

那麼是什麼引起産業軌道的變化呢?是信息技術。從上世紀中期,信息技術經過了三個大的浪潮,第一個是從上世紀中期到上世紀末,所謂的數字化浪潮。我們知道英特爾、微軟、三星等企業的興起,我們看到柯達這樣的企業衰落。上世紀末到現在互聯網的發展非常的迅猛,我們看到了谷歌、Facebook和BAT等企業興起看到大型零售企業的衰落。這個互聯網的浪潮還在深化,我們國家正在推互聯網+,互聯網滲透到今天社會的每個角落。現在一個新的浪潮正在興起就是智能化,這個智能化會有什麼樣的影響?這是我要重點談的。

談到智能化,最近很熱鬧。有很多媒體有很多的讨論。有人說人工智能機器人将來會替代人的工作。我們人在哭着喊着要工作,機器人不讓。比爾蓋茨說我們要給機器人征稅養活我們人類。我看到馬斯洛說我們現在的投資人工智能,就是按動我們自我毀滅的按紐,這是長期的運營。

我不想談這個,我想談談我在中國的企業調研當中我所看到的現象,我認為現在智能化已經開始起步。我看到的是智能化是這個樣子,有兩個特點。第一個産品内置了芯片,具有感知、存儲、計算、通信等功能。而且這個智能産品保持在線,跟廠家的雲平台保持聯系。雲平台提供雲計算、大數據,他手機大數據,為深度計算,為深度學習提供了條件。這樣的話雲平台智能化水平越來越提高,所以是我們智能終端加上後台的平台,組成一個系統。既有比較高的智能水平,這是我們看到正在發生的智能化。

我們已經看到了互聯網對我們産生的巨大的沖擊,主要是電子商務。如果說就我個人理解,我的分析如果說電子商務相當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坦克的話,下一步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結合,所有的智能互聯它的沖擊相當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核武器。為什麼這樣說?我們回顧一下電子商務,電子商務對企業的發展是利還是弊,我做了大量的研究,最後答案出乎我的意料。互聯網對企業是弊大于利。企業為什麼這樣認為?企業說互聯網最核心的功能是提高我們信息透明度。我們知道在交易當中廠家和供給方是有信息優勢的,所以他可以利用信息優勢來賺很多錢,他可以利用品牌賺很多錢。可是互聯網電子商務減少或者是消除了信息不對稱,擠壓生産者,沖擊共給側改革鍊。互聯網下我們作為消費者更低的價格買到質量更好的産品。企業普遍反映電子商務時代、互聯網時代越來越難做,智能互聯對制造型企業來說可能對于所有企業來說是一好消息。改變生産、交易的整個生态。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手機,它是一個智能互聯的典型。我們知道手機終端是一個平台,搭載無數應用,每個應用背後都是服務産業鍊。雲服務後台是廠家雲平台為你提供終身維護,産品智能升級。跟新的服務商合作,這是我們看到的智能化的雛形。

我最近去很多企業調研,發現這樣模式已經開始普及。比如說個人消費者你的手表,你的衣服,運動球拍上面都有芯片,都能記載你的行為數據。你的耐用消費品,空調、洗衣機、冰箱、馬桶上面都裝有芯片,都能夠提供大數據。還有生産設備,機床,汽車,挖掘機等等。它在使用過程當中,産生的數據都是傳給廠商,廠商也會通過網絡進行維護,進行升級,這個已經成為一個趨勢。

這樣的趨勢下,企業面臨這樣變革,我們觀察對企業來說有四個趨勢需要關注。

第一個是産品從硬件為主轉變為軟硬并重。

将來的産品可能是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物理部件,一部分是軟件和智能部件。智能部件不斷的升級,你的産品才可以不斷的升級。這個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影響。我們知道将來的産品可能越來越具有軟件的功能。我記得我上學的時候講廠商理論,成本的曲線是一個“U”型曲線。未來如果要是智能化以後,将來産品可能就是向右傾斜的曲線。我們傳統的理論會颠覆。這個意味着強者很強,赢者通吃。對投資者來說最主要就是關注龍頭老大,每個行業龍頭老大他是賺錢的,其他的就不一定了。

第二個趨勢是企業與用戶的關系從一次性交易轉變為長期服務。

我們現在的智能手機和智能手表一樣,我們将來的衣服、鞋子、帽子都是一樣。對于用戶來說他關心的是服務,而不是産品本身。對廠商而言,他将來的商業模式要轉變,他會從賣産品向賣服務轉變。對于投資者而言,末我們不僅僅要關注它的産品利用率,我們要關注他的服務的競争力,他鎖定多少客戶,為客戶創造多少價值。

第三個趨勢就是大數據成為企業核心資産。

将來的企業他的研發實驗數據,生産過程的傳感器數據,供應鍊上合作夥伴數據,用戶使用過程當中産生的數據。這些數據結合在一起産生巨大的價值。比如說廠家可以通過你用戶的使用習慣,對産品的使用出現一些問題,他就可以反過來調整他的智能制造,以及他的設計。這個我發現在很多企業已經實現了,比如海爾的産品線有上萬個傳感器已經收集有大量的數據。有了這些數據之後,對企業而言原來很多的隐性知識顯性化,企業就可以減少對經驗員工的依賴,将來企業需要的是創造性,能夠利用這些數據的員工。這些變化我想對投資者而言,将來考慮我們要重新估算企業的價值。智能互聯時代,企業的價值可能不體現在它的機器廠房上面,而是體現在它的數據處理能力上面或者它的知識的積累和使用上面。

第四企業之間的競争演變為産業生态圈的競争。

将來用戶購買産品關注是服務,除了廠家提供服務之外,還有很多增值服務,像我們手機一樣,我們不關注操作系統,我們關注的是上面的應用。這些應用合在一起構成産品競争力。将來的企業之間的競争是整個生态圈的競争。未來企業可以分為四類:零部件企業、整機企業、信息平台企業、業務服務企業。可能不同類型企業在産品上和市場力量不一樣。現在是早期階段,有的行業裡面可能會有一家是主導性的。

我最近在關注很多的中小制造企業轉型,我發現盡管現在這些企業不被大家認同,但是我建議大家關注一下,如果能實現成功轉型的話,将來發展前景不可限量。比如像海爾這樣的企業,他能不能轉成再說。

其實未來的服務業與制造業大融合。将來更多是人與智能裝備之間的服務。比如說将來我戴的手表、帽子、衣服、鞋子,使用的馬桶都會将我們的健康數據投到我們的合作機構,他們利用他們的系統幫我診斷我的健康。他做的可能比醫生還要快,還要準确。據我所知,這個已經有很多企業在開發這樣的系統。

我們看到面對智能互聯這麼一個趨勢,國内外領先企業已經開始采取行動了。比如說美國的GE這家公司。大家知道這個過去是中國企業的楷模,他的産融結合模式。他現在把金融業務慢慢脫離了,他自己說未來我看不清楚,有一點我可以肯定,我将來一定是一個大型的軟件公司。我去海爾調研,說他從八萬人減到兩萬人。他把原來從上倒下的一個生産的金字塔的結構轉變為平台+小微,大規模生産的需要,比如生産還有其他的需要信息的平台。面對用戶服務的個性化需求,他是靠小微企業,小微企業是他的員工出來創業,也有的是他合作夥伴,通過這樣的小微企業來開發個性化需求。這樣一個轉型思路幅度非常大。

我們知道谷歌、BAT他們也做電動汽車,他們真的想做電動汽車嗎?他們關心不是電動不電動,他們關注的是智能汽車,是智能化。将來電動汽車和智能汽車是一個大的平台。大家知道IBM公司,這個公司一直在轉型,後來做系統服務,現在他要說做認知解決方案和雲平台公司。人工智能的服務,幫助你看病,包括你投資理财等等。

我們看到從電子商務到智能互聯,這是重大技術。電子商務主要是提高信息透明度,解決的是交易當中的問題。主要提到消費者的福利。智能互聯是智能化和互聯網結合之後,它的主要作用是加快知識的積累,讓将來的網絡具有感知,推進還有學習這樣的功能。将來是同時為生産者和消費者創造價值。所以這将是一個非常偉大的競争。

我最後總結一下,智能化不是科幻,而是正在發生的革命!想看一看智能化背景下企業的發展的一些規律到底是什麼,需要對這個問題深入研究。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