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宇彤
小中大學真“證”畢業,先坐機關,後做傳媒,人間冷暖,入眼入心。
官員說好“網話”,已是謀事理政的必由之路,是與民問計、解民之需的新途徑和新手段,是高效行政的時代利器。
一段時期以來,有一個不好的苗頭在滋長,那就是不雅網絡語言頻現個别官員的講話之中,這些自我矮化的表達不僅違背公序良俗,也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
随着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我國網民呈幾何倍數增長,人們的日常生活也融入到網絡之中,而網絡語言正是互聯網交流的産物,對于粗俗的網絡語言,官員應帶頭予以擯棄;而對于一些受老百姓歡迎且具有時代進步特征的網絡語言,官員們則應該會用、善用。
說話是一個正常人的基本技能,卻也是不少官員的難題和短闆。網民曾歸納出官員們的标準版套話:“開會沒有不隆重的,講話沒有不重要的,成就沒有不巨大的⋯⋯”這些官話套話之所以被稱為“正确的廢話”,是因為它們言之無物,言之無神,于事無補,于政無促,熟練使用這種語言的官員也便成了“正确廢話”的搬運工。而那些爆出“我的位子很穩,不用你操心”“準備抓兩個網民,公開審理一下”之類“雷人官話”的官員,不僅暴露出了自身的信念動搖、品德滑坡,更是讓黨和政府蒙羞。
在網絡環境下,如何說好“網話”,更能考量一個官員的水準和修養。官員說好“網話”,已是謀事理政的必由之路,是與民問計、解民之需的新途徑和新手段,是高效行政的時代利器。
再大的施政綱領,再強的惠民舉措,再多的美好初衷,如果不用群衆的語言與群衆交流,那就是雞同鴨講,既不可能被群衆喜聞樂見,也不可能擲地有聲。而當下社會,“網話”已成為被廣泛使用的群衆語言。一方面,互聯網的開放性、低門檻和互動化為全民參政提供了充裕的技術保障。網民“手握鼠标,胸懷天下”的參政對施政者進行着監督與促進,成為社會觀念和思潮的“顯示器”和“晴雨表”。另一方面,網絡的隐蔽性在使網民暢所欲言的同時,也充斥着非理性之語,甚至由“民意池”升格為“洩憤池”,既有實話實說,也有縱情八卦乃至叢生謠言。
因此,官員真正說好“網話”絕非敲上幾個時髦的網絡新詞那般簡單,而是要深悟互聯網帶給行政的新變化,找到打開群衆心扉的新鑰匙。說好“網話”不是為說而說,而是為用而說;不是為了趕時髦,而是為了“趕時代”;不是一說了之,而是要說後入己心、入民心。這就要求官員既要有政治定力和為政活力,更要有深入群衆的親和力,面對複雜網絡語境時,既不躲閃敷衍,也不人雲亦雲,而是要用真知灼見的高度,立行立改的魄力正面纾解公衆情緒,校正失誤決策。如果本末倒置,由此演變為新的網絡黨八股,那就徹底背離了親網用網的初衷,正像毛澤東在《反對黨八股》中指摘的官話套話是“不負責任,到處害人;流毒全黨,妨害革命;傳播出去,禍國殃民”。
為民立言,唯真為美。官員說好“網話”,說難其實也不難,關鍵要有草根心,關鍵要懷百姓情。有些官員做得了重要講話,卻說不好“網話”的原因,是他們的脈動沒有與百姓同頻共振,他們的内心沒有與百姓休戚與共,甚至從内心抵觸網民對政府的發展規劃“打好鐵”,對民生熱點“織圍脖”,對決策失誤“拍大磚”。
恰如全國政協委員朱振中所言:“不會‘說話’,說到底是一些官員心裡沒有裝着老百姓,一心想着自己的仕途,是各級‘投所好’錯誤思想的産物,是升官靠表面政績的錯誤政績觀的産物。”由此可見,官員說好“網話”的前提是端正“三觀”,這已不僅是官員的個人責任,更是社會賦予他們的時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