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平原被譽為“天府之國”,是古蜀文明重要發祥地,擁有2300餘年建城史。自建城之初,成都就是曆朝曆代的中心城市。漢代時成都就被列為當時的“五都”之一,老官山出土了人類最古老的織機,新疆發現漢代蜀錦“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蜀布、邛杖、茶馬古道無不印證成都在華夏文明,乃至人類文明進程中标志性的地位,這裡是南絲綢之路起點,北絲綢之路重要貨源地。絲路千年繁華,催生出世界最早的紙币“交子”,提升了成都“揚一益二”的曆史高度。
中央實施的《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提出,成都要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标,增強西部經濟中心、科技中心、文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功能。
今年4月,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今後五年全市工作的總體目标是: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實現這一目标必須切實增強西部經濟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文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和國際綜合交通通信樞紐“五中心一樞紐”支撐功能。
成都高新區,中國·歐洲中心攝影/張直
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弗雷澤·斯托達特
西門子全球高級副總裁梁乃明
華盛頓大學塔科馬分校校長馬克·帕加羅從“四中心一樞紐”,到“五中心一樞紐”;從首提“增強西部金融中心功能”,到将“通信”列入綜合樞紐建設範疇——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中的這些變化,體現了成都對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行動綱領的完善、創新、突破和自我加壓。
創新——曆史的基因
作為西部經濟活躍度非常高的城市,成都深知科技實力對一座城市發展的推動力。尤其是在成都經濟總量已經跨過萬億大關的背景下,利用科技使這座城市獲得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成為各方共識。
“成都有創新的基因。”被譽為“可穿戴技術之父”的史蒂夫·曼恩雖然是第一次來到成都,但這位發明家卻與成都一見如故。“在公元1023年,成都率先發明了紙鈔,足以證明這座城市有着創新創造的傳統。”
5月12日,以“彙智創新,開放共享”為主題的2017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落下帷幕。本屆創交會,各類交易成交總金額240.25億元,其中,舉辦創新與投資對接、科技成果交易等4個專場交易會,吸引1.1萬餘名海内外投資者和創業者,2853個項目參加技術交易,初步統計成交額達83.6億元,較上屆增長35.5%。
這次創交會還彙集了世界衆多科技與經濟領域的專家學者,他們對于成都近年來表現出的經濟活力與發展潛力表示了極大的認可。
“我到訪過很多成都的工作室和公司,他們的創意,即使與全世界各地頗具創造力的城市相比,也毫不遜色。”被譽為“世界創意産業之父”的英國創意文化産業研究專家約翰·霍金斯告訴記者。
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弗雷澤·斯托達特也透露:“我們計劃在成都設立兩個公司,其中一個是關于有機物的,會廣泛應用于實體工業、制藥業和食品工業。另外一個公司也正在讨論之中。”這兩家公司最可能落戶在成都高新區。
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充分發揮教育、科技、人才等創新要素集聚優勢,深度推進與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共建一流大學、一流學科、一流研發平台、一流産業基地,加速融入全球科技創新體系。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大力培育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态、新模式,催生新經濟快速成長,全面提升城市創新力、創業力、創造力。
據悉,在成都科學城一線,總投資達114億元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部國際創新港正加快建設,北航多個院士團隊将陸續進駐,圍繞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與成都開展深度合作。以北航西部國際創新港為代表,在成都的“創新地圖”上,科研院所高校、“國字号”重點實驗室可謂星羅棋布,其中有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56所高等院校,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等國家級科研機構30餘家,兩院院士33名。
“切實增強‘五中心一樞紐’支撐功能,成都市科技局将把握‘時’與‘勢’,進一步增強西部科技中心功能,全面提升城市創新力、創業力、創造力。”對此,成都市科技局局長盧鐵城分析,成都将統籌各方力量,支持四川大學、西南交大、電子科大、西南财大等在蓉高校加快建設世界“雙一流”大學,支持中科院成都分院、西南物理研究院等創建世界一流科研機構,加速融入全球科技創新體系。同時,深化環高校院所知識經濟圈、大學科技産業園以及創新創業聚集區建設,加快培育新技術、新業态、新模式和新産業,促進新經濟培育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為了構建創新創業的優越環境,在知識産權運用和保護方面也做了相當多的工作。“成都市專利申請量居副省級城市第3位,發明專利申請量居副省級城市第2位。”盧鐵城說,我們重點圍繞高校院所科研人員創新創業和知識産權成果轉移轉化,出台《促進國内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蓉轉移轉化若幹政策措施》(簡稱“成都新十條”),在全國首創觸及高校知識産權所有權改革,按照先确權再轉化的思路,給予科研人員明晰的産權激勵,釋放了高校院所科研人員的成果轉化和創新創業熱情。“可穿戴技術之父”史蒂夫·曼恩
世界創意産業之父約翰·霍金斯日前,成都還成立了西部首家跨區域集中管轄知識産權案件的成都知識産權審判庭,落實了知識産權案件民事、行政、刑事審判“三合一”改革,有效整合并優化了審判資源,統一了裁判尺度,提升知識産權案件的審判質量和效率。
人才——發展的根本
西門子獨立法人公司在成都的設立,标志着西門子在成都的這一全球“數字化工廠”實現運營實體上的全面升級,是西門子為在中國更好更快發展做出的最新戰略布局。西門子将持續擴大成都生産及研發基地生産規模,不斷增強研發實力。預計到2019年,已建設完成的西門子一期項目以及正在建設的二期項目總投資将超過10億元人民币。
為何選擇成都,西門子全球高級副總裁梁乃明告訴記者,一方面得益于成都的一系列政策利好,更為重要的是“成都吸引了衆多優秀的科技人才”。
的确,正如梁乃明所言,成都如今各個産業的創新發展離不開人才。
深谙人才對于經濟社會發展的至關重要作用,成都頻頻向全球英才抛出“橄榄枝”,展現了擇全球英才而用之的堅定決心、海納百川的城市氣質和大刀闊斧的改革力度。成都實施“黃金眼”戰略,開發運用“高端人才全球搜索系統”,線上線下同步攬才。此外,成都主動走出去,成功在深圳、上海、美國矽谷等地開展赴外招才引智活動,重點關注世界一流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對“高精尖缺”行業人才頻發“邀請函”。新人才觀提出搭建“人才+項目+資本”協同引才模式,一人一策、一企一策等具體辦法,搭建人才引育的鍊式效應,把人才來蓉的每個要素環節都進行精準計算。以高端引才、全域引才為牽引,成都不斷推進人才工作體制機制改革,提升對“千裡馬”的吸引力、親和力。盧鐵城說,“破除人才發展障礙,破除流動壁壘,向高端人才派發了不少政策紅利。”成都不僅為人才發展、留蓉提供了巨大的政策和财力支持,解決人才生活、工作後顧之憂,甚至還為海外人才一路開綠燈——允許人才身在國外心在成都,海外人才創新創業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此外,成都還建立人才綠卡制度,在創業扶持、住房醫療、子女入學、配偶就業等方面,向高素質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傾斜,形成更具人性化的引育用留政策體系。
引智引才是借用外部“活水”,本土人才隊伍培養是解決用人“剛需”、人才隊伍梯隊建設的重要策略。據權威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成都全市人才總量達到了443萬人,居中西部城市前列。量質提升是當前成都人口結構、人才工作的重頭戲。新人才觀提出,校地、校企當好“導師”,以産業轉型升級為契機,加強對本地人才的理論傳授、實踐淬煉。培養拔尖人才的同時,強化職業教育、倡導工匠精神,培養造就“成都工匠”。深入開展“市優專家”選拔培育,實施“成都優秀人才培養計劃”、青年(大學生)“創業新星”計劃、産業實用人才開發五年行動計劃等,為全市産業發展築牢人才基座。
美國華盛頓大學塔科馬分校校長馬克·帕加羅表示,在培育創新性人才方面,大學發揮的作用至關重要,“老師會給予學生一些影響,特别是通過我們的教授過程,教給他們一種創新創業的理念,這樣我們才能為未來一代開創一個比較好的未來”。馬克·帕加羅還表示,“我們會有更多的項目來促進中美雙向的學生交流。”他相信與成都院校的合作将會越來越多。
金融——未來新驅動
從經濟發展規律來看,城市是現代經濟的載體,金融又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是資源配置和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作為經濟的載體如果沒有金融的發展是不可能發展壯大的。鄧小平同志說過:“金融很重要,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盤皆活。”這一經典論斷深刻地揭示了金融在現代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特别是當前,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複蘇,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态,成都的發展動力正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換,産業體系正從傳統産業主導向新興産業引領轉型。面對新的形勢任務、新的機遇挑戰,成都深刻把握經濟和城市發展規律,對金融和通信在現代經濟與城市發展中的作用給予了高度重視。
“成都有很好的基礎,制造業、服務業、城鎮化都做得很好,是西部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之一,對區域經濟也有很好的引領作用。”央行行長周小川對成都建設西部金融中心如此評價。
的确,建設西部金融中心,成都有豐厚的曆史積澱。北宋的成都發行了世界上第一張紙币,上世紀末的成都紅廟子誕生了中國第一個股票場外交易市場,這些金融憑證驗證了成都自古以來的金融基因。成都也有雄厚的現實基礎,目前成都擁有的金融機構數量,位居中西部第一;從銀行、證券和保險三大闆塊來看,總量僅次于北京、上海和廣州;從金融市場來看,成都的存款餘額、貸款交易額、保費繳額等數據,也是中西部第一;從金融後台和服務機構來看,成都的數量仍是中西部第一。
成都提出要全面構築現代金融産業集群和支撐體系,強化金融要素市場建設,加快發展新興金融業态,優化金融生态環境,增強“資本市場、财富管理、結算中心、創投融資、新型金融”五大核心功能,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統計數據顯示,截至4月末,成都市金融機構本外币各項存款餘額達3.41萬億元,同比增長8.6%;各項貸款餘額達2.7億元,同比增長13.3%。
成都市政府金融辦主任梁其洲,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信心十足。他表示,從資本市場功能而言,成都積極推動企業海外上市;從财富管理功能來講,成都正與海外加緊合作,比如從海外引入全球性财富管理機構,與海内外高校合作培養财富管理人才等;從創投融資功能來講,正和倫敦金融城合作,準備在成都舉辦全球性的金融科技峰會;從結算中心功能來講,成都是中西部地區跨境人民币結算量最大的城市,目标是要成為“一帶一路”中的結算中心;而在新型金融方面,成都會在自貿區金融方面做更多探索,比如在金融科技、商業保理、融資租賃、合資證券公司等方面與境外機構加強合作。
樞紐——内陸變前沿
其實,對于國際綜合交通通信樞紐的打造,成都已頗具規模。随着“一帶一路”的實施、向西陸路開放通道的打通,成都站上了國家對外開放橋頭堡的位置。改變了過去不沿邊、不靠海、沒有港口的劣勢,成都由“後方”變“前方”,由内陸城市變成了開放前沿城市。
成都市口岸與物流辦公室主任陳仲維直言,面對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全面推進、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内陸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等千載難逢的重大曆史機遇,成都依托雙流國際機場、天府國際機場和蓉歐快鐵,積極打造國際空港樞紐、國際性鐵路樞紐。目前,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實施擴容改造工程後,年旅客吞吐量提高到4604萬人次,通航城市220個,開通航線282條,國際(地區)航線100條,位居我國中西部之首;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已經開工,一期三條跑道已經成形,航站樓主體工程也已正式啟動建設,國家級國際航空樞紐建設全面提速,成都将成為繼上海、北京之後國内第三個擁有“雙機場”的城市。國際鐵路港23個基礎性平台類項目全面開工,成都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吞吐量去年達57萬标箱,位列全國第一;中歐班列“蓉歐快鐵”量能快速提升,初步形成北線至莫斯科、中線至羅茲、南線至伊斯坦布爾三線并行格局,實現“天天有班列”目标,開行量一躍增加到460列,位居國内首位,占國内中歐班列總量的26%,發運貨物總價值超過13億美元。中亞班列同步開行共60列,以成都為中轉樞紐的對歐貿易貨物接續服務能力大幅提升。
通過物流通道建設,吸引更多高附加值的面向歐洲、泛亞的适鐵産能加速向成都轉移聚集。“不僅要加快建設境内外樞紐節點、分撥中心、貨物集疏辦事機構和服務網點,而且要搶先開通成都至東南亞、南亞的南向‘泛亞班列’,尋求更廣市場。”陳仲維表示,除開通更多線路外,還将積極推進訂艙中心、箱管中心等多式聯運場站設施和公共信息服務平台建設,以及推進海鐵“一單制”聯運,推動國際鐵路聯運“一票制”互認。
與此同時,成都還将通過做強制造、金融、物流、貿易、信息五大臨港産業,推動面向歐洲、中亞、西亞、南亞等國家和地區以出口為導向的國際先進制造業龍頭企業出口基地、研發中心和結算中心向成都轉移聚集。力争到2020年,國際鐵路港和國際航空港臨港産業主營業務收入達2500億元,實現進出口貿易120億美元以上。
在不久前結束的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上,賦予了成都國際性區域通信樞紐的新内涵和新目标,提出要“加快建設高速、泛在、融合、安全、綠色的信息網絡,打造‘一帶一路’重要信息通信節點、數據中心、物流中心和國際信息港,初步建成國際性區域通信樞紐”。
日前,成都宣布在全國率先建成覆蓋全市的千兆網絡,成為名副其實的首個千兆省會城市,提前三年完成“寬帶中國”2020年戰略目标。
成都市經信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成都市将持續推進成都互聯網骨幹直聯點和城域網出口帶寬擴容,擴展國際直達數據專用通道,持續推進核心網絡優化升級,增強網絡承載能力,全面增強通信樞紐功能,為廣大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保障。加快推進電信、移動、聯通、曙光和萬國數據等互聯網數據中心建設運營,打造全國領先的信息服務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