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精準醫療将引領未來醫學新時代

精準醫療将引領未來醫學新時代

時間:2024-10-28 12:13:16

我國正在制定“精準醫療”戰略規劃,并且這一規劃被納入到“十三五”重大科技專項,将改變現有診療模式、引領未來醫學新時代

醫療和網絡技術雙重推動下,精準醫療正在成為潛力巨大的市場。随着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為病人量身定制最佳治療方案,不僅可以實現治療效果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還會給全球健康和醫療産業帶來巨大變革。目前的精準治療在大數據技術、基因診斷、腫瘤免疫細胞治療以及幹細胞藥物研發等技術的推動下,距離“治未病”的預防理念已經不遠。目前我國正在制定“精準醫療”戰略規劃,并且這一規劃被納入到“十三五”重大科技專項。在未來,精準醫療将改變現有的診斷、治療模式,引領未來醫學的新時代。

事件精準醫療納入中國“十三五”規劃

“精準醫療”的概念距今天并不遙遠。20世紀初,人類基因組計劃開始萌芽并快速發展,人類從此才有了基因組學的概念。随後直到3年前,奧巴馬提出精準醫療計劃(PMI),才讓精準醫療開始大規模見諸報端。

目前,“精準醫療”還沒有明确的定義,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給出的定義是:一個建立在了解個體基因、環境以及生活方式基礎上的新興疾病治療和預防方法。而中國“清華系”的定義是:集合現代科技手段與傳統醫學方法,科學認知人體機能和疾病本質,以最有效、最安全、最經濟的醫療服務獲取個體和社會健康效益最大化的新型醫學範疇。最簡單的定義則是“針對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時間給出合适劑量的對症藥物”的醫療技術。

“精準醫療”其實質與中醫的“治未病”非常相似。中國工程院院士程京認為,精準醫療應當包括精準檢測、精準調理、精準診斷和精準治療幾大方面。在他看來,精準檢測和精準調理尤為重要,充分體現了中醫“治未病”的預防理念。“精準醫療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身有哪些疾病的易感基因,從而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比如說利用一個基因芯片可以檢測人體近3000個基因位點,預測13大類、150種疾病的患病風險。目前中國的中醫體質分類就體現了精準調理的理念。在現代科學技術體系下,精準醫療需要的個體化檢測方法目前有10多種,檢測項目數百種。比如肺癌,現在已經能達到16種标準的檢測。美國生物醫藥制藥公司,正在研發907種針對100多種疾病的藥物和醫療,其中包括338個單抗藥物,250個疫苗,93個重組蛋白、60個細胞療法、45個基因治療、30個特殊藥物。

精準醫療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在大數據技術、基因診斷、腫瘤免疫細胞治療以及幹細胞藥物研發的技術帶領下,我國也意識到其重要性。随後在2015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批示科技部和國家衛生計生委,要求成立中國精準醫療戰略專家組;3月,科技部召開了首次精準醫學戰略專家會議;4月,衛計委和科技部進一步完善精準醫療計劃并将提交國務院。到了2016年3月,精準醫療正式被納入中國“十三五”規劃。

随着精準醫療被納入中國“十三五”規劃,如何進一步挖掘我國醫健領域巨大的發展潛力,積極推進精準醫療、醫療創新創業、産融合作等,成為我國醫療界關注的重點。2016年9月10日下午,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精準醫療“十三五”規劃》,由海上絲綢之路投資基金管理中心、海上絲綢之路醫療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全國百家精準醫療醫院簽約儀式”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會上,有53家醫院與主辦方簽訂了戰略合作。未來将采取建設、收購、重組的方式,在三年内完成全國百家精準醫療醫院布局,實現國家精準醫療戰略規劃。

目前的精準醫療正在和大健康産業一起,有望在順應全球經濟發展潮流的基礎上實現提速增量、跨界融合和創新發展。

2016年11月19日,在“第六屆Bio4P精準醫療創新論壇暨2016中國醫健創新創業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詹啟敏說:“作為未來大健康産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基于大數據、認知計算等技術的精準醫療的實現、個人基因測序的普及正在給全球健康和醫療産業帶來巨大變革。”

背景精準醫療将引領未來醫學新時代

現代生物醫藥科技的發展受益最大的就是醫療産業。國際領域精準醫療的建立主要源自美國醫學界2011年首次提出“精準醫學”概念。作為一種可以将個人基因、環境與生活習慣差異考慮在内的疾病預防與處置的新興方法,精準醫療強調了幾個以前難以考量的參量,及個體化、基因組測序技術以及生物信息與大數據科學的交叉應用。但是随着基因組測序技術快速進步和大數據科學的發展,這種新型醫學概念與醫療模式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并且取得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成就。

比如我國屬于出生缺陷高發國,保守估計我國出生缺陷的總發生率至少在4%—6%,每年大約有80萬—120萬出生缺陷患兒出生,每年因神經管畸形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到2億元。在新生兒重症監護室中,一些孩子一出生就需要靠自己的能力存活下來,此時風險度最高。如何用基因檢測的辦法,把瀕臨危險的孩子挽救回來,這是非常重要的。

2016年6月8日,複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成立“兒童精準醫學中心”。主要利用精準醫學的幹預有望降低高危目标新生兒死亡率。比如新生兒單基因疾病單例模式全外顯子測序(singletonWES)作為一線分子檢測技術已經開始用于新生兒的臨床檢測。

複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副院長周文浩指出,精準醫療在保障新生兒安全大有作為。“有一個孩子在出生時做了基因檢測,發現有分子突變型的糖尿病,如果按傳統醫學方式治療,就得注射胰島素,根本沒産生效果,後來用磺脲類藥物治療後發育情況得到了改善。“這可謂精準醫療給醫生當頭棒喝,原來教科書教給的東西需要重新審視。”周文浩說。他表示,其病房一年收六七千個孩子,僅醫生肉眼能夠看到明顯畸形和遺傳相關聯的是3000例左右。如果按照傳統做法,究竟是什麼樣的基因問題造成的,并不清楚。如今,他們的平台建成後,他們對2000多個孩子遺傳相關的分子原因進行了逐一篩查,其中40%非常明确地找到了病因。”

這還隻是精準醫療潛在應用的冰山一角。2016年5月10日,由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組織編撰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5》正式出爐。報告顯示,2014年心血管病患者約2.9億,每5個成年人中即有1人罹患心血管病。每年因心血管病死亡的人數約350萬,居各種疾病之首。癌症、心血管以及遺傳疾病等是高度複雜且高度個性化的疾病,治療癌症、心血管以及遺傳疾病等需要對每個病例進行詳細分析。隻有利用精準醫療模式,抛棄通用的解決方案,才能為找到個性化的醫療救治模式奠定基礎。

目前,跨界IT大鳄們也都在布局精準醫療。比如重組創立新的控股公司Alphabet的谷歌,就開始對基因組分析技術大量投入。在2007年至2016年間,谷歌已向23andMe、FoundationMedicine、FlatironHealth、DNAnexus等公司投資。googleX實驗室啟動的BaselineStudy項目,目的就是大量收集人類基因組标本并利用大數據合成健康人類基因圖譜。這些都為精準醫療的未來發展增添無限想象。

焦點精準醫療目前面臨諸多挑戰

作為當前大健康産業發展最為活躍的細分領域,精準醫療融合了生物信息分析、醫療大數據以及生物醫藥、高性能醫療設備、移動醫療等前沿技術,成為人類疾病治療和健康管理的發展方向,也是衆多醫療機構、制藥企業、醫療設備研發制造企業、醫療服務機構積極争奪的市場,更是國家醫療健康體系建設重大領域之一。

精準醫療确實有着美好的前景,但是也要看到,精準醫療計劃的夙願雖好,挑戰卻不少。

首先,常見疾病變得小衆化,技術新難度大,治療費用愈發高昂。由于針對不同基因子類型的疾病,藥物變得越來越精準,因此受益于該藥的人數也越來越少。其結果就是,開發出來的藥物越來越有效,但所面對的市場空間卻越來越小。

比如目前精準醫療已涉及無創産前、輔助生殖、單基因病、新生兒篩查、腫瘤個體化治療、遺傳性腫瘤篩查、心血管病篩查、血液病篩查等。其中,腫瘤領域被業内視為未來最大的市場。據了解,目前腫瘤基因組已發現2000個已知和潛在的基因靶點,上百個腫瘤驅動基因已被确證,但真正完成靶點藥物開發的并不多。

其次,是需要克服數據問題。精準醫療的精準化、個性化必須基于數據進行,中國精準醫療當前最缺的就是中國人的癌症數據庫。“美國惡性腫瘤患者五年内存活率達到85%,中國僅有25%,在中國,很多患者發現癌症時已經到了晚期,精準醫療的運作已經迫在眉睫。”衛生部原副部長何界生認為,精準醫療就是“量體裁衣”,制訂個性化的治療方案,這涉及到臨床醫學、藥學、護理學、預防學等領域。個體之間基因、環境與生活習慣有差異,精準醫療立足于基因大數據之上,是把這些因素都考慮在内的疾病預防和處置的新型方法。

第三,則是病人數據隐私的保護問題愈發凸顯。随着醫療數據采集、加工和應用,數據洩露時有發生,進而帶來患者隐私的洩露。數據洩露會危及患者個人隐私,如孕婦個人信息的洩露,可能帶來的一系列推銷、詐騙等問題。而在大數據環境下隐私洩露的危險,不僅僅限于其洩露本身,還在于在此數據的基礎上對于下一步行為的預測與判斷。目前在中國個人信息經常被販賣,在未來基因組信息将成為個人身份及隐私的重要部分,如何更好地保護個體數據隐私,構築數據安全網絡,将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國反應速度不亞于其他發達國家,國家層面高度重視精準醫療研究應用工作,在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都給予了支持,我國臨床資源豐富,存在大量樣本,為精準醫療的研發實施提供了便利。目前精準醫療計劃獲得衆多政策利好支持。

比如中國科技部提出,到2030年,我國将在精準醫療領域投入600億元。《科技部關于發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精準醫學研究等重點專項2016年度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指出,精準醫療将是2016年優先啟動的重點專項之一,并正式進入實施階段。該年度的科研專項涵蓋八大目标,包括構建百萬人以上的自然人群國家大型健康隊列和重大疾病專病隊列,建立生物醫學大數據共享平台及大規模研發生物标志物、靶标、制劑的實驗和分析技術體系,建設中國人群典型疾病精準醫學臨床方案的示範、應用和推廣體系,推動一批精準治療藥物和分子檢測技術産品進入國家醫保目錄等。

此外在臨床領域,“十三五”期間我國生物醫藥産業将重點發展重大疾病化學藥物、生物技術藥物、新疫苗、新型細胞治療制劑等多個創新藥物品類,同時發展生物3D打印技術等重大醫療技術。這些政策和資金的加速落地實施,對推動我國精準醫療行業發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啟示新産業發展政策引導非常關鍵

由于精準醫學目前剛剛起步,一定會遇到在技術創新、法律法規、倫理層面等帶來的挑戰。“精準醫學最大的風險不是醫生,也不是院長,而是政策。一個好的政策可以讓精準醫學的技術發展得很好。”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醫務部部長張繼東說。“現在國家提倡精準醫學,這是很好的助推,但還面臨着真正落地的障礙,即如何在醫院中實施,這是政策層面的東西。”

精準醫學是醫學發展的要求和目标,精準醫療是這個時代大衆對健康的需求,也是醫學和臨床發展的需求,在這個發展過程中,科技創新是唯一的動力。但是如果法律法規不完善、隐私保護缺失,則會影響國内精準醫療落地。

特别是由于精準醫學将改變原有的診療模式,比如基因數據的應用、數據的分析和治療方案的提出,都屬于醫療界的巨大創新。例如當前,國内臨床醫療多局限于依靠病人主訴、臨床症狀、生理生化指标和影像學改變來确定疾病情況。但在組織器官改變的下面,是大量的深層次分子生物學改變,包括遺傳背景、變異、免疫和内分泌改變。以癌症早期診斷為例,發達國家的早期診斷率為50%以上,北歐甚至高達70%-80%,而中國不足20%。

精确醫療的實踐,必然需要解決一系列的支付、倫理、醫患等問題,所以非常需要政策來引導,與此同時,從業者非常有必要将技術向老百姓用得起這樣的方向努力,而不是過度地誇大,不然這個行業也會發展受挫。

目前國家層面已經有了部分政策安排。比如2015年發改委發布的《實施新興産業重大工程包的通知》中,“新型健康技術惠民工程”子項所支持的主要方向就是針對基因檢測。《實施新興産業重大工程包的通知》第二條指出,“充分發揮基因檢測等新型醫療技術以及現代中藥在疾病防治方面的作用,提升群衆健康保障能力。一是支持擁有核心技術、創新能力和相關資質的機構,采取網絡化布局,率先建設30個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範中心,以開展遺傳病和出生缺陷基因篩查為重點,推動基因檢測等先進健康技術普及惠民,引領重大創新成果的産業化。”

2016年6月國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統公共服務平台發布《關于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精準醫學研究”2016年度項目安排進行公示的通知》是将61個精準醫學方面的重點項目信息進行公示,并首度明确了精準醫學的應用、商業規劃、技術開發等,在業内被視為精準醫學發展的指南。

業内人士表示,開展精準醫療是國際醫學發展的趨勢,盡快切入有可能彎道超車;随着社會逐漸進入老齡化,醫療方面的負擔越來越重,醫療産業是剛性内需且邊際效應巨大,可以有效拉動整體經濟發展。但是同時在過去的兩年裡,由于信息不對稱,國内精準醫療市場出現投資火爆但需求疲軟的現象,這增加了精準醫療落地過程中的不确定性。所以如何在未來行業内部努力地擠破“泡沫”也是政策引導的重要方向。

200個

目前腫瘤基因組已發現2000個已知和潛在的基因靶點,上百個腫瘤驅動基因已被确證。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