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全面複蘇短短一年的“甜蜜時光”在2018年結束了。
發達經濟體和新興市場國家在2018年分化,全球經濟在各種黑天鵝當中複蘇動能逐漸減弱,即便是到三季度經濟數據和金融市場表現仍在不斷強于預期的美國,對其可持續性的質疑聲音也越來越多。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2018年5月8日宣布美國退出伊核協議,準備恢複此前為履行協議而放棄的所有對伊朗的制裁,并将施加額外的經濟懲罰。目前伊朗與其他主要國家仍留在協議當中。但據美聯社報道,特朗普8月24日又在堪薩斯城老兵招待會上發言稱,美國準備與伊朗簽署一份“真正意義的核協議”。
伊核制裁風雲與搖搖欲墜的全球經濟通過一根紐帶緊密相連——油價。國際原油價格自2018年以來已經上漲了近15%,從2016年的最低點算起則已經累計上漲了超過160%。在此期間,中國為了建立反映本地及亞太市場供求關系的原油定價基準,也上市了人民币計價的原油期貨。
随着美國對伊朗的制裁于8月7日生效,伊朗也做出了強硬回應,威脅封鎖中東向全球輸送原油的霍爾木茲海峽路線,并于同期在海峽舉行了大規模軍演。全球經濟2018年下半年的最後一隻黑天鵝看似振翅欲飛。
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始末
20世紀50年代,伊朗開始了核能源開發活動,并在當時得到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支持。為充分利用核能資源,伊朗自20世紀50年代後期開始其核能發展計劃,并先後投入大量資金,建立了1個核電站、6個核研究中心和5個鈾處理設施。
兩伊戰争期間,薩達姆對伊朗軍隊使用了化學武器,但在當時幾乎整個阿拉伯世界和西方都支持伊拉克的情況下,世界輿論對薩達姆的行為指責寥寥。在意識形态以及地緣政治的考慮成為決策核心時,世界默許乃至縱容了薩達姆的行為。
對伊朗而言,美國對以色列實際擁有核武器的支持,以及美印之間關于核合作的跳躍,都表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在核不擴散問題上有着雙重标準,即,對民主國家和盟友,可以不管以色列和印度不是《核不擴散條約》簽字國的事實,對其發展核工業乃至核武器開綠燈,不惜一再破例;但對伊朗這樣身為條約簽字國的國家,僅因為其同美國不和,就可以被剝奪利用核能的一切權利。
伊朗拒絕向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屈服,同時美國在伊朗周邊發動的戰争和軍事行動使伊朗不得不考慮保衛國家的安全,美國開始多次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并對其采取“遏制”政策。美國在伊朗周邊發動的戰争和軍事行動有兩次伊拉克戰争、阿富汗戰争、美軍常年賴在阿富汗伊拉克不撤軍,美國入侵索馬裡、美軍飛機空襲巴基斯坦西部等,而且美軍在伊朗近鄰的中東、中亞國家、南亞島嶼等駐紮有大量軍隊,嚴重威脅了伊朗安全。
對于像内賈德這樣的兩伊戰争老兵出身的領導人來說,戰争教給他們這樣的信條:國家獨立和領土完整隻能靠自身的發展來保證,寄望國際公約和西方的善意是行不通的。因此,内賈德上台以後,一直堅持伊朗研發核能的權利,并多次在國際社會發聲,隻有自主開發核能乃至最終造成核武器成為伊朗維護國家民族尊嚴和安全的虛實的雙重保證。
自2005年8月起,内賈德上台之後在聯合國強調伊朗有權研發核能,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特别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成員中國、美國、俄羅斯、英國和法國的注意,開始了漫漫近十年的“伊朗核問題”的談判。直至2015年,伊朗與伊核六國(美、英、法、俄、中、德)達成了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并簽署了《聯合全面行動計劃》,根據協議内容,伊朗不得從事5%以上豐度的鈾濃縮,停止阿拉克重水反應堆建設,允許更多核查,有關六國将不追加對伊新制裁并松綁部分現有制裁。
2018年5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正式宣布,美國将退出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同時,美國将重新對伊朗實施最嚴厲的經濟制裁,再次将伊核問題推上了風口浪尖。
伊朗在原油行業的地位
伊朗是國際上主要的原油生産國,擁有全世界第四大原油儲量。截至2018年1月,伊朗已探明約1570億桶原油儲量,占全球原油儲量的近10%,占OPEC約為13%。2016年全球海運原油的30%均經過了伊朗的管轄區。
伊朗在國際原油市場的地位不可取代不僅緣于該國産量龐大,還因為其地理位置具有無可比拟的天然優勢,使得伊朗成為整個中東地區的産油國向世界輸送原油的咽喉。
霍爾木茲海峽位于波斯灣和阿曼灣之間,是包括科威特、巴林、伊朗、伊拉克和阿聯酋在内的産油國幾乎唯一的海上輸油通道。這五大産油國通過霍爾木茲海峽運輸的原油數量與日俱增,但這裡最窄處僅有34公裡,因此,戰略意義非凡。從全球原油運輸情況來看,海上石油運輸的三分之一要經過霍爾木茲海峽。并且除了原油以外,對于卡塔爾這個天然氣出口大國來說,霍爾木茲海峽是其幾乎所有液化天然氣(LNG)的出口通道。
7月3日,伊朗總統魯哈尼稱,如果美國一心要迫使所有國家停止購買伊朗石油,伊朗将阻撓鄰國的石油出口。随後,伊朗革命衛隊指揮官IsmailKowsari也表示,如果美國禁止伊朗出售石油,那伊朗将在霍爾木茲海峽封鎖油輪的通行。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内伊近期也對魯哈尼的建議表示支持,稱如果伊朗自己的石油出口被禁止,那麼就可能會封鎖霍爾木茲海峽。
按照1982年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一個國家的領海包括距其海岸線12海裡(約等于22公裡)以内的海域,這意味着伊朗的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幹擾霍爾木茲海峽的通行。此外,雖然伊朗政府簽署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但是伊朗議會卻從未真正批準過。因此,對于伊朗來說,完全封鎖海峽也不是沒有可能。
如果霍爾木茲海峽被封鎖,那麼科威特、巴林、伊拉克以及阿聯酋的原油出口都将中止,沙特将被迫經由紅海口岸出口原油,将幹擾1700萬桶/天的石油交易。
對伊制裁與國際油價的關系
從2006年到2010年期間伊朗就因為默默搞核試驗被制裁四次。2011年美國和歐盟再一次對伊朗進行新的制裁,從2012年中期開始實施。主要針對伊朗能源部門,制裁導緻伊朗的原油和其他液體燃料出口快速下降。
每遭受一次制裁,伊朗在原油産量方面上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影響。通過比較曆史上幾次較為典型的制裁措施可以發現一個普遍規律,制裁伊朗不管有沒有影響到伊朗原油出口量,油價都會有不同程度的上漲。
在2006年制裁前,伊朗每天出口石油量約230萬桶,制裁後日本減少石油進口,中國從伊朗進口石油銳減40%。而俄羅斯第二大石油公司盧克石油公司也将停止向伊朗供應汽油。這次制裁前國際油價處于全年新低,制裁消息刺激了油價上漲,并在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出台前夕暴漲至65美元/桶。
2008年,伊朗受到制裁後出口量并沒有顯著變化,但考慮到當時全球能源需求量受到局部推動,3月20日,國際油價漲至147美元/桶。
其中2012年美國加大了對伊朗的制裁力度,所以在2012年的制裁期間,伊朗的原油減産最為嚴重,石油出口量減少100萬桶/天,而國際油價上漲15%。
本次美國總統特朗普聲稱将對伊朗采取最嚴厲的制裁措施。在啟動制裁之前将會有90天、180天兩個過渡期,制裁将會在過渡期結束後全面啟動。在這個過渡期間,美國為自己的盟友和其他與伊朗有商業來往的企業安排一定的緩沖,之後将恢複對伊朗的制裁。
本次制裁将分兩個階段進行。在90天結束之後美國将會禁止伊朗購買美元,限制伊朗的黃金和貴金屬交易,并且禁止與伊朗之間涉及的多種有色金屬和煤炭等貿易活動;在180天之後将對伊朗國家石油公司以及其能源公司進行制裁,禁止購買伊朗石油、石油制品和石化産品。如果外國金融機構與伊朗中央銀行業務往來,美國将對其進行嚴厲制裁。
消息自5月9日發布後,ICE布油價格在短短幾日從75美元/桶沖破80美元/桶大關,最高至80.5美元/桶。不過,在這之後,國際油價以平緩的斜率震蕩下行。
油價波動與美國經濟的盛衰
從理論上講,油價的波動與美國經濟盛衰的聯系應該不那麼緊密,但是通過對WTI原油價格和美國GDP同比數據進行比較發現,美國近幾次經濟危機,基本上都發生在原油價格沖高之後。
1980-1982年,第二次“石油危機”爆發。
美國經濟從1977年1月到1980年1月為高漲階段,但37個月時間裡工業生産僅增長15.4%,折合年均約4.8%,比以往各次高漲階段都低。
1979年下半年起,第二次石油危機爆發,石油價格猛漲,嚴重打擊美國經濟,加劇美國外貿逆差,加深滞脹趨勢。企業倒閉數急劇增加,相當于1933年的水平。失業率高達10.8%,刷新上一次的紀錄。
1990-1991年,美國已經進入了由“裡根經濟學”帶來的财政與貿易雙赤字,但客觀上這也促進了美元在全球的循環。一直貫徹寬松财政政策是裡根政府經濟政策的重要方針之一,美國聯邦債務上限也是從裡根政府任内開始不大幅提升的。在裡根卸任後,留給1989年上台的老布什總統的是沉重的負擔——依靠美債支撐的高财政赤字,以及快速擴大的經常項目赤字。
1990年10月至1991年3月,美國陷入戰後第八次經濟危機。老布什以多次降低利率和發動海灣戰争刺激經濟,但也難以擺脫衰退。此次危機持續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危機過後,美國經濟卻保持長期蕭條,複蘇緩慢乏力。而1990年也是原油價格自1985年以來的最高點。
2007年至今,國際金融危機在美國已經上演了從衰退到強勢複蘇的完整周期,美聯儲的貨币政策正常化正在堅定地繼續進行,但也有部分經濟體仍未完全走出危機。
2007年3月爆發的次貸危機,一直呈現蔓延并深化的趨勢。樓市暴跌沉重打擊了美國和全球的金融市場。在愈演愈烈的次貸風波中,衆多對沖基金淪陷,許多歐美知名大投行相繼中箭落馬,金融機構股票狂跌,資金鍊瀕于斷裂,資本泡沫随之席卷而來,逐漸發展為一場系統性金融危機風暴,也是美國金融市場20年來最嚴重的一場危機,其規模之大、影響之遠僅次于30年代大蕭條。而此時,WTI原油價格更是站上了曆史高點,突破了100美元/桶,最高至100.6美元/桶。
不僅如此,2000年美國互聯網泡沫破裂也同樣伴随着原油價格的走升和GDP的下行特征。
産生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居民消費對美國GDP的貢獻度拉動比例較高,且美國是一個低儲蓄的國家,因此當油價出現較大幅度上漲的時候,就會對居民日常的消費産生明顯的影響。
通過比較美國WTI原油價格與美國密歇根消費者信心指數的走勢,可以明顯發現,油價與消費者信心指數基本呈現反向波動,也就是油價越高,消費者信心指數會走弱。有機構測算,45%的美國成年人缺乏足夠的資金儲備來面對意料之外的400美元支出;43%的美國家庭無法負擔住房、上學、交通等基本生活費用;22%的美國人沒有在月底之前支付所有賬單的經濟能力。
也就是說,當油價大幅升高時,對美國居民消費的影響還是立竿見影的,而居民消費又是美國GDP的主要拉動力量,因此,美國GDP同比增長疲弱往往發生在原油價格大幅上漲之後。
封鎖海峽油路足以引發全球衰退
美國當前正處于加息周期中,近幾次核心PCE均達到了美聯儲的目标值2%,預期後續貨币政策将持續收緊。在此次加息進程中,美國股市仍在“勇攀高峰”,标準普爾指數已經爬上了曆史高點,從趨勢上看依然有上升的可能;從經濟擴張的角度,美國市場的平均擴張周期為47個月,而平均衰退期為15個月,需要注意的是本輪的經濟擴張期已經達到驚人的108個月。
同時,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在全球各地挑起貿易戰,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越來越高的現在,貿易戰挑起,美國或将難以保全自身的“毫發無損”。
因此,從整體情況看,美國經濟或已經站上了高位,後續不确定性較大,或将有回調的可能性。
2017年,歐元區GDP增速由2.0%攀升至2.8%,制造業PMI更是升至60.6%、創曆史新高。可以說,2017年的歐元區真的給了市場太多驚喜。而歐元區景氣大幅改善與出口的修複密切相關,歐元區貿易依存度接近90%,遠超絕大多數貿易型國家。2018年以來,受出口大幅下滑拖累,歐元區景氣未能延續2017年強勢表現,持續回落。具體來看,1月至今,雖然歐元區投資和消費小幅修複,但出口大幅下滑;同期,歐元區GDP增速由2.8%下滑至2.2%,6月制造業PMI更是創18個月新低。可以說,經濟前景堪憂。
同時,歐央行2018年以來對于貨币政策正常化的時間點較為“暧昧”;作為收緊貨币政策的參考指标通脹數據持續低迷,令市場對于貨币政策收緊的預期并不強。加之,2018年以來,從意大利政局動蕩、英國脫歐進程以及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獨立事件等,都給原本就風雨飄搖的歐元區蒙上了政治陰影。
相比于歐美經濟的相對強勢,新興市場年初以來就面臨較大不确定因素。美國強勁的經濟數據促使美聯儲持續收緊的貨币政策,再加上特朗普政府積極的财政政策,讓大量的海外資金回流美國本土,這令新興市場面臨較大的資本外流的壓力。前有土耳其裡拉的一瀉千裡,後有阿根廷比索加息至60%後的大跌,各大經濟體難保不受波及。
從上述的幾個簡單回顧中,可以發現,在當今全球經濟高度一體化的情形下,各個經濟體已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緊密聯系,牽一發而動全身,誰也無法保證在風浪中不受影響,中國有句老話“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危機真的來臨時,誰也無法躲過。
全球經濟在危機後各國複蘇進程不一,2017年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都錄得良好增長,但這一勢頭在2018年出現分化。接下來若油價飙升,新一輪全球衰退會來嗎?
美國制裁伊朗,其目的是為了伊朗的石油收入降至零。2018年以來,美國經濟大舉挺進能源輸出國行列,試圖通過頁岩油革命助推下的産能提升,擴大對全球市場出口石油和天然氣。在這一過程中,美國經濟也動用美元打壓石油國,搶占原油和天然氣市場,比如,美元對委内瑞拉經濟和伊朗經濟的打擊亦是如此。
而目前看,盡管美國全面制裁伊朗的時限已經越來越近了,但是,像印度和中國這類伊朗原油的出口國并沒有因此減少對伊朗原油的進口,反而通過一些變通的措施,比如不使用美元結算或者易貨、或者将資金存在中國和印度銀行内。而等伊朗原油出售恢複正常後,這些資金都歸還給伊朗。
前面提到的,伊朗對于美國制裁的反制措施可能或是封鎖原油出口的“要塞”。霍爾木茲海峽真的被伊朗封鎖,那麼每天全球三分之一的原油(1700萬桶)将受到幹擾。據測算,原油價格将上漲至100美元以上,甚至有可能至250美元。根據上述的曆史情況看,國際油價上漲至階段性高點,随之而來的很有可能是美國GDP的同比下降,而後有可能升級至經濟危機。
那麼,如果高油價真的來臨了,美國或将迎來新一輪的經濟危機,那又有誰能真正躲得過?
中國如何應對美國制裁伊朗
全球範圍來看,當前中國經濟仍處于中高速增長期,但也面臨諸多不确定因素,尤其是近期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升溫,反複發酵,對市場預期和投資者情緒産生較大影響,也造成國内金融市場大幅波動。具體表現在國内債券市場違約頻發,A股市場持續下跌,人民币貶值預期再起,不同市場間風險快速交叉傳導,造成市場大幅波動,交易難度不斷加大。疊加近期個别農商行風險暴露,金融市場局部信用風險蔓延甚至可能造成流動性危機,中國金融體系有出現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因此,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也成為了中國政府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
若美國對伊制裁确實引起油價高漲,甚至引發美國經濟衰退,中國應從如下幾方面加以應對。
第一,若美國經濟衰退,中國應該抓住這個難得的特殊時期,保持宏觀政策定力,努力擴大内需,全力補足科技短闆。作為全球最大的市場,中國的需求早已引起全球各個經濟體的密切關注。從曆史上看,美國經濟衰退必然會帶來全球性的經濟萎縮,此類經濟周期更需要擴大自身有效内需,以發展促穩定。
第二,靈活調整貨币政策,穩定人民币彙率,減少資本流動對國内金融市場的沖擊。油價上漲造成的全球經濟萎縮必然伴随金融市場的大幅波動以及跨境資金的頻繁流動。當前中國大力推進金融市場雙向開放,若能穩定彙率,持續推進債券、利率、股票等市場化定價機制,必然會吸引大量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穩定投資者信心,更好地以金融服務服務實體。
第三,堅定落實“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在美國經濟衰退時期,加快人民币國際化進程,完善石油人民币基礎設施,推動石油人民币體系成立,擺脫石油美元束縛。從全局視角看,石油人民币與人民币國際化、“一帶一路”建設相輔相成。以“一帶一路”沿線經濟發展的内生需求為動力,以人民币的貨币信用為支撐,石油人民币體系将逐漸形成惠及中國、沿線經濟體、石油出口國的良性循環。
作者就職于中國建設銀行金融市場部,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