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1日,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士康”)向上交所報送IPO招股說明書(申報稿)。緊接着在3月8日,距離富士康首次提交招股說明書僅僅36天之後,證監會就在官網上披露了富士康成功過會的消息。這在當時創造了A股史上IPO速度之最。有了富士康作為先例,後來者甯德時代又創下了新的紀錄——24天過會。至此,我國證券市場IPO“綠色通道”的構想逐漸變為現實。
除了進程特别快之外,富士康的過會還在另兩個方面開創了A股市場上的先例:一是沒有在招股書中披露明确募資金額;二是引入了戰略配售方式。
按照慣例,每一次IPO批文的下發,證監會都會對每一批次IPO公司的募資額度做出核定,以确保IPO信息披露的透明性,從而幫助投資者進行明确預期。但證監會此次對富士康的IPO批文卻沒有募資信息,引得市場對富士康的募資金額充滿了種種猜測。
富士康究竟憑借什麼獲得如此特殊對待?未來富士康的投資路徑又是怎樣的?帶着這些問題,《投資者報》記者閱讀了大量行業資料并設法聯系到富士康公關部的相關人員并提出了問題。但富士康相關負責人在三天時間内始終處于“忙線狀态”,公關部負責人也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采訪回複等我們通知”,但截至發稿,記者也未收到富士康方面的任何回複。
台資“獨角獸”抽血A股
何為“獨角獸”?獨角獸企業是來源于美國風投界的術語,用來描述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初創公司。國金證券在其研報中表示,考慮到富士康股份在A股具有稀缺性,按照30倍左右市盈率,加上發行新股募資,市值超過5000億元也很有可能,将超過國内科技類龍頭海康威視、360市值。若以此來計算,富士康不僅僅是獨角獸,就是被稱為“十角獸”也不為過。
不過有人狂熱也有人較為理性,有券商TMT行業分析師認為,吸引眼球不等于獲得高的估值,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精密當前市盈率僅10倍,近期股價并未受到富士康在A股上市的影響,說明海外投資者仍比較謹慎。
從招股說明書來看,富士康也的确面臨着負債規模較為龐大的風險。截至2017年底,富士康總資産為1486億元,總負債1204億元,負債率約為81%,相比于截至2016年底的43%上漲了近一倍。其截至2016年底總負債為582億元,這意味着相比于2016年,富士康的負債額增加622億元,增幅達106.8%,實現翻倍。
招股說明書顯示,截至去年年底的負債總額為1204.14億元中,流動負債總額為1203.82億元,非流動負債總額為0.32億元。公司負債主要由應付賬款、其他應付款、短期借款、應付職工薪酬等構成。
跟同行業相比,富士康的負債率水平也處于高位。富士康在2015~2016年資産負債率分别為:45.72%和42.89%,低于可比公司均值57.17%和56.88%。2017年,富士康負債率81.03%,高于可比公司均值57.73%。
一旦成功登陸A股,富士康負債率過高的問題也将得到完美解決。根據招股書,富士康2017年營業收入3545億元,淨利潤158.7億元,相比目前A股市場科技型上市公司小市值,富士康的市場熱度将會被炒到很高是很有可能的,再加上A股市場“打新”的傳統,難免會産生較強的IPO“抽血效應”。當資金都來追捧富士康時,必将導緻市場資金趨于緊張,外加宏觀經濟收緊的趨勢,富士康的上市對市場究竟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則還需要時間的驗證。
另外,對于富士康“台企”的特殊身份,有分析人士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富士康此次能夠在A股市場上獲得如此多的特批,也表明了内地資本市場對于台資企業呈現出了一種空前開放和歡迎的态度。”
謀局多個風口産業
在人們以往的印象裡,富士康無非就是一家出售廉價勞動力的海外代工工廠,而在新版的招股書中,進軍A股市場的富士康似乎有着更加宏大的願景。
除了改善财務情況之外,富士康此次IPO申請募集的272.53億元資金将用于工業互聯網平台構建,包含雲計算、5G、物聯網、智能制造等多個業務。
在招股書中,富士康是這樣描述自己的:全球領先的通信網絡設備、雲服務設備、精密工具及工業機器人專業設計制造服務商,為客戶提供以工業互聯網平台為核心的新形态電子設備産品智能制造服務。
按照富士康的設想,募資成功後的公司将為企業提供以自動化、網絡化、平台化、大數據為基礎的科技服務綜合解決方案,引領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轉型;并以此為基礎構建雲計算、移動終端、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高速網絡和機器人為技術平台的“先進制造+工業互聯網”新生态。
産品方面,公司主要産品涵蓋通信網絡設備、雲服務設備、精密工具和工業機器人。相關産品主要應用于智能手機、寬帶和無線網絡、多媒體服務運營商的基礎建設、電信運營商的基礎建設、互聯網增值服務商所需終端産品、企業網絡及數據中心的基礎建設以及精密核心零組件的自動化智能制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