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超級工程背後的挑戰

超級工程背後的挑戰

時間:2024-10-28 02:34:23

首節沉管管節順利浮運沉放安裝。港珠澳大橋主航道的沉管隧道,有三個限制。

第一個限制,是香港機場通航的限高的限制。我們主航道區域的通航高度,不能超過150米,對我們建設大型橋梁就産生一個限制。第二個限制,這裡是珠江口出海的主航道,我們要為未來30萬噸郵輪的通行做準備。由于這樣的要求,我們的沉管隧道就需要埋得很深,大概要埋到海床下面22米,整個的水深要達到将近50米。另外就是珠江水利委員會也有要求,就是我們兩個人工島的建設長度,一定要控制在600米左右,我們目前島的長度是625米。

如果我們不用沉管隧道這個方法,就可能對珠江口的整個地形産生影響。因此,我們這個地方就産生了這樣一個橋島隧集群的工程,使它成為一個舉世矚目的超級工程。

港珠澳大橋背後,有三個挑戰。第一個挑戰是120年的設計使用壽命。我們國家有史以來,第一次提出了超過100年建設标準的工程。第二個挑戰是這個工程有兩個“三”。三地政府共建共管,三地标準就高不就低。第三個挑戰是它有三個難點。一是它是外海沉管隧道;二是工程是在中華白海豚核心保護區這樣一個範圍;三是這裡每天通過的船舶超過4000艘,通航安全是非常重大的挑戰。

在港珠澳大橋建設之前,大概全中國的沉管隧道工程加一塊兒不到4公裡。在外海環境下建沉管隧道,我們國家是第一次,所以可以說是從零開始,從零跨越。

2007年的時候,我們為了準備這個工程去全球考察。當時世界上有兩條超過3公裡的海峽隧道,一條是丹麥的厄勒海峽隧道,已經建完了;還有一條是在韓國釜山,這個工程的安裝部分,全部由歐洲人提供支持。每一節沉管安裝的時候,會有56位荷蘭專家從阿姆斯特丹飛到釜山來給他們安裝。最後隧道貫通的時候,荷蘭人自己也在講,韓國釜山這條隧道,當時是全世界最長的沉管隧道,是我們歐洲人的慶典。

我們去釜山的時候,是在300米左右的海面上開船過了一下。回來以後我們在考慮我們的隧道、我們的沉管應該怎麼辦。看了釜山之後,我更加堅定了一個信心、一個決心——港珠澳大橋這個工程,一定要找到全世界最好的、有外海沉管安裝經驗的公司和我們合作。

因為種種原因,雙方沒有談攏。分手以後我們隻有一條路可以走,就是自主攻關,自己去攻克這樣一個難題,這就是我們島隧工程當時的環境和條件。我很喜歡創造,我喜歡這樣一個挑戰。

沉管隧道所使用的33節沉管,全部使用工廠法預制。每一節沉管長180米,重約8萬噸,其體量相當于一艘大型航空母艦。2013年5月,第一次安裝,我們整整進行了96個小時,才将海底隧道的第一節沉管成功安裝。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我打一個比方,我是一個司機,但沒有一個駕校對我進行認真的培訓,沒有一個教練好好教過我,然後我要開車到五環去,這車還不是小車,是一輛大貨車甚至大巴。

第一次安裝,我們就是這樣一種心情。所以我們有些同志,是在第一次安裝前就離開了;有些同志,是在第一次安裝後離開了。這樣一個工程,在那樣的條件下,我們邊學習邊幹,我們不能出風險,我們還要成功。

最難忘的一件事是第15号沉管的安裝,兩次回拖,三次安裝。我記得第一次安裝是在2014年11月17日,沒想到的是回拖。回來那一天,現場是我們碰到的最惡劣的一個海況,那天溫度也特别低,珠江口罕見的隻有不到10攝氏度,海浪大概有1米多高。我們的工人在海上被海浪推倒在沉管的頂上,衣服全部濕透了,但就這樣堅持着将沉管毫發無損地運回了我們的塢内。回來以後,我身邊的一個起重班長講了一句話:“回家了,回家了。”

第二次安裝的時候,是在2015年的大年初六。為了這次安裝,我們幾百人的團隊整個春節一天都沒有休息,日日夜夜在做準備。但大年初六大家出去以後,現場再次發生回淤,我們的船隊再次回撤。我當時說,看來我們的船隊可能要回撤。我剛說完,我們現場很多的幹部和員工,眼淚止不住地流下來。當時前線壓力非常大,大家感覺到現在才裝了15個沉管,如果這樣子下去這個工程還有希望嗎?

第三次是在3月份,政府也給了非常大的支持。沙子回淤,跟出江口的挖沙采砂有關系。當時廣東省的常務副省長徐少華同志講,港珠澳大橋建設是大局中的大局,我們一定要确保。珠江口有7家采砂企業,200多艘船,1萬多人就業,為了保港珠澳大橋全部停工。外國公司、外國專家也參與建設過程,他們非常震撼,說也就是在中國能做到。在我們中國,大家在這個時候考慮的,是如何用最快的速度讓工程繼續。為了回報這個社會,回報各界的支持,在影響了我們3個月的情況下,我們那一年安裝了10節沉管,創造了中國速度。

7年的建設,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最終接頭的安裝。沉管最後在水下要合龍。如果說外海沉管有挑戰,那麼最終接頭是這個挑戰當中最困難的部分,100多年都沒有找到一個非常好的方法。為了這個事情,我們做了4年多的研究和攻關,最後我們找到了我們中國工程師的方法。

那一天是2017年5月2日,那一天伶仃洋的太陽是5點53分升起。5點53分我們開始安裝,我們要趕在當天從太陽升起到太陽落山的時候完成對接。如果不是用這樣一個方法,按照傳統的方法至少需要8~10個月。

這一刻,每一個建設者的堅守,每一次與家人的分離,每一次團隊的合作,都已凝固成了我們共同的美好回憶。

第三次沉管浮運演練。

(據林鳴2017年參加東南衛視《中國正在說》節目整理)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