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夢回三峽,又見宜昌

夢回三峽,又見宜昌

時間:2024-10-28 02:00:10

宜昌古稱夷陵,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長江上中遊分界處,建制曆史逾兩千年。這裡是屈原的出生地、三國時期長坂坡古戰場的所在地、中國版“敦刻爾克”的發生地,也是三峽大壩、葛洲壩等國家重要戰略設施所在地,被譽為“世界水電之都”。6月27日,我們來到古城宜昌,尋“郵”三峽壩區,探訪“中國臍橙之鄉”,感受這座古城不一樣的魅力。

掃一掃看視頻

中國版“敦刻爾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海軍調動所有的水上運輸工具,在德國空軍的狂轟濫炸下,用10天的時間将被圍困在敦刻爾克的30餘萬盟軍運回了英國。這次戰争史上最大的撤退,為盟軍未來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不同于依靠國家的力量完成的敦刻爾克大撤退,中國版“敦刻爾克大撤退”則完全依靠的是著名愛國實業家盧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這在中外戰争史上隻此一例。

1938年,武漢會戰爆發。武漢失守後,大量要後撤重慶的人員和遷往四川工廠的物資,屯在宜昌無法運走,不斷遭到日機轟炸。能否将這些人員、設備運到大西南,成為事關民族存亡的關鍵。在紛飛的戰火中,盧作孚站了出來。民生公司的近百艘輪船從武漢出發,開始了對一座城市的整體搬遷。民生公司用自己的船隻,經過40天的奮戰,在宜昌淪陷前夕運走150萬餘人、物資100萬餘噸,複旦大學、武漢大學等數十所院校重新開課,南昌飛機廠、大成紡織廠等工廠恢複生産,構成了一個強大的工業,特别是軍事工業基礎。它們生産出來的武器彈藥、軍需物資,由民生船舶運往前線,大大地增強了中國軍隊的戰鬥力,阻滞了日軍的西進,最終迎來了抗日戰争的偉大勝利。

為保存中國的民族工業、經濟命脈以及教育文化事業,盧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在宜昌大撤退中,民生公司有16艘船隻被炸沉炸毀,69艘船舶被炸傷,117名員工壯烈犧牲,76名員工傷殘。宜昌大撤退後,民生公司的船仍在搶運物資。整個抗戰期間,由民生公司的船隻運送出川的軍隊共計270.5萬人、武器彈藥等30多萬噸。

方寸記錄長江三峽

在川鄂交界處,莽莽群山擋住了長江的去路,于是滾滾巨流劈開了崇山峻嶺而一瀉千裡,沖出了一條曲折幽深的峭壁長廊,這就是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長江三峽西起白帝城,東到南津關,全長192公裡,分别由雄偉險峻著稱的瞿塘峽、幽深秀麗馳名的巫峽和灘多水急的西陵峽組成。

宜昌大撤退紀念園的主體雕塑由數字和鐵錨組成,再現了1938年“宜昌大撤退”的曆史場面。

船舶有序通過長江三峽工程五級船閘。鄭家裕攝

雨後長江三峽雲霧缭繞,如詩如畫。鄭家裕攝1994年11月4日,為展現中華山河的壯美風貌,當時的郵電部發行了《長江三峽》特種郵票,全套6枚,圖案分别為白帝城、瞿塘峽、巫峽、神女峰、西陵峽、屈原祠,同時發行長江三峽小型張1枚。在中國郵政2014年9月13日發行的《長江》特種郵票中,也留下了三峽的身影。一套9枚郵票上的圖案,分别為大江東去、山水重慶、三峽奇觀、楚湘臨江、廬山水韻、黃山獨秀、金陵春曉、江畔水鄉和東流入海。

位于宜昌市境内三鬥坪的三峽大壩,距下遊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38公裡,是世界最大的混凝土水利發電工程,也是三峽水電站的主體工程。作為迄今世界上綜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樞紐,三峽工程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動工修建,至2006年5月20日全線建成。

新中國最早反映長江三峽工程的郵票,是1984年6月15日發行的T95《長江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特種郵票。這套郵票一套3枚,分别為大江截流、主體工程、二号船閘,展示了葛洲壩工程宏偉壯觀的場面。

1997年11月8日,三峽工程大江截流成功,标志着三峽水利樞紐一期工程建設的順利完成。為紀念這一盛事,中國郵政以連票形式發行《長江三峽工程·截流》特種郵票,展示了明渠通航和大江截流的壯觀場景。2003年8月20日,中國郵政發行一套3枚《長江三峽工程·發電》特種郵票,票面分别為水庫蓄水、船閘通航、電站發電,用于紀念三峽工程勝利實現水庫初期蓄水、永久船閘通航、首批機組發電的三大目标。

2007年,三峽大壩景區成為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壇子嶺風景區所在地為三峽大壩建設勘測點,海拔262.48米,是觀賞三峽工程全景的最佳位置。站在這裡,可以欣賞到三峽大壩的雄渾壯偉,還能觀看壁立千仞的“長江第四峽”雙向五級船閘。據統計,每年約有200萬遊客到此遊覽。在三峽大壩建設初期,宜昌市郵政分公司就在這裡設立了一個郵亭,專為附近施工建設者及來此旅遊的遊客提供各類明信片等特色郵品。在大壩全面完工後,宜昌郵政對郵亭進行了升級改造,為遊客們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務。小小郵亭,見證了三峽壩區的飛速發展,也傳遞了濃濃郵情。

探訪移民新村

2002年,中央電視台評選“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百萬三峽移民獲得特别大獎。位于夷陵區太平溪鎮的許家沖村,轄4個村民小組,總面積3.42平方公裡,是長江三峽岸邊的一個移民新村。

許家沖村的前身,是太平溪鎮的西灣村、許家沖村和秦家坨村。為了支持三峽工程的建設,這三個村子在20多年前便先後沉入水中,1000多名三峽移民搬遷到了一處相對平緩的坡地上,建立了新的家園。如今的許家沖,道路整潔幹淨,房前屋後綠樹成蔭。

自2012年以來,村民謝蓉帶領許家沖村300多名姐妹,通過“基地+農戶”的模式,創新“手繡+艾草+棉麻”的生态特色文化理念,用巧手開發出一系列牽花繡挂畫、艾草繡花工藝枕等純手工制作的工藝産品,每年形成産值200萬元以上,繡出了一條精彩的創業緻富路。

來到謝蓉的工作站,我們發現這裡還是一個村郵站。謝蓉拿起一本冊子說:“每天這裡代投的郵件都有記錄,我們還能代收話費、電費,并通過郵樂網為村民代購日用品。”她一邊介紹純手工制作的中華鲟布藝玩偶等工藝品,一邊說:“我們希望通過郵政渠道更好地推廣當地特色産品。”

宜昌郵政幫助謝蓉将其産品進駐郵樂網,通過線上方式進一步打開了當地特色産品的銷路。現在,艾草繡花工藝枕等産品已上線郵樂網夷陵館,今年還準備上線天麻、蜜橘等扶貧産品。

臍橙之鄉話臍橙

秭歸縣是屈原的故裡,也是“中國臍橙之鄉”。郵政“導遊”向我們介紹說,秭歸是全國唯一實現了臍橙鮮果全年供應的柑橘産區,當地氣候條件非常有利于臍橙生長,形成春有倫晚、夏有夏橙、秋有九月紅、冬有紐荷爾的臍橙産業鍊。

宜昌郵政幫三峽移民謝蓉的産品進駐郵樂網,為當地特色産品打開銷路。程禀涵攝

宜昌郵政工作人員走進秭歸果園,了解臍橙生長情況。周唯攝秭歸臍橙有2000多年的種植史,但長久以來,秭歸卻與“柑橘之王”臍橙并無多大聯系。20世紀70年代前,秭歸橘農主要種植的都是普通的柑橘,在國内沒什麼名聲。1962年11月8日,在充分調研秭歸柑橘生産後,“柑橘之父”章文才教授提出,秭歸氣候、土壤适宜種植臍橙,發展臍橙大有可為。1978年,國家批準秭歸建設2萬畝臍橙出口基地後,章文才為秭歸一次引進了12個美國優良品種。秭歸現今的主要臍橙品種都是他建議引進、試種成功後大面積推廣的。

在宜昌郵政和秭歸的臍橙産業開發龍頭企業——湖北屈姑國際農業集團合作建立的2000畝示範臍橙基地,我們看到夏橙挂滿枝頭,三三兩兩的農民在管理果園。2016年,屈姑集團與宜昌郵政合作,将其産品上線郵樂網,進一步拓展銷售渠道,依托農村電商平台,打通農産品進城通道,幫助當地農民增收。屈姑集團電商總經理李玲玲說:“我們和郵政進行了系統對接,可以直接打印面單發寄包裹。郵政不但幫我們公司線上銷售,也為當地農産品進城打開了一條通道。”

做微商的秭歸縣郭家壩村果農韓勇,去年下半年加盟“郵掌櫃”,每天發運的包裹由沿途郵車帶到秭歸縣郵政分公司,在橙子銷售旺季,日均發貨600件左右。他說:“這樣我省去了開車送貨的麻煩,另外還可以收寄其他果農的包裹。當上‘郵掌櫃’,生意更好了!”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