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春雨醫生:互聯網醫療的中國實踐

春雨醫生:互聯網醫療的中國實踐

時間:2024-10-28 01:55:08

王硯波:麻省理工學院博士,長江商學院戰略與創新訪問助理教授何珊:長江商學院案例中心

2016年10月25日,國務院發布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其中多次提到發展我國的互聯網健康服務。這對于春雨醫生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的利好消息。但是其位于北京768創業園的辦公室中卻并沒有傳出歡呼聲。十多天前,春雨醫生的創始人張銳因心肌梗塞突然離開人世,這讓依然處于創業階段的春雨團隊陷入哀思之中。

春雨醫生成立于2011年,算得上是中國互聯網醫療行業的先行者。在各個行業都連接互聯網的今天,互聯網醫療在中國的發展道路并不平坦,至今尚未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式。

由于中外醫療體系的巨大差異,春雨醫生很難像很多其他互聯網公司一樣,走照搬國外成功模式的捷徑。在張銳的帶領下,春雨醫生在互聯網醫療的行業探索中不斷升級自己的商業模式。可以說,春雨醫生與競争對手一起走出了我國互聯網醫療原本沒有的路。

在張銳離開之後,春雨醫生的團隊依然在探索中不斷前行。他們反思着春雨醫生一路走來所經曆的商業模式變革,并試圖在實踐中為春雨找尋新的機會和方向。

他山之石

北京春雨天下軟件有限公司注冊成立于2011年7月,是一家以移動健康(即MobileHealth,簡稱mHealth)為業務方向的移動互聯網公司。張銳、曾柏毅、李光輝三人同為聯合創始人,張銳出任CEO。同年11月,春雨掌上醫生手機應用軟件正式上線。2013年11月,春雨掌上醫生更名為春雨醫生。

CEO張銳本科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主修新聞專業。張銳曾就職于中央電視台、京華時報等傳統媒體。2006年,随着中國互聯網行業的異軍突起,張銳辭去《京華時報》新聞中心主任一職,加入網易,曾經負責網易新聞客戶端、網易公開課、網易論壇等多個産品,辭職時任職網易副總編。

春雨醫生的另外兩位聯合創始人中,曾柏毅是有道詞典創始者,出任春雨醫生CTO;李光輝曾任中國伽瑪集團香港有限公司中國區總代表,出任春雨醫生COO。

2011年5月,張銳覺得“如果再不出來創業,以後就沒機會了”,于是他辭去網易副主編一職。創業前,張銳對各行各業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和分析,決定“不做社交、不做一般工具應用、不做遊戲”。在“三不”标準下,張銳瞄準了當時競争尚不激烈的醫療領域。張銳認為,醫療是剛性需求,但醫療資源短缺卻一直是中國社會最嚴重的問題之一,于是他決定在這個藍海領域創業,創立了春雨醫生。

醫療是一個傳統且複雜的行業。春雨醫生的三位創始人都不是醫療行業的相關從業人員。然而在張銳看來,這正是春雨最大的勢。如果創始人具有醫療行業背景,春雨反而可能會走彎路。張銳認為,首先,醫療行業從業者會站在醫生、醫院的角度去思考,很難從用戶、市場的角度出發;第二,醫療問題解決辦法也可以嘗試通過醫學專業之外的其他方向去探索,例如,從宏觀的層面或者從互聯網視角去解決醫療問題。春雨醫生選擇從互聯網視角出發,希望能夠探索出不一樣的醫療道路。

張銳把春雨的商業模式總結為三個階段:“賣問題”、“賣醫生”和“賣保險”。

“賣問題”

“賣問題”是指春雨通過回答用戶提出的醫療相關問題來提供服務。春雨醫生移動端上線初期,主要向用戶提供“自診”和“輕問診”兩種服務,軟件和服務全部免費。迄今為止,“賣問題”是春雨醫生貫穿始終的核心業務模式。

春雨成立初期将産品定位為診前咨詢,産品功能主要體現在“自診+問診”,春雨試圖以“賣問題”來滿足被長期掩蓋的“醫患交流”的用戶需求,并嘗試通過“免費+增值”的模式來實現盈利。

自診

自診,是指用戶通過春雨應用查詢自己的症狀,根據查詢結果做簡單的自我診斷,一般是針對較輕的病症或常見病。自診是春雨醫生初始版本中最為重要的功能之一。當用戶感到身體不适,打開春雨“自診”平台,選擇自身對應的症狀,根據春雨給出的提示,進行自診。如果用戶同時出現多種病症,還可以在多症狀查詢中進一步自診。若病症複雜嚴重,春雨會建議用戶前往醫院就診。

2012年7月,春雨将自診平台從靜态資料庫升級為動态數據庫,引入了智能搜索與排查的算法,将自診服務從個人學習升級為人機交互。所謂“靜态資料庫”是指以固定的醫學典籍和案例為基礎的醫療數據庫。相應地,“動态資料庫”是指在原有的靜态資料庫基礎上,随着人類醫療事業的發展不斷更新擴大的醫療數據庫。

2013年10月,春雨掌上醫生4.0版本上線,主打病患自查的智能搜索自診服務。醫療移動軟件能否實現精準有效的自診不僅需要依靠軟件存儲的醫學典籍來實現,還需要大量的動态數據來支持。為此,春雨醫生采購了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的40萬病例樣本庫,翻譯成中文後嵌入到了春雨自診數據庫。這個40萬的樣本庫記錄了美國醫生近10年來對于大多數常見病的基本診斷用藥方案和患者生理數據。在動态數據庫的支持下,春雨自診平台根據患者的症狀、年齡、性别等各種差異化的數據,推導出患者可能患的症狀,同時盡可能地實現了差異化與智能化。每種症狀後面根據中國的醫藥品類附有用藥方案,并标注藥品化學名,便于用戶在國内市場查找同類藥品。

輕問診

輕問診,是指用戶根據自己的病症通過春雨平台在線向醫生進行咨詢問診。春雨會根據問題的具體内容,把問題推薦給春雨平台上相關科室的簽約醫生;再由相關醫生根據病患描述進一步詢問,最終診斷。病患可以通過語音、文字、圖片三種方式提問,醫生同樣可以通過三種方式進行回答。輕問診主要針對的也是常見病和輕症疾病。對于疑難雜症,問答醫生會建議用戶去醫院就醫。

春雨醫生的免費輕問診采取的是衆包模式。用戶通過春雨平台提問,春雨通過人工智能的方式根據問題篩選出涉及科室,并把問題推送給相應科室的在線醫生。類似于滴滴打車的模式,如果有多名合适的醫生在線,醫生們也會通過搶答的方式來獲得問題。同時,春雨的後台有一系列算法,會根據醫生的級别,以及醫生過往的問題記錄、用戶反饋進行調整。

自診主要通過人機互動來實現,而輕問診則需要有真實的醫生在線上與用戶進行互動。使用春雨醫生的第一批簽約醫生是春雨主動邀請來的。春雨的平台做大之後,自然而然地吸引了更多的醫生加入到平台之上。與春雨醫生簽約的醫生依然屬于其所在醫院,利用各自的碎片化時間在春雨醫生的平台上解答用戶醫療問題。

春雨從兩個方面來判斷醫生的質量。第一是醫生來源,即醫生來自于什麼等級的醫院。春雨醫生副總裁林曉表示,春雨平台上的來自三甲醫院的醫生比例是高于全國同行業互聯網醫療公司的平均水平,二甲醫院醫生比例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一甲醫院醫生比例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第二是醫生級别。林曉表示,春雨的主任醫師比例高于全國同行業互聯網醫療公司平均水平,副主任醫師比例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主治醫師比例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住院醫生比例是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林曉認為,在輕問診的服務中,主力軍在主治醫生、住院醫生等基層醫生中,因此主治醫生和住院醫生的比例較高。春雨的主任醫師主要服務于春雨診所的線下坐診。

春雨會對平台上的醫生進行四重認證:醫師資格認證、職業資格認證、科室電話認證和本人手機認證,以确保回答問題的是醫生本人。輕問診對于用戶是免費開放的,為了鼓勵醫生到春雨醫生的平台上來回答問題,春雨自掏腰包為每個得到回答的問題提供一定的現金鼓勵,直接支付給醫生本人。在林曉看來,除了現金激勵外,年輕的醫生還可以在春雨的平台上向資深的“大牛”醫生們拜師學藝,通過請教問題和相互切磋來增加自己的醫術水平;資深醫生收入高,名氣大,可以通過春雨的平台接觸到更多的疑難雜症患者,在治療病患的同時,精進自己的醫術。截至2015年12月底,春雨擁有41萬名公立二甲醫院以上的專業醫生。

2011年11月,春雨醫生的應用軟件發布到智能手機應用商店之後,正式進入到移動端軟件市場。當時,我國市場上沒有與春雨醫生模式類似的移動端醫療問診軟件。春雨醫生的上線迎合了有自診和輕問診需求的用戶,加之鮮有競争對手,上線兩天時間,有2萬餘名用戶下載,注冊用戶為7000人。這是春雨醫生的第一批用戶。截至2015年12月,春雨平台集聚了9200萬名激活用戶。

春雨輕問診運營的最初階段采取的是免費的模式。剛上線時,每名用戶每天隻有一次提問機會,1小時之内收到醫生的文字解答,可以繼續追加提問。後面,随着簽約醫生數量的增加,春雨醫生逐漸放開線上問診的名額限制。

2012年4月,春雨推出博士診所項目。這個項目主要是為了吸納擁有博士學曆的年輕醫生。這樣的醫生,因為年輕、工作年限短,可能在醫院的收入并不高,所以願意加入到春雨的平台,通過回答病患問題來獲得額外的收入;同時,因為擁有博士學位,他們更容易被用戶接受。

博士診所項目主要提供兩種服務:一是通過春雨醫生移動端應用軟件進行的線上醫生輕問診;第二,用戶還可以預約醫生時間,通過電話實時咨詢,每次通話15分鐘,價格為60元/次。博士診所中簽約的醫生必須擁有醫學博士學曆(或副主任以上職稱)。

2012年8月,春雨推出用戶自由定價體系。在醫院體系中,每項醫療服務的價格都是被審批确定的,每位醫生的挂号費都是根據不同的級别分門别類設定好的。在春雨的用戶自由定價體系中,在所有開設的科室中,用戶可以根據自己對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時效性的需求,選擇從免費到25元不等的支付範圍。醫生在看到用戶的需求以及報價之後,選擇是否提供相應的服務。醫生在接受用戶報價,并提供服務之後,春雨将用戶支付扣除運營成本後的餘額返給醫生。此外,用戶還可以支付一定金額的費用向指定的醫生進行圖文或者電話咨詢,不過所付金額全部歸醫生所有,春雨并不從中獲利。

支付更高費用的用戶,問題被解答的時間會進一步縮短。如果用戶支付後醫生沒有來得及回答,費用會返還到用戶的賬戶。以春雨皮膚科為例,根據相關報道,試營運階段,在0元的出價中,9個小時内有5%的問題被醫生回複;支付6元的用戶中,6小時内就有80%的問題被醫生回複;支付了18元的用戶中,兩個小時内,所有的問題都被答完。為了幫助用戶快速地确定一個雙方都滿意的價格,春雨醫生把醫生前一天所有價格下的平均回複時間和平均回複率統計給用戶,以便于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出價。

經過兩年多的摸索,截至2013年底,春雨醫生積累了1400萬用戶和1萬名醫生之後,日均問題量超過2萬個,并一直沿用用戶免費,春雨通過現金激勵醫生的輕問診模式,隻有在增值服務上,例如私人醫生等服務,才收取部分費用。醫生每回答一個免費問題,春雨醫生都會向醫生支付一定的現金。在春雨看來,這種支付不是補貼醫生,而是激勵醫生加入到春雨平台的醫患互動中來。在這過程中,春雨已經構建了相對成熟的線上輕問診模式,并考慮向商業化的盈利方向發展。為此,春雨面向市場做了調查研究。在中國的4個城市對輕問診收費模式進行市場調查,抽樣2000人。調查結果顯示,如果春雨對輕問診服務進行收費,90%的用戶接受付費,并表示願意為每一個問題支付20元。當時春雨醫生的在線提問為每天2萬餘個,如果按單價20元計算,僅輕問診一項将為春雨醫生帶來超過40萬元的日均收入。于是,春雨醫生的團隊決定執行收費策略。

經曆了前期的探索和調研,2013年12月底,春雨醫生更新了應用版本的同時,開啟了大範圍收費的會員模式。用戶可以自主選擇是否支付8元成為春雨的月度會員。8元/月的定價是根據醫生的接受度、用戶付費轉化率和提問頻次綜合測量得出的結果。同普通用戶相比,會員可以在會員期限内每天24小時不限次數地向醫生免費提問咨詢,并且春雨保證,每個會員的問題都可以在20分鐘之内得到回複。非會員仍然可以使用春雨的基礎功能,比如搜索、自查等,但免費咨詢次數受到限制,被設定為10天1次,同時得到醫生回應的順序也将排在會員之後。另外,如果在10天内用戶想進行第二次提問的話,春雨則将按照每次6元的标準進行收費。會員制是春雨對全面收費的一次嘗試。

2015年4月,春雨醫生推出空中診所服務,允許醫生對醫療服務進行自行定價。空中診所,顧名思義,就是讓醫生在春雨的平台上開設線上診所。醫生可以在空中診所直接與用戶進行交流,回答問題,還能夠自定義差異化服務。空中診所中提供的每類服務均由醫生自行定價收費。用戶可以根據醫生的定價選擇指定醫生以及相應的醫療服務,如在線交流或者付費電話;或是付費預約某個醫生線下看病等。

空中醫院本質就是,在免費輕問診的基礎上,加上可付費問診的業務。春雨的醫生評價體系包含兩個維度。第一是醫生的專業程度。在問診的時候,醫生能不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準确地判斷病患的病情,春雨内部有一個學術專業委員會來就此評判醫生的專業程度。學術專業委員會裡面的委員都是各個科室裡面的頂級醫生。第二是用戶的反饋。春雨平台上的簽約醫生對待病患的态度可以通過用戶的評價得到反饋,這點是公立醫院對醫生的考核指标中所沒有的。

截至2015年12月的最新版本,春雨用戶每天可免費進行多次提問,一般情況下會在6分鐘内得到相應專業醫生的回答,但是免費情況下,用戶不能自選回答問題的醫生。如果選擇指定醫生,用戶需另外付費。

無論是通過大數據和智能運算不斷完善的自診,還是通過服務模式更新不斷升級的輕問診,都是用戶帶着自己的問題來到春雨醫生的平台來尋求解決。在張銳看來,“賣問題”是春雨醫生商業模式的第一個階段。截至2015年12月底,每天33萬個醫療問題在春雨得到了專業醫生解答,春雨平均每分鐘回答229個問題。4年來,春雨幫助用戶共解決9500萬個醫療問題。這一數量遠遠超過了全球首個IPO的在線問診公司Teladoc。

自診和輕問診都屬于線上問診。線上診斷是目前互聯網醫療的主要營業模式之一。這種業态的出現也正是迎合市場的痛點。在線“問診+自診”的遠程線上診斷模式不僅可以節約用戶尋醫問藥的時間,而且可以使得患者通過更加便利的方式進行自查及與醫生溝通,同時幫助用戶随時調用全國乃至跨國的醫療資源,這在傳統醫療生态下是很難實現的。

“賣醫生”

“賣問題”的業務模式幫助春雨醫生大大地增加了用戶人數和簽約醫生人數。但是其商業化道路并不平坦,既難以讓用戶買單,又難以讓社會保險買單。在張銳看來,中國的消費者并不習慣為服務買單。“賣問題”是以免費模式開創市場的,一旦開始收費很難在大範圍内被已經習慣免費的用戶接受。此外,在中國現有的醫療保險體系下,社會保險也幾乎不可能為網上問診付費。

張銳發現,用戶願意在免費的前提下,頻繁使用春雨進行線上問診,但是在全面收費的情況下,可能僅有10%的用戶繼續使用春雨“輕問診”服務。在這樣的條件下,張銳決定改進春雨的商業模式,希望能夠通過醫生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技能吸引用戶付費。這種商業模式,被張銳稱作“賣醫生”。

電商模式

春雨醫生首先考慮通過醫生推薦的方式把合适的醫療周邊産品推薦給需要的用戶,并在春雨的平台上通過電商模式進行銷售。張銳發現,随着用戶群和醫生數量的擴張,在2013年初的1000萬用戶中,約有40%是有懷孕育兒需求的用戶,這部分用戶在每日活躍用戶中也占有很大比重。同時,母嬰相關醫生的數量也很大。于是,春雨希望醫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從業經驗以及對相關商品的了解,向用戶推薦适合其實際狀況的商品。這樣,用戶可以得到适合自己的商品,醫生可以通過分成來優化在春雨平台的收入模式,春雨可以進一步試探盈利模式。

2013年5月,春雨醫生推出一款新的手機應用軟件“春雨育兒醫生”。用戶定位于備孕、孕期的準父母以及0-6歲兒童的父母,為用戶提供育兒領域專業的醫療健康服務以及基于個人需求的電商服務。與“春雨醫生”手機應用相類似的是,用戶同樣可借助“春雨育兒醫生”平台向醫生問診。不同于“春雨醫生”的是,“春雨育兒醫生”增加了“物品來幫忙”這個功能選項。這個功能基于用戶個人狀況為母嬰推薦相關的商品,用戶可以直接點擊物品進入購買頁面。例如用戶預先填寫的寶寶的年齡、性别等信息,春雨會根據寶寶成長情況推薦寶寶每周所需的物品,如為孕40周的母親推薦産婦一次性内褲,為5個月零1周的男寶寶推薦耳溫槍等。再比如,醫生在為用戶診斷的時候發現某個兒童缺鐵,會向兒童的母親推薦含鐵的奶粉,該患兒母親可以直接在春雨育兒醫生的應用中購買。春雨希望醫生推薦的醫療周邊産品是建立在用戶真實需求基礎之上的。

尋醫導藥

所謂導藥模式,是指藥品導購,通過在線問診平台服務後,用戶需要選購藥品,這些藥品在哪購買更方便,平台能結合LBS模式(LocationBasedService,即基于位置服務)引導用戶在附近的醫院或藥房購藥。甚至直接通過藥店的電商平台,在線購藥,送藥到戶。而在線問診平台也将從中收取傭金。在線問診平台在彙集了醫患兩大資源之後,可以将業務服務進一步延伸至藥品導購服務。導藥盈利模式的關鍵點在于能否有效整合藥店資源。

在進行線上問診的過程中,春雨發現,自診和輕問診之後,約30%的用戶在與醫生的交流中已經解決健康問題,另外有5%的用戶會根據輕問診醫生的建議去醫院進一步診斷,還有約65%的用戶,會在問診醫生建議下,産生購藥需求。隻有咨詢過程而沒有發生後續解決問題的步驟,不能算是一個完備的醫療過程,而将這個過程完善化的關鍵,就是将移動購藥發展起來。春雨希望同專業的醫藥企業合作,打造“線上看病,線下買藥”的醫藥O2O閉環。

2014年9月,春雨醫生與好藥師網上藥店達成戰略合作。春雨醫生在其手機應用軟件中向用戶提供藥品推薦和購藥服務,同時好藥師将會借助春雨醫生的平台優勢,為用戶提供精準便捷的購藥指導。好藥師是九州通醫藥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專注于醫藥電商B2C業務,在線上購藥方面得益于九州通的醫藥行業優勢和醫藥配送體系。用戶在春雨醫生應用完成與專業醫生的咨詢之後,若溝通過程中,醫生提到了某種藥品,咨詢界面底部将出現相關藥品及購藥信息,用戶點擊後即可進入好藥師購藥界面,可直接下單完成購藥流程;若醫生未提到某種藥品,系統也會根據醫生對用戶所患疾病的判斷,推薦對症的藥品。用戶在春雨醫生形成藥品的購買需求後,好藥師直接将需求分發給合作藥店中離用戶最近的藥店,由該藥店為客戶進行就近配送。

2015年7月,春雨醫生與仁和集團旗下叮當快藥達成戰略合作。叮當快藥是提供免費送藥上門的醫藥O2O企業,藥師會為用戶提供24小時用藥咨詢解答。其藥品服務内容基本涵蓋了家庭用藥和急性用藥的大部分品類。實現合作之後,叮當快藥正式接入春雨醫生在線問診服務,用戶在叮當快藥首頁,即可直接進行問診咨詢。同時,春雨應用以頁面嵌入形式至叮當快藥網上藥店。用戶購藥後,叮當快藥把用戶需求分發給合作藥店中離用戶最近的藥店,由該藥店進行就近配送,力争做到在28分鐘内把藥送到用戶手中。

春雨醫生在賣周邊商品以及藥品的過程中,發現很多用戶願意跟醫生産生一對一的、長期的、穩定的醫療咨詢關系,并願意為這樣的固定關系付費。于是,張銳開始思考,所謂賣周邊商品、賣藥品,賣的都是醫生的專業能力和從業經驗的附加價值。那麼是否可以嘗試直接賣醫生的專業能力和從業經驗呢?

私人醫生

張銳對比研究了中外的醫療體系發現,中國醫療延續了蘇聯的醫療體制,是結構化的,以組織為單位。在中國,提到就醫看病,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去醫院。如果問到中國當下名醫,專業外人士很少能提及一二,民衆更為熟悉的是協和醫院、301醫院等知名大醫院,但是相比之下,歐美國家醫療體系的基礎單元是醫生。美國人去看病的表達不是“去醫院”,而是“看醫生”(seeadoctor)。在美國的初級醫療系統下,每個家庭甚至每個人都有一名私人醫生(primary-carephysician,簡稱PCP),私人醫生與家庭之間有很強的關聯和互動。中國沒有相應的體系,那麼私人醫生在中國是否可行呢?

在2014年4月,春雨醫生推出的“空中診所”中,包括了私人醫生服務。醫生為自己定價,價格範圍是每月的私人醫生服務從幾十元到幾千元不等,患者可以聘請一位私人醫生。簽約成功後,醫生會在初次交流中為患者建立私人健康檔案,告訴他每天需要記錄的數據,醫生通過數據長期監測用戶的健康狀況并給出意見。根據動脈網的信息,在春雨平台上,三甲醫生更傾向于設定較高的單價,而普通醫生更樂意于花費時間回答用戶免費咨詢來獲得收入,通過便宜的收費和更好的服務來赢得用戶。如私人醫生定價最高的是協和的劉炳岩,為9999元。

随着私人醫生業務的發展,春雨醫生進而推出家庭醫生。家庭醫生為一個家庭中的所有人建檔。醫生對整個家庭的健康狀況都有所了解,例如家庭成員有哪幾位,年齡分别是多少,各自的過敏史以及病史是什麼。

此外,春雨醫生的“私人醫生”服務也非常受到企業客戶的歡迎。面向企業的私人醫生主要服務兩類大客戶:第一,大型企業通過為自己的員工購買私人醫生企業服務,來幫助員工管理健康。第二,企業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諸如汽車4S店、地産、金融、保險等行業企業均與春雨洽談為客戶購買私人醫生産品的業務。

2015年2月,春雨醫生發布了“服務型電商”新模式,這個模式全稱叫“私人醫生幹預指導下的服務電商”。這個模式包含兩塊,一塊是“私人醫生”服務,包含“在線咨詢、電子健康檔案、社區”等,這是對春雨私人醫生業務的升級,另一塊是在線指導你購買藥品和健康産品,這是對春雨醫療周邊業務的升級。這個模式的理念是通過“私人醫生”服務建立患者和醫生之間的強關系。患者予以自己的私人醫生充分信任,醫生則可以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根據用戶身體和疾病的狀況為其推薦相關商品和藥品。

2015年5月,春雨醫生宣布在北京、上海、廣州、杭州、武漢5個城市開設25家線下診所,邀請來自三甲醫院的主任醫師坐診線下診所,采取私人醫生服務年費制度,診斷不額外收取費用,并且支持部分藥品醫保報銷,售價為每年980元。春雨開設線下診所,就是希望能夠将檢查、開藥、手術、住院等線下就醫的部分,完整納入到春雨服務中來。這意味着春雨醫生的私人醫生服務從線上走到了線下。

春雨線下診所屬于簽約合作的衆包形式。春雨與具有閑置醫療資源的醫院或醫療機構資源合作,比如租用醫院閑置的辦公室、醫療器械以及相關用具等。醫生不需要全職入駐,以就近等維度動态坐診,春雨暫時不向醫生收取分成。簡言之,春雨診所與醫院合作,醫院出房子、出設備、出醫療資質,在這些方面春雨不需要花錢自建,以租用的形式付款;春雨提供簽約醫生,以及患者。

醫院網絡

春雨醫生在打造一個自己的醫院網絡。春雨醫院網絡是金字塔形的,共有四層(見圖2)。金字塔最底端是春雨醫生的線上服務,包括移動端和web版本。線上端是春雨的用戶吸納器,是醫院網絡的基礎,解決的是日常的咨詢和健康的問題,同時幫春雨收集海量數據。從下向上第二層是春雨診所,春雨診所采用的是衆包合作制的形式,把已有的線下資源盤活,診所裡面解決用戶常見病的診斷需求,但大型的檢查和手術會過渡到第三層春雨醫院。截至2015年底,有兩個基金在幫助春雨醫生做醫療投資,因此春雨會通過控股、入股的方式自建一批春雨醫院。春雨醫院解決的問題不僅僅是常見病,還包括高端複雜的重症疾患。金字塔的塔尖是春雨國際醫療,通過與國際名醫和知名醫院合作來解決疑難雜症等問題,收費較高,面向的是高淨值客戶以及企業客戶。

春雨的醫院網絡不同于傳統的醫療網絡。傳統醫院的建立需要蓋房子、聘醫生等。春雨打算以共享經濟的模式通過資源的整合和組織來實現醫院網絡的搭建。

在春雨的醫院網絡金字塔中,從下向上,解決的病症越重,對醫療資源、服務和專業能力的要求越高,形成了春雨的服務進階。同時,金字塔從上向下,收集的用戶數據和醫療數據越多越龐大,形成了春雨的數據回歸。張銳認為,數據到最後将成為春雨的核心競争力。

“賣保險”

春雨醫生在互聯網醫療行業道路上摸索演進的過程中發現,互聯網用戶最大的需求是跟醫生建立長期、穩定的醫患關系。互聯網用戶習慣免費,“賣問題”難以盈利;醫生增加收入要靠平台補貼,“賣醫生”太過燒錢。那麼互聯網醫療究竟應該由誰來買單呢?

張銳看來,互聯網醫療企業最大的買單方不應該是患者,也不應該是醫生,而應該是保險。張銳一直在思考,中國互聯網醫療是否能夠與保險結合起來,這對于春雨醫生是不是一個機會?由此,春雨走上了商業模式演進的第三個階段“賣保險”。

在中國,傳統的醫療産業鍊是由藥廠、醫生、醫院、患者、保險5個環節構成的閉環(見圖3)。以藥品流向為例,藥廠生産出藥之後,不能直接銷售給患者。這是因為醫藥商品的特殊屬性,即決策權和消費權是分離的。藥不同于普通的商品,普通的商品消費者可以自行決定是否要購買,以及購買後如何使用。但是醫藥商品的決策權在醫生手裡,醫生又簽約在醫院等組織機構裡面。隻有在醫院裡面,藥品才能通過醫生達到患者手上,特别是處方藥等特殊藥品。因此,在傳統的醫療行業,藥從藥廠産出後,先是進入醫院,再到達醫生處,經由醫生決策診斷,到達患者處,最終由保險公司完成支付。保險是最終環節,也是最重要的環節,因為保險是買單方。基本上,大多數國家的醫療産業鍊都是這樣的流程。

很多國家的醫療産業鍊是一個閉環,但是在中國,醫療産業鍊是斷裂的。閉環是指保險公司在負責支付的同時,也可以對患者的用藥行為進行監控,即醫生為患者開的藥是否合理,是否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超額的醫藥費用。

在中國沒有類似的機構,所以很容易出現醫患合謀騙保的行為。例如,醫生為患者開天價藥,然後患者到保險公司報銷,獲得高額的報銷費用,但是并沒有真正的購買或者使用藥品,得到的報銷藥費和醫生分成。這對于中國的保險公司來說是極大的難題。春雨作為互聯網公司可以幫助保險公司規避騙保行為。

春雨醫生作為互聯網醫療公司,還可以直接和藥廠溝通,适當提高藥品出廠價格,這樣可以提高藥廠利潤;然後通過春雨的平台把藥品賣給患者,縮減藥品中間的渠道費用,也就減少了保險公司支付的費用。對于處方藥的銷售,春雨醫生可以通過春雨診所和春雨醫院獲得資質來實現。

春雨醫生打算以保險為龍頭,把這個産業鍊重新做一個構架組織,把産業鍊中重負低效的環節去除,通過去中介化降低成本,同時吸引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張銳認為,在産業結構裡面,春雨如果能夠控制住保險,就能夠控制住醫生、醫院、患者。

2015年11月,春雨醫生與中國人保财險宣布簽訂了産品創新戰略合作協議,共同進入健康服務保險領域。具體合作方式上,春雨醫生将根據人保财險客戶群體的特點及不同層級,提供基于線上健康咨詢、春雨診所、權威醫療機構以及春雨國際的分級診療體系服務,提供分級别、标準化的服務内容,支持人保财險進行健康服務型保險産品創新。雖然隻是春雨2B業務的一部分,但是這是春雨向醫療保險邁進的第一步。

醫療行業跟保險行業雖然是完全不同的兩個行業,但是沒有對醫療的控制,保險就沒辦法做起來。因此保險和醫療有着非常緊密的關系。

春雨計劃首先跟中國規模最大的幾家保險公司合作,推出門診險。春雨團隊經過調查發現,有51種疾病是固定的占據日常門診的80%的費用。門診險,就是把這51種常見疾病的論斷、檢查、費用全部統一打包,用戶一次性繳費購買。如果在一定時間内遭遇這些疾病,保險公司為用戶的醫療行為付費。在這個過程中,春雨負責對醫療行為進行控制和監管。這類的保險服務主要是屬于春雨針對企業的2B業務。一般是由企業雇主為員工購買。在這個商業模式中,春雨的角色是保險公司的服務提供商,以服務費的模式盈利。

随着“賣保險”業務的推進,春雨未來還計劃推出自己的保險公司,專門為互聯網醫療服務,屆時春雨的醫療大數據将進一步發揮作用,春雨在保險方面的收入模式也将從服務費轉變為保費。如何推出自己的保險公司?張銳認為,時機成熟的時候,可以通過參股、入股的方式投資保險公司,也可以考慮戰略方向一緻的保險公司的入股。

春雨醫生還在中國互聯網醫療的道路上不斷探索。未來春雨醫生如何發展?拭目以待。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