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内因?外因?别急着對創業失敗歸因

内因?外因?别急着對創業失敗歸因

時間:2024-10-28 01:27:29

于曉宇:上海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大學創新創業研究中心主任

蒲馨蓮:上海大學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NingLi(李甯):美國愛荷華大學Tipple商學院(UniversityofIowaTippleCollegeofBusiness)副教授(終身教授)

孟添:博士、上海經濟管理中心副主任、上海科技金融研究所副所長

對創業失敗客觀、全面歸因,是管理創業失敗的首要步驟,認識歸因、重視歸因、客觀歸因,是每一位創業者的必修課。

創業者對失敗反省的主要來源,往往不是失敗的真相,而是對失敗的主觀歸因。創業失敗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以美國為例,《福布斯》2015年的數據顯示,九成創業企業以失敗告終;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顯示,美國有超過兩成的創業企業“活不過”一年,六成創業企業“活不過”八年。在中國,據中國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統計,截至2012年年底,近六成企業在五年内死亡,死亡企業的平均壽命為6.09年。雖然企業死亡不等同于創業失敗,但企業死亡是創業失敗的一個重要的表現形式。

盡管創業多是以失敗告終,但多數創業者對創業失敗的理解、準備和應對還非常稚嫩。這使得創業者無法從失敗中獲得有價值的經驗積累并做出正确的後續決策,導緻創業者在随後創業過程中重蹈覆轍,陷入“屢戰屢敗”的怪圈。

到底是什麼導緻了創業失敗?答案沒那麼重要

盡管有大量研究考察創業失敗的共性原因,但答案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布魯諾(Bruno)和雷德克(Leidecker)對成立于20世紀60年代和80年代的美國高科技公司的失敗原因進行研究,發現,這20年間成立的高科技公司的失敗原因沒有太大的變化,産品/市場問題、财務困難和管理問題是三項最主要的失敗原因。

海沃德(Hayward)、謝潑德(Shepherd)和格裡芬(Griffin)認為自負是導緻創業失敗的重要原因。

騰(Theng)和布恩(Boon)認為内部财務問題和運營不當(如庫存管控不當、運營費用過高、自動化運營程度過低等)是導緻創業失敗的主要原因。

此外,還有研究發現外部市場條件不佳、經驗不足、缺少遠見等也會導緻創業失敗。相關研究結論恒河沙數,不勝枚舉。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列夫托爾斯泰這句名言似乎也适用于對創業失敗的診斷。創業失敗的真正原因很少是唯一的,很多導緻失敗的因素交織纏繞、難以分離,診斷創業失敗的根本原因并不容易。

實際上,從提高失敗價值的角度,診斷創業失敗的根本原因并不必要。因為創業者從創業失敗中學習、反省的主要來源,并不是失敗的真相,而是創業者的主觀認知。創業者隻會對自身認為重要的失敗原因進行總結和分析。換言之,失敗的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創業者對創業失敗的主觀的意義建構,也就是創業者對創業失敗的歸因。

對創業失敗客觀、全面歸因,至關重要

“失敗是成功之母”等世俗智慧表明失敗有重要的學習價值,但創業失敗并不會自動觸發創業者從中學習。對創業失敗客觀、全面的主觀歸因,才是創業者從中學習的主要來源。

失敗之後,創業者會首先對創業失敗的原因進行歸納。過往研究通常認為,創業者對創業失敗的歸因包括内因和外因兩個方面。内因是指與創業者自身相關的因素,如自身的能力和努力。外因是指與創業者自身無關的因素,如運氣和任務難度。創業者調整其行為及行為潛能、做出決策的主要依據不是失敗的真相,而是創業者對失敗的主觀歸因,創業者對創業失敗的歸因越接近失敗的真相,就越有利于其行為的合理調整以及決策的正确制定。創業者客觀、全面地對創業失敗進行歸因的過程,就是其不斷接近失敗真相的過程。

更利于有價值的經驗積累。當創業者對創業失敗進行客觀、全面的歸因時,創業者會對創業失敗的真正原因有更加準确而全面的理解。這會使得創業者的失敗學習更有意義,更有利于進行有價值的經驗積累,提高後續創業的成功可能。相對地,錯誤的歸因,則可能導緻創業者在未來的創業過程中深受其害。如果創業者對失敗進行了錯誤的歸因,就無法針對本次的創業失敗進行有價值的學習,不能夠獲得有意義的經驗積累,在之後的創業過程中就極有可能會重蹈覆轍,因為同樣的原因再次失利。更快從失敗中恢複。客觀、全面的歸因可以幫助創業者更快從失敗中恢複。曼泰雷(Mantere)、奧拉(Aula)、希爾特(Schildt)和瓦薩拉(Vaara)發現,北歐創業者在創業失敗後更傾向于将失敗歸于内因(68.9%)。我們的一項質化研究也表明,中國創業者在創業失敗後更傾向于将失敗歸于内因。可見,有些創業者會傾向性地将創業失敗歸于内因。過多的将失敗歸結于與自身相關的因素會給創業者帶來較多負面的情緒體驗,如焦慮、絕望、憤怒等,使得創業者無法輕易從中恢複。而當創業者從各個視角和立場對創業失敗進行更加客觀、全面的歸因時,創業者會意識到創業失敗的複雜性質,不會一味将失敗歸因于内部因素,這有利于創業者更快從創業失敗的負面情緒中恢複過來,重新出發。

影響再創業意向。歸因會影響創業者重整旗鼓、再次創業的信心。不同類型的歸因決定了各類負面情緒的水平,包括恥辱、沮喪、恐懼等,還會導緻創業者的自信、樂觀和自尊感水平的降低,進而影響到創業者再次創業的意向。創業者在創業失敗之後是談虎色變,還是重整旗鼓,部分取決于創業者對這次創業失敗原因的诠釋。

影響再創業的決策。艾格斯(Eggers)和林嵩發現,無論中美,創業者對創業失敗的不同歸因(如内因和外因),會影響随後創業者對進入行業的選擇。如果創業者将失敗歸因于外因,會更傾向于在随後創業時更換行業;如果創業者将失敗歸因于内因,比如缺乏領導能力,會更傾向于在随後創業時進入同一行業。

1993年,香港利達行創始人鄧智仁買下玫瑰園的開發權,卻在随後的四年開發進程中彈盡糧絕、債台高築。1997年3月,玫瑰園進入破産程序。北京“玫瑰園”是至今為止中國面積最大的别墅區,曾獲“首都第一别墅”的美譽。令人唏噓的是,它也是全國第一個破産的大型合資企業和全國破産标的額最大的企業。鄧智仁認為,遵循既有模式,未能因地制宜地判斷和決策是玫瑰園失敗的主要原因,并稱自己為“全北京最失敗的人”。玫瑰園失利後,鄧智仁并未離開地産界,而是繼續從事地産策劃和地産投資業務。

對創業失敗客觀、全面歸因,沒那麼簡單

由于下述因素的影響,創業者要想客觀、全面地對創業失敗歸因,絕非易事。

負面情緒幹擾。創業失敗通常會給創業者帶來極大的負面情緒,包括恥辱感、内疚、自責等。這些負面情緒會磨損創業者的自信和自尊,阻礙創業者的認知過程,使創業者無法正确理智地面對自己、面對失敗,導緻創業者無法客觀、全面地對創業失敗進行歸因。

自我服務偏見(self-servingbias)。過往研究認為個體為了自我保護,會存在自我服務偏見,也就是傾向于将成功歸因于内部因素,而将失敗歸因于外部因素。盡管自我服務偏見能夠保護創業者的個體自尊和信念,但也會蒙蔽創業者的雙眼,使創業者不能夠客觀、全面地對失敗進行歸因。

視創業失敗的直接原因為根本原因。塔克(Tucker)和埃德蒙森(Edmondson)通過質化研究發現,在失敗後,高達93%的創業者傾向于進行單環學習,隻有7%的創業失敗者會進行雙環學習。單環學習強調對失敗直接原因的反省,注重行為方式上的改變;雙環學習強調對失敗根本原因的反省,注重價值觀念上的改變。也就是說,在創業失敗後,創業者會更加注重對失敗直接原因的反省,傾向于将導緻創業失敗的直接原因視為創業失敗的主要原因。這會使創業者忽視對導緻創業失敗的根本原因的深入挖掘,導緻創業者無法對創業失敗進行客觀、全面的歸因。

回溯偏見(retrospectivebias)。創業者很難記住不利于自己從失敗中恢複的那些負面事件。對于那些自己明顯不願面對的事件,創業者更傾向于忘記。這不僅僅是一種心理機制,也是一種生理機制。例如人在特别疼痛的時候會暈倒,以保護腦部不會受到更多的傷害,暈厥本身就是一種遺忘的機制。由于回溯偏見的影響,創業者傾向于忘記導緻創業失敗的負面事件,這些負面事件可能是創業者對失敗進行客觀、全面歸因的關鍵。

失敗原因的根源與穩定性。對創業失敗的歸因并非内因、外因那麼簡單。盡管創業者更傾向于将創業失敗歸為内因、外因這種簡單的二分法,但事實上,并沒有這麼簡單。創業者還應當對造成創業失敗相關因素的穩定性進行判斷,比如同樣是内因,有一些内因是可以在未來避免的,但還有一些内因是未來難以避免的。這主要就是因為造成創業失敗的相關内部因素有一些是可變的,而有一些是相對穩定的。二分法雖然簡化了歸因的難度,但會使得創業者無法更精準地對失敗進行歸因,降低了創業失敗作為學習來源的價值。創業者可以結合對創業失敗原因的内外部根源和穩定性的判斷,将創業失敗的原因歸為能力、努力、難度、運氣四個方面(如表1所示)。

文化影響。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也是影響創業者對失敗進行客觀、全面歸因的重要因素之一。與北美相比,中國和日本的文化對失敗的容忍度比較低。以破産法為例,美國第一部破産法是在1800年,而中國在1986年才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産法(試行)》,在2006年才正式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産法》;彭(Peng)等發現,在日本,法院會花費三個月以上的時間确認是否同意企業的破産申請,半數的清算過程會花費三年以上的時間,75%的重組過程會花費企業五年以上的時間。我們的一項質化研究表明,在中國,創業失敗得到社會諒解的前提是,創業者首先對創業失敗負起主要責任。因此,中國創業者更傾向于在歸因過程中,将失敗歸于自身或内部原因。值得注意的是,文化影響并不限于國家層面,卡登(Cardon)等發現,在美國,芝加哥、紐約、華盛頓更傾向于将失敗解釋為“失誤”,亞特蘭大、奧斯汀、舊金山更傾向于将失敗解釋為“不幸”。文化影響了美國不同地區人們(媒體)對失敗的解釋,因此,會對創業者将失敗解釋為“不幸”還是“失誤”造成從衆或輿論的壓力。

如何對創業失敗客觀、全面歸因?

創業者從創業失敗中學習、反省的主要來源,是其自身對失敗的主觀意義建構,也就是其主觀歸因。創業者對創業失敗的主觀歸因越客觀、越全面,就越有利于其行為的合理調整和決策的正确制定。然而,由于多種内外部因素的影響,創業者對創業失敗進行客觀、全面歸因的過程會受到重重阻礙,創業者可以從下述幾個方面進行調适,以達到對失敗更加客觀、全面歸因的目的。

第一,認識到創業失敗是正常現象。創業者需要認識到,大多數的創業活動都是以失敗告終的,創業失敗并不可恥。相反地,創業失敗能夠給創業者提供有價值的學習機會,增加創業者的知識與經驗積累,為下次的創業活動提供有力支持,增加後續創業活動成功的概率。為了能夠更好地利用創業失敗的學習價值,創業者不應将創業看成“成王敗寇”的“一竿子買賣”,而是正視失敗,并以平常心看待失敗,達到客觀、全面歸因的目的。

史玉柱是中國商界一位極具争議的傳奇人物。巨人集團覆滅後,史玉柱飽受媒體圍攻和踐踏,半年之内相關負面報道達兩萬餘篇,一度連出門都需配戴墨鏡。但史玉柱對失敗卻始終懷着積極正面的态度:“人在成功的時候總結的經驗往往是扭曲的,在失敗的時候總結的教訓往往是最真實的。失敗的時候要認真總結,避免頭腦發熱”、“人這動物啊,每成功一次,智商就下降一截;每失敗一次,智商就上升一截”。對失敗經曆的重視和正視及“認真總結”的态度,為史玉柱東山再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創業者要認識到創業失敗的原因是多元、動态、交織的,而不是唯一、靜态、獨立的。創業者可以以時間為線索,對創業過程進行全面梳理,而不僅僅是局限于對引起創業失敗的特定事件的反思。失敗的導火索與失敗根源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開心網曾是中國最大的社交網站,經過八年起伏跌宕的發展,開心網的用戶活躍度下滑,最後轉型成為一家手機遊戲公司。2016年7月,賽為智能收購北京開心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100%股權,開心網創始人程炳皓創業失敗,宣布離職。之後,程炳皓對開心網的失敗進行了深入的反思,以時間為線索對開心網的發展過程進行了細緻的梳理,認為“假開心網”的不正當競争和微博、微信的強勢出擊等隻是導火索,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并不是開心網失敗的根源,缺少對産品特性和産品生命周期的洞察和理解才是根本原因。

第三,平衡歸因。創業者應在内部和外部歸因之間取得平衡,尤其是中國的創業者,不僅要從内部找原因,也要從外部找原因。我們發現,當創業者将失敗歸于内因時,會更傾向雙環學習。盡管雙環學習幫助創業者獲得更多有益于再次創業的關鍵知識,但由于雙環學習常磨損創業者的信心和自我效能,因此會降低創業者對再次創業的信念。相反地,當創業者将失敗歸于外部因素時,會更傾向單環學習。由于單環學習會提高創業者對創業勝任力的感知,因此會提高創業者對再次創業的信念。然而,單環學習所獲得的知識未必會有利于随後的創業活動,甚至會誤導後續的創業決策,成為再次創業失敗的根源,這導緻很多創業者陷入“屢戰屢敗”的惡性循環。創業者應該在内因、外因之間找到平衡,如此,不僅能對失敗做全面、客觀的反省,也能夠保護自己再次創業的勇氣和信念。

第四,減輕文化對歸因的影響。文化會對創業者的失敗歸因造成影響,不同文化背景的創業者會有不同的歸因傾向。如中國的創業者在創業失敗後,為了在對失敗容忍度較低的文化環境中獲取諒解,會更傾向于主動承擔責任,将失敗歸于内部因素,歸于創業者自身。顯而易見,一味攬責的行為方式不利于創業者對失敗進行客觀、全面的歸因。創業者在歸因過程中要意識到文化的影響,輿論的壓力,采取适當的措施避免從衆的失敗歸因方式。比如中國創業者過于注重将失敗歸于内因、歸于自身。而自我服務偏見的概念則是個體為了進行自我保護,更多将失敗歸于外部因素。中國創業者可以利用自我服務偏見,減輕文化對失敗歸因造成的影響,對創業失敗客觀、全面歸因。

第五,找人聊聊。不僅創業者會對創業失敗歸因,風險投資家、核心員工等利益相關者也會對創業失敗歸因。風險投資家和創業者對創業失敗的歸因迥異,創業者更傾向于将其歸于内因,風險投資家更傾向于歸于外因。如科普(Cope)、凱夫(Cave)和埃克爾斯(Eccles)發現,風險投資家對待創業失敗的态度是容忍、靈活和開放的,他們能夠認識到失敗的複雜性,通常不會将創業者視為創業失敗的主要原因。因此,為了更客觀、全面地對失敗歸因,創業者還要聽一聽其他利益相關者,如投資人、核心員工、客戶、供應商,以及家人對創業失敗的理解和诠釋。一方面,創業者找人說一說對創業失敗的解釋,可以發現更多“盲點”。另一方面,其他人的觀點可能對創業失敗的錯誤歸因起到糾正的作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的一項研究發現,對創業失敗的集體性意義構建(例如創業團隊一起讨論、總結失敗的原因),要比創業者獨自對創業失敗歸因更有價值。此外,了解其他創業者的創業失敗經曆,對平複負面情緒、診斷創業失敗的根本原因大有裨益。第六,創業者應該診斷創業失敗的根本原因,但不要追責。一方面,追責的壓力可能導緻創業者無法面對由于自身原因造成創業失敗的事實,由此産生自我服務偏見。另一方面,追責還會給那些願意為創業失敗承擔起責任的創業者帶來巨大的負面情緒,無法從創業失敗中學習。此外,追責的壓力還會導緻風險投資家、核心員工等利益相關者難以一起坐下來對創業失敗進行充分讨論。

第七,動态歸因。随着時間推移,創業者對創業失敗的歸因會發生變化。對失敗的解釋不是一蹴而就、一勞永逸的。伴随着經驗積累,尤其是創業經驗的積累,創業者對創業失敗的原因會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如果希望創業失敗能起到“試錯(trial-and-error)”的功效,就要再次創業,并在新的創業過程中檢驗從上一次創業中獲得的知識和信念。通過這樣的檢驗過程,創業者就能夠持續修正之前對創業失敗原因的解釋,更客觀、更全面。

巨人集團覆滅後,史玉柱曾進行過深入的反思,認為盲目追求發展速度、盲目追求多元化經營、決策機制不當和技術創新重視不足,是其創業失敗的主要原因。随後數年,伴随着腦白金、黃金搭檔、征途等産品的成功,史玉柱對中國商業活動規律有了新的認識。2015年,在一檔脫口秀節目中,史玉柱對巨人的失敗進行了全新的诠釋,認為“取得一定成績的時候不能正确地認識自己,不能正确地評估自己和自己團隊的能力,狂妄自大”才是失敗的根源。可見,伴随着經驗積累和心智成熟,創業者對之前失敗的認識更加深刻,對失敗的歸因也更加客觀。

第八,有些創業失敗确實是一個偶然事件,沒必要歸因,更不必糾結。

總結

創業失敗是創業的“入場費”,是多數創業企業的必然結局。創業失敗既不可怕,也不可恥。相反,正如英國化學家漢弗萊·戴維所說:“我的那些最重要的發現是受到失敗的啟發而獲得的。”對失敗積極管理,是通往後續成功的捷徑。對創業失敗客觀、全面歸因,是管理創業失敗的首要步驟,認識歸因、重視歸因、客觀歸因,是每一位創業者的必修課。

本文責任編輯:羅茜文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