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加快政府數據的開放共享、.."/>
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十三五”: 信息化促經濟轉型升級

“十三五”: 信息化促經濟轉型升級

時間:2024-10-27 09:26:02


    應加快政府數據的開放共享、建立統一的社會信用支撐體系、強化知識産權戰略、加強智力資源體系建設,為以信息化促進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營造有利環境

□李廣乾

新一輪信息化發展的重要特征

近年來,以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和移動互聯網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對信息化建設産生重大影響,并突出地表現出以下特征。

1.圍繞信息生命周期,新一代信息技術出現密集的鍊式創新。2008年後,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幾乎同時密集地湧現出來。這些新技術圍繞信息生命周期而有序出現(如圖1所示):物聯網不僅産生各類結構化數據,更産生各類非結構化和半結構化數據;這些日益多樣的海量數據通過移動寬帶傳輸到雲計算中心平台,并應用大數據分析技術發掘、展示其結果。對數據資源的挖掘與處理成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的内在推動力。

2.新一代信息技術降低了信息化發展門檻。傳統技術條件下,一個機構要開展信息化建設,通常需要建設自己的局域網、機房和數據中心、開發相應的業務系統并設立專門機構進行維護,這些都需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所以,一般的中小企業是難以開展信息化建設的,個人更是無從談起。

但是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作用下,信息化建設的上述障礙在很大程度上都得到化解甚至是消除,信息化建設和應用的門檻大大降低:物聯網實現了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信息交流,極大地擴展了信息化應用的廣度和深度;雲計算技術實現了信息化建設技術、産品、裝備與數據資源的全社會共享與高效利用;大數據技術實現了海量數據資源的實時處理和呈現;移動寬帶技術不僅提高了數據傳輸速度,也突破了傳統信息化建設的空間限制。這些技術進步使得信息化建設的各環節都出現了專業分工,從而改變了傳統信息化建設與應用一體化的局面。其結果就是,信息化建設的前期投入、技術門檻以及日常運維費用都大大降低。為此,我們将新一代信息技術條件下的信息化稱為“輕裝信息化”。這其實就是“互聯網+”的本質屬性。“輕裝信息化”使得“互聯網+”成為一種全民參與的信息化。

3.信息化從三個方面更新産業發展面貌。新一輪信息化正在對産業結構産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從而颠覆現有的産業發展面貌。

一是形成新的産業發展領域。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和移動互聯網等新興技術各自創新發展,形成新的産業發展領域。例如,Gartner預計,到2016年全球雲計算市場規模将超過2000億美元;IDC公司預估大數據技術與服務市場規模将在2017年達到324億美元。

二是改造傳統産業。傳統行業特别是傳統制造業企業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改造、提升,實現創新發展。

三是催生融合性新興産業。互聯網企業應用已經發展起來的互聯網平台切入醫療、物流、餐飲等傳統服務行業。跨界融合成為這些傳統服務業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途徑。

4.制造業信息化成為國際戰略競争重點。從2010年起,國際信息化建設重點開始從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城市信息化轉向制造業信息化。美國和德國幾乎同時推出了各自的新型工業化發展戰略。當前,制造業信息化成為國際信息化發展的重要趨勢,成為世界主要國家提升國家競争力的核心内容。

信息化促進中國經濟轉型升級

2008年以來,中國緊緊抓住了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發展的曆史機遇,加強新興技術在各行各業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為促進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新動能。

1.信息化建設領域發生重大變化,電子商務經濟成為信息化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中國信息化建設初期首先是由電子政務推動的,但是2008年以來中國電子商務一直在加速發展,并向其他行業快速滲透延伸。2013年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電子商務發展大國。當前,中國電子商務經濟已經從模仿走向自主創新發展之路。

電子商務經濟不僅改變了傳統商貿流通業發展模式,而且由電子商務發展出來的快遞物流和第三方電子支付成為促進其他行業創新發展的新型工具和手段,使得中國開始由消費互聯網向産業互聯網轉變。

2.“互聯網+”成為構築支撐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信息化基礎架構。就企業經營的微觀層面來看,“互聯網思維”和“O2O”(“線上線下”)集中代表了中國互聯網企業應用信息化改造、革新傳統産業的思維方式與實現路徑。這些思維和方法使得信息化得以獲得全社會認同并成為各行各業實現轉型升級的思想基礎。就國家發展的宏觀層面來看,“互聯網+”成為動員全民力量、調動全社會資源、将整個中國經濟快速融入新一輪信息化發展浪潮的重大戰略。

“互聯網+”應該是基于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條件下的新一輪信息化。與傳統信息化不同,“互聯網+”在基礎設施、業務架構設計、信息資源産生與處理、應用方式、參與主體等諸多方面都發生了根本改變,極大降低了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的技術門檻、建設成本與運維支撐條件,使得中小企業甚至是個人都可以輕而易舉地參與其中。因此,“互聯網+”不僅是中國為應對第三次工業革命而提出來的一個宏偉戰略規劃,也是經濟新常态下實現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一項具體行動計劃;不僅僅是工業信息化,更是三大産業的全面信息化。

3.信息化與中國經濟的融合發展,催生了一批具有國際競争力的IT創新企業。近十年來,中國湧現了以騰訊、阿裡、百度和華為、中興等企業為代表的具有國際競争力的一批IT創新企業。這些企業的最大特點就是充分發揮自身的信息技術優勢,從不同角度融入中國經濟、推進中國經濟創新發展,并在這種發展中不斷壯大。這些企業群體将繼續為落實“互聯網+”和“中國制造2025”戰略做出重大貢獻。

“十三五”時期信息化促進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點任務

“十三五”時期,中國必須在當前信息化發展的基礎上,整合各類資源,加強政策引導作用,不斷優化發展環境,使信息化的基礎性作用轉化成為促進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推動力量。

1.豐富完善“互聯網+”系統架構,整合國家信息化建設資源。當前中國已經有了諸多的信息化發展計劃和方案,像電子政務、電子商務、智慧城市、信息惠民、信息消費、寬帶中國等,以及2015年與“互聯網+”幾乎同時推出的“中國制造2025”。但是,這些計劃存在着規劃重疊、分工不清、缺乏統籌等問題。

為此,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其基本思路是,進一步豐富完善“互聯網+”系統架構,将獨立分散的信息化單項計劃統一構建在“互聯網+”的系統架構中,統籌信息基礎設施和大數據建設,協同推進各行各業的“互聯網+”行動計劃。

2.創新發展模式,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中國制造2025”如何在與德國“工業4.0”和美國工業互聯網的戰略競争中取得成功,關鍵在于創新發展模式,找到一條切實可行且行之有效、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中國制造2025”的成功,不僅在于智能制造本身,更在于工業制造業之外:一方面,“中國制造2025”需要突破傳統制造業藩籬,應用互聯網思維實現跨企業、跨行業的融合;另一方面,需要克服“泛娛樂化”對IT和信息化人才與資源的“虹吸效應”,使得“中國制造2025”能夠獲得更多的技術、人才與市場。當前,以化解過剩産能為重要内容的供給側改革,為“中國制造2025”提供了有利時機。

3.構建新型市場治理體系,促進電子商務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十三五”時期,需要從加強需求管理、提高全社會産品消費品質、加強治理體系建設等方面進行規範、升級,實現電子商務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1)加強平台治理,賦予電商平台以更多管理職責。電商平台在進行市場開發時,必須同步地建立和完善相應的監督管理機構,逐步承擔部分公共管理和服務職責;而政府則要從對入駐電商的日常監管轉移到對電商平台企業的監管上來。

(2)加強标準規範建設,完善市場交易秩序與環境。一是要加強标準規範建設。重點是建立和完善有關商品編碼、信用管理、資質認證管理、質量标準、交易規範、售後服務、糾紛處理等方面的标準、規範。二是要加強對電子商務市場秩序的管理。進一步加強對電子商務市場秩序的監管,并建立電商平台之間的互聯互通與資源共享機制。

(3)加強對平台企業的大數據的宏觀統計功能的利用與管理。大數據分析技術使得企業、個人的商業秘密和隐私日益暴露在各類平台中,要通過加強立法,對互聯網企業采集、加工與應用這些宏觀、微觀數據加以規範。

(4)促進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圍繞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應對TPP(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挑戰、加強國際産能合作等方面,制定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規劃,重點克服通關、跨境物流與支付國際化等方面的障礙,使中國電商平台成為集聚國際各類産品與服務的全球交易平台。

4.堅持寬容理念,平衡各方利益,促進融合性新興産業有序發展。“互聯網+”将在各行各業催生一批類似于“網絡約車”、互聯網電視的融合性新興産業。這些産業的最大特點就是完全地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基礎構建發展平台,突破地域甚至是國界限制,并深刻融入一個甚至是多個傳統産業。融合性新興産業具有成本低、擴展快、生命力強等諸多特點,能夠提供個性化定制服務,因而具有極強的市場競争力,但是這也給傳統行業帶來直接的利益沖突和挑戰。

為此,需要充分認識融合性新興産業發展的客觀趨勢,并以發展的眼光寬容對待利益沖突,不應該在其發展初期就因為一些問題而将其一棍子打死,要采取“邊發展、邊治理”的原則,在發展中逐步解決問題。與此同時,改革那些與新技術發展不相适應的制度規定,讓更多的人都享受到融合性新興産業發展所帶來的技術紅利,從而盡可能地化解矛盾、減少沖突。

5.夯實發展基礎,為信息化促進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提供綜合保障。綜合保障主要應該包括三個方面:首先是技術保障。關鍵是要通過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的研發與創新,實現國家在信息領域核心技術設備上的自主可控。其次是設施保障。要全面深入地實施“寬帶中國”戰略,加快完善無線傳感網、行業雲及大數據平台等新型應用基礎設施,加強智能制造、智能電網、智慧城市等領域的基礎性共性标準和部分關鍵技術标準的研制與推廣應用。第三是制度保障。關鍵是要為信息化促進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營造有利的支撐發展環境,加快政府數據的開放共享,建立統一的社會信用支撐體系,強化知識産權戰略,加強智力資源體系建設。

“輕裝信息化”使得“互聯網+”成為一種全民參與的信息化

“互聯網+”在基礎設施、業務架構設計、信息資源産生與處理、應用方式、參與主體等方面都發生了根本改變,使得中小企業甚至是個人都可以輕而易舉地參與其中

(作者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研究員)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