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與方法探讨

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與方法探讨

時間:2024-10-27 01:18:58

摘要:現階段,中職生由于各種心理問題造成的個體行為偏差不斷增多,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以及以後的就業,所以應該在傳授中職生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大力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培養。本文主要對中職生現存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了分析,探讨提升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關鍵詞: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原因和提升

中職生處在從少年向青年轉型的關鍵時期,從學校走向社會的轉變時期,無論在心理上生理上都處在一個迅速變化的過程,但由于各方面發展還不成熟,有很大一部分學生都表現出自信心不足、敏感、抑郁以及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等問題,這些問題造成的個體行為偏差不斷增多,成為家長、學校和社會所關注的焦點,也直接影響着中職學校培養高素質技術型人才的目标實現以及學生自身的健康發展。因此正确認識、深刻剖析中職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積極開展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維護和增進中職生的心理健康,是中職學校面臨的一項現實而緊迫的任務。

一、中職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和現狀分析

中職生心理危機的來源主要有4個方面:自身、家庭、學校和社會。

1.自身因素

(1)對學業缺乏動力和目标。一是中考失利,失去了學習的目标,學習動力不足。不少中職生對學習目的理解比較膚淺,在進入職業學校時就覺得自己是被淘汰或遺棄的人,認為自己将來沒什麼出息,因而表現為精神萎靡不振,學習上不思進取。

二是成績一直不理想,習慣了被老師和家長忽視、放棄。進入中職學校後很多學生都是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有的為了一張畢業證,有的是為了找到一份工作,還有不少學生純粹是為了混時間,他們對自己的專業不感興趣,對自己的職業沒有規劃,對未來更沒有追求。

(2)自卑和逆反心理。在當今社會大流的推動下,依舊多以成績的好壞來評價一個人的價值。職業學校的學生在這樣的社會壓力下,也有着敏感而強烈的自卑心理和自我否定意識。從而造成性格上懦弱、逃避、搖擺等一系列負面情緒,更别提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了。當這些情緒累積到一定程度,要麼極度自卑,做事縮手縮腳;要麼産生逆反心理,用惡劣的行徑來掩飾内心的落差。

(3)自我。這個時期的中職生已經有獨立思考意識,但缺乏正确的人生觀、價值感,行為表現過于自我、缺乏耐心、責任心。不少中職生對事的态度都較為冷淡,在集體活動中參與性、主動性不強,沒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對集體活動冷眼旁觀。做事較為任性,沒有責任感,例如,有一位職高新生,在入學後的第一次運動會上拔河,因為第一回合輸了,直接扔掉繩子,抛下隊友,氣憤的甩手而去。這類學生在處理問題時往往會逃避責任或者把責任推卸給别人,而到了工作崗位上,更是容易暴露這些潛在的負面的行為準則。

(4)早戀。正值青春期的學生在面對朝夕相處的同學時會産生一定的好感度,加上這個時期他們的好奇心和從衆心理,使一部分中職生也開始談起戀愛。再加上網絡、電視等不良信息的傳播,學生無法正确處理感情,從而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2.家庭因素

事實上孩子在幼童時期的心理建設基本都是和家庭父母聯系在一起的,家庭更是扮演搖籃和啟蒙的角色。但很多中職生的家庭因素都較為複雜,家庭經濟條件較差,家庭破碎、父母離異,目光短淺、自身作風有偏差等。當學生成績下降時,往往采取簡單粗暴、打罵壓制等手段來管教孩子,給心理還不成熟的青少年做出負面影響,導緻孩子性格也越來越冷漠、孤獨。

尤其在學生進入職高後,家長們覺得到職高念書沒出息、沒前途,孩子受家長情緒的影響,在心理上也會排斥職業學校,這些心理危機在行為上表現為對學習沒興趣、做事沒耐心、遲到、早退、曠課、上課睡覺、無視校紀校規、不懂感恩等。

3.學校因素

很多中職學校雖設立心理輔導室,但能認識自身心理問題到接受再到主動要求輔導的學生相對較少。而且即便表面上疏通了,但由于他們不穩定的心理特征,心理問題又會去而複返。知識和技能都可以通過測試、考核等方式檢驗認定,但是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沒有讀心術可以完全了解。那些隐藏在學生中的不良心理無法及時得到疏通,不僅自身受到影響,也會對周邊的同學産生或多或少的影響。

4.社會因素

社會對中職生存有偏見。雖然在國家政策發展下,職業學校越來越受到政府高層的重視和發展,但實際社會、企業需求中更看重文憑,所以在普遍民衆的心裡對職業學校依然是不認可的。很多被迫将孩子送入職高的家長對學校的态度也比較散漫、輕視,中職生在這樣社會、家長歧視的眼光中,心理健康更受影響。

另外當今社會發展迅速,網絡、信息傳播無孔不入。中職生在視覺、聽覺上經受着五花八門的刺激和誘惑,他們由于年齡、心性的限制還不能做出明智的選擇,容易引發一些心理問題。

綜上所訴,中職生由于年齡正處在一個半幼稚、半成熟的階段,在面對學業、就業的壓力下,很容易産生各種心理的困惑和矛盾,所以對中職生進行心理素質的教育,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疏導,完善自身人格的結構,使其正确認識自己,激發自信心,實現心理的優化和人格的健康發展迫切重要。

二、如何提升中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建立個人檔案,關懷學生

新生入學後,學校可以對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學習經曆、家庭情況等進行調查,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面對新生時,教師必須要求高度的敬業精神和責任感正确對待和評價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要尊重學生,包容學生在成長過程中表現出的不足和缺點,要以包容的思想和合理的情感,感動學生。塑造和提升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從而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讓他們感到溫暖、信任和安全,激發問題學生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和追求,從而增強自信心。

2.師生共同參與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需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學習和心理輔導技能的培訓,更深層的理解中職生,用更高的情商處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矛盾,降低學生對教師的敵對意識。當然,當學生心理出現問題時,擁有專業知識的教師就能更科學、有效、明确地對學生的行為習慣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及時對學生進行引導。

另外學校在原有的心理咨詢課程上,還可以請專家給中職生講一些心理研究專題課,适當針對中職生常出現的心理問題,加以分析、解惑。讓學生更全面的認識到自身潛在的心理問題,去尋求幫助,克服心理疾病。

3.改革教學方法,小組互助學習

中職生比普高生确實存在更多的問題是教師必須要正視的,而且問題學生多,但師資畢竟有限,這就要求教師積極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例如,将每個班上的學生分成若幹個小組,小組成員抱團學習,相互監督和鼓勵。這樣既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教師定時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動态,能夠有效地解決學生不良惡習的擴散。

另外在高一年級加入個人反思和集體反思課程。請已畢業的學生回學校,與學生交流工作的點點滴滴以及對學生時代的檢讨。

4.豐富課外活動内容,提倡學生參加公益活動

由于部分中職生确實對學習沒有興趣,學校提供的各種課外文藝活動、社團活動更能調動學生的熱情,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競争意識、團隊意識、實踐意識。從活動中找到自身的閃光點,除了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責任心更能增強學生的組織能力,為日後工作鋪路。

中職學校可組織些有意義的公益、獻愛心活動,來融化中職生冰冷的内心。很多中職生在面對自身家庭的不幸時,常常自怨自艾,當他們看到比他們更加不幸的人時,油然而生的憐憫、同情、善良會慢慢回歸他們的内心。同時,通過幫助他人而得到的感激和喜悅,更能增強他們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5.加強校園正能量傳播,明确懲罰制度

所謂環境育人,就是在面對這樣一股弱勢群體,滲透健康的心理建設就要從慢慢改掉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入手。管理是一種無形的教育,科學、規範的管理,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習慣,是加強素質教育不可忽視的重要渠道。

職業學校更要明确懲罰制度,以強勢的姿态來處理中職生的不良行徑。這不是說要無視學生的人權,而是讓學生意識到行為後果的嚴重性。沒有懲罰的教育是缺失的教育。一個人的違規行為如果沒有得到相應的處罰和後果,長此以往,便可能會成為習慣,那麼今天學生違反了學校的規章制度,明天就可能違反工作單位的規章制度,因此有必要把學生在校日常行為表現的考核作為人生履曆的重要一項,對違紀的學生及時、嚴格地按照制度來處理。

6.家長與學校相互配合

有人說生命來自父母,成長來自關愛,一生的成就來自感恩。愛和感恩是一個人成長動力最大的源泉。所以學校除了幫助中職生調整自身的心理健康問題,同時也應跟家長保持密切的聯系。及時糾正家長對職業學校的偏見,給家長分析學生的心理原因和表現,要求家長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建設,正視自身作風,加強對學生的正面教育。隻有學校和家長相互配合,在溫暖的肯定和鼓勵中,中職生才能掙脫不良習慣的束縛,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當然這也需要引起社會的關注。營造好的社會環境,更有利于個人的健康和國家的和諧發展。

面對當今充滿激烈競争的社會,對當代中職生而言,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是确保他們順利成才的重要因素。心理健康教育卻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它來自于社會、個人、學校以及家庭各個方面共同努力的成果。還中職生應有的朝氣、健康的精神面貌,讓我們的中職生以昂揚的姿态面對社會的考驗!

參考文獻:

[1]黃麗娟.中職生職業核心素養的反思[J].職教研究,2016(12).

[2]盛世玲.關于對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07(5).

[3]李雪峰.職校生心理危機及危機源調查研究[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6).

[4]胡林林.淺析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與教育對策[J].時代教育,2010(1).

[5]李靖萍,張迎鋒.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9(1).

[6]肖婧.社會因素對心理健康的影響[J].中國新醫學,2006(2).

(作者單位:甯波市北侖職業高級中學)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